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优选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 资源ID:16106910       资源大小:2.40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优选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1、优选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2018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西周末年,楚国自称“蛮夷”,如国君熊渠(前886-前877年在位)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春秋后期,楚国以“华夏”自居,如前560年楚国公子子囊有“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 华夏民族意识的形成 B. 政治治理体系的转型C. 传统宗法观念的解体 D. 文化交流融合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楚国从自认为蛮夷到春秋后期以华夏自居,这说明楚国与中原文化之间有交流,而且交流的趋势在不断加强,D正确;A错在“形成”,排除;题干主旨是文化属性和内涵的转

    2、变,而非政治治理体系的变化,排除B;C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2. 陵县是指统治者为修建、保护帝陵和祭祀而设的特殊的县。西汉在长安周边设置陵县,并大量移民徙居。徙入陵县者,高祖时为齐、楚大姓,燕、赵、韩、魏之后及豪杰兼并之家;武帝时是郡国豪杰及赀三百万以上的;宣帝时是郡国吏、民赀百万以上和丞相、将军、吏二千石。这一举措旨在A. 强化皇室独尊地位 B. 笼络各地豪强势力C. 防范地方割据势力 D. 保持统治集团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汉代将地方豪强大族迁入陵县,这削弱了这些豪强大族在地方的势力和影响力,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故选C;这一举措防范了地方割据势力,而非为了强化皇室独

    3、尊的地位和笼络各地豪强势力,更非是为了保持统治集团的稳定,排除ABD。3. 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同时又立孔庙,置五经博士,宣称:建国君民,立教(儒学)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令皇太子、皇子及宗室王侯均入国学肄业,并自编了周易讲义中庸讲疏。这表明A. 儒佛共同维护传统伦理 B. 儒佛思想上逐渐合流C. 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 D. 统治者实行外佛内儒【答案】C【解析】【详解】虽然梁武帝笃信佛教,但他仍然以儒教为首,由此可知当时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儒家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没有涉及佛教思想对传统伦理的维护和儒佛道的合流,排除AB;统治者外佛内儒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4. 钱

    4、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论证A. 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 B. 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C. 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 D. 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把宋代与唐朝进行了对比,得出宋代“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的结论,这主要是受到宋代强干弱枝的影响,导致地方军事力量较弱,故D项正确;藩镇制度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并不进步,排除A;材料与都城的区位好坏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讲得失,排除C。5. 在元明戏曲小说中,唐代诗人

    5、李白被塑造成才华横溢的文士、蔑视权贵的狂士、针砭时弊的志士、仗义疏财的侠士、志高意远的逸士、嗜酒如命的酒中仙。元明文人对李白的形象塑造A. 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 B. 寄托了士人的心理期待和追求C. 宣扬了儒士兼济天下的价值观 D. 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答案】B【解析】【详解】.6.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西学东渐已不同于此前的仅有传教一途,而是有着诸如传教士、翻译局、新学堂、洋务、外交使臣与留学生等多种渠道。这一变化主要源于A.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求 B. 民众对西方文化的选择性吸收C. 救亡图存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 D. 统治者对“体”“用”认知的转变【答案】A

    6、【解析】【详解】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途径日渐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A正确;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民众对于西学的吸收范围无关,排除B;C错在“共识”,排除:D无法解释传教士、留学等传播途径,排除。7. 下图1864-1879年烟台进出口商品总额示意图。据此,可以判断烟台A. 对外贸易因开埠持续发展 B. 民族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C. 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色彩 D. 关税主权被西方列强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1864-1879年烟台进出口商品总额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进口洋货 的额度远远大于其出口土货的额度,说明烟台成为列强的

    7、商品市场,故C符合题意;据表格信息可知,烟台进口洋货 的额度远远大于其出口土货的额度,而且土货出口呈曲线状,故“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说法错误,A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经济的发展状况,B错误;材料未涉及关税主权问题,D错误。8. 下表为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各机关及学校放假日期。节假日的设立意在A. 强化国民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控制B. 建构与政治统治一致的意识形态C. 突出国民党对民国的“缔造之功”D. 借立法重建宣示自身政治合法性【答案】B【解析】【详解】从放假的事由可以看出,政府通过这些假期让人民群众更充分了解与革命相关的事件,有利于建构与政治统治一致的意识形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

    8、生活,排除A;材料没有突出国民党,排除C;材料中没有立法,排除D。9. 标语口号作为宣传思想、引导行为的工具,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下图为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提出的标语口号。该口号的提出意在A. 以斗争求团结维护全民族抗战大局B. 回击国民党内汪伪集团的投降活动C. 表达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D. 调整军事斗争策略以适应形势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后来又推出了许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政策,加紧对各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军事摩擦。为了打击和教训国民党顽固派,更好地坚

    9、持团结,坚持抗战,毛泽东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口号,目的是以斗争求团结维护全民族抗扫大局,A正确;毛泽东提出的这一口号主要针对蒋介石集团,排除B、C;这一口号中并未提及军事斗争策略,排除D。10. 1985年6月,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但现在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这一论断是基于A. 中国外交破冰和周边局势缓和B. 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工作重心C. 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地位上升D.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答案】B【解析】【详解】198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此时我国将经济建设作为

