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必修4同步课堂过关检测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含详解.docx

    • 资源ID:1660573       资源大小:48.6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必修4同步课堂过关检测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含详解.docx

    1、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必修4同步课堂过关检测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含详解第四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B且庸人尚羞之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C空以身膏草野膏: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肥沃。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解析:C项,“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之:代词,这件事;助词,的。B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C项,因:连词,于是;介词,凭借

    2、。D项,乃:副词,才;副词,竟然。答案:B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 000年的历史。B汉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00余年的历史。C后汉书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120卷,是南朝宋代的史学家范晔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而成。D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代范晔的后汉书与三国时期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不是三国时期人,是西晋

    3、时期人。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某些政客看热闹不嫌事大,多次捕风捉影,宣称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一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纵容日本铤而走险。 B针对小客车免费通行,高速公路拥堵的窘况,交通部采取不发卡通行的措施。此举虽属亡羊补牢,但从实际来看效果还是明显的。 C老王来到新单位之后,犹如泥牛入海,迅速和新同事打成一片,重新焕发了工作热情,真应了“树挪死,人挪活”这句老话。 D一位普普通通的打工青年周传金,手无寸铁,却凭匹夫之勇勇斗歹徒。他的行为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我们这个社会良好的精神风貌。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

    4、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使用恰当。C.“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复返。此处望文生义。D.“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只凭个人蛮干的勇气。贬义词,用在句中感情色彩错。答案: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诸病源候论是研究各种疾病病因的中医著作,该书中说,牙痛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髓气不足,阳明脉虚”,二是由于出现了牙虫。 B在新时期,微博是政府各个部门都无法回避的新舆论场,政府官员能否利用微博和民众沟通互动,既考验着官员的能力,也是广大网民所期待的。C外来务工人员虽然没有当地的城市户口,但他们为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

    5、,让其子女和当地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是社会公共福利应有之义。D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中生活不惶恐?这样一份调查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的目光。调查数据显示,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不惶恐”需要9 000元左右。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句式杂糅,删除两处“由于”;B.两面对一面,“广大网民所期待的”是“政府官员能利用微博和民众沟通”。D.搭配不当,“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的目光”中“的目光”应删去。答案:C二、阅读鉴赏(4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

    6、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仪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介绍和探讨。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与盖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

    7、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斜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想的器具。这种图,天区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

    8、,于是广受诟病。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6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B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

    9、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解析: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备受推崇”的是“浑天仪和浑象”,“圭表”是“广为世人所知”。答案:B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辰运动状态。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已经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制与其相似。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

    10、观形象,而且容易携带。解析:A项犯了故意曲解的毛病,周髀算经是“传说出自周人”,并非肯定。答案:A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有以“笠”为名的图。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天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有不符合实际天象的。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该说两者各具其妙。解析:C项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原文只是说浑象“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11、,并不能推断出“不符合实际天象”。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9分)卓茂传(节选)范晔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

    12、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后汉书卓茂传,有改动)注:嘿(m),同“默”。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3、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B后以儒术举为侍郎 举:推举。C茂辟左右问之曰 辟:躲避。D岁时遗之,礼也 遗:馈赠。解析:C项“辟”,使回避。答案:C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卓茂“宽仁恭爱”的一组是(3分)()举为侍郎,给事黄门心知其谬,嘿解与之视人如子,举善而教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A BC D解析:表明卓茂的履历,表现其谙儒术。表现“言亭长受人米肉之人”对“吏”的看法。这是一种假设,“今”相当于“如果”。答案:C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有人误把卓茂的马认为是自己丢失的,卓茂

    14、也不解释,就把马解给了那人,那人找到了丢失的马后,把马送还了卓茂,并感谢卓茂的大仁大德。B卓茂担任密令时,有人告发部下一位亭长收受别人赠送的米肉。卓茂问明情况,原来是那人怕亭长而自愿送给亭长的礼物,并非亭长乘威所致。C告发亭长者认为,官吏不应该收受别人的礼物,如果收受,就是违背律条规定,亭长收受了自己的米肉,应当向上司告发,使其受到惩治。D卓茂认为,不论是邻里老人,还是官吏百姓,都应该“有仁爱,知相敬”,有经纪礼义以互相往来,以顺应人情,不应死守教条,无限上纲。解析:A项“感谢卓茂的大仁大德”不当,应为“谢罪”。答案:A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劳心谆谆,视人如

