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人民版.docx

    • 资源ID:16266529       资源大小:55.3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人民版.docx

    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人民版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了解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重难点)2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1)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2)过程: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3)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皇权对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2内阁的设

    2、立(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的弊端。(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3)特点: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牵制。(4)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但宦官参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易混易错内阁制不同于丞相制。丞相制下,丞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很高。但内阁仅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二、军机处1设立: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2实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3特点(1)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

    3、效率高。(3)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4影响(1)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2)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深度点拨军机处是清朝政治体制中作用和影响最大的一个机构,但它始终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的个人意志来决定。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思维点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它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则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2管理机构:

    4、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等事务。3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雍正年间,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改为流官,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易错提醒正确认识理藩院与宣政院的职权(1)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2)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主题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探究点1丞相制度的废除史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会典史料

    5、二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思考(1)结合史料一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2)谈谈你对史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答案(1)理由: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含义:皇帝总揽大权。(2)丞相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丞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剧了政治腐败。探究点2内阁的出现史料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

    6、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思考(1)明朝内阁是何时出现的?为什么阁臣拟旨“无不惴惴惧者”?(2)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丞相,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1)明成祖时出现的。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2)不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要取决于皇帝的批红。丞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丞相制内阁制权力来源丞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职责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的侍从顾问任免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权力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参与政治权;权力来自制度有票拟权,但票拟

    7、后须呈给皇帝决定;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对皇权的影响制约皇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主题二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史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史料二(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思考(1)军机处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2

    8、)据史料二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1)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根本原因: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职权:承旨、出政。(2)处理全国机要事务;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弱。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明清时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大力加强君主专制。(2)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举措。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

    9、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1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A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B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C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D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答案B解析为了弥补丞相缺位后的权力真空,明成祖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故B项正确。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

    10、,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丞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3明太祖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反映了明朝()A出现宦官专权B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C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答案D解析明太祖时期还没有出现宦官

    11、专权的局面,故A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加重了皇帝的行政负担,而不是减轻,故B项错误;材料“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体现政府各部门相互牵制而不是协调,故C项错误;材料“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反映了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故D项正确。4雍正皇帝说:“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这反映了清朝时期()A雍正皇帝重视人才B雍正不愿大权独揽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君主同情广大人民答案C解析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材料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材料二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概括其趋势。答案(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至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本质问题: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逐渐

    13、走向极端。(2)变化:秦汉: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使其协助处理朝政;汉代设内朝(中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唐宋: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趋势: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将其历程划分为汉代、晋至唐、宋代、元明清四个阶段进行概括,并分析出其本质。第(2)问,结合三个时期丞相的具体职责,回答君权、相权的变化;从君权和相权的消长上概括出其趋势。对点练知识点1内阁制度的形成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A汉代 B唐代C宋代 D明代答案D解析明代为了加强

    14、皇权,废除了丞相,选择D项。2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答案B解析A、C、D三项的表述均比较客观,符合史实。B项的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3明武宗倚用内官刘瑾,游乐荒淫,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内阁所处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明朝()A阁臣权位渐重 B阁臣制约皇权膨胀C外戚权力过

    15、大 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据题目中“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是皇帝的倚重出现了内阁大臣的权力的增加,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阁臣起不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B项错误;题目问的是内阁所处地位变化本质上的说明,与外戚权力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4明史职官一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材料说明内阁()A可以干涉皇权B成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可以劝谏皇帝D成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答案C解析明朝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并

    16、不能干涉皇权,故A项错误;明朝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故B项错误;根据“掌献替可否”可知,内阁可以劝谏皇帝,故C项正确;明朝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5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内阁”是() 内侍机构君主专制产物决策机构制约皇权工具A BC D答案A解析内阁是辅助明朝皇帝处理政务的临时性机构,属内侍机构,故正确;内阁服务君主,加强君主专制,故正确;内阁不具备决策权,故错误;内阁有利于强化皇权,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6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

    17、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A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B内阁大臣等同于丞相C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D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答案C解析“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可见其强调对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知识点2军机处7因处理军务而产生,进而辅佐皇帝全面处理政务的机构是()A内阁 B军机处C礼部 D尚书省答案B解析内阁是因皇帝政务繁忙而产生,故A项错误;军机处因西北军务需要而产生,发展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故B项正确;礼部,隋唐时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务,故C项错误;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故D项错

    18、误。8“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答案A解析据材料“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故A项正确。9清代军机处有官而无吏,故其中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 15 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独掌政务决策权B重视保密较为封闭C理政人员素质低D职官简练事务清闲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有官而无吏”“皆由

    19、15 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体现了军机处的机密和封闭性,故B项正确。知识点3清朝的边疆政策10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中“改土归流”是指()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B把西周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答案D解析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从明朝时已出现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管理的做法。“改土归流”是指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能力练11洪武三年太祖曰:“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明太祖的本质意

    20、图是()A汲取元亡教训 B剥夺丞相权力C强化君主专制 D保证政令畅通答案C解析明太祖认为中书省的存在使“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其根本目的正是强化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12明太祖朱元璋曾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最坏时,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丞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在于()A政治腐败 B宦官专权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政治腐败是“明代政治最坏时,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丞相,甚至成了真皇帝的体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宦官专权是对材料中现象的陈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明代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的加强,使得宦官专权成为可能,故

    21、C项正确;中央集权是指地方服从中央,跟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3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B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C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D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答案C解析据材料“清朝嘉庆时”和所学可知已建立军机处,逐步成为国家的中枢权力机关,取代了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作用,故C项正确。14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 D地方权力削弱答案B解析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22、,清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从而使皇权达到了顶峰,故B项正确。15王昶在军机处题名记所载,“内而六部各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则十八省及边疆将军、办事大臣,迄于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A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B是国家重要的监察机构C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D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答案D解析A项在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军机处不是监察机构,B项在材料无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有事无不综汇”不能说明军机处就是权力最大的决策机构,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军机处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是国家重要的军政部门,

    23、故D项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期职位基本职权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丞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代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定、传达皇帝旨意,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答案(1)丞相位高权重,皇权与相权矛盾冲突尖锐。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丞相制度已经成为加强皇权专制的阻碍。(2)明朝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顶峰。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人民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