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国学阅读练习.docx

    • 资源ID:16116629       资源大小:65.49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国学阅读练习.docx

    1、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国学阅读练习 孝经(一)经典国学再现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我是小助手显:显赫荣耀。聿:发声助词。修:学习,发扬。厥:其,他们的。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我是小翻译孔子说:“我们的身体、毛发和皮肤,都是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不敢让它们损坏受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声名到后世,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忠心对待君主,最终目标是要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怎

    2、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学习发扬先祖的美德啊!”考考你的智慧1.孔子为什么说不敢让我们的身体发肤受到伤害呢? 2.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在文章中是哪两句? 3.推行孝道的三个阶段都是什么呢?在原文中用“ ”画出来。弘扬传统文化曹操割发代首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通过麦田,只要有践踏的,全部斩首。”因此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按照规定处罚自己。官员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这条规定我

    3、我亲自下的,现在我的马踩坏了麦田,我理应受到惩罚。 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 ?” 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便要自刎,他的手下连忙上前拦住了他。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 “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者。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沉思了好久说:“ 既然古书春秋上这样说,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代替斩首的处罚。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大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

    4、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二)经典国学再现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我是小助手慢:怠慢。尽:尽心尽力。一人:一个人,这里指在高位的人,即天子。我是小翻译孔子说:“爱护亲人的人,是不会在别人面前恶行恶言的;尊敬亲人的人,是不会去怠慢别人的。以爱护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去侍奉双亲,并将这种德行教化施加于天下百姓,使大众都效法遵从,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个人有了善行,万众黎民都会仰赖于他。”考考你的智慧1.文章中“不敢恶于人”中恶的含义是( )。A 不好 B 坏的行为 C

    5、讨厌2.天子之孝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原文中的句子表示。 3.下边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一个人在家里爱护亲人,到了外边就不敢面对恶人了。B.君主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用来规范百姓的言行。C.身教甚于言传,因此作为一个君主应该首先修养自己的身心。弘扬传统文化大孝天下惠苍生 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他母亲病了,他就亲自熬药,尝好了冷热才给母亲端过去。然而,刘恒的孝,并非只针对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皇帝,他对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时第一道圣旨是“大赦天下”,这和其他皇帝没什么两样。但他登基的第二道圣旨“定振穷、养老”、“令四方

    6、毋来献”则是很多皇帝做不来的。这道圣旨表达了刘恒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的意愿,“对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90岁以上老人之物,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刘恒可说是首开先河。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中华历史上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汉文帝刘恒以皇帝的身份入选,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一国之君,他以孝治天下,提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节俭敦朴、厚养薄葬,靠仁孝的表率作用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孝顺的皇帝,彪炳史册也就成了必然。(三)经典国学再现

    7、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 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是小助手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我是小翻译身处上位却不骄傲,那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谨慎守法,那财富再多也不会有损溢。身居高位却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地保持尊贵的地位。财富丰裕却不奢侈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富有。能够保有自己的富贵,然后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家,让自己的民众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诗经小雅小曼中

    8、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潭旁边唯恐掉落,就像踩在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考考你的智慧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站在上面不骄傲,那么再高也不危险。B. 身处上位却不骄傲,那位置在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C. 在山上不骄傲地乱跑,那么爬再高也不危险。2.如果我们想要长期保有自己的富贵,因该如何去做呢? 3.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下面哪个说法正确?( )A.这两句话其实说的一个意思,都是很危险。B.这两句话,都是很危险,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如履薄冰更加危险。弘扬传统文化今天学的知识虽然是说诸侯的孝道根本的,其实也是一个人的孝道根本。在四书大学里面有一段话说

    9、得好,“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就是说,君子应该先注重自己的德行,当你有了高尚的品德,就会有有才之人来跟随你、帮助你,有了人才,你就等于有了最初的创业的资本,这样做起事情来,就会很顺利。慢慢的,你就会积累下你的财富,有了财富才能够才尽其用,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所以说,作为一个人,最根本、最应该注重的就是德行的修养,而不是追逐财富。只有小人才舍弃德行,追逐财富,但是这样本末倒置的结果,必定是没有好的结果的。那么,这和我们学的孝道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慎乎德”也就和我们学的“在上不骄,节制谨度”是一个意思,这个也是孝道的根本了。(四

    10、)经典国学再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我是小助手服:服饰,衣服。穿衣服。身:引申为行为。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诗:诗经我是小翻译 不是历代明君规定的合乎礼法的服饰不敢穿戴,不是历代明君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历代明君推行的有德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符合礼法的话不说,不符合道德的行为不做;说话不需要选择就能符合礼法,行为不必刻意考虑也不会不当。做到这样,那么说出去的话传遍天下也不会有过失,

