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浅析纳雍山歌中的熟语与民俗文化.docx

    • 资源ID:15818471       资源大小:23.3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纳雍山歌中的熟语与民俗文化.docx

    1、浅析纳雍山歌中的熟语与民俗文化浅析纳雍山歌中的熟语与民俗文化 在纳雍山歌中有大量的熟语,这些熟语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反映了纯朴的乡土文化,我们拟以这些熟语作为对象,来讨论研究其所负载的民俗与文化。 纳雍山歌中的熟语主要分为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俗语等几类,这些分类从表面上看似乎于其它地区没有区别,但实际内容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特色。这些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语引用中的地域改造 成语典雅含蓄、节奏鲜明,这些特征非常适合歌曲的表达,在纳雍山歌中喜欢引用汉语成语来表情达意,但在引用过程却能根据山歌本身的表达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这种处理主要表现为对成语的灵活使用

    2、上: 所谓活用成语是对原有成语进行改换,使之更口语化,更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如: 多年多代不唱歌,窄路相逢来遇着。 我这颜值何差错,你拿龙眼观看我。 (颜家学) “窄路相逢”即“狭路相逢”,“狭”被替换为“窄”,是由于“狭”是古代汉语中的用语,在本地口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于是人们就用本地口语中的常用词“窄”来对它进行替换,从而变得富于口语色彩。“窄路相逢”意为在很窄的路上遇到,没有地方可让,后来多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来遇着,是对“窄路相逢”中“相逢”的强调。 妹姓龙来哥姓陈,我俩交情海洋深。 只要你哥喜欢我,白头到老永不分。 (龙永美 龙永会) “白头到老”即“白头偕老”,用“到”

    3、替换“偕”,因为“偕”亦是古汉语中的用语,纳雍话比较直白通俗,像“偕”这样的文雅的词口语中是不用的,所以在不改变成语意思的原则上,用符合当地表达习惯的“到”来代替它。“白头到老”指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永不分”是对整个成语“白头到老”的补充强调。 真金不怕火来烧,真情不怕人来挑; 只要二人有心意,再有人挑不动摇。 (王道平) “真金不怕火来烧”即是“真金不怕火炼”的灵活运用,把“炼”替换成“烧”,因为这里的“炼”是用火煅烧的意思,在纳雍口语中,关于“炼”字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这一语义都由“烧”来承担,如,“烧铁”、“烧钢”、“油烧过了”等等,都是使语言口语化,既通俗易懂,又符合表达

    4、习惯。 对援引的成语进行拆离、替换、删减或增添,使之符合语句表达的需要。如: 今天望妹来团圆,望去望来眼睛穿。 来了来了又转去,神样不去哥喜欢。 (王道平) “望去望来眼睛穿”是“望眼欲穿”的活用,为了符合山歌的口语性特征,歌唱者删除了“欲”,把“望”进行扩充,成“望来望去”使之更生动形象,并更口语化。同样“眼”被扩充为“眼睛”也使之变得更加富于口语色彩。通过以上改造实现了两个目的:一、口语化,使之更利于口头表达,更符合山歌的特征。二、四字变七字,使整首歌词结构趋于整齐,节奏更加规律。 从前唱歌唱几百,如今一首唱不全。 记得当年十八岁,唱得天干地开裂。 (龙永美龙永会) “天干地开裂”是“天崩

    5、地裂”的灵活处理,将“天崩”替换成“天干”,原因是当地口语中常常将“天干”和“地裂”放在一起使用,比如“天太干了,地都晒开裂了。”可见这种替换完全是口语化的表达。另外,把“裂”扩充为“开裂”,使得语言的表达符合人们日常表达,也让意思通俗易懂。 总之,纳雍山歌虽然大量使用成语,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而为了满足口语交际和山歌本身的句式的需要,对大部分成语进行了或大或小的适合本地语言习惯的改造,充分体现了旧词活用的规律。 二、谚语使用中的地域文化 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纳雍山歌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它通过本土的山川地貌,人们的知识经验以及地方民俗来反映深刻的思想哲

    6、理。如: 不要愁来不要焦,放心大胆同妹漂。 放心大胆同妹耍,水淹麻窝会落消。 (张德英) “水淹麻窝会落消”,“麻窝”,是高山环抱的低地,即洼地。由于纳雍属于山区,峰林随处可见,所以洼地颇多,居住麻窝的人更是不在少数,因此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水淹麻窝会落消”是通过总结遭受水灾时,处于地势最低处的麻窝的水总会向地下渗透下落而消失的现象,阐释了不管处境再怎么不好都能挺过去的这一生活哲理。 猴子和猫并排坐,有尾难和无尾交。 想得你妹生得好,想着心里难相交。 (陈思林 陈静) “猴子和猫并排坐,有尾难和无尾交。”纳雍县是穿青人聚居的地方,“猴子”是穿青人的图腾崇拜,所以在纳雍山歌中常常会把猴子作

