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docx

    • 资源ID:16443399       资源大小:32.14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docx

    1、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执笔:金坛市西岗小学 徐丽萍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在哺育了万物生灵的广阔大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奇山异水、风景名胜。本单元选编了四篇精美的描绘各地自然风光的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它们犹如朵朵奇葩,让我们走近它们,领略它们迷人的风采吧!泉城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童年

    2、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本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剔、啸”等23个生字,会写会用“济、著”等39个生字。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并注意积累,能读读写写课文后面的32个词语,会读读背背练习中8个成语和5条歇后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泉城全文、九寨沟的3、4、5自然段,田园诗情中喜欢的段落。4、领悟课文内容,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认识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片段描写。 5、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用恰到好处的语句真诚地赞美别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6、能按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想说心里话的对象,写清

    3、自己想要说的内容,注意书信格式,详略得当。重点难点分析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加强整合,围绕本单元美景美文的主题特点来统筹教学安排。课文教学中,先要疏通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紧扣重点段落边读边思,入境对话,体验文本之美,意境之美,获得精神的陶冶;接着由品到诵,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促进语言的内化和积累;最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迁移。但仿写的对象,从过去的单纯运用词语,提高到对段式编排,布局谋篇等文章结构的学习。(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泉城借助阅读提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交流中以一处名泉为重点,品读出作者介绍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迁移感悟其他名

    4、泉的特点。九寨沟欣赏九寨沟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有趣的异兽珍禽,解读文中优美词语和精彩语段,有效内化并积累。田园诗情凭借文本的优美语言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景观。桂花雨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二篇目教学分析泉城1、文本解读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按“总分总”的顺序介绍、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总写济南泉水多和美。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具体写四大名泉。第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写泉城得名的由来。课文的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写作

    5、点面结合,特点鲜明。作者首先以写意的笔法,从面上概括叙写了济南泉水的多和美,用“有的有的”这两种句式,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展现了济南名泉的全貌。接着,作者又从七十二名泉中精选了珍珠泉等四大名泉,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重点勾勒和描绘。这样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形象地写出济南泉水的姿态各异及其中的盎然情趣。全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总分层次清楚,无论布局谋篇,还是文字运用,都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教材。2、教学目标分析(1)掌握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汇注”“喷吐”等词语的妙用。积累“白浪翻滚”“明珠散落”等描写泉水的词语。(2)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会用“有的有的”

    6、练习写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3、教学资源运用利用网络搜集济南泉水的图片,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新补充读本拓展阅读。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会用“有的有的”练习写话。第二课时: (1)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体会“汇注”“喷吐”等词语的精妙;(2)采用图文对照等方式,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有感情地朗

    7、读、背诵课文,感受泉城的魅力。5、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板块一:复习城市别称,导入新课。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了解了许多城市的别称,比如:拉萨叫,哈尔滨叫,昆明叫(生答)2、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泉城”(读课题)你知道是哪座城市? 你想知道什么?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2、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分自然段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尝试完成填空题。课文先写济南 ,然后分别介绍了 、 、 、 ,最后再写济南的泉水 。板块三: 初步感受泉水的声音、姿态,迁移练笔。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泉以及泉水的流势。看了这样的画面

    8、,大家有什么感受?2、画面上的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1)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2)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泉水多) (3)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出示: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好像银华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a.指名读,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b.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你能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吗?c.小结

    9、: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d.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4)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读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也表示有名?(闻名、驰名)5、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边读边想像,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板块一:复习词语,巩固第一自然段。1、出示词语朗读: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秋雨潇潇、虎啸狮吼2、借助填空,复述第一自然段: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 、 、 和 了。板块二:自主学习,感悟品读

    10、。1、课文的25自然段介绍了最著名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你最喜欢哪一处泉水,选择一处仔细地学习一下。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开始学习吧!【友情阅读提示】(1)以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读一处泉水,把段落读通读顺。(2)找出泉水的位置,划出描写泉水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简单写一写感受。2、自主选择交流名泉的位置、特点。例如珍珠泉点拨方法:(1)朗读喜爱的珍珠泉(第二自然段)(2)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学生零散的个体体验)(3)聚焦:这段话中,大家能找到一个词来概括珍珠泉的特点吗?(神奇)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神奇?(品“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涌”“ 拎”等重点词句,读出神奇)(4

    11、)【出示珍珠泉图片】这么美的泉水,这么美的句子,我们一起把它们都记下来吧!试背,会背的一起背!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的点拨方法类似板块三:内化语言,争当小导游。1、同学们,如果你是泉城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你们这里的泉水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泉水试着介绍介绍。2、我们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行做一个总结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呢?3、同学们,现在明白济南为什么叫做泉城了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块四: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关于济南名泉还有许多的文字介绍,课后大家不妨去搜集一下,读一读,你会对济南的泉水有更多的了解! 2、这里,老师就向大家推荐老舍爷爷写的趵突泉,阅读新补充

