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docx

    • 资源ID:16712160       资源大小:24.0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docx

    1、高中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从容说课 一文不名,使英雄气短,百万英镑,识世间冷暖;金融风暴,顿使经济衰退,人民币稳定,尽显大国风范。为什么货币有如此魔幻般的力量?它是怎样产生和演变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我们该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这就是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所要回答的问题。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辅助文部分点击了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要概念,链接了相关事例和资料。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示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演示信用卡、支票、汇票、外汇中,认识信用工具的用途。三维目标

    2、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3)通过简要说明

    3、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教学重点 1货币的本质。2货币的基本职能。3纸币。教学难点 外汇、汇率;正确对待货币。教学方法 实物、趣闻导入法,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

    4、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货币的本质走进新课师:“一叶障目”是大家都熟悉的成语,我们�起来看一下短剧一叶障目新编,边看边思考:俊媳妇为什么能轻巧优雅地拿走东西?书呆子为什么是偷东西?这里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是什么?(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短剧一叶障目新编:俊俏的媳妇上街在摊铺旁轻巧地拿出五文钱给摊铺的伙计说“香粉一盒”,伙计收了钱很礼貌地递上香粉说:“请拿好,请走好,欢迎下次再来。”俊俏的媳妇轻巧地接着香粉,嫣然一笑,优雅地离去。俊媳妇的书呆子丈夫则拿着所谓的“蝉翳叶”遮在脸上,很迅敏地从摊铺上拿着东西就走。伙计一把捉住且大声怒斥说:“你这个读书人怎么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书呆子羞愧万分)师:

    5、俊媳妇为什么能优雅地拿走东西?书呆子为什么会羞愧万分?生1:俊媳妇是买东西,书呆子是偷东西。生2:俊媳妇与伙计是两厢情愿,各得所好;书呆子与伙计则是一厢情愿,一得一失。师:为什么俊媳妇是买东西,书呆子是偷东西?生1:俊媳妇是用五文钱换回自己所需的香粉;书呆子既没有用什么东西去换,也没有征得人家的同意。生2:俊媳妇同伙计双方是有买有卖,是交换;书呆子同伙计之间是无买无卖,简单地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生3:俊媳妇拿出了钱,书呆子没有拿出钱。师:大家从不同角度都说明了:俊媳妇是用货币去购买,而书呆子不是用货币去购买。那么,什么是货币?它是怎样产生的?本质是什么?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推进

    6、新课一、商品想想议议:师:商品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红番茄、绿蒜苔是商品,小汽车、小手机、小鼠标也都是商品。它们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为什么都称为商品?是不是在各个不同的表面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它们和游子穿在身上的慈母织的毛衣有什么不同?大家想一想,议一议,发表自己的看法。生1:都是人们通过劳动生产创造出来的产品。生2:都是用来交换的。生3:毛衣是母亲编织的产品,属于劳动产品,但编织毛衣是送给儿子穿,不是用来交换。生4:它们都有用,能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但一是通过交换得来的,一是接受赠送得来的。师:(小结)大家谈的都很有见地,很有价值,现将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归纳: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

    7、动产品必须对人们有用,才能进行交换,也才能成为商品,没有用的劳动产品不成为商品。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自然产品如空气、阳光,虽然有一定的用处,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用于交换,不是商品;像慈母织给游子的毛衣虽然是劳动产品,也有用处,但不是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商品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货币的产生讨论交流:师: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家观察、体会一下发生在19世纪的非洲某一集市上的一个实际片断,思考后面的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必然会出现一般等价物。(多媒体课件展示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的商品交换情境:卖牛奶的喊:“买牛奶的拿盐来!”卖盐的人喊:“

    8、买盐的拿矛头来!”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咖啡的拿红珍珠来!”)问题:(1)上述材料中,各自要卖出的是什么?要买回的是什么?交换方式是怎样的?(2)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不是咖啡而是牛奶,这些人能成交吗?这说明了什么?生1:这里面要卖出的产品分别是牛奶、盐、咖啡,要买回的商品是盐、矛头、红珍珠,进行的是物物交换。生2:拥有红珍珠的如果需要买回咖啡,当然就能同卖咖啡的人进行“咖啡��红珍珠”的交换,能成交。如果拥有红珍珠的需要的是牛奶,而卖牛奶的人需要的是盐,卖牛奶的人只会同卖盐的进行交换,而不会同卖红珍珠的进行交换。这样,咖啡也卖不出,卖

    9、红珍珠的人也买不回牛奶。这应该是“商品��商品”交换的弊端,它呼唤着有一种大家都能接受而又能广泛地拿出去交换的商品出现。师:(小结)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可用“商品��商品”进行表示。一般等价物是人们普遍乐意接受,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能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出现一般等价物后,商品交换成为“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指生产商品中人们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它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三、货币的本质讨论交流:师:货币是从商品中