    7、为歌咏的对象,又因为很多人家户都喜欢养猫。所以“猴子和猫并排坐”是人们借自己喜欢的动物猴子和猫因有尾而能在一起的构想,来总结长相差不多的男女间交往起来会更容易的生活经验。 泥巴拿来做砂锅,石头拿来打碓窝。 公雀遇着母雀子,不啄两嘴心不落。 (陈思林 陈静) “泥巴拿来做砂锅,石头拿来打碓窝。”,“砂锅”是当地人以前常用来炖煮事物和煎药的炊具;“碓窝”,用以捣碎食物的农家用具,体型大,一般为大家共用,后来被电器所取代。歌者通过陈述与纳雍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砂锅”和“碓窝”,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砂锅”要用泥巴来做,“碓窝”要用石头来打这一客观现象,从而用这种说法来指事情发生得理所当然。 纳雍山歌中的

    8、谚语所选用的意象是具有地域性特征,在特定年代普遍存在,并且对他们来说有着非一般意义的事物。这些事物具有深刻的地域烙印,是地域文化的一大特征,将他们依托于当地人喜闻乐见的山歌这一特殊载体,使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自然地融合为一体,成就了纳雍山歌有别于其他地区民歌的特点,使得纳雍山歌成为当地一个显著的文化符号。 三、歇后语中的地域内涵 纳雍山歌中还有大量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也同样充满了民俗风情与地域文化,要理解这些歇后语的内在的蕴义就必须了解纳雍地区的民俗民风。 纳雍山歌中,歇后语“谜面”与“谜底”之间的逻辑关系其实是比较直接明显的,“谜底”不需要绕着弯子去想,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

    9、有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因为这些歇后语是纳雍人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所以对他们的解读也不能不以这片土地上的生活为背景。 石板铺路节节高,一天望妹两三遭。 初初相见难开口,石板砍鱼难下刀。 (陈思林 陈静) “石板铺路节节高”是因为人们喜欢在与四周来说相对高一些的地上砌房子,然后再用石板铺路,故而“节节高”。歌者运用中国传统自诗经以来最为常用的手法,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体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先叙述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一节一节的由低到高上升,从而引出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的不断累积。 苞谷出土安纤纤,豆子出土连半边。 豆子发成豆芽卖,勾勾挂挂到哪天。 (龙永美龙永会) “苞谷出土安

    10、纤纤勾勾挂挂”纤纤,包谷杆子的支撑物,这里说的是包谷和纤纤之间的勾挂;“豆子出土连半边勾勾挂挂”是刚长出的豆叶的两片叶子间的勾挂;“豆子发成豆芽卖勾勾挂挂”即豆芽和豆芽之间的勾挂。”这里只要对这些生活有一定了解,就会一下子明白“谜面”与“谜底”之间的关系了。 由于纳雍山歌里的歇后语的比喻部分选择的素材,通常是生活中的动植物,所以它的“谜面”部分的取材就免不了与同为汉语的其他歇后语相同或相近。同时,因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使得歇后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取材的巧合是避免不了的,但即使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各民族思维上、生活上的差异,它们的解释部分也是有一定差别的。如: 妹的歌多妹会推,高声唱来低声

    11、回。 半天云中晒灯草,有心不怕大风吹。 (陈思林陈静) 山歌中的歇后语是“半天云中晒灯草有心” 1灯草,别名灯心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纳雍化作、董地等这些地方都是比较常见的。而客家有歇后语“灯草敲铜锣无响”。同样提到“灯草”,前者因为灯草又叫灯心草,所以从谐音入手,解释为“有心”;后者则着眼于灯草的体型,将之与铜锣作对比,突出灯草的柔软细小,故解释为“无响”。前者并不关注意象本身,在乎的是对象所隐射的人类的美好品质。 火烧芭蕉一堆灰,我偏结交不用媒。 不用牵手摆喜酒,唱首山歌带妹回。 (陈思林 陈静) “火烧芭蕉一堆灰”即“火烧芭蕉一堆灰不用焦”而客家方言中有歇后语“火烧芭蕉唔死心(不死心)”

