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伤寒论 113方 原文P51.docx

    • 资源ID:16070664       资源大小:87.69KB        全文页数:10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伤寒论 113方 原文P51.docx

    1、伤寒论 113方 原文P51目 录001 桂枝汤 12 P29 4002 桂枝麻黄各半汤 23 P45 5003桂枝二麻黄一汤 25 P48 6004 桂枝二越婢一汤 27 P51 6005 桂枝加桂汤 117 P155 7006 桂枝加附子汤 174 P216 7007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18 P38 7008 桂枝去芍药汤 21 P42 8009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22 P42 8010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28 P52 9011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112 P145 9012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62 P92 9013 桂枝加芍药汤279 P307 10014 桂枝

    2、加大黄汤 279 P307 10015 桂枝人参汤163 P206 11016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18 P157 11017 桂枝甘草汤 64 P95 11018 桂枝加葛根汤方14 P34 12019 葛根汤 31 P60 12020 葛根加半夏汤 33 P62 13021 葛根黄芩黄连汤 34 P63 13022 麻黄汤方 35 P64 14023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63 P93 14024 麻黄附子甘草汤 302 P333 15025 麻黄附子细辛汤 301 P331 15026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62 P289 16027 麻黄升麻汤 357 P389 16028 大青龙汤 3

    3、8 P67 17029 小青龙汤 40 P70 17030 小建中汤 100 102 P132 18031 小柴胡汤 37 144 266 394 96 P123 18032 柴胡桂枝干姜汤 147 P190 19033 柴胡桂枝汤 146 P188 2003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07 P138 20035 大柴胡汤方 103 P133 21036 柴胡加芒硝汤 104 P134 21037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65 P97 22038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美尼尔氏综合症)67 157 22039 茯苓甘草汤 73 356 P104 22040 五苓散方 71 P103 23041 甘草干姜

    4、汤 29 P56 23042 芍药甘草汤 29 P56 24043 炙甘草汤 177 P219 24044 甘草汤 311 P342 24045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66 P97 25046 栀子豉汤 76 P106 25047 栀子甘草豉汤 76 P107 26048 栀子生姜豉汤 76 P107 26049 栀子厚朴汤79 P110 27050 栀子干姜汤 80 P110 27051 栀子柏皮汤261 P288 28052 小陷胸汤 138 P180 28053 大陷胸汤 134 P174 28054 大陷胸丸 131 P171 29055 文蛤散 141 P184 29056 白散方

    5、(桔梗白散方 三物小白散)141 P184 30057 大黄黄连泻心汤 154 P200 30058 附子泻心汤 155 P200 30059 半夏泻心汤 149 P192 31060 甘草泻心汤 158 P202 31061 生姜泻心汤 157 P201 32062 赤石脂禹余粮汤 159 P203 32063 旋覆代赭石汤161 P205 33064 瓜蒂散 166 P208 33065 白虎汤 176 219 305 P218 34066 白虎加人参汤 168 P212 34067 桂枝附子汤 174 P216 35068 白术附子汤 174 P217 35069 甘草附子汤(脚气)17

    6、5 P217 36070 芍药甘草附子汤 68 P100 36071 干姜附子汤 61 P91 36072 十枣汤 152 P197 37073 附子汤 304 P335 37074 大承气汤 208 P246 38075 小承气汤 208 P247 38076 调胃承气汤 207 248 249 P245 39077 桃仁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106 P136 39078 猪苓汤 223 P258 40079 蜜煎导 233 P268 40080 大猪胆汁并土瓜根导 233 P268 41081 麻子仁丸 247 P279 41082 抵当丸 126 P165 41083 抵当汤 124 P

    7、162 42084 茵陈蒿汤 236 P270 42085 黄连阿胶汤 303 P334 43086 黄连汤 173 P215 43087 桃花汤 306 P338 43088 吴茱萸汤 243 309 P276 44089 猪肤汤 310 P341 44090 桔梗汤 311 P342 44091 苦酒汤 312 P343 45092 半夏散及半夏汤 313 P344 45093 白通汤 314 P345 46094 白通加猪胆汁汤 315 P345 46095 真武汤 82 316 P111 P347 46096 乌梅丸 338 P372 47097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359 P391

    8、48098 白头翁汤 371 P399 48099 黄芩汤 172 P214 49100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172 P214 49101 理中丸、理中汤(人参汤) 386 P415 49102 四逆散 318 P349 50103 四逆汤 29 323 324 353 354 370 P355 P357 51104 通脉四逆汤 317 P348 51105 人参四逆汤 385 P414 52106 茯苓四逆汤 69 P101 52107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390 P419 53108 当归四逆汤 351 P382 53109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52 P382 54110 烧裈散 39

