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谈中国诗》名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6709681       资源大小:25.5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谈中国诗》名师教学设计.docx

    1、谈中国诗名师教学设计谈中国诗名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一)语言建构与应用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典范古雅和机智巧妙(尤其是比喻的妙用)。(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可由诗歌出发,思考东西文化的差异。(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教学参考(一)教学建议学习谈中国诗,重点从“分析作品结构,概括文章内容”“对学者型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度的挖掘”两个方面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二)教学设

    2、计(要求必须原创,必须有)一、学情分析本文属于学者型散文,专业性较强,语言较为丰富且生动,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重点词句需要详细分析,疏通。二、教学目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观点,赏析重点词句。3、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观点深奥,语言丰富,需要重点点拨。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品读法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大家喜欢中国诗歌吗?在你们的阅读体验中,中国诗有什么特点呢?有人通俗地把中国诗比喻成压缩饼干,溶入水里,方能有美味,这“水”就是我们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那么,国外的诗歌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不妨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对于中西方诗歌都

    3、有什么样的见解。(2)问题探究1;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文章内容 “分析作品结构”是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常见题型:按线索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不同类型的散文,行文线索往往不同。写景叙事类散文常按时间、空间顺序行文,状物抒情类散文常以某种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议论类散文常按照逻辑顺序行文。我们常见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感情线索、事物线索。行文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概括文章内容”也是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常见题型:概括文章写作对象的主要特点。 谈中国诗

    4、是议论性的散文,钱先生在文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却思维缜密,逻辑严谨,整篇文章是按照“引出论述话题阐述具体内容得出结论”这样的逻辑顺序来展开的。具体思路为,“引出论述话题:中国诗的特征阐述具体内容:从诗歌发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五个方面概括中国诗的具体特征得出结论:中国诗是诗。”谈中国诗的传统方法一般是纵向的,即:按照诗歌发展的历史进程,习惯把中国诗歌划分为先秦诗歌、魏晋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等阶段,研究不同阶段的诗歌特点。而钱钟书先生则从横向的角度,居高临下,纵观世界诗歌,以比较文学的角度透视全球诗境中的中国诗特征,具有很高的智性,一篇短短的演讲词,包容了钱钟书先生丰富而独特的

    5、诗学精神。(3)问题探究2;谈中国诗行文思路可以梳理如下:话题立场内容结论中国诗的特征比较文学诗歌发展外国史诗戏剧诗抒情诗异早熟中国诗只是诗中国抒情诗戏剧诗诗歌形式外国篇幅愈短愈妙同短小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诗歌技巧外国言有尽而意无穷同富于暗示中国听不见的音乐更美诗歌语言外国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同轻、淡中国笔力清淡,词气安和诗歌内容外国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同丰富中国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中国诗的具体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中国诗是早熟的; 从诗歌的形式来看:中国诗篇幅短小; 从诗歌的技巧来看:

    6、中国诗富于暗示; 从诗歌的语言来看: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四)分析文本语言、修辞特色1.对学者型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度的挖掘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是高考考点中比较难的类型,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文章的艺术特色”涵盖面较广,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表现手法(象征、联想、虚实结合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等),章法结构(前后照应、详略得当、层层深入等),语言特点(风格特点、句式特点等)。本文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在谋篇布局上,谈中国诗可谓行文巧妙。

    7、开篇取其大意,卒章显其精神,中间横加铺排,一以贯之,形成一个整体。文章主体内容始终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比如开篇设问“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这一问题,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了一个陷阱:要用这样的问题来提问是不合适的。只有在具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和将中外诗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并且告诉读者,这种方法应是比较文学的方法。全文就这么几个字,但已经把作者的根本观点和论说立场交待清楚了。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中外对比与综合。如中国诗的发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所引出,然而又与之不同。谈中国诗的篇幅,则以爱伦坡立论,不仅指出了中国诗的特点

    8、及其原因,还指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表达方式时,又从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外国诗人看出了他们的一致之处。而其结尾更是深蕴无穷。如上文已经将中国诗的有关问题作了交待。结尾应该作出结论了,作者却暗示说,中国诗不过就是中国诗罢了。好是自然的好,但这是要根据不同的人而言的,如果你对它了解得越深,那么它的优点就越突出。反之,如果你并不打算了解它,那么,它也就公说公有理了。就好像人们对待巴儿狗一样。巧的是,作者这里还隐含着对那些持论不周,而又不学无术的人

