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 资源ID:15827805       资源大小:64.0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1、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质量检测四(第八至十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 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 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 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豪:豪爽解析:豪:豪迈。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答案:A3下列加点的

    2、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C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B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目击之而身历之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其谁信之哉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 B/

    3、C/ D/解析:助词,的;代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A。答案:A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3)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4)衣带渐宽终不悔,_。答案:(1)乱红飞过秋千去(2)故物皆著我之色彩(3)昨夜西风凋碧树(4)为伊消得人憔悴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华而不实。(2分)译文:_(2)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3分)译文:_答案:(1)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根据文章提拔奖掖后生,所以外表好看,内容空虚。(2)然而像我这样匆忙以这种

    4、意思解释这几首词,恐怕不会被晏殊、欧阳修诸位先生允许。二、阅读鉴赏(55分)(一)课内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

    5、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或问:事功气节,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曰: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后之言著述者,舍

    6、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7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切:切合B知春秋之将以经世 经:治理C而面目迥殊 殊:不同, 差别D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 果:果敢解析:果:果真。答案:D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A项,动词,写;动词,作为。B项,连词,所以;名词,缘故。C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因而。D项,都为连词,因为。答案: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首先从“天人性命之学”切入话题,以“不可以空言讲也”立

    7、论,由此展开全篇议论。B作者认为,肇自朱熹、陆九渊的学术之争,到后世愈演愈烈,实在是治学的桎梏,学术的荆棘。究其根本,还是空言鼎沸,不食人间烟火之故。C第二段中作者用三个排比句,连贯而下,再次叙述了史学的渊源及其意义,认为“史学之本于春秋”。D文章结尾一段,作者以一问一答的反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辩驳,进一步批判了“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的风气,再次申明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解析:D项,作者以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答案:D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3分)译文:_(2)则惟腾空言而不切

    8、于人事耳。(3分)译文:_答案:(1)我要把我的思想托付于空洞的理论,倒不如在叙述具体历史事件中体现出来深切明显啊。(2)是因为他们只是空话沸腾而不切合世事罢了。(二)课外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9分)吏道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

    9、,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

    10、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节选自伯牙琴)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日夜窃人货殖 货殖:财物B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固:固然,虽然C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 蕃息:繁衍D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 才:人才解析:D项,才:有才能的。答案:D1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作者对当时“吏道”的批评的一组是(3分)()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取民愈广,害民愈深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吏无

    11、避忌,白昼肆行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A BC D解析:是发生在古代的事,是作者对盗贼之祸的看法。排除这两句即可。答案:C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B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地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要厉害。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作者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

    12、因素。解析:A项因果关系颠倒,而且不肯出山做官的“才且贤者”并非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答案:A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2分)译文:_(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3分)译文:_(3)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3分)译文:_答案:(1)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2)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3)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参考译文: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

    13、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唯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

    14、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像这样应该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

    15、的气力。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忌的缘故。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杀他们。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

    16、虎狼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有人)说:“找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不是还要好一些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21分)震川文钞序清张士元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皆不全,且为后人所涂乙,颇改旧观。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商订于虞山而刻之。虽亦不免移篇改字之误,然赖有此刻,人始得见其大全。余生平颇嗜熙甫文,独病其集中间有应酬率易之作,不适于读也。因手录其尤可法者若干首,即用熙甫读史记之法读之,稍稍加评注焉。盖古今文章,自汉氏以来,至唐之韩、柳始备其格,至宋之欧、

    17、苏、曾、王乃尽其变。自宋迄元,代有作者,姚嬘牧庵、虞集道园尤为一时之杰。明正德、嘉靖间,唐应德、王道思相切劘以古学,唐学眉山,王学南丰,皆大雅之才也。而其力抗欧、曾,气追班、马,如江、汉之发源于岷、嶓而滔滔不竭者,熙甫一人而已。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事,皆古雅可观。江阴杨文定公尝言:“文章要得二南风度。”如熙甫真可谓得之矣。读之使人喜者忽以悲,悲者忽以喜,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已也! 与熙甫同时人,如王元美,方以诗震动天下,斥熙甫之文为庸,其后乃卒深服之,此岂苟然者哉?而今之剽窃补缀,肥皮厚肉,取青媲白,而自诩为工者,辄敢薄熙甫为不足学,又元美之徒所窃笑者已。是为序。注:虞山:明末清初文学

    18、家钱谦益。切劘(m):切磋。眉山、南丰:眉山指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南丰是指南丰人曾巩。二南:指周南召南,是诗经国风中的两部分,多为民俗歌谣,有些诗的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男女关系之类,也就是本文说的“世俗琐事”,颇能感人。王元美:明代著名文人王士祯,字元美。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A独病其集中间有应酬率易之作 病:忧虑B至唐之韩、柳始备其格 格:法式、标准C而自诩为工者 工:精致D辄敢薄熙甫为不足学 薄:轻视解析:病:不喜欢。答案:A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B项,所字