    9、2 P421 54111 枳实栀子豉汤 393 P422 55112 牡蛎泽泻散 395 P424 55113 竹叶石膏汤 397 P426 55禹余粮丸方(阙) 56001 桂枝汤 12 P29 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金匮要略】桂枝9克 芍药9克 甘草(炙)6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4枚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

    10、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批注:外感病初期,项背部诸疮病的初期,见桂枝汤证者,及自汗等证可用此方。此外,现代临床还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多形性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肩凝症,无脉症,妊娠反应,人工流产后发热等。桂枝可以温心阳,平冲逆。其气上冲者:气上冲欲打喷嚏。汗出沾手为湿邪。桂枝温肝猛将。桂枝有温脾运脾的作用。腹部阴阳,1、隔上为阳,隔下为阴;2、脐上为阳,脐下为阴。方义此太阳病解肌和荣卫之主方。所谓解肌,亦属于辛温发汗范围内的一种方法。不过这种发汗是在有汗时进行的,

    11、所以不叫作发汗而叫作解肌。从和荣卫三字体会,说明这种方法有时候不完全以出汗为目的。 主治 (1)太阳病中风,头痛,项强,恶风寒,汗出,脉浮缓。(2)时发热,自汗出。 (3)常自汗出。 (4)身疼痛。 (5)气上冲。 以上五证,都是荣卫不和的证候,凡见一证,即可使用本方。但必须兼有舌无苔或苔淡白而薄、不喜冷性饮食、咽喉不干燥、小便清白等症方为妥善。 加减法 (1)兼背强者,加葛根(即桂枝加葛根汤)。 (2)兼气喘者,加厚朴、杏仁(即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3)发汗过多,桂枝证仍在,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加附子(即桂枝加附子汤)。 (4)兼腹痛,不拒按者,倍加芍药(即桂枝加芍药汤)

    12、(5)兼腹痛,拒按者,倍加芍药,更加大黄(即桂枝加大黄汤)。 (6)桂枝证误下后,兼脉促胸满者,去芍药(即桂枝去芍药汤)。 (7)桂枝证误下后,兼胸满,脉微,恶寒者,去芍约加附子(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并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

    13、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用药大意 桂枝发汗解肌,芍药活血敛汗,二药配合起来,有解肌和荣卫的作用。但二药仍嫌力量不足,故加生姜助桂枝以散邪,加大枣、甘草调胃气以补正。更服热粥以助之,覆被以温之,使患者得微汗,邪祛而正不伤。此诚治中风表虚有汗,调和荣卫之主方。 禁忌证 (1)口渴喜冷。 (2)酒客及湿热证的身热汗出。 (3)小便数,心烦,脚挛急。 (4)鼻衄。 (5)脉浮紧,无汗。 口渴喜冷是最主要的禁忌证,占人所谓桂枝

    14、下咽,阳盛则毙的阳盛 二字,正是指这些证候而言,据我的经验,不但有口渴喜冷之症不可用就是有口干咽燥之症,也不可用,因为这些症状都是有热的现象除此以外,季节的春夏,我国地区的南方,都应该慎重考虑,因为这些季节和地区热性病较多,或转变为热证较为容易。至于酒客及湿热证,都不是太阳风寒之病,故不用。小便数,心烦:脚挛急。属于阴阳两虚的太阳证。鼻衄不是阴虚,便是内热,所以也不能用。此外,表实无汗之证,绝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麻黄汤:此治太阳证无汗之方。 (2)九味羌活汤:此治四时感冒,兼有湿热,有汗加桂枝,无汗加麻黄之方。 (3)神术散:此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有汗用白术,无汗用苍术之方。 以上

    15、是主治第一项病证参考之方。 (4)白虎汤:此治阳明病,发热,汗出,兼口渴饮冷之方。 (5)雷少逸清热保津法:此治温病发热,有汗之方。 以上是主治第二项病证参考之方。 (6)参附汤:此治肾阳不足白汗之方。 (7)芪附汤:此治卫阳不足自汗之方。 (8)术附汤:此治脾阳不足自汗之方。 以上是主治第三项病证参考之方。 (9)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此治汗后身疼痛之方。 (10)桂枝附子汤:此治阳虚,风寒湿身体疼痛之方。 (11)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白术附子汤):此治阳虚、寒湿身体疼痛之方。 (12甘草附子汤:此治风寒湿骨节疼痛,偏于寒湿之方。 (13)附子汤:此治少阴病,身体疼痛,脉沉而微细之方

    16、。 以上是主治第四项病证参考之方。 (14)桂枝加桂汤:此治寒性奔豚气上冲之方。 (15)烧裈散:此治男女劳复气上冲之方。 (16)乌梅丸:此治厥阴证,上热下寒,气上冲之方。 以上是主治第五项病证参考之方。 002 桂枝麻黄各半汤 23 P45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金匮要略】桂枝5克 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杏仁各3克 大枣2枚批注应用:用于