    12、读本中的为什么济南的泉水特别多。课后大家读读,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你的感想。 6、课时作业设计(1)依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学校的一处景物,先交代在什么地方,再具体地把它的特点写出来。(2)同学们通过找料或者上网的方式查阅关于泉城的一些信息,回去办一份手抄报,看看谁的内容新颖。九寨沟1、文本解读九寨沟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全文共五个自然段。课文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位置及名字的来历。然后如导游般地带领读者启程进入景区。从第三到第四自然段,如数家珍似的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赞叹九寨

    13、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读后令人有一种实地浏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课文层次清楚,词句清新,词藻华丽,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2、教学目标分析(1)掌握本课10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通过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等词语,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4)感受九寨沟美丽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教学资源运用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新补充读本拓展阅读。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第一课时:(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4、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九寨沟名字的来历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2)体会九寨沟神奇而又瑰丽的景色,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珍稀动物的特点。(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5、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板块一:神话引入,质疑课题。1、教师娓娓描述: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剽悍的男神达戈用风云磨成一面宝镜,送给心爱的女神,不料魔鬼插足,女神不慎打碎宝镜,碎片散落人间,变成114个晶莹的海子,于是,地球上便有了一个“梦幻仙境”九寨沟。(板书课题)2、读了这个课题

    15、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3、归纳出: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一条怎样的山沟?学贵有疑,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收获的。板块二:从字词到句段,读准读通课文。1、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1)学生自学。(2)检查交流。a.生字词语: 九寨沟 三县 图画 恰似 继续 逃窜 若无其事 敏捷 异兽珍禽b.四字词语:清澈见底 色彩斑斓 银花四溅 高低错落 蔚为壮观 林深叶茂 憨态可掬 古木参天 诗情画意c.钢笔描红,指导书写:县 窜 捷 禽2、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一些长句子,争取将课文读通读顺。板块三:走近九寨,初步感知1、课的一

    16、开始,同学们特别想知道“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一条怎样的山沟?”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1、2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2、学生交流反馈。3、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歌声去欣赏一番吧!播放乐曲神奇的九寨交流: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九寨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九寨沟真是一个人间仙境)4、所以书上说它是一个童话世界。(相机板书:童话世界)几条普通的山沟怎么会像童话世界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第二课时板块一:重温课文,激情导入新授。1、上节课我们初步走近九寨沟,还记得这些词语吗?(出示课文后面的四字词语朗读)能和大家说说你了解九寨沟的那些情况?(复习1、2自然段的内容)

    17、2、九寨沟的美具体表现在那儿呢?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欣赏这篇课文是怎样来表现九寨沟的美丽。板块二:入情入境,品评赏析(一) 学习第三自然段,品读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再说说九寨沟美在哪儿?引导学生练说:“九寨沟真美啊!美在那”(自由选择“雪峰、森林、湖泊、瀑布”来欣赏) 2、听了大家的交流,老师发现九寨沟的湖泊最引人注目,难怪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呢!我们就来重点品读描写湖泊的语句,领略它的美丽迷人风采吧!3、学生找出能生动表现湖泊美的词句,并进行想像说话:“读着这些句子,我仿佛看到了”4、假设:

    18、如果此时你就站在湖泊面前,会有怎样的心情呢?(学生交流)5、老师和你们的心情一样,谁愿意来美美地读一读?6、想不想亲眼目睹九寨沟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啊?(多媒体展示美妙风光,老师配图朗诵)7、想把这美妙的画面、文字印在你的脑海里吗?放声读读、背背。(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品读九寨沟的“异兽珍禽”。1、九寨沟的自然风光是神奇美丽的,九寨沟的异兽珍禽也是有趣可爱的。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动画展示异兽珍禽活动的场景)2、学生交流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3、同学们都说了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如果能用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出来就更好了。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四种动物写得活灵活现的?着重体会哪些

    19、词句用得好?并说说理由。4、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还有很多很多,有扭角羚、水獭、天鹅、雪豹能仿照书上的句子用“也许”说一说么?5、让我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起再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深入体会“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1、齐读第五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再读一读。3、思考: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交流小结:本小节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使文章首尾呼应:最后一句与前文的“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相照应。5、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五自然段。板块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九寨沟

    20、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欣赏神奇的九寨。2、课外阅读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可举行“游名胜大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6、课时作业设计(1)阅读新补充读本中的九寨沟的水(2)绘声绘色地诵读全文,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田园诗情1、文本解读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

    21、恰佩克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顽”等9个生字,认识“毡”等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仪态端庄”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3)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3、教学资源运用网络搜集荷兰田园风情的图片,新补充读本拓展阅读。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绿意盎然”等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荷兰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第二课时:(1)品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

