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材料.docx

    • 资源ID:16517124       资源大小:27.6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材料.docx

    1、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材料篇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分析当前我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分析当前我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应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因此,认识的主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离开了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就失去了认识的对象和基础,离开了认识活动的主体具有主体性的人,认识活动便无从发生。因此认识活动的主体即是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主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强调认识活动中人的

    2、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推动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人类文明开化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因此,较之于党和国家历史上的实际情况,这个认识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历史的丰富性和变迁性为人民群众的认识提供了多样的感性的认识材料。因此,认识的对象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一个实际情况有一个实际情况的认识对象,这种不断发展和变迁为历史的前进提供了内在源源不断的潜质和动力。但变化之中不变的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即人民群众。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

    3、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就是把广大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群众提出的要求和愿望,也就是把来自群众各方面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分析和综合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途径,化为领导的集中的有系统的意见,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指示,工作方针和方法策略、计划和办法。“到群众中去”,就是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的工作指示、方针、政策、计划和方法,再拿到群众中去,让群众照着去办,化为实际行动,并使之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实现正确领导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才能集中群众在实践

    4、中产生的智慧和意见,制定既符合实际又符合群众要求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并经受群众实践的检验,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越来越完善,并随着群众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次飞跃;“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建设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二次飞跃。认识是无止境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和国家建设实际情况紧密契合的理论基石和实践出发点与着眼点。因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一致

    5、性。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意味着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干部中有一部分领导者存在着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再次由于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心声,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者造成干群对立,造成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不稳定。最后,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我们党从上到下改变作风,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6、理概论材料分析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1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材料。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

    7、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2)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仍然导致唯心论。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

    8、,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2下面是关于世界本原的一组材料。(1)德谟克利特说:“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2)拉美特里说:“在整个宇宙里,只有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3)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4)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4)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

    9、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以上是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哲学家对于世界本原的基本看法,请根据这些看法,说出他们所从属的基本哲学派别或哲学形态。2根据列宁的物质概念,说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参考答案要点:(1)德谟克利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拉美特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列宁:辩证唯物主义。(2)列宁的物质概念同唯心主义及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深刻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

    10、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3.下面是一组图片,请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这2幅图片画的是什么,为什么?(2)有人认为左图画的是鸭子,有人认为是兔子;有人认为右图画的是高脚杯,有人认为是一对情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参考答案要点:(1)可以答出任何一种情况。根据各自的情况来答,只要有道理。(2)这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结果。感性认识是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是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和各个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的思维对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4.下面是一个有关调查研究的材料。一家在不同城市拥有几十家连锁

    11、超市的大型销售企业,欲在n市某小区附近设立新店,于是决定公开招聘销售部主任。招聘启事一公布,应者如云。通过几轮选拔,候选人只剩下10人。最后一轮考试,公司的考题是:在3天时间内调查清楚小区的购买力情况,时间段、信息准确者受聘。求职者的调查方法五花八门,有的采取抽样调查法,有待采取电话调查法,有的采取直接询问进出小区住户的方法,而最早完成调查(仅用4小时)并最后被任命为销售部主任的应聘者,虽然用时短但结论与其他人基本一致。这位应聘成功者在阐述自己的方法时说:我没有接触小区的任何一个人,只是对小区里的所有垃圾箱进行了查看,根据垃圾的数量、包装、品种,从而得出这个小区总体消费水平的大致数字。(摘编自

    12、20XX年扬子晚报)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这位成功应聘者调查方法的基本要点有哪些?2.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其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参考答案要点:1.(1)一切从实际出发;(2)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要善于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感性认识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和表明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掌握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5.下面是丁肇中关于科学研究的体会的材料。20XX年5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

    13、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冬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明,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还有第4种夸克。有了第4种,就可能有第5种、第6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参

