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

    • 资源ID:16509078       资源大小:1.11MB        全文页数:1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

    1、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考点一 焓变反应热教材知识层面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实质: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2)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伴有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2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H,单位是 kJ/mol。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2)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分析:(3)常见的放热反应:可燃物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4)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分

    2、解反应;盐类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炭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高考考查层面命题点1有关焓变的辨析理解焓变的“四”注意(1)任何化学反应都是新键断裂,旧键形成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焓变不取决于部分反应物能量和部分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3)物质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但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在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必须要考虑到物理变化时的热效应,如物质的三态变化。(4)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如吸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而很多放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

    3、。典题示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伴有能量的变化。()(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和热能间的相互转化。()(3)放热反应在任何条件都不能发生。()(4)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5)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6)NH4NO3固体溶于水时吸热,属于吸热反应。()解析:(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也有化学能与光能或电能间的相互转化。(4)物质在三态变化中涉及能量变化,但三态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5)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其能量变化不能称为反应热。(6)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反应。答案:(1)(

    4、2)(3)(4)(5)(6)2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解析:选D已知XY=MNH0,说明X与Y总能量低于M与N总能量,A错误,D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混合搅拌即可发生反应,B错误。命题点2能量变化的图示分析解答能量变化图像题的“三”关键(1

    5、)注意活化能在图示中的意义。从反应物至最高点的能量数值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从最高点至生成物的能量数值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2)催化剂只影响正、逆反应的活化能,而不影响反应的H。(3)设计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要切实注意图示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典题示例1(2012江苏高考)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解析:选CA项,由图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B项,催化剂

    6、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B错;C项,由图像可以看出,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D项,由图像可以看出E1E2,即逆反应的活化能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D错。2(2014浙江联考)下列反应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C酸碱中和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解析:选B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故为吸热过程,只有B项符合。考点达标层面1. (2015长郡质检)已知某化学反应A2 (g)2B2 (g)=2AB 2(g)(AB2的分子结构为B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进行一定需要加热B该反应的H(E1E2)kJ/molC该

    7、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断裂1 mol AA键和2 mol BB 键放出E1 kJ能量解析:选C由图可知这是一个吸热反应,但发生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A错误;吸热反应H0,B错误,C正确;断键需要能量,D错误。2(2015安庆模拟)氯原子对O3分解有催化作用:O3Cl=ClOO2H1;ClOO=ClO2H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H,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O3O=2O2的HE1E3BO3O=2O2是吸热反应CHH1H2D大气层中的臭氧无法再生解析:选C从图像中分析,总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为E2与E3的差值,A错误;O3和

    8、O的能量要高于2O2的能量,故O和O3反应生成O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从盖斯定律知,将两个反应叠加即得总反应,则H也是由两个反应的焓变相加而得的,C正确;大气层中的臭氧可以再生,D错误。考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教材知识层面1概念:表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2H2(g)O2(g)=2H2O(l)H571.6 kJmol1表示: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量。3书写高考考查层面命题点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典题示例1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Si

    9、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液态H2O。已知室温下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SiH4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3)在25 、101 kPa下,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 kJ,其燃烧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吸收可得100 g CaCO3沉淀,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 (1)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1 mol SiH4自燃放出

    10、热量1 427.2 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H1 427.2 kJmol1。(2)N2(g)3H2(g)=2NH3(g)H(94643633916)kJmol192 kJmol1。(3)根据C原子守恒有:C2H5OH2CO22CaCO3。生成100 g CaCO3沉淀,乙醇为0.5 mol,则1 mol 乙醇燃烧放2Q kJ热量,据此可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2H5OH(l)3O2(g)=2CO2(g)3H2O(l)H2Q kJmol1。答案:(1)SiH4(g)2O2(g)=SiO2(s)2H2O(l)H1 427.2 kJmol1(2

    11、)N2(g)3H2(g)=2NH3(g)H92 kJmol1(3)C2H5OH(l)3O2(g)=2CO2(g)3H2O(l)H2Q kJmol12右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解析:由图可知,产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E1E2134 kJmol1368 kJmol1234 kJmol1。答案:NO2(g)CO(g)=CO2(g)NO(g)H234 kJmol1方法技巧“五步”突破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命题点2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典题示例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

    12、H(l)3O2(g)=2CO2(g)3H2O(g)H1 367.0 kJmol1(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中和热)CS(s)O2(g)=SO2(g)H296.8 kJmol1(反应热)D2NO2=O22NOH116.2 kJmol1(反应热)解析:选CA项,表示燃烧热时,应生成稳定的氧化物,这时水的状态应为液态;B项,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H为负值;D项,未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2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2H2(g

    13、)5O2(g)=4CO2(g)2H2O(l)H2b kJ/molBC2H2(g)5/2O2(g)=2CO2(g)H2O(l)H2b kJ/molC2C2H2(g)5O2(g)=4CO2(g)2H2O(l)H4b kJ/molD2C2H2(g)5O2(g)=4CO2(g)2H2O(l)Hb kJ/mol解析:选C由题设知2 mol CO2 2b kJ 1 mol C2H2,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5/2O2(g)=2CO2(g)H2O(l)H2b kJ/mol。注意审题,题目并没有要求一定写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方法技巧“五审”突破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考点达标层面1实验