    22、画意。(2)在诵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5、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板块一:想象“田园”,调动“诗情”。1、板书课题“田园诗情”,看到“田园”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田野、农舍、庄稼)2、今天,让我们去欧洲西部,世界上著名的低地之国荷兰,欣赏那里的无限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3、播放荷兰的风景图片,相机介绍荷兰的特色: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拥有这样令人向往的田园风情,打开课本,用心聆听,课文是怎样描写荷兰的。(播放课文朗读)板块二: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厘清思路。1、同学们都深深陶醉了,相信大家一定也想像刚才的示范朗读那样

    23、,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那么,我们首先读准课文的生字词语。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生字词能读准确吗?2、出示词语练读、检查。(1)读准新词顽皮 严肃 汽笛 牲畜 偶尔 舒缓平稳 一抹晚霞 (2)读清多音字吆喝 喝水 圆圈 牛圈 记载 满载(3)读好四字词语极目远眺 仪态端庄 绿意盎然 剽悍强壮 自由驰骋 辽阔无垠 默默无语 悠然自得3、扫除字词的障碍后,我们就能更好地感受荷兰田园醉人的风景了。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在荷兰看到了哪些风光?读完后,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完成老师大屏幕上的填空吗?白天,奶牛 ,骏马 ,家畜 。傍晚,人们 ,这里一片寂静, 。夜晚, 不断地运往远方,车

    24、船过后, 。4、填完以后,你有没有什么发现?(发现点预设:时间顺序表达、概况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板块三:聚焦总起句,了解句式特点。1、刚才我们用填空的方式描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况了荷兰的特点,一起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2、这一句话概括了什么?强调了什么?3、句式训练:是也是板块四:指导写字。1、独立观察体会。2、教师重点指导“顽”、“肃”、“畜”,提醒学生注意穿插配合。3、学生练写体会。第二课时板块一:复习词语,练说课文大意。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将下面的词语读得既快又准!辽阔无垠 仪态端庄 自由驰骋 悠然自得2、你能联系课文

    25、内容,用上这些词语说几句话吗?板块二:细读课文,感悟积累。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荷兰田园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感受这里独一无二的田园诗情。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划一划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简单地写写感受。2、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2)交流:“奶牛的姿态”,“奶牛的活动”指导方法:a.读描写姿态或活动的句子。b. 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奶牛的活动让你体会到什么?c. 感情朗读句子(陶醉、喜爱)(3)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品读郁金香的美丽)(3)碧绿如丝

    26、绒般的草原,快乐的奶牛,大片大片的郁金香,这是真正的田园风光,试背第二自然段。(4)小结学法:看图读句体会背诵3、根据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骏马图”,第四自然段“绵羊图”。4、学习第五、六自然段。(1)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就另有一番独特的丰韵了,请同学们前后比较一下,你能找出不同吗?(2)朗读句子体会夜的宁静安详。5、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练习背诵。板块三:回归整体,内化语言。1、课文学完了,能说说你心目中的荷兰吗?出示“ 的荷兰”,先总的概况一个你印象最深的特点,然后用一两句话来叙述。2、对啊,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动物们自由的天堂。让我们在舒缓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7、6、课时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搜集有关荷兰的文字资料、图片进行班级主题研讨。(3)阅读新补充读本中的游人驻足。桂花雨1、文本解读桂花雨是一篇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状物抒情散文。台湾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丰富而真挚,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中。文章的语言质朴淡雅,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

    28、读后让人回味绵长。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本课“左”等10个生字,认识“拙”等4个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母亲以及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3、教学资源运用搜集有关桂花的诗词、图片,作者生活经历的资料。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新词,理解“浸”、“姿态”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疏通课文,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

    29、读,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将学文的感受蕴涵在朗读中。(2)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母亲以及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5、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板块一: 探讨课题,导入新课。板书:雨,你知道哪些带有雨的词语?(学生讨论)那么你们见过这样的雨吗?(板书:桂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很美的课文,由台湾的现代女作家琦君写的。(简要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看了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板块二:解决“拦路虎”,读准读通课文。1、自由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准生字字音。2、请学生先在书上先描红一遍生字,一边描一边想: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字比

    30、较难写;再集体交流,巩固生字。3、学生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者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板块三: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桂花雨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什么事呢?我们分自然段来读课文,读完以后试着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2、边读边交流,老师板书关键词。3、每个自然段的要点都被同学们找到了,谁能看着板书,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板块四:细读第一自然段,探讨“我”爱桂花的原因。1、出示桂花图片,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眼中的桂花?2、作者眼中的桂花什么样,放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3、找到中心句:“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说说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桂花?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第二课时板块一:复习引入,体会桂子飘香。 1、谈话: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我们的世界,也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文章开始,作者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作者喜欢桂花的什么?复习朗读第一自然段。板块二:质疑问难,直奔重点。1、作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