    15、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5分)译文:_(2)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5分)译文:_解析:这三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谆谆”,恳切;“亲爱”,动词,亲近他,热爱他;“所以”,表原因;“以”,连词,因为。答案:(1)(卓茂)操劳尽职,谆谆恳切,对待百姓,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拿善政来教人,口里没有半句恶言,官吏百姓都对他相亲相爱而不忍心欺骗他。(2)人比禽兽高贵,是因为人有仁爱精神,懂得互相尊敬和来往的事理。参考译文: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宛人。本性宽厚仁爱恭顺。起初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在孔光手下办事,孔光称他为长者。卓茂有一次外出,有人把他的马误认

    16、为是自己的。卓茂问道:“你的马丢失多长时间了?”那人答道:“丢失一个多月了。”卓茂的马跟随自己已好几年了。卓茂心里知道那人认错了,却坦然解下马来给了那人,自己拉着车回去,回头对那人说:“如果这匹马不是您丢失的,希望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马主在别的地方寻到了自己丢失的马,就把卓茂的马送丞相府归还卓茂,并叩头谢罪。后来,卓茂因为通晓儒术被推举为侍郎,供职于黄门,升迁为密县县令。其间,他操劳尽职,谆谆恳切,对待百姓,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拿善政来教人,口里没有半句恶言,官吏百姓都对他相亲相爱而不忍心欺骗他。有人曾对卓茂说,下面有位亭长曾接受他米肉的馈赠。卓茂使手下的人避开问他道:“亭长是向你

    17、索取的呢,还是因为你有事嘱托他办而收受的呢,还是你平常感到他对你有恩而送他的?”那人说:“是我自己前往送他的。”卓茂说:“你送给他礼物,他接受了你的礼物,有什么理由来告发他呢?”那人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能使人不害怕官吏,官吏不索取别人的财物。我现在害怕官吏,才送他东西,亭长已经接受了我的馈赠,所以我才来告发的。”卓茂说:“你是一个不懂事理的人啊。人比禽兽高贵,是因为人有仁爱精神,懂得互相尊敬和来往的事理。现在邻里年长的人尚且互相赠送食物,这是人们用来互相亲善的做法,何况是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应当凭自己的威势向百姓强行索取罢了。人生在世,群居杂处,所以有经纪礼义而互相交接往来。你难道不

    18、想修好人际关系,宁可远走高飞,不在人间生活吗?亭长向来是个好官,一年到头送点东西给他,是合乎礼仪的。”那人说:“如果这样的话,法律上为什么要禁止官吏接受贿赂呢?”卓茂笑道:“法律设置的是大法,礼顺的是人情。现在我拿礼来教你,你一定没有抱怨我的恶意,如果用法律来惩治你,你怎么来对待呢?一门律条之内,从小的方面看,可以判罪,从大的方面看,可以杀头啊。你暂且回去想想吧!”于是百姓接受他的教诲,官吏们记着他的恩德。(三)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1314题。(11分)念奴娇登石头城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

    19、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冷,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 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离宫:帝王正式宫殿以外的宫室。13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5分)答:_。答案:示例一: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唯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2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示例二:下片。实写了离宫荒凉破败,辇路芳草萋萋,松径寂静无人,鬼火高低明灭,秦淮一片明月的空冷阴森之景;(2分)虚写了歌女在歌舞中、

    20、酒樽前、明镜里青春渐逝的孤寂凄惨。(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指出实写、虚写的内容各1分,结合词句简析各1分,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1分)14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1分)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1分)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1分)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1分)对战争残酷的心痛。(1分)战火纷

    21、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1分)对青春易逝的感伤。(1分)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作者对自己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1分)(情感概括及简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两条合为一条,言之成理亦可;未分条概括酌情扣分)例文: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作者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 上片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争,写景、咏史、抒怀。前三句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江山,发出了世事变迁的慨叹。六、七、八句清晰鲜活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战争的激烈场

    22、面。下片写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下片前三句重点写行宫内院的孤寂与萧条。六、七、八句是作者对自己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这首词采用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部韵脚,但因萨都剌笔思流畅,再加之采用倒叙的手法,工笔描写世事的变迁,抒发人生之感慨,使作品思路开阔,境界宽广,自然天成,堪为豪放派之大作。(四)名句名篇默写(5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论语)(3)阳春之曲,和者必寡;_,其实难副。(后汉书)解析: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默写。这