    19、结构,所的。C项,介词,用、拿;连词,同“而”。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答案:B1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标题和正文中分别用归有光的号和字称呼他而不称其名,这表明了文钞的编者对归有光的尊重。B文章写到唐宋八大家的成就并提及王元美对归有光的散文的态度有变化,其目的都是突出归有光对散文的贡献。C在明代正德、嘉庆年间,唐应德、王道思都是文章大家,但力抗欧阳修、曾巩,气追班固、司马光的,只有归有光一人。D自古以来的序文,褒奖溢美之词甚多,能像本文作者这样在充分肯定评价对象的基础上,又能客观指出其不足的,实属难得。解析:C项,“嘉庆”和原文不符,应为“嘉靖”;“

    20、司马光”应为“司马迁”。答案:C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事,皆古雅可观。(6分)译文:_(2)与熙甫同时人,如王元美,方以诗震动天下,斥熙甫之文为庸,其后乃卒深服之,此岂苟然者哉?(6分)译文:_答案:(1)我尤其喜欢他的叙事类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的是世俗琐事,但都古朴清雅可观。(2)与熙甫同时代的人,如王元美,当时他以诗歌名震天下,斥责熙甫的文章平庸,后来他却又深深为之叹服,这难道是随随便便就出现的吗?参考译文: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但都不完整,而且被后人删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样子。最后熙甫的曾孙归庄出版了所藏钞本,是借鉴虞山

    21、人钱谦益的版本刻写的。虽然也免不了移篇改字的错误,但有赖于这个刻本,人们才得以见到归有光全部的文章。我平生非常喜好读熙甫的文章,唯独不喜欢他文集中有应酬之类的轻率随意之作,这类文章不适合阅读。因此,我亲手抄录了其中特别可以学习的几篇,并学着熙甫读史记的方法去阅读,还在上边加了些评注。古今文章,从汉代以来,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法式开始完备,到宋代的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文章已变化到了最好的状态。从宋代到元代,代代有代表作家,姚燧牧庵、虞集道园更是一时俊杰。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唐应德、王道思在古学方面相互切磋,唐应德学习的是眉山三苏,王道思学习的是南丰曾巩,他们都成为了宏达雅正之才。但能够

    22、力抗欧阳修、曾巩,气追班固、司马迁,犹如发源于岷山、嶓冢山的长江、汉水滔滔不绝的,唯有熙甫一人而已。我尤其喜欢他的叙事类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的是世俗琐事,但都古朴清雅可观。江阴人杨文定公曾经说:“文章要有周南召南那些诗的气质神韵。”而熙甫的文章真正可以说是做到了。读他的文章能使高兴的人忽然悲伤,悲伤的人忽然高兴,使人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而不能停止。与熙甫同时代的人,如王元美,当时他以诗歌名震天下,斥责熙甫的文章平庸,后来他却又深深为之叹服,这难道是随随便便就出现的吗?而现在那些剽窃他人的字句拼凑成文,只求形式和对仗,却夸耀自己的文章写得好的人,总是敢轻视熙甫认为他不足以让自己学习,那又是王元美

    23、这样的人所要窃笑的了。因此来作一篇序。三、语言运用(15分)19请给以下一则新闻写一则新闻点评。(50字左右)(5分)近日,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程派青衣张火丁在演出京剧江姐最后一幕红梅赞一段中,突然咳嗽了几声,有两句唱腔没有完整唱下来。演出结束后,张火丁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哽咽着说:“我对不起大家了!请求大家原谅!”随后,她招呼准备离场的乐队回座,坚持把没有唱完整的“红梅赞”再唱一遍。当张火丁“补唱”完这段长达8分多钟的红梅赞后,观众全部起身站立,鼓掌声持续了5分钟之久。张火丁再次向台下深深地鞠了一躬,含泪退场。 答:_解析:新闻点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比短评更简短。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对具体

    24、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或褒或贬,旗帜鲜明地点明要害。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常规型新闻点评;另一类是争议型新闻(即新闻人物的做法或言论能引起读者争议的新闻)点评。答案:(示例一)演唱中失声的著名京剧程派青衣张火丁坚持完整重唱,体现了她对艺术的认真执着、良好的台风和艺德。(示例二)张火丁为失声而含泪道歉,体现了她对艺术和观众的尊重,这种品格在当今社会弥足珍贵。20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4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1)以红楼梦为主语:_(2)以曹雪芹为主语:_答案:

    25、(1)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2)曹雪芹在他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21请紧扣下面画线句子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6分)“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名著、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围绕中心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

    26、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示例二)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王国维的这段话由三层意思组成。第一层意思是“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第二层意思是“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第三层意思是“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在构思时,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四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