    10、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一般等价物,应有哪些特征?大家讨论交流一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生1:一般等价物应该价值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量的交换。聪明的人总不会挑一担出去,又挑一担回来。生2:一般等价物应易于分割,分割之后绝不会减少价值,又能方便交换。聪明的人总不会总是整卖整买。生3:一般等价物应易于保存,且保存中不使价值发生变化。聪明的人不会保存价值逐渐减少的物品。生4:一般等价物应易于携带,以利于在较大地区进行交换。笨重的东西不方便在更大的地区进行交换。师:(小结)“既要漂亮,又要潇洒,两全其美是对一般等价物的要求。作为一般等价物,

    11、应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征。金、银因天生具有这些特征,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二是只有商品才有资格充当货币;三是充当货币的商品是从成千上万种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延伸新课例题剖析: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当他拿出美元去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要用象牙交换。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另外一个有象牙的部落用美元购买象牙,不料又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纱布交换。于是他又来到一个有纱布的部落,用美元购买纱布,不想也遭到拒绝,主人提出

    12、要用针来交换。他猛然想起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当他拿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问题:(1)美元、象牙、纱布、针这几种东西因这位美国人的需要而联系在一起,就商品交换而言,这几种东西的共同点是什么?(2)号称“世界货币”的美元为什么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却“寸步难行”?(3)一位精明的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剖析:本题的情境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十分典型,通过一个美国人在非洲原始部落的遭遇分析物物交换的弊端之所在。在这则故事中,象牙、纱布、针都是商品,因这位美国人的需求充当了等价物。阅读这

    13、则故事,要分析出物物交换最大的弊端在于阻碍了商品交换的顺利进行。货币的产生不仅解决了这种物物交换的尴尬,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答案要点:(1)共同点是商品,充当了等价物。(2)原始部落的交换方式是物物交换,原始部落的人不需要美元。(3)此问是开放性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作答:改变商品交换的方式;选某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发展经济,加强对外交往,使当地人接受美元。(其他合理的设想均可)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一:援助之手伸向拥有红珍珠的人。步 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目 的1阅读材料,提出拥有红珍珠的人的困难组织指导阅读归纳总结物物交换的不足2出谋献计,为拥有红珍珠的人买回牛奶提

    14、出问题,组织探究提出一般等价物的概念3反思现代社会有没有这样的困难,需要不需要这样的热心人再提问题,拓展延伸理解货币的本质活动二:各抒己见话特点。步 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目 的1各抒己见发表对一般等价物特点的看法展示现象,提出问题区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与一般商品2齐心协力,共同归纳出一般等价物的特点点拨、提示区别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在它之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课外作业 选择题1.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金银不是唯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A. B. C. D.2.货

    15、币z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偶然的物物交换时期,其交换公式为A.商品��货币 B.货币��商品 C.商品��商品 D.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它出现之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A.以前的是商品,现在的不是商品B.以前的是不固定的,现在的是固定的C.以前的是固定的,现在的是不固定的D.以前的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现在的则不体现4.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共同点是都是商品,都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都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在任何地方都一样 二者的本质是有区别的A. B. C. D.5.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6、下列关于货币产生的几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有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偶然的物物交换 在生产力与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特别多 在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了一般等价物的交换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出现了货币A. B.C. D. 答案:1.D 2.C 3.B 4.A 5.B备课资料 中国历代钱币简述古代曾以海贝壳充当货币,称贝化(货)。已发现我国充当货币的海贝,大型的有虎斑贝、阿文绶贝,小型的有货贝、拟枣贝等,以货贝最常见。河南安阳殷墟常有伶鼬榧螺与海贝同墓出土。贝化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三代的重要物品货币,以朋为计量单位,小贝十枚为一朋。先秦货币。由于各部落

    17、(国家)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以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据考证,有四个主要的起源:生活在林区、林农混合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为原型的仿形铸币。这些铸币根据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现了以地名为主的文字或符号。这种标名铸地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清朝及民国时期。生活在农区的铲、布仿形铸币。生活在湖水面较多的部落,以捕鱼为业,其铸币有的似图腾,有的似地名,有的似计重,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区域,同时期的货币,显示出与其文明程度相适应的方孔圆钱或圆孔圆钱。秦汉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秦衡为基础,统一秦半两。但不久,由于暴政和巨额军费开支,铸造货币不断地减重、变轻。汉刘

    18、邦起兵之初,为了筹集军饷便自行铸钱。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但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并允许民间自行铸造,因而大部分轻薄小型。文字浅平的小篆体半两,均为汉半两。公元18年,始铸五铢。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历时七八百年,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币,留世数量巨大,品类繁杂。王莽时期的货币。王莽先后实行了三次币制改革,钱制混乱,但铸造了举世瞻目的精美货币,其铸钱质量却是一代鼎盛。王莽钱书法采用悬钱篆,铸钱无论圆钱、布币、刀币,外廓高挺,因而对文字保护甚佳。两晋南北朝货币。史书关于西晋铸钱只字未提,当时主要行用五铢钱。西晋统一中国时,府库充实,国力强盛,因此,除了沿用汉代旧钱之外,应有自行铸钱。西