    11、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和厌恶。服饰、言语、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历代明君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先宗庙的香火延续。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诗经大雅 民里说:“日夜都要勤勉不懈,专心侍奉天子。”考考你的智慧1.“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这句话里,两个“服”字的意思一样吗?要不一样,都是什么意思呢? 2.“口无择言,身无择行。”的意思是( )A. 开口不用选择语言,身体不用选择行为。B. 说话不需要选择就能符合礼法,行为不必刻意考虑也不会不当。C. 我们说话可以口不择言,做事可以随心所欲。3.文章中提到的“三者备”,指的是哪三者。 4.这段话的总体含义是什么? 弘扬传统文化古代衣服的讲究同

    12、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人们穿什么服装都是很有讲究的。衣服是一个人的外表,它不仅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也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表现。在古代,统治者制定了不同阶层的人所穿的衣服,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丝绸这种高级的布品,只有统治者才能穿,而一般的贫民百姓,则只能穿麻布衣织品。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一般读书人在没有考取功名,没有入仕之前,也称为布衣。比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自称“臣本布衣”,也就是从这种说法中得来的。另外,就算是统治阶层,他们的衣服也是有等级区分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五种人都穿的不同的衣服,这就是所谓的章服。什么级别的人,只能穿

    13、什么级别的衣服,不可以乱穿,如果穿错了,就犯了僭上逼下的罪过。比如卿或大夫穿了天子的服装,那就是冒犯了天子,那是大不敬,是要治罪的。而且,他们也不能穿诸侯的服装,如果穿了,那就是等于逼迫下面的人了,这也是不对的。所以,古人在上朝的时候,就算彼此之间互不相识,只要看看你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官衔。看到你衣服上面的花纹,人们就知道你是属于什么地位,这也是是便于不同等级官员互相之间行礼,位卑的人要主动向位尊的人行礼,不能失礼。其实,在古代,有关穿衣的讲究还很多很多,要是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自己去找找,看看还能找出多少呢。(五)经典国学再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

    14、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我是小助手分:区分。谨:谨慎。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我是小翻译利用天时四季、节气的变化,区分土地的高低、好坏,行为谨慎,生活节俭,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平民百姓应该遵循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孝敬父母是不分地位贵贱的,孝道是没有始终,永远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行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考考你的智慧1.名词解释: 1.区分 谨慎 百姓 分: 谨: 庶人: 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是什么意思?( )A. 用上天的东西,来把地上的利益分了。B. 我们要利用天气的变化和随意利用土地资源。C. 我们要利用天时地利,

    15、来劳作生息。3.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 施行孝道是没有始终的,它是永远存在的。B. 我们在赡养父母的时候,要尽量节俭。C. 天子和平民百姓不同,所以天子尽孝要多点,百姓尽孝可以少点。4.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你因该如何施行孝道呢? 。弘扬传统文化蔡顺采桑 西汉末年,河南汝阳有一个名叫蔡顺的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有一天,蔡顺看见母亲又在帮别人洗衣服,很是辛苦,就边给亲捶背,边告诉母亲以后他长大了会好好孝顺她的。母亲听了很高兴。 当时正是战乱时期,到处都在打仗,蔡顺的家乡遭遇了饥荒,到处寸草不生。家里什么吃的都没了。可是他的母亲却在这个时候生病了。为不让母亲饿着

    16、,蔡顺决定上山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野果来吃。蔡顺找了很久,发现了一些桑葚。他摘下桑椹尝了尝,发现这些桑椹有甜的有酸的,就决定把酸的留给自己吃,甜的给母亲吃。于是他把桑椹分别放到了两个篮子中。回家的路上,蔡顺很不幸遇到了强盗。强盗要他留下值钱的东西,并看到他拎着一篮黑色的果子和一篮红色的果子,就问他是怎么回事。蔡顺告诉他们自己的母亲生病了,自己是去给母亲找吃的,他篮子里的是桑葚,黑的甜给母亲吃,红的酸留给自己吃。强盗们看到小小的蔡顺那么孝顺,就把他放了过去,不仅也没有拿走他的桑椹,还送给了他一头牛和三斗米。孝顺的蔡顺感动了强盗,他们也不再做强盗了,而是去投身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为老百姓争取权利去了

    17、。而蔡顺的母亲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病也终于好了。蔡顺孝敬母亲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还被编进了二十四孝中了。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孝敬父母,并不需要等到拥有了荣华富贵才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有一颗孝敬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的。(六)经典国学再现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我是小助手经:常规的,恒久不变的。则:效法。 因:根据,利用。我是小翻译孔子说:孝道就好像天际日月星辰恒久不变的运转,