    17、证候介乎麻黄汤与桂枝汤二者之间,病势比较轻微者。方义此治风寒客于肌表,其症较轻,为日较久,辛温发汗之轻剂。 主治太阳病,微发热恶寒,一日二三度发,脉较微,有欲汗的趋势。兼面有热色,或身痒等症。没有口渴喜冷的内热现象。 煎服法水一至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桂枝汤解肌肉中风寒,麻黄汤散皮肤中风寒。因前此未汗,故不得不汗,但日数颇久,病势也轻,所以小发其汗。 禁忌证 (1)寒热似疟,病势较重,脉较有力,适用重剂治疗者,不宜用。恐药轻不能胜任。 (2)兼有口渴、喜冷等内热现象者忌之。恐以火益火,犯阳盛之戒。 (3)由于汗后形成寒热如疟者,不宜用。因此方麻黄用量较多,恐发汗太过也。 类似

    18、方剂参考 (1)麻黄汤:此治病势较重,辛温发汗之重剂。 (2)桂枝二越婢一汤:此治风寒在肌表,兼口渴喜冷内热证,辛凉小发汗剂。 (3)桂枝二麻黄一汤:此治汗后形成寒热如疟,麻黄用量较少,辛温小发汗剂。 003桂枝二麻黄一汤 25 P48 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金匮要略】麻黄3克 桂枝6克 芍药6克 生姜6克 炙甘

    19、草4克 杏仁3克 大枣2枚批注应用:用于证候介乎麻黄汤与桂枝汤之间,病势比较轻微者。方义此治汗后风寒仍在肌表的轻证,辛温性的小发汗剂 主治太阳病,发汗后,轻度的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度发,脉较微,没有口渴、鼻冷等内热现象。(凌波按:鼻冷如何是内热,有误) 煎服法水一至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桂枝汤解肌肉中风寒,麻黄汤散皮肤中风寒,但在汗出之后,虽有表证,也不宜过用发散之药,恐汗多津亡阳也,所以麻黄用量比较少些。 禁忌证 (1)寒热如疟,脉虽微弱,但未经发汗者,不宜用。因麻黄用量较小,恐不能胜任也。 (2)兼有口渴、喜冷等症者,不宜用。恐误犯阳盛之戒也。 类似方剂参考 (1

    20、)桂枝麻黄各半汤:此治寒热如疟,病势较轻,未经发汗,辛温小发汗之剂。 (2)桂枝二越婢一汤:此治风寒在肌表,兼有内热,其症较轻浅,辛凉小发汗之剂。 004 桂枝二越婢一汤 27 P51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金匮要略】桂枝、芍药、麻黄、炙甘草各3克 大枣2枚 生姜5克 石膏5克批注应用:本方为表里双解之轻剂,用于表寒里热之轻证。感冒、流感及热病初

    21、起见该方证者可用此方治疗。方义此治风寒在肌表,兼有内热,症状较轻浅,辛凉小发汗之剂。 主治太阳病,轻度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不甚浮数,而较微弱,但必须兼有口渴、喜冷等内热现象。 煎服法水一至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桂枝汤解肌,越婢汤发散表邪兼清内热。 禁忌证 (1)寒热病势较重,脉较有力,兼有内热者不宜服。恐药轻不能胜任。 (2)没有口渴喜冷等内热证者,忌之。因石膏没有使用的必要。 (3)单发热不恶寒,虽有口渴喜冷症,也不宜服。因阳明经病,不宜用桂枝。 类似方剂参考 (1)大青龙汤:此是发汗兼清内热之重剂。 (*)桂枝麻黄各半汤:温性小发汗剂,发汗药较多些,是没有内热症之方。

    22、(3)桂枝二麻黄一汤:温性小发汗剂,发汗药较少些,是没有内热症之方。 (4)白虎汤:此清阳明经热之方。 005 桂枝加桂汤 117 P155 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金匮要略】桂枝15克 芍药9克 生姜(切)9克 甘草(炙)6克 大枣(擘)4枚批注应用:本方治寒气上冲之奔豚证。该方证常见于癔病、膈肌痉挛、结肠过敏症及心脏病。心阳气虚,白天能看见鬼,心脏神经官能症,心阳不足,肾水上泛。奔豚气,桂枝加桂汤。方义此温经补阳,散寒降逆,治寒性

    23、奔豚病之方 主治奔豚病,气从少腹上冲,心腹疼痛,喜热畏寒,或兼桂枝汤发热恶风寒的表证现象。 煎服法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桂枝、生姜散寒降逆,芍药、肉桂止痛温经,甘草、大枣缓急和中。 禁忌证兼热证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奔豚汤:此治热性奔豚病之方。 006 桂枝加附子汤 174 P216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l2克 附子(炮)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炙甘草6克批注应用:治阳虚自汗。方义此解肌兼温经回阳之方。 主治太阳病,发汗过多,汗漏