    10、国家工作的中心,因此作出了世界“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的论断,故选B;中国的外交破冰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A;我国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自己国内的情况,而非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地位的上升,排除C;在20世纪六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就已经出现,排除D。11.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A. 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 专制王

    11、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C. 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 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答案】C【解析】【详解】“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都是教权和王权的斗争,而从“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王权的不断上升,教权逐渐依附于王权,说明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C正确;题干涉及的是教权和王权,并未提及社会生活层面,而且理性影响到生活是在启蒙运动之后,排除A;B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排除D。12. 17世纪,一系列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诸如手工工场、公司都拥有了独立的所有权,人们也要求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同时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私有产权的合法性与

    12、安全性。这表明A. 经济发展引发了生产经营方式变革B. 市场经济促进产权意识与法治建设C. 人文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D.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革新【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增强,而且政府也出台相关法律措施保护私有产权,说明市场经济促进了产权意识与法制建设,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私有产权意识的增强,不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生产组织形式的革新,排除AD;材料没有体现享受现世幸福的思想,排除C。13. 列宁说:“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这表明实施新经济政策

    13、主要是为了A.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苏维埃政权 B. 变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C. 减轻农民负担调动生产积极性 D. 集中人力物力加速建设工业化【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列宁强调新经济政策是政治问题,其实施的本质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苏维埃政权,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策实施的目的,而不是强调其政策的性质,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未涉及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C错误;D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D排除。14. 以下为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变化统计,(单位:万人)。据此可知1880年1890年1900年1910年1914年俄国79

    14、.167.7116.2128.5135.2法国54.354.271.576.991.0德国42.650.452.469.489.1奥匈帝国24.634.638.542544.4意大利21.628.425.532.234.5A. 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 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C. 欧洲国际关系空前紧张 D. 各国力量对比变化巨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表格信息看出,1880-1914年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呈现增长趋势,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都在扩军备战,欧洲国际关系空前紧张,故选C;仅仅从法德两国的陆海军人数数据无法得出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英德竞

    15、争是主要矛盾,排除A;表格无法体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排除B;从表格数据看,俄国、法国、英国家陆海军人数一直超过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排除D。【点睛】15. 下图为某高校世界史教材中部分内容的子目。该部分的标题最有可能是A.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B. 东西方关系缓和和冷战局面的形成C. 旧国际格局的动摇和美苏争霸的演变D. 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缓和与紧张并存”“东西方力量失衡”“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并结合题干中的“世界史教材”等信息可知,这里的内容符合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D正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并没有“冷战”,排除A;题干描述的是冷战结束

    16、后的局势,排除B;题干涉及的内容是冷战结束后的内容,排除C。二、非选择题16. 新疆地区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以下是新疆的部分汉代遗址及出土文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民族基因的载体。指出上述文物所承载的历史记忆。【答案】新疆地区汉代文物种类多,范围广,说明当时内地与新疆联系广泛;“汉归义羌长”印表明羌族首领接受汉朝册封,“鄯善都尉”印封泥表明汉政府在新疆设置管理机构,反映了新疆地区已经纳入中央政府管理之下;半两钱和织锦说明了内地与新疆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烽燧台反映了对新疆军事管理并保护丝绸之路;汉佉二体钱是中西交融的产物,体现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新疆在丝绸之路中的

    17、地位。文物是第一手史料,这些文物及遗址对于研究认识汉代内地与西域的关系、中外交流和丝绸之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从新疆地区出土了多种历史文物,反映了新疆地区汉代文物种类多,范围广,由此说明当时内地与新疆联系广泛;其中“汉归义羌长”印表明羌族首领接受汉朝册封,“鄯善都尉”印封泥表明汉政府在新疆设置管理机构,反映了新疆地区已经纳入中央政府管理之下;半两钱和织锦说明了内地与新疆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烽燧台反映了对新疆军事管理并保护丝绸之路;汉佉二体钱是中西交融的产物,体现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新疆在丝绸之路中的地位。这些文物都是第一手史料,所以这些文物及遗址对于研究认识汉

    18、代内地与西域的关系、中外交流和丝绸之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世纪初的中国,一位读书人的日记描述了当时的学堂生活:某日晨起温课,早膳毕,上国文科,先生为讲史记游侠传,慨想古时朱家、郭解(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振人之困、然诺必诚心中怦怦然。次算术颇有所悟,次地理愤日人之并吞朝鲜,弱肉强食,野心勃勃,思有以惩之。时钟鸣已十二下矣。过午膳,小憩,阅各报纸,不觉悲从中来。旋上格致科,先生口讲指画,令学生近前审视,所以重实验也。次图画,偶绘一虎,舞爪张牙,栩栩欲活。次体操,强国强种,救时上策也。一日之课于焉告毕,晚膳后随意温习,有疑误处向同学质之,如冰之释,十句钟就寝