    14、考答案要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要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循环。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过程。(2)真理是一个过程,即不断地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真理又是一个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过程,这是真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真理的发现,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国交战时,法军有一旅指挥部设在前线阵地的地下,十分隐蔽。但由于忽略了长官养的一只小猫,造成了不应有的惨败局面。当时,德军一参谋人员发现,每天上午八、九点钟,总有一只小猫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座坟包上晒太阳,几

    15、天情况都是如此。此事引起德军司令官的重视,他召集参谋人员进行分析,判断如下:第一,此猫不是野猫,因为野猫不喜欢白天出来,更不会在阵地上出没;第二,猫的栖身处在坟包附近,而周围并无人家,那里很可能是一个地下指挥部;第三,据仔细观察,此猫是名贵的波斯品种,而打仗时尚能玩这种猫的,决不会是下级军官。于是,德军集中了六个炮兵营的兵力,对小猫出没之地猛烈轰击,结果法军旅指挥部被彻底摧毁,人员均被炸死。请回答:(1)德军怎样得出“小猫栖身处是一地下指挥部”的判断的?(2)这则故事启示我们怎样由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答案要点】(1)德军能在此次战斗中作出准确判断,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大量

    16、的关于小猫的感性材料(如小猫活动的时间、栖身处及小猫的品种等),在此基础上,经过对材料的加工制作,并给予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从而获得认识的飞跃,得出了“小猫栖身处是一地下指挥部”这一理性认识。(2)要正确地由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必须具有两个条件:第一,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取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经过思考,即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才能从大量的个别现象中抽象出一般的、本质的东西来。7.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不同思想家有不同理解。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

    17、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2:马克思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1页)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2)对材料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参考答案要点:(1)孟德斯鸠

    18、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不是从社会内部而是从社会外部的自然条件去说明的,是非科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2)马克思的这段话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觉得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指出了唯心史观错误的根源在于从思想、理性而不是从物质生产出发寻找社会变革的动因。8.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的材料。材料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胡适说:英

    19、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邦”。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制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材料4: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总结了抗日战争八年的历史经验和抗日解放区建设经验后,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性和局限性(2)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思想倾向(3)材料2、3与材料4分别属于什么历史观?它们区别的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的合

    20、理性是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作用,强调一种民本主义。局限性是民本史观而不是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问题的。(2)材料2和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片面夸大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3)材料2、3都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材料4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作用,是唯物史观。两者区别的依据是根据人们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篇三:马克思主义基础期末复习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各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关于世界的本原,最简捷的途径是在

    21、经验里呈现的事物中去寻找,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始基,而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无限”是万物的始基。(注:始基即根本,或本原;无限就是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统治着整个世界的是“秩序”,天体依照数字所规定的间隔,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而旋转,这就是数”。万物产生于“一”。材料3: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万物皆流,无物常存。材料4:巴门尼德认为,既然无物常存,我们怎么认识它呢?感官得到的东西是不真实的,所以,必须认识理性中的东西(即存在),只有它才不会欺骗我们。请回答:(1)

    22、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三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区别?(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与材料4相比,分析二者的区别?参考答案:(1)材料1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三位哲学家都把世界的本原统一在一种自然物质上。阿那克西曼德试图从“无限”中探索事物的本原,其意义远比其他两位哲学家要大。(2)材料2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观点,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到抽象的“数”上,尽管它远离了感性经验,但由于它将“数”当作本原,因此从根本上是错误的。(3)材料3中属于朴素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观点;这团活火“在一定分寸上

    23、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万物皆流,无物常存在。”是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它同材料4是相对的,材料4将“存在”(思维)当作了本原,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材料4中的“存在”又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某名牌鞋厂实行了一系列的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

    24、也有供示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的分流策略。材料2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产品的需求会有所改变。因此,在统一的世界市场面前,必须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开发适应不同区域的新品种,将销售公司由原来的五家裂变为28家,使销售渗透到各个不同区域的市场之中。材料3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没有市场;即使有市场,也不能持久地占有它。但是光有好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之后,还必须加强市场的开发和市场建设。请回答:(1)在上述的三个材料