    18、也如地上万物生长的规律一般,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天地之间的这种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也是人们应该效法的。效法天道运转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变换的优势,来平顺施教天下大众。历代明君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大众,所以就率先施行广博的爱护,因此民众就没有敢于遗弃他的亲人的,向大众传播道德、仁义,民众就会兴起去执行。用恭敬和谦让做出表率,民众就不再相互争斗,用礼仪和音乐来做引导,民众就会和睦相处;把好坏的标准呈现出来,民众就知道什么是禁止的而不会犯法了。考考你的智慧 1.“则天之明”中则字是什么意思?( )A. 否则 B. 规则 C.效法2.解释句子“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3.古代的明君是如何教导大

    19、众的呢? 4.“天经地义”这个成语是指指理所当然的事。它是含有反义词的成语,这样的成语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弘扬传统文化冯谖客孟尝君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说他愿意在孟尝君家里当个食客。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爱好。”又问:“客人有什么才能?”回答说:“他也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听后就笑着接受了他,按照对待其他客人的样子对待他,并且知道冯谖还有一个母亲,孟尝君就让人给她送吃的和用的。有一次孟尝君需要找人去薛邑收回他的债务,冯谖就自愿站出来替他到薛邑去了。临走时,冯谖问孟尝君是不是需要用这些钱替孟尝君买些东西回来,孟尝君就对冯谖说:“您收了

    20、债,看看就我里缺少什么东西就替我买回来吧。”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就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返送给那些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我家所缺少的就买回来,我考虑到,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满堂,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所以我就用债款给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义是怎么买的?”答道:“现在薛是属于您的,可是您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没有去爱护他们,反而趁机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并且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

    21、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孟尝君很不高兴,只好说:“好吧,先生算了吧!”一年后,孟尝君遭到罢官,孟尝君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邑去了。离那里还差一百里路的时候,就看到薛邑的百姓扶老携幼,都站在路上来迎接他。直到这时,孟尝君才明白了冯谖给他带来了什么。孟尝君回头看着冯谖,感激地说:“先生给我买义的道理,今天才算见到了。”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都是(由于)冯谖的计谋啊。(七)经典国学再现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

    22、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我是小助手遗:遗弃。治国者:治理国家的人,这里指诸侯。鳏寡:失去妻子的男人和失去丈夫的女人。引申指孤苦无依的人。然:这样,如此。觉,伟大。 我是小翻译孔子说:“以前那些圣明的先王,以孝道来治理天下时,连那些非常卑微的小国臣子也不敢遗弃,何况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诸侯呢?因此他们能够得到各国的欢心,愿意帮助他去侍奉他的先王。治理一个国家的诸侯,连那些孤苦无依的鳏夫寡妇都不敢轻辱,更何况是那些士人和百姓呢?因此能够得到百姓的欢心,让他们愿意帮助诸侯祭祀他的先祖。因此,天下太平和睦,灾害和霍乱也不会发生。所以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来治理天下也能得到这样的

    23、效果。诗经大雅抑篇上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各国都来归顺。”考考你的智慧1.“有觉德行中”,觉字的含义是?( )A.感觉 B.睡觉 C.伟大2.以前的明君是如何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 ) 3.明君用应该以孝道治理天下,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因该如何去做呢? 弘扬传统文化郯子鹿乳郯子是我国东周时期的人,他的父母在年迈的时候,都患了很严重的眼疾,郯子非常焦急,想方设法四处求医。 一次,他听医生说,治这种病最好的办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市场上买不到,就算要去深山里找,可还没走到跟前,鹿就早逃走了!怎么办呢?郯子冥 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张鹿皮披在身上,然后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远远看去,极

    24、像一头顽皮的小鹿。就这样,郯子扮成小鹿,学着鹿走路的样子,学着鹿“呦呦”的叫,骗取鹿的信任,混进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给父母亲治病。 有一次,混在鹿群中的郯子忽然发现林中有一支箭对准了自己,顿时意识到,那是猎人的箭。他赶紧站起来,大声喊:“别射!别射!我是人! 我是来取鹿奶回去孝敬父母的。”猎人得知郯子取鹿乳的事,非常感动,就帮他一起挤出鹿奶,并护送他出山。从此郯子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后来,郯子做了一个叫做郯国的小国国君,也是以仁德感化国民。郯国虽是个区区小国,但却很有名气,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百姓的心。郯子治国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