    19、。瞿骏民初童蒙教育的变与不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初教育的“变”与“不变”。【答案】民初教育的“变”与“不变”体现了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变:救亡图存教育成为重要内容,表明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课程设置适应了近代化的需要;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变革。不变:利用古代典籍,传承古代先贤的优秀精神品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为培养新式人才服务。这些“变”与“不变”顺应了近代社会的需要,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和社会进步。【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初我国民族危机严重,社会形势不断变化。所以民初教育的“变”与“不变”实际上是社会环境对教育影

    20、响的结果。根据“次算术颇有所悟,次地理愤日人之并吞朝鲜,弱肉强食,野心勃勃,思有以惩之。时钟鸣已十二下矣。过午膳,小憩,阅各报纸,不觉悲从中来”、“次体操,强国强种,救时上策也”等信息可知救亡图存教育成为重要内容,表明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课程设置适应了近代化的需要;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变革。根据“上国文科,先生为讲史记游侠传,慨想古时朱家、郭解(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振人之困、然诺必诚”可知利用古代典籍,传承古代先贤的优秀精神品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为培养新式人才服务。18. 在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梦想,提出了一系列新中

    21、国国家的构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着追求与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指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1930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对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未来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全国工农群众自己的政权”。1936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1949年

    22、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将“新中国”国家概念界定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新中国”符号在复杂的革命环境里经过不断的演变最终确立。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时代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构想表述变化的关系”的命题作出阐释。【答案】党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随着革命发展而变化,反映了党对中国革命任务、革命前途认识的变化。大革命时期,党提出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的构想,促进了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23、大革命失败后,党提出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苏维埃共和国的构想,顺应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开展土地革命的需要;面对日本大规模侵略和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党提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构想,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到来;新中国成立前夕,党明确界定了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性质,标志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党不同时期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顺应了革命的发展变化,动员广大群众,促进革命不断走向胜利。【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新中国符号在复杂的革命环境里经过不断的演变最终确立”,概括得出命题:党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随着革命发展而变化,反映了党对中国革命任务、革命前途认识的变化。论述:根

    24、据“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说明大革命时期,党提出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的构想,促进了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根据“对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未来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全国工农群众自己的政权”,说明大革命失败后,党提出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苏维埃共和国的构想,顺应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开展土地革命的需要;根据“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说明面对日本大规模侵略和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党提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构想,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到来;根据“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25、家”,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夕,党明确界定了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性质,标志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最后总结说明:党不同时期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顺应了革命的发展变化,促进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点睛】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荷马说:“长夜漫漫,既有时间酣睡,亦可让人听享故事的美妙。”夜晚讲故事是中世纪欧洲人长期形成的用来打发长夜的习惯。直到近代初期,欧洲人法定的劳动日依然是指白天的时间。材料二 根据1816年对英国棉纺织厂的调查,女工和童工的日劳动时间基本上长达14小时、16小时,也有长达18小时的。在曼彻斯特,一天的劳动时间较为普遍的是以16小时为一班、休息8小时的作息方式。

    26、材料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的增殖是资本唯一的生活本能,所以,资本家就千方百计地要把劳动日的时间往夜里延伸,要求24小时都占有劳动。夜间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材料四 超长时间劳动严重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从而引起劳工的抵抗。19世纪上半期几乎成了劳资双方为控制劳动时间进行较量的时代。19世纪90年代,英国各行业和企业陆续引入8小时工作制,并采用了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材料五 据统计,大约在1870年前后,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速增长(如下表)。伦敦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利兹伯明翰达德利2710109657

    27、以上均摘编自史俞金近代欧洲的黑夜史上述材料被用来探究“近代欧洲黑夜的变迁与近代欧洲历史”这一主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以上材料对探究这一主题的作用。【答案】材料一关于中世纪的黑夜观,可以作为参照,证明近代社会的嬗变。工业革命后,劳动和休闲时间在夜晚逐渐延长。材料二中工人劳动时间延长,可用来探究工业革命下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或生活状况)。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加重剥削,工人劳动强度显著提高。材料三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材料四可用来探究近代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导致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材料五可用来探究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城

    28、市夜生活是城市化发展的表现。【解析】【详解】根据“夜晚讲故事是中世纪欧洲人长期形成的用来打发长夜的习惯。直到近代初期,欧洲人法定的劳动日依然是指白天的时间。”可得出材料一关于中世纪的黑夜观,可以作为参照,证明近代社会的嬗变。工业革命后,劳动和休闲时间在夜晚逐渐延长。根据“在曼彻斯特,一天的劳动时间较为普遍的是以16小时为一班、休息8小时的作息方式。”可得出材料二中工人劳动时间延长,可用来探究工业革命下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或生活状况)。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加重剥削,工人劳动强度显著提高。根据“资本家就千方百计地要把劳动日的时间往夜里延伸,要求24小时都占有劳动”可得出材料三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根据“19世纪上半期几乎成了劳资双方为控制劳动时间进行较量的时代”得出材料四可用来探究近代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导致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根据“大约在1870年前后,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伦敦有44家”可得出材料五可用来探究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城市夜生活是城市化发展的表现。


    注意事项

    本文(优选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