    25、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有效供给和无效供给的关系(3)通过材料2,说明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参考答案:(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当前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的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3)辩证法认为

    26、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可以在金融危机爆发的不利条件下增强产品对市场的渗透力。3、阅读并思考下列材料:材料1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为使勇士荆轲刺秦,尝以车骑异物恣其所欲。一日,太子与樊将军置酒于华阳台,出美人能鼓琴。轲偶赞曰“好手也”。太子即令断以玉盘进之。轲亦为之色变,不敢近视。材料219世纪初,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写道:“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上

    27、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都改变了,而且它腐烂起来了,丧失了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材料3当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教授约翰塞尔写道:“我从钱包里拿出一张纸币,反过来看,正过来看,发现它不过是一张由某种纤维素丝所制成的纸,面上印着某种颜色和符号。是什么使这片纸成为货币呢?”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给出分析并恰当回答:材料1和材料2以几乎相同的经验型实例证明了什么哲学基本原理?材料3中Searle提出的问题(哲学类型的答案)。参考答案:材料12证明了事物(内、外)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方式)(和事物的客观本性);是事物的联系赋予这片纸以

    28、“货币”的价值:这片纸同其代表的一定量黄金间的社会联系,以及它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的社会联系,商品同商品之间、商品同其一般等价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使得这片纸成为货币。4、阅读并思考下列材料:材料1科学家通过大量观测,知道当前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又通过对古珊瑚化石及古人关于月食、日食记录资料的研究分析,发现40亿年前的地球自转周期相当于今日(计量标准)的8个小时,13亿年前是15个小时,9亿年前是18个小时,5亿年前是21.4个小时?材料2科学家通过观测,知道当前夜空中月亮盈亏圆缺变化周期是29天12小时44分钟。又通过对古鹦鹉贝化石等资料的研究分析,发现4亿年前月亮的盈亏圆

    29、缺周期是今日(计量标准)的9天,1.5亿年前是17天,7000万年前是22天,3000万年前是25天?材料3众所周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使用的糖大多数是由甘蔗和甜菜为原料制成的,它分别比西瓜、梨等水果的甜度高得多,长期被认作“甜王”。1969年,人们在巴西山区发现一种称为“甜叶菊”的植物,它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又在非洲西部发现一种葛郁金科植物,其果实里提取出来的“索马丁”,甜度为蔗糖的3000倍。“甜王”桂冠于是两度易主。1975年之后,人们找着了一种叫做“薯蓣叶防己”的藤本植物,它的种子外层果肉甜得令人吃惊,达到蔗糖的90000倍,因此被称作“喜出望外果”。然而,不久之前,科学家在加纳又获

    30、得一种名为“卡坦菲”的植物,用它提取的“卡坦菲精”,甜度竟然是蔗糖的600000倍,成为今日当之无愧的新“甜王”。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真理观给出分析并回答:上列三束材料分别证明了真理的何种属性?上列三束材料表明人的认识、人的真理性认识是如何形成的?参考答案:上列三束材料分别证明了真理的相对属性同绝对属性是密切地交织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表明人的认识、人的真理性认识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止境运动;通过持续不断的相对性真理知识的获得、积累,从而无限地趋向于真理的绝对内容而形成的。五、论述题或论文题:运用你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谈

    31、谈你对当前(某某热点、难点问题)的认识。参考答案:1、注意原理的选择及表述2、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和原理,应用原理进行自主分析和论述二、材料分析题:材料1: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马赫认为:“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尼采主张“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说“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认为:“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材料2、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

    32、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程颐认为:“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2)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的特征做简要概括和分析。答: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当做是主观感觉或者意识的产物,认为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等是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由于“绝对精神”、“理念世界”、“理”都属于客观精神或原则,因此,黑格尔、朱熹和柏拉图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而且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


    注意事项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