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案教师版.docx

    • 资源ID:16230491       资源大小:1.43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案教师版.docx

    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案教师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案(教师版)【解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异常变化,珠峰测量、南极科学考察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3.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

    2、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把脉高考】 【真题剖析定位】(2012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7、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8、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 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 B. C.

    3、 D. (2012天津卷)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图7),回答10-11题。10下列叙述,符合图7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11.结合图7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2012山东卷)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图1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

    4、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风力 D光照【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荒漠、山地荒漠、温带荒漠,其差异在于因海拔导致的热量的差异造成的。【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2012江苏卷)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l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1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

    5、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2012北京卷)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图24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5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答案】A【解析】从图中山地海拔和山麓基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2012安徽卷)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

    6、。26.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B. C. D.27.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B. C. D.(2012上海卷)(十九)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47.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答案】47.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解析】

    7、47.乙地为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根据提示“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来说明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气候和地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和植被等。【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1江苏)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

    8、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归纳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2.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对比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9、 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 循环 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 (降水、径流)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 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突破归纳】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

    10、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涵义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举例 说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典题探究】【例1】(2011福建)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

    11、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河流径流量的减少即水文变化会导致气候、土壤、植被等其他地理要素的变换,进而导致该区域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答案】(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

    12、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探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思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例2】下图可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回答(1)(3)题。(1)如果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MN为软流层,为岩浆活动,为变质作用,则 ()A甲为岩浆岩 B乙为沉积岩 C丁为变质岩 D为沉积作用(2)如果该图

    13、为热力环流模式图,MN为下垫面,则() A甲处气压低于丁处 B风由甲处吹向丁处 C甲处气压低于乙处 D甲处天气晴朗(3)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MN为下垫面,则 () A甲处代表陆地 B环节代表水汽输送C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D人类活动对环节的影响最大【解析】(1)若MN为软流层,为岩浆活动,则甲为岩浆,由此可知丁为变质岩。(2)若MN为下垫面,甲处气流上升,气压降低,丁处气流下沉,气压升高,丁、甲都位于近地面,故甲气压低于丁处。(3)若为海陆间水循环,MN为下垫面,可判断为水汽输送。【答案】(1)C (2)A (3)B 【变式精练】1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

    14、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解析】第(1)题,结合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所反映的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各环节名称。第(2)题,该图示反映了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答案】(1)B(2)B2.古代诗歌或名言中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地理知识。结合相

    15、关知识回答(1)(2)题。 (1)“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整体性规律 B.地域分异规律 C.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 A.物质循环关系 B.能量流动关系 C.生态金字塔关系 D.食物链关系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理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由于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因此,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必然会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各个因素。在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中,如果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物质是不断循环的。 【答案】(1)A (2)A 3

    16、.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图中的变化 B.图中的变化 C.图中的变化 D.图中的变化 (2)图中处的天然植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 【解析】(1)图中横坐标从西向东表示热量和降水的变化是从高寒逐渐变为湿热,而纵坐标从北向南表示热量由少逐渐增多,所以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的是的变化。(2)由上题分析可以得出表示森林带,为草原带,为荒漠带。 【答案】(1)B (2)C【核心考点归纳2】陆地环

    17、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定 义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随着海拔的变化,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重要因素水分热量 成因总结太阳辐射受地球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变化为基础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

    18、的垂直变化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大致沿等高线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从山麓到山顶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典型案例非洲沿20E经线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从赤道向南北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珠穆朗玛峰、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简单图式空间规模和尺度尺度最大(全球性)的分异规律尺度次于纬度地带性尺度次于经度地带性【突破归纳】一、以北半球为例,

    19、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比记忆法二、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稀树草原带 马达加斯加暖

    20、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

    21、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三、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判定南北半球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判定热量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所处的热量带 判断纬度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判断阴阳坡 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 四、雪线及其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

    22、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23、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典题探究】【例3】(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答案】(1)B(2)A【探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24、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例4】(2011海南地理) 读下图,完成问题。甲河流域处于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解析】甲河流域位于东北信风带,岛的北面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信风将暖流增温增湿的气流带到陆地,遇到山脉形成地形雨,降水多;又位于热带,所以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答案】A【例5】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

    25、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解析】由图可知,沿X方向自然景观大致由森林过渡为草原、荒漠,这与我们所学的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类似,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断减少,故沿X方向干燥程度不断增加。从图中可看出,沿Y方向自然景观依次是针叶林、温带阔叶林以及热带雨林,这又与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垂直地域规律有相似之处,故沿Y方向热量条件应越来越好。【答案】A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解析】依上题分析,M地自然景观应该是森林景观,且M介于热带雨林和温带阔叶林之

    26、间,根据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地最有可能是亚热带阔叶林。四个选项中的A、D两地都位于温带沿海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刚果盆地地处热带为热带雨林景观,只有江南丘陵受亚热带季风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答案】B 【变式精练】4.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Lr为干燥指数(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据此回答(1)(2)题。(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分异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分异DCFGH

    27、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2)图中H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5下列图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1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回答(1)(2)题。(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B该山地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M地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1月份M地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2)图中非地带性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海陆分布 D降水【解析】第(1)题,从气候资料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其水平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2)题,图示非地带性沙漠所在地受地形影响

    28、,降水稀少,成为形成沙漠的主导因素。【答案】(1)C(2)A6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山脉)。(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根据山地基带类型确定其纬度,可知:同一山脉不同坡向自

    29、然带不同,说明是热量、水分条件不同。乙地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亚热带。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答案】(1)A (2)D (3)秦岭(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5)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热点原创预测】2012年开学后,我国某高校地理系组织同学到下图区域进行地理野外实习,虚线所示为实习线路。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1.图中区域的沙地位于我国的地形区:A柴达木盆地 B.吐鲁番盆地 C.天山 D.昆仑山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学们地看到的最高峰冰雪覆盖B途径地附近艾丁湖是我国陆地的最低点C在地可以看到风力堆积地貌沙丘 D看地附近河流水位出现暴涨读非洲部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案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