    24、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之证。但必须注意要兼有恶风寒较重、脉较微、发热、不喜冷性饮食等症。 煎服法水三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桂枝汤解肌和营卫加附子以温经回阳。 禁忌证不发热者,喜冷性饮食者(不可使用桂枝汤),脉搏不微,恶风寒不甚或不恶风寒者(不可使用附子),均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治汗后恶寒较甚而不发热,回阳兼敛阴之方。 (2)附子汤:此治有身疼痛没有发热之方。 007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18 P38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 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上七味

    25、,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金匮要略】桂枝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甘草(炙)6克 大枣4枚,厚朴6克 杏仁6克批注应用:用于桂枝汤证兼见咳喘之轻症。方义此辛温解肌,调和荣卫,降气润肺,定喘之方。 主治太阳病,有汗兼气喘证,且没有下利、口渴、喜冷等现象。 煎服法水二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桂枝汤治太阳有汗之证,加厚朴以宽胸降气,杏仁润肺定喘 禁忌证 (1)太阳无汗之喘证忌之。(参考麻黄汤。) (2)太阳有汗之喘证,兼有喜冷现象者也忌之。(参考麻杏石甘汤。) (3)发热有汗之喘证,兼下利者忌之。 (参考葛根芩连汤。) (4)太阳病,下后气喘,太阳证已罢

    26、者忌之 (5)下后,利不止,而大喘者,乃上夺下争之危候,忌用本汤。 008 桂枝去芍药汤 21 P42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金匮要略】桂枝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炙甘草6克批注应用:本方加味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阳虚证型者。因胸满故桂枝汤去芍药。本方为桂枝甘草汤加姜枣而成。方义此辛温散寒,救误之方。 主治太阳病误用攻下药后,胸部发满,脉象急促,恶风寒发热之桂枝证尚在者。 按:未经误用攻下药,如遇此证时,也可使用本方。 加减法兼脉微,恶寒较甚者,加附子一至三钱

    27、,名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煎服法 用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取微汗,余如桂枝法调养。 用药大意桂枝、生姜散寒,大枣、炙草补中。去芍药是因为这种胸满,宜升不宜降,宜散不宜敛,宜温不宜寒故也。 禁忌证有口苦、喜饮、喜冷等热证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此治太阳病误下后表证未罢,阳气被伤较甚,除胸满外兼脉微、恶寒之方。 (2)小柴胡汤:此治少阳病胸满兼有寒热往来证之方。 (3)大陷胸丸:此治下后形成结胸证,表证已解,胸部满而兼痛之方。 009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22 P42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

    28、(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金匮要略】桂枝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炙甘草9克 炮附子3克(先煮12小时)批注应用:本方可用于阳虚阴盛之胸痹证。因阳虚较桂枝去芍药汤证为重,而出现畏寒,故加附子。本方与桂枝附子汤药味相同,但附子用量轻,意在复阳为主。方义此温经回阳,救误之方。 主治桂枝证误下后,胸满,脉微恶寒,桂枝证尚在者。 加减法没有脉微恶寒证,去附子,名桂枝去芍药汤。 煎服法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取微似有汗,忌生冷。 用药大意附子回阳,治恶寒脉微之证;桂枝去芍药治太阳病有汗胸满之证。 禁忌证凡有口苦、喜冷、

    29、喜饮等热证者忌之;脉不微,恶寒不其者,也须慎重。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去芍药汤:此治桂枝证误下后,阳气被伤较轻,形成胸满之方。 (2)四逆汤:此治阳虚脉微、恶寒、四肢厥逆之方。 010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28 P52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金匮要略】桂枝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炙甘草6克 茯苓9克 白术9克批注:本方与苓桂术甘汤相近。治疗肠痈。方义此治太阳病,改解表为利小便之方,乃太阳病治疗之变法。 主治太阳病,头项强痛

    30、,发热,无汗,胸下满微痛,小便不利。但必须在汗下后不效时方可用之。因为任何疾病,都是先用正法,后用变法。 加减法有喜热现象者,去芍药留桂枝。 煎服法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小便利即愈。 用药大意芍药开阴结而利小便;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生姜宣散水气;枣、草以和于中。 禁忌证未经汗下者,不宜用。因为在开始时期病机不易肯定。 类似方剂参考使用本方应允体会小便癃闭证有用麻黄开外窍的治法,这样才能体会到汗和小便的关系,才能体会到太阳膀胱的作用,才能体会到小便不利可用发汗法治愈,才能体会到发汗不解之证可以利小便。 011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112 P145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 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金匮要略】桂枝9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炙甘草6克 蜀漆9


    注意事项

    本文(伤寒论 113方 原文P5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