    12、 2同样用到“火烧芭蕉”,但前者是是完全燃烧殆尽,故而无“蕉”,解释成“不用焦(谐音)”;后者则是烧而未尽,解释为“心未死”。歌者说他不请媒人,不花钱礼,唱个歌就能娶到老婆,所以不需要担心。而那时,的确有通过唱歌找对象的风俗,但是媒人、礼钱和喜宴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前者心态比后者更从容和积极。 山歌一般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并且通常都是通过对唱的形式进行,多数情况下为了交流能持续进行,所以山歌中的歇后语以“谜面”素材的普遍性使内容变得直白易懂,并通过“谜面”与“谜底”间一目了然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它的深奥程度。另外歇后语的表达还要符合民族心理,所以即使在与其他地区

    13、的歇后语取材相同的情况下,纳雍山歌中的歇后语也能突显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从而展现出自己的地域个性。 四、山歌中的惯用语的地域表达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以三个字的动宾短语为主。其风格口语化,甚至粗俗,它不谈经验,也没有指导人们生活实践的作用。这里主要站在方言词的角度,解释纳雍山歌中的惯用语。 纳雍山歌中的惯用语中,有些动宾结构惯用语反映出了当地方言中一些词语的类词缀现象,类词缀“它的意义不像真词缀那么虚化也不像词根那么实,虚实介乎词。” 3这种现象直接体现了当地人习惯性的表达方式。如: 菁竹林都砍钓竿,闲倒无事钓鱼玩。 鱼在河中翻白肚,不上金钩又枉然。 (陈思林陈静) 钓鱼玩:

    14、钓鱼的目的不是钓到鱼,而是为了放松。即像“V+O+玩”这样的结构,用“玩”强调玩耍、消遣这一目的,从而掩饰或弱化(动作的)真正目的的这种表达,在当地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放牛玩、打牌玩、唱歌玩、读书玩等等,解释为“不是为了+动词,而是为了玩。”并且这种情况不限于三音节语素惯用语,只要掩饰弱化做某事的目的不是做事本身,而强调是为了消遣,就可加上“-玩”如,走亲戚玩、办家家玩、做生意玩等等。“-玩”既可以加载其他词的后面构成词组,又可以作为词根使用,所以“-玩”是纳雍方言中的一个后缀类词缀。 缀和词根之间有的词其词缀的虚化程度还很弱,与它构成惯用语的语素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 “翻白肚”本是对鱼死后

    15、样子的描写,现在不单指鱼死了的状态,还凝固为直接指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死了的习惯表达。此处,“翻+N”的结构中,“翻-”成了前缀;“N”为白+名词(或词素),该“N”须为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语素是“白”,用来表达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如,“翻白眼”,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用白眼凶别人,如“他对我翻白眼,太不懂事了。”;二是人死前有些会翻白眼,所以也指代人之将死。“翻白脸”翻脸,对着干,闹矛盾的意思。“翻白话”讲闲言碎语,传小话。所以,“翻-”从动词虚化为当地惯用语中的一个前缀类词缀,不过与它构成惯用语的语素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虚化程度不如“玩”字。 堂屋桌桌四角方,事主请我栽花秧。 栽花秧来栽花秧

    16、,儿子儿孙坐中央。 (王旭) 一根根树青又青,事主请我来淋根。 自从今晚淋过后,过后丝雨坐北京。 (汪太江) 小小公鸡红彤彤,事主请我陪花秧。 自从今晚唱过后,唱儿听到坐朝中。 “坐中央,坐北京、坐朝中(古汉语表达,朝廷)”像这一类惯用语,都有“坐+方位名词”这一结构,且这个方位名词是特指国家的政治中心,可理解为“在+名词+做事(但隐含的意思是做官)”这种表达常见于山歌中,不过现在很少用了,倒是在现在的口语表达中,出现了“坐大公司”即在大公司做事;“坐办公室”泛指在国家单位做事。这与之前的惯用语有承袭的情况,所以“坐”是做了词缀,但是使用得不普遍,由此可见其词缀化程度很弱。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

    17、出,惯用语中的类词缀一般都为动词,有的可以延伸到非惯用语的表达中,有的仅在惯用语中使用,也因为如此,这些类词缀使得惯用语形成了系列性的习惯表达,让该地方惯用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由于这些惯用语在山歌中常用,所以极大丰富了山歌的表达,使其语言变得灵活多变。 五、山歌中俗语运用的地域特点 俗语是将客观世界某一现象、事实、状态形象、生动、而又通俗地表现出来的一种修辞性美化语言。它不像谚语那样具有传授知识、辨别是非,给人以启迪和知识的功能,它更多地是抒发歌手的情感,反映人们的生活情趣、价值观念以及人生信仰。 以前纳雍人热衷于迷信活动,小到“倒水饭”、“叫魂”大到“庆五显坛”“居住在黔西北织金、纳雍一带的