    23、些语句都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注意在书写时不要写错别字。答案:(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盛名之下三、语言表达(11分)1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要符合语境,并与相关句子构成排比句。(5分)回首人生,老年人是一部历史:_;憧憬未来,老年人是一道风景。人,都是要老的。老年人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老的家庭是和谐的家庭,_,尊老的民族是进步的民族。答案:把握今朝,老年人是一面旗帜尊老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17高考不仅是十二年知识学习的总检阅,更是一种体力和毅力的挑战和考验,是意志品质的自我较量。在即将召开的高考励志班会上,你作

    24、为学生代表发言,面对家长、老师、同学们,你会各说些什么?(6分)对家长说_;对老师说_;对同学说_。答案:对家长说:请父母放心,我们一定努力拼搏,永不言弃,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您的养育之恩。对老师说:请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不骄不躁,决不后退,用辛勤的汗水为母校增光。对同学说: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一定要用最灿烂的方式诠释生命的精彩。(注意对象和励志主题,言之成理即可)四、写作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分)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等我从那条弯路走出来时,已是伤痕累累。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

    25、了。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他不信。现在,我明白了,其实在人生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以立意应该源于材料本身。在材料的审读上,考生要弄清其中的褒贬:从“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可知,对“我”没有听从母亲的劝说走了这段“弯路”并不是否定。后来年轻人来了,“我”想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人不要走,但年轻人也走了;再结合最后的关键句“其实在人生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

    26、,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可知,走弯路是一个年轻人必须经历的。过来人应该学会放手,大胆地让年轻人去走弯路。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立意:学会放手;走弯路是成长的一部分;走弯路会让我们更成熟等。参考例文路上的青春旋律顺手撩拨平安弦,沉浮看一袭秋色。杨花散尽,榆荚独醉,感受青春的气息,奏响青春的旋律。诚然,若说青春是把弹得出心情的吉他,那么青春中的弯路则是那枚精致的拨片,在弹奏中显得尤为重要。青春的弯路是一个人的必经之路。跳过豆荚掩映的小路,抚去沾上衣襟的清露,我们跌跌撞撞已经过近二十个春秋。对比那些童年中慵懒的春、盛放的夏、沉稳的秋、寒冷的冬,迈向青春,那似乎颠覆了一切的认知。似乎一切都是新的,如朱自清对

    27、他的春天一般留恋,我们张开怀抱,体味这新奇独特的世界。然而青春招致的弯路却横在我们面前:“走上去!”我们聆听着呼唤,撇开一切阻拦。似乎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才会懂得:原来人生可以这么来过!青春的弯路是一个人的致“富”之路。品味秋雨的滋味,年轻人愿意待在自己的世界里,独享人生。 多走一些青春的弯路吧,那是你难得的财富。的确,在弯路上,我们挥洒汗水;在弯路上,我们体味失败的苦涩:在弯路上,我们追求的生活变得更加饱满;在弯路上,我们懂得的人生哲理愈积愈多。我们开始变得不再空洞,不再天马行空地幻想拥有,开始变得珍惜“这个世界是我的”的稚趣,开始融入到丰富充实的生活中去。青春的弯路是一条寻找“感觉”的路。

    28、雨季是颇多的,然而只有那十七岁的雨季是永恒的。走上弯路,他人无法劝阻,因为我们知道,只有经历风雨,才会成长。青春在路上,感觉在路上。我们感觉到正如梭罗说的那样,湖是大地的眼睛,而树是它的睫毛。我们观察过人来人往,也观察过云卷云舒。这时候的我们可能已不再是那个感怀某个荒烟蔓草的时代的人,亦不再是吟着劝君一饮红窗醉的人,而是一爪饱满的、洋溢着充实意韵的青年。青春弯路是不可缺失的。失去了弯路,纵然一并舍弃了磨砺中的痛苦,而与之相应的,路途中难得的风景也亦不曾存在。路中的艰辛固然令人躲避,而去试着聆听它的底蕴,亦不失为人生的享受。青春路上,奏响青春的旋律,独品经历后的韵味,感受精彩的一生。点评:这是一篇极富诗意,语言优美的文章。青春中的弯路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点缀。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写着自己对青春弯路的感受和理解: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结构明晰,一目了然。文章中充溢着真情实感,容易引发读者心灵上的共鸣,同时文章中一些精巧的比喻,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必修4同步课堂过关检测 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含详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