    14、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2H2(g)O2(g)=2H2O(l)H571.6 kJmol1A仅有 B仅有C仅有 D全部符合要求解析:选B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其与普通化学方程式不同的几点:(1)产

    15、物的稳定状态,H2O为液态,C的稳定化合物为CO2;(2)单位是kJmol1,不是kJ;(3)数值,H的数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保持一致;(4)符号,吸热用“”,放热用“”。符合要求。2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OH(l)O2(g)=CO2(g)2H2O(l)H725.8 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1.6 kJ/molC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8 kJ/molD2CH3OH(l)3O2(g

    16、)=2CO2(g)4H2O(l)H1 452 kJ/mol解析:选B因1 mol 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22.68 kJ/g32 g725.8 kJ热量,所以2 mol 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H1 451.6 kJ/mol。考点三 燃烧热和中和热能源教材知识层面1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燃烧热中和热相同点能量变化放热H及其单位H0,单位均为kJmol1不同点反应物的量1_mol不一定为1 mol生成物的量不确定生成水为1_mol反应热的含义101 kPa 时,1_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在稀溶液里,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水时所放出的热量表示方

    17、法燃烧热为Ha kJmol1(a0)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或H57.3_kJmol12中和热的测定(1)装置(请在横线上填写仪器名称)。(2)计算公式:HkJmol1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3)注意事项。碎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碱稍过量。因为弱酸或弱碱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需要吸热,实验中若使用弱酸、弱碱则测得的反应热数值偏小。3能源高考考查层面命题点1与燃烧热、中和热相关的辨析(1) 燃烧热定义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

    18、),SSO2(g)等。(2)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CO(g)O2(g)=CO2(g)H283.0 kJ/mol,即CO的燃烧热H283.0 kJ/mol。(3)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放出的热量,H57.3 kJ/mol,弱酸、弱碱电离时吸热,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典题示例125 ,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辛烷的燃烧热H5 518

    19、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 (aq)SO (aq)Ba2 (aq)2OH(aq)=BaSO4(s)2H2O(l)H57.3 kJmol1BC8H18(l)O2(g)=8CO2(g)9H2O(g)H5 518 kJmol1CKOH(aq)H2SO4(aq)=K2SO4(aq)H2O(l)H57.3 kJmol1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H5 518 kJmol1解析:选CA项,生成的是2 mol H2O(l);B项,应生成H2O(l);D项,辛烷应为1 mol。2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

    20、2O(l)H57.3 kJ/mol,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稀醋酸;浓H2SO4;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 BH1H3H2CH1H3H2 DH1H3H2解析:选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稀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醋酸电离吸热。命题点2中和热的测定典题示例1为了测量某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酸的浓度和体积碱的浓度和体积比热容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反应前后温度变化操作所需的时间 A BC D全部解析:选C写出在测量并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时用到的公式为:Qmct,理解各符号表示的物理意义即

    21、可:m表示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c表示比热容 ,t表示反应前后温度变化,C正确。2将V1 mL 1.0 molL1盐酸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的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1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解析:选B由图可知,加入5 mL盐酸时混合液的温度达到22 ,故环境的温度应低于22 ;反应放热,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恰好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多,NaOH溶液的浓度为:1.5 molL1;有水生成的反应

    22、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是吸热反应。方法技巧理解中和热的“五”注意(1)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2)酸碱溶液应当用稀溶液(0.10.5 molL1)。 若溶液浓度过大,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就大,电离程度达不到100%,这样使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会消耗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误差。(3)使用两只量筒分别量取酸和碱。(4)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最高温度,测完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5)取多次实验t1、t2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

    23、算,而不是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命题点3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典题示例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沼气B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选C煤炭、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天然气不属于新能源,B错误;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来自太阳辐射,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C正确;核能与太阳辐射能量无关,D错误。2. 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备受青睐。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氢能具

    24、有的优点包括()原料来源广易燃烧、热值高储存方便制备工艺廉价易行A BC D解析:选A氢能是易燃烧、热值高、原料来源广的新能源;但它也有储存难、制备成本高等缺点,所以正确答案为A。方法技巧解决能源问题的“两”措施(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一是保证燃烧时有适当过量的空气,如鼓入空气、增大O2浓度等。二是保证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将固体粉碎成粉末,使液体喷式雾状等。(2)开发新的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考点达标层面1(2015湖南郴州四校联考)已知反应:101 kPa时,2C(s)O2(g

    25、)=2CO(g)H221 kJ/mol;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H110.5 kJ/molB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257.3 kJ/molD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放出57.3 kJ的热量解析:选A对于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的中和热H57.3 kJ/mol,C错误;由于2C(s)O2(g)=2CO(g)生成的CO不是稳定的氧化物,因此 H110.5 kJ/mol不是碳的燃烧热,由于CO转化为CO2放出热量,故碳的燃

    26、烧热H110.5 kJ/mol,A正确;反应热的表示包含三部分即“符号”、“数值”和“单位”,而B项中没有表示出符号,B错误;由于稀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时吸收热量,故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的原因是_。(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填序号)。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填序号)。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 _。(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