    25、百姓心悦诚服,因此使得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当时的一些典章制度也都长久地保持了下去,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八)经典国学再现子曰:“君子,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我是小助手容止:指(人)仪容举止。度:榜样,这里是做榜样的意思。临:治理。忒,差错。我是小翻译孔子说:“君子,他的言谈,必须想到要受到人们的称道;他的作为,必须想到要给人们带来欢乐;他立德行义,必须能让人们尊敬;他的所作所为,必须能够让人们来效法;他的仪容举止,必须合乎规矩,可让人们仰望;一进一退都可以作为

    26、人们的榜样;以这样的方式来治理国家,管理百姓。所以人们会敬畏而爱戴他,并且效仿他想要和他一样。所以就能成就他的德育教化,顺利推行他的法规和命令。诗经曹风鸤鸠篇中说:善良的君子,其容貌举止端正而没有过错。”考考你的智慧1.以临其民中,临字的含义是什么?()治理.面对.降临2.下边哪句话的含义是正确的?()君子说的话要让别人去评判,行为要能取悦别人。君子的穿衣打扮要漂亮,可以让人们观赏。善良的君子,其容貌举止端正而没有过错。3.文章中提到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人们的榜样,那么,你心里有能作为你的榜样的人吗?为什么他能作为你的榜样呢? 弘扬传统文化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们在生活中,一言一行都要行的端,

    27、坐得正,这样才能心中坦荡,无愧于天地。后汉有个人叫杨震,他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老百姓都很尊敬他。杨震去做东莱太守的时候,路经一个叫做昌邑县的地方。昌邑县的县令王密曾经被杨震重用过,心里一直十分感激他,只是总没有机会报答,很是遗憾。当他听说杨震赴任要路过昌邑,心里就非常高兴。杨震一到昌邑,王密就立刻上门拜见他,两个人相见,非常高兴,谈天说地,一直聊到深夜。这时,王密看看其他人都睡觉了,于是就悄悄拿出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立刻拒绝了他,说:“我了解你才推荐你,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王密没有理解杨震的意思,继续说道:“深更半夜,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却认真地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

    28、知道呢?”王密听了杨震的话,立时醒悟了过来,非常羞愧地走了。(九)经典国学再现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我是小助手致,竭尽。严:端庄严肃丑,同类。我是小翻译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恭敬之心地侍候;在奉养的时候,要尽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做;父母生病的时候,要带着忧虑的心态尽心尽力地照料;父母去世时,要竭尽悲痛的心情去料理后事;祭奠祖先的时候,要竭尽严肃地去对待。这五方面都做

    29、到了,才能算作是尽到了侍奉父母的责任。侍奉父母的时候,要做到身居高位而不骄横傲慢,身居低位而不违法作乱,在同事之间,要和顺相处而不起纷争。身居上位,如果骄横傲慢就会导致灭亡,身居低位违法作乱就会遭受刑罚,在同事间纷争不断就会引起互相残杀。这三项恶事如果除去,让父母每日担心自己,就算每天都用猪牛羊肉去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啊。”考考你的智慧1.选择加点字的合适意思。A.送给,给予。B.招引,使达到。 C.竭尽。(1)大会开始,由主席首先致辞。( )(2)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3)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冬天很容易致病的。( )2.我们在孝敬父母的时候,有五致、三戒,都是什么呢? 3.

    30、为什么说“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弘扬传统文化泰伯采药商朝末年的时候,有个孝、悌两全的人,姓姬名泰伯,是诸侯周太王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大弟叫仲雍,二弟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出生的时候,有红色的雀鸟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上,表示有圣人出世的祥瑞。周太王看祥瑞的出现,又发现这个小孙子姬昌的确有不凡之才,就有意将王位传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泰伯知道了父亲的心意,就和大弟仲雍商量应该如何顺从父亲的意愿。这时,刚好周太王生病了,于是泰伯就跟仲雍以采药为名离开了周国,远远地来到南方荆蛮之地。当时有许多人到荆蛮寻找泰伯,泰伯为了不被认出来,就披散了头发,又在身

    31、上纹上了花纹。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两个长兄也没有回去奔丧。这样,泰伯成全了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季历的心愿,免去了世人说父亲不按规矩传位的嫌疑,让季历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泰伯让天下,成全了父母的心愿;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后来,孔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十)经典国学再现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我是小助手善:好。 悌:敬爱兄长。我是小翻译孔子说:“ 教育人们相亲相爱,没有比推行孝道更好的(办法)了;教育人们礼让和顺,没有比敬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民风,改变民俗,没有比音乐的教化更好的了;让君主安于其位,治理民众,没有比用礼教来感化更好的了。礼教,就是敬爱而已。”考考你的智慧1.解释名词 善: 礼: 悌: 2.仿写成语“移风易俗”(含有近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国学阅读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