    18、穿青人,有其独特的帷文化事象庆五显坛(简称“庆坛”,俗称“跳菩萨”)。凡穿青人,家中必供奉五显坛,敬五显菩萨。每年阴历九月二十八日起即开始庆坛活动。”4以及婚丧嫁娶,礼数周全完备,令人眼花缭乱。因此山歌中的俗语有很多不可避免地带有迷信色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表达对神灵(主要是佛家的观世音菩萨,其次就是穿青人家中供奉的五显菩萨)的喜爱与崇拜的俗语,如: 观音菩萨坐得高,坐在南海把脚跷。 保佑我俩成双对,六月十九买香烧。 (龙永美龙永会) “观音菩萨坐得高,坐在南海把脚跷。”当地观音菩萨的供像都是盘膝而坐或直立,是不会“把脚跷”的,这里是将菩萨赋予人的感情,刻画出一个悠闲自在的“人性十足

    19、”的神灵形象,每当这样说时,说者是没有戏谑的意思的,表达的是对菩萨的喜爱之情。“六月十九”说是菩萨得道的日子,直到现在,每年这一天,人们有的会买香或红布到为菩萨修筑的供奉处去还愿,有的是去求红布,求平安的一种方式。另外就是山歌爱好者会聚在这儿唱山歌。 天亮起来庙头巴,下面烧香求菩萨。 求得姊妹一家做,谢天谢地谢菩萨。 (颜家学) “谢天谢地谢菩萨。”这是表达逃过大灾大难之后的庆幸与感慨,认为之所以能幸免于难是因为菩萨保佑,所以“谢天谢地谢菩萨”一般不会拆开来用。“菩萨保佑”是当地祈福祈愿的固定表达格式,比如,祈求得到保佑的有“吾愿菩萨保佑”;给与他人祝福的有“菩萨保佑你”等等。所以这里俗语表达

    20、的是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拜与敬意。 其次就是山歌俗语中表现出来的人生价值观中的宿命论。在歇后语处,我们看到纳雍人美好品质的歌颂,在俗语中,又看到了他们对待命运的乐天知命,信仰五行生死论的一面,认为万物自有定数,不可强求。 人生八字命生成,看来由命不由人。 心都想跟天样大,命里只有纸一层。 (龙永美龙永会) 心想天高天不高,命如白纸水上漂。 命如白纸水打去,五行八字命不招。 (龙永美龙永会) 月在天边手难摸,心想黄金命不招。 心中想的天样大,命中只跟纸样薄。 (陈思林陈静) 想妹一天又一天,想妹一年又一年。 十字街前算八字,命中注定有姻缘。 (陈思林陈静) “人生八字命生成,看来由命不由人。”、“五

    21、行八字命不招”、“心想黄金命不招”、“十字街前算八字,命中注定有姻缘”等等有关命运和生辰八字的俗语都是常见于当地人的口头的表达,当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幸时,就用来发泄命运的不公,为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找外在的原因,如前三句;当面对幸运的事情时,就会归功于命运的眷顾,如最后的一句。总之不管是对命运的妥协还是笃信,都是一种命由天定的宿命论观念。 通过对山歌中带有迷信色彩的俗语得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纳雍人对菩萨的极度崇拜行为以及对命由天定的观念都与该地区迷信活动盛行有着因与果的关系。而山歌的主要功能是抒情表意,所以用来抒发纳雍人的情志的俗语,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浓厚的迷信色彩。 六、总结 纳雍山歌中的熟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它常常选用当地普遍而典型的事物作为意象,其语言也倾向于将当地的习惯性表达与口语风格相结合,使得熟语带上了明显的地方气息,依托于当地人喜闻乐见的山歌的熟语,其蕴含的民俗与文化也更加具有典型性。这种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反过来让纳雍山歌与众不同,很容易与其它民歌区别开来。 注释: 1,2温珍琴 刘善权.赣南客家歇后语的地域特色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9). 3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J.语言科学,2005,4(5). 4张坦.穿青人的滩文化一“庆五显坛”J.贵州文史丛刊,1988(03).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纳雍山歌中的熟语与民俗文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