    19、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各少数民族各自为政,许多还自行铸钱。巴族首领李特、李流等,建汉于四川,铸“汉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命名的货币。隋唐货币。隋文帝平陈之后,隋五铢为统一法定货币。隋五铢之“五”字左边多一竖,有若“凶”字。唐初,仍用隋代旧钱,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令废五铢,铸开元通宝,从此结束了我国铢两货币的历史而进入宝文制货币。“开元通宝”四字由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文字端庄凝重,展示出大唐一代兴盛太平的风范。五代十国货币。纵观五代十国货币,以铅、铁为主,劣币较多,精美者少见,反映了当时政局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局势。两宋货币。两宋的币制,主要为铜钱,但兼以铁、铅,白

    20、银及银币在支付和购买上较前朝较为重要。纸币正式产生和推行,是两宋时期币制的最大特点。南北宋铜铁钱明显不同,北宋铜钱多而铁钱少,南宋铁钱多而铜钱少。北宋以年号为钱文,而南宋不但以年号为钱文,且有纪年、纪监。两宋货币较以前最大的区别在于钱文书法许多为各朝皇帝御书或书法大家所写。行隶篆草俱备,是我国货币书法艺术的巅峰。元代货币。蒙古人统治中国时,对中国的币制带来了一种基本的变革,也就是使中国从此采用白钱为价值的尺度。中国的币制,如果以质地来划,则唐代是铜钱的分水线,唐以上是铢两货币。蒙古人过去游牧时期主要采用物物交换办法,采用白钱制主要受邻近中亚民族影响,也是对外贸易的产物。蒙古在建元之前就曾开始铸

    21、造汉文货币,如“大朝通宝”等,在取得对中国的统治权后,主要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银辅币。明代货币。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清代货币。清朝币制,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且银铜之间比价大体维持在一千文一两上下。清末,由于清朝廷腐败,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钱币的显著特点是:钱称“圣宝”,有别于历代钱币;钱币上无纪地、纪值、纪重标志;钱文分书于正反两面。历代银质货币。中国历史上,自金银被人类发现并使用以来,一直被作为财富

    22、来贮存和流通。春秋战国时期的银空首布,可以称为我国最早的银质货币。以后各朝各代均铸有不同名称和不同用途的银币,但其主要用于大额支付、赏赐、陪葬和供奉用,真正民间使用并作为主币的时期并不长。除晚清及民国时期银币和银锭时可遇见外,其他银质货币很难一见。除了本身铸造数量少之外,由于中国妇女长期以来喜爱银首饰,因而大量销熔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中国银质货币,除了由国家发行之外,还有许多是由地方甚至银铺、钱庄自主铸造发行。依据本身贵重金属地位及重量来维护信用,这也是中国银质货币的一大特征。中国银质货币,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形状有不同的称呼。隋唐以前称饼、笏、铤(扁平形)或挺(棒形)。宋改称银锭。元朝称元宝

    23、。明清银锭形状改为马蹄形。清朝末年,由于外国入侵,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于是清廷顺时应势,自铸银元,根据其图案不同各有不同称谓,如“光洋”“花边”“龙洋”“大头”“小头”“船版”等。晚清及民国还曾铸造了许多银质纪念币,有的是溜须拍马之辈为讨好上司而制作,有的是地方军阀自制,有的是为纪念寿诞及重大事件而制。这些银币大多数量较小,图案精美独特,制作精良。中国铜元。中国机制铜元始铸于广东,自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开炉铸造,到民国三十八年贵州黔字半分铜元,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它的出现不但结束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方孔圆钱的历史,同时与国外货币接轨,使中国的货币经济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铜元经历了清王朝的

    24、衰落,军阀混战,国民革命,外邦侵略,人民中国的诞生和蒋氏王朝的覆灭。这些,在中国铜元上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迹。可以说,中国铜元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辛酸的一页。中国纸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11世纪,中国四川地区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宋的“交子”。之后,纸币便在中国各朝代沿袭下来。南宋发行的有“会子”“关子”,金代发行的有“交钞”“宝石券”,元代发行的有“元宝交钞”“通行宝钞”,明代发行的有“大明宝钞”,清代发行的有“大清宝钞”等。鸦片战争以后,近代银行业逐渐兴起,银行兑换券开始盛行,纸币逐步成为主要的货币。从1935年开始,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以纸币代替银元流通,先后发行了法币、金圆券、银元券等纸币。明代的“大明宝钞”为世界至今最大幅面纸币,即币面为209毫米320毫米。最早的西方纸币是受中国纸币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的。法国在1720年、美国在1797年、法国在1806年才相继发行自己国家的纸币。中国纸币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经济生活第一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