    9、。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诗的本身。如果你不信这一套,就让哈巴狗来咬你。让“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只有把中国诗放在一个对比的天平上才能得出公正的结论。这样又回到了文章的开头。本文涉及内容广泛,见解深刻,却不显散乱,倒是首、腹、尾一气相连,气脉流畅,足见钱老既是学术大师,也是文法的大家。(二)修辞上,旁征博引,使文章内容丰富、充满诗情而又说理深刻。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增添文采。 钱老对古典诗词可谓谙熟于胸,古典诗词、诗论都明了于心、信手拈来,充分显示出一位大学者深厚

    10、的文化积淀。谈到中国诗的深厚意韵之时,钱钟书引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解识无声弦指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语加以证明。而在谈到中国诗的表达技巧时,钱钟书也是信手拈来,“壮士皆尽死,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像这样的例子文中还有很多。古诗词句,信手而来,脱口而出,如同家常便饭般轻巧,足见其深厚的文化素养。 不只是对中国古典诗词

    11、的熟稔,钱钟书对外国文献也是驾轻就熟。在中国近代学人中,他可以说是对中西文化了解最为透彻的一个人,因此有人称之为文化昆仑,从此文中,我们也可见一斑。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中外一切文史资料。下面我们仅以引用外国的部分文史资料为例:(1)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英)(2)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法)(3)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印)(4)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美)(5)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

    12、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英)(6)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绕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英、法、德.意、俄、捷克)(7)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会风。(意)不到3500字的演讲,却有二十几处外国诗文的引用,对于外文的熟悉竟到此种地步,恐怕惊叹一词都不足以表达读者的感受,而贯通一词来概括钱老的学养也会显得单薄无力吧。 作者虽然引文颇多,却不显冗杂,与其深厚学养有关,更与其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有关,他所引诗文一般均系并不为人熟知而富有独特之美的佳句,

    13、再加作者本人议论的奇警,引文遂与议论交相辉映、珠联璧合,引论结合,十分巧妙。 (三)在语言特色上,妙用比喻,诙谐幽默。钱钟书是高妙的语言大师,其语言之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此文也不例外。本来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演讲辞,但作者语言诙谐幽默,尤其善用比喻,使得文章说理深刻,而又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比如:“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没有坚实的基础,缺少理论的

    14、建构,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即自欺欺人;“流毒无穷的聪明”,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又如用“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形象地说出了中国诗的格律和内容是互相影响的道理。再如“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用具体东西微雕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诗歌之精炼简短,化抽象为具体,十分巧妙。此外如“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

    15、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让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而“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等等,则用诗意的语言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且生

    16、动地阐释了中国诗只是诗的观点。 议论而譬喻,倍增文采;譬喻而议论,倍增深刻。 本文是一篇学者型文化散文,读者习之,也得有居高临远的眼光,懂其深刻文理,明其精巧文法,赏其精妙语言,方不会错过与大师的一次烛光晚餐。课时二1.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什么特征? 【解析】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最后才有抒情诗。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歌发展初期已经出现,这种“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以至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

    17、“短”的标准比我们所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中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是很大的。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也有“厚重”诗,但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作者强调,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总之,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别的诗歌作品中是共同的。 2.“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解析】这句话语意比较含蓄,弄清句中“尽职”的特指意义是解读整个语句的关键

    18、。为此,需要关照全段中与此相关的语句(“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后面“因为”说的是“不能尽职”的原因)。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尽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3.“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义是什么?【解析】“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

    19、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4.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解析】钱钟书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事,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启人。钱钟书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见长。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融会贯通,浓缩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测的一潭清水。在本文中作者对各种材料的运用更是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语言轻松、幽默,大量运用比喻等手法,似随口

    20、而出,而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颇具画龙点睛之妙,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以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类比,既使读者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迅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内容,作者又以“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的幽默诙谐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中国诗发展的高度,又说“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中国诗的赞赏之情,又如“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

