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复习及练习.docx

    • 资源ID:16670251       资源大小:30.0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复习及练习.docx

    1、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复习及练习第九章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一)问题 1含义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基本成分 一是给定的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指那些阻碍实现目标状态的因素,它因人而异。 3问题的分类 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有结构问题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如,一般的数学应用题。 (2)无结构的问题 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

    2、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如,怎样更好地为奥运服务? (二)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如,白日梦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2)认知性 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 (3)序列性 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3问题解决的类型 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

    3、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已有的观点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与苛勒的顿悟说是阐述问题解决的两种早期的心理学理论观。 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通过尝试使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的过程。苛勒认为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2以杜威为代表的学说 他们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分阶段的过程。 3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心理学 问题解决看做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并进行计算机模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问题空间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

    4、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影响问题空间构造的因素有: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 (二)综合后的观点 1发现问题 问题是问题解决的源头。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三个因素:主体活动的积极性、主体的求知欲望和主体的知识经验。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越强,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则越能发现常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视野也越开阔,这就更容易发现问题。 2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只有认清问题的关键思维活动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有条

    5、不紊地围绕问题的核心展开。 表征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对问题的表征既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也包括其深层特征。其中深层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此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启发式即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它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但不排除失败的可能。 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二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思维越灵活。越能多角度地

    6、分析问题就能提出越多的问题。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扩大假设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 直接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没不可能或不允许进行直接检验。间接检验的结果是否正确最终还要由直接检验来证明。(三)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1算法式方法与启发式方法 算法式是指将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的方法都算出来的方法。其优点是能保证成功地解决问题,缺点是费时费力。启发式方法是指

    7、能根据现有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优点是省时,缺点是有可能无法保证成功。 2手段_啊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 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是指把大的目标状态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算子是指在思维中用以指导进行操作的计划和方法。其目的在于减少当前的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爬山法是指通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3目标递进策略与目标递归策略 目标递进策略是指从问题初始状态逐级向目标状态递进。特点是循序渐进逐级逼近目标。在使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时。一般不能简化操作程序否则难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目

    8、标递归策略也称逆向工作法,指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一策略常常用于证明几何题。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一)问题的特征 问题的类型和呈现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首先。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此外,由于问题的陈述方式或所给图示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 问题解决的过程。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

    9、解决。 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表现在以下方面:知识经验数量的大小。专家拥有某一领域大量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的组织。专家知识经验组织得非常合理。知识经验的提取速度。专家在知识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提取并加以应用。 可见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体现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定势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借助它可以减少尝试错误的过程。不过,有时也往往阻碍问题的顺利解决,尤其两者情境相似,但解决方式相反时更易出错。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

    10、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知识记忆得越牢固、越准确,提取得也就越快、越准确,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来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运用记忆和提取方法从而更容易地解决问题。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教师要重视概括、抽象、归纳和总结。应用同质不同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加强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的区分与辨别,提高学生对

    11、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教师要有意识地沟通课内外、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纵横交叉联系,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只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能够融会贯通、有机配合的网络化、一体化的知识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教师既可以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教授相应的心智技能,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教师应考虑

    12、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指定作业后,才去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第九章

    13、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一)创造性 1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2创造性的类型 根据“新”的程度不同,创造分为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真正的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似的创造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类创造是手段,真创造才是目的。 (二)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法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与发散思维相对,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研究

    14、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1流畅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一般认为小学阶段流畅性最高。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二、影响刨造性的因素 (一)环境 从环境方面来说,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

    15、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方面父母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 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气氛、老师对学生自主性的鼓励和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影响学生的创造性。 (二)智力 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这说明,高智力只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高创造力是高智力的充分条件。 (三)个性 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

    16、的关系。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三、创造性的培养 要想培养人的创造力,就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想不想创新的问题。即解决创新意识的问题。二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解决的是创新的能力问题。一般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为了创造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环境,托兰斯提出五种原则: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向

    17、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一些专家认为,创造性的活动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创造性思维常常需要等待机会。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

    18、讥讽。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学生的观点,要正面鼓励替代反面警告。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像,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去掉定势和从众的思维方式。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领略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

    19、、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用途扩散即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结构扩散即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方法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2推测与假设训练 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3自我设计训练 学习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 4头脑风暴训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

    20、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原则 我国学者段继扬提出以下十条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原则:(一)主体主导原则(二)求优求异原则(三)启发探索原则(四)实践操作原则(五)民主愉悦原则(六)因材施教原则(七)成功激励原则(八)积极评析原则(九)全体全面原则(十)不悖伦理原则第九章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典型真题分析:1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

    21、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 (2007年)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评析】答案为A。算法式: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反推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类比法:把两个形式上相同的东西(通常是数学公式形式相同)类比,由已知直接得到未知。2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2008年4月) 【评析】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

    22、,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 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4(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

    23、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A常规性 B发明性 C创造性 D无结构的 5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6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 7( )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的 D深层特征的 8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 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理解问题 D分解问题 9( )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此操作它是通过实践来检验

    24、,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 A直接 B间接 C结果 D科学 10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说明问题的( )影响问题解决。 A难度 B与现实的紧密度 C类型 D呈现方式 11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 A序列性 B认知性 C复杂性 D目的性 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13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 001 002逐一尝试直到998 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A推理式 B算法式 C演绎式 D启发式 14把大

    25、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 ) A问题空间 B手段 目的分析 C启发式 D算法式 15让学生以某种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种训练方式称(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二、多项选择题 1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是( ) A起始状态 B中间状态 C目标状态 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E答案 2问题解决的特征为( ) A认知性操作 B操作复杂性 C目标指向性 D问题空间性 E操作系列性 3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

    26、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4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因素( ) A智力 B认知过程 C主体活动积极性 D主体的求知欲望 E主体的知识经验 5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 A创造力 B求知欲望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D已有知识经验 E好奇心 三、填空题 1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将问题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_ 问题。 2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和_ 问题解决。 3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_ 、提出假设和检验

    27、假设。 4_ 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 5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_ 。 6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_ 和_ 。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_ 和定势与_ 。 8根据“新”的程度不同。创造有_ 的创造和_ 的创造之分。 9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流畅性、_ 和_ 。 10 _ 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11创造性和个性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高创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_ ,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_12_ 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

    28、的方式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可能性。 四、名词解释 1问题解决 2问题空间 3创造性 4聚合思维 5功能固着 五、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3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4影响问题的解决有哪些因素? 六、论述题 1结合实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2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尽管对问题表述不尽相同,我们一般将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c问题可分为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题干为有结构的问题的定义。3B解析无结构问题即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4A解析略。5C解析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不断尝试使错误逐渐减少的过程。苛勒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杜威认为问题解决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6A解析练习题属于已知条件和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的问题。7D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C解析略。9A解析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10c解析问题的特征影响问题的解决。特征主要包括类型和呈现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题干为类型不同的影响。11B解析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认知性,故选B。12B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复习及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