    21、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课文中这种语言运用的典范例子还有很多,要仔细揣摩。5.钱钟书在比喻方法论上有哪些突破?【解析】我们常见的修辞学著作,在比喻方法论上,已陷入一种彼此相沿、互相抄袭的团团转之境,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钱先生不为常见所囿,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指出了博喻、曲喻、一喻多义等手法,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使比喻这一惯闻常见却又被人们习而想忘的修辞手法,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无穷的乐趣。 1)比喻的谜底 钱先生在读一文中指出:“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

    22、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这段简洁通俗而又深刻的论述,衬得一般修辞学著作中,对比喻的枯燥定义和干巴原则相形见绌、空洞浮泛。在这里钱先生不仅把比喻的性质、特点、原则、方法阐发无遗,而且给我们亮出了创造佳譬妙喻的“谜底”有理可依,有法可循。对这段白话钱先生还引用唐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和宋诗“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予以提纲和浓缩,并说这“十八个字把比喻的构成和诱力综括无遗了”。在管锥编中钱先生又引释书常言“不即不离”“非一非异”,说可通比喻之理,引旧诗“落花飞絮两无情,仗千尺游丝作合”说可明比喻之法。 2)博喻 博喻虽非钱先生首创,但却是经

    23、过他大大表彰,才为时人所重的。什么是博喻的呢?钱先生为我们解释道:“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土比亚式比喻”,就是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容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连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笔下”。如苏东坡在百步洪里描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用七种常见的形象再现了洪水汹涌澎湃,飞流直下的情景。还有我们熟知的毛泽东同志著作中,曾用“喷薄欲出的朝日”、“看得见桅杆的航船”、“将要呱呱坠地的婴儿”三个形象来比喻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这些描写用

    24、的都是博喻手法,极为形象生动,如果只设一喻,不仅不能表现该事物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没有气势和力量。 3)曲喻曲喻之目是钱先生从西方借来诠评中国古典文学的,这是一个创造新奇比喻的妙法。所谓曲喻,即以二物相似之一端,“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曲喻化一般的比喻多一层曲折。如李贺天上谣中的“银浦流云学水声”一句,“水”和“云”只有在“流动”这一点上相似,既然流云似流水,那么流云也像流水一样有声可闻了。再如李商隐天涯中有“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二句,也用了曲喻。莺啼好像人啼哭一样,因而有了眼泪,联络到了沾湿最高花。曲喻的特点是新奇而耐人寻味,意境丰富。 4)一喻多意这是钱钟书在管锥编太平广记卷四八八

    25、中拈出,周振甫先生又在文章例话中加以进一步阐发总结而来的一种比喻方法。“一喻多意”有两层意思:(一)一个比喻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义;(二)或在特定的语境中同时兼具多义。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喻之二柄与多边”的具体运用。前者已在“二柄与多边”谈过,兹不赘述。我们只举例解释后者,如卢仝自君之出矣:“妾有双玉环,寄君表相忆。环是妾之心,玉是君之德。”用同一玉环作比,以玉环的冰清玉洁喻男方的坚贞之德,以玉环的周转无休喻女方的情思不断。(明心按:“环是妾之心”一句,用谐音,环同还也,意为盼男方早归。云峰之解不妥。)“一喻多意”这种手法便于设譬,含义蕴藉。 5)分喻 “分喻”是“多边”说在方法

    26、论上的应用。“分”就是“部分”的意思,以彼喻此,二者部“分”不同,非全体浑同。换句话说,“分”就是“边”的意思,如我们用“雪山”比“大象”,只取其“鲜洁”这一点相似,不可责怪雪山没有尾牙;我们用“满月”喻面貌,仅择其“圆润”这一“分”的契合,不能苛求月亮没有眉目。这种方法提高了比喻手段的灵活自由度,为“本体”扩充了“喻体”之源。不过,凡是比喻必定都是“分喻”。这里标出这一名目,可使设譬造喻者更趋于自觉而已。 6)反喻 反喻是以本体反过来譬喻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寻常比喻亲切新奇。钱先生在管锥编全流汉卷五六中,点出这种方法。如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时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比喻在贾让秦治河三策中反其喻而用之:“夫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新颖别致,顿生新意。


    注意事项

    本文(《谈中国诗》名师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