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涵村规划设计说明131new.docx

    • 资源ID:17040258       资源大小:117.71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涵村规划设计说明131new.docx

    1、涵村规划设计说明131new第一章 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实施细侧1992年3、村镇规划标准1993年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6、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1年7、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2004年8、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2002年10月9、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办法2005年6月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2003年11、西山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3年12、西山镇总体规划(2007年1月稿)本规划是在通过对涵村古村及各类文物古迹实地踏勘,在全面了解涵村居民对涵村保护与建设的设想与意

    2、愿,详细调查涵村村的历史变迁,综合分析古村特色,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二、规划范围古村规划范围的划定主要考虑的是以下几个问题:范围大小的问题,保护级别、层次确定问题以及划分方法的问题。考虑到古村应具有的三个特征,即较完整的历史风貌、真实的历史遗存,有一定规模且视野内风貌基本一致,古村的范围划定不宜过小。考虑到古村保护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均较强的工作”,即古村范围的划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这种效力的体现应不仅仅停留于文件中,考虑到经济实力和政策上的支持与援助,古村的范围划定不宜太大。因此,确定涵村古村规划范围北至环山路,东、西、南以凉帽顶、大昆山、笠帽顶、缥缈峰等山脉的山麓为界,

    3、总规划用地面积约71.05公顷。第二章 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原则(一)真实性原则:以古村落现状及历史遗存为依据,保留其原有的历史发展脉络。(二)整体性原则:重视文物古迹点的同时,保护构成古村落整体空间的环境和风貌特色、建筑群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三)协调性原则:对建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应保护它们的环境和相关要素,古村落内改建和新建建筑应遵循保护村落肌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关系的原则,在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等方面加以协调。(四)利用合理性原则:对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五)可持续性原则:在整体保护的同时,重点保护、恢复和更新主要的特

    4、色街巷,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完善发展。二、规划目标涵村古村的保护,其保护的中心主题是保护古村的自然山水格局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古村文化内涵,保护与延续独具特色的反映明、清、民国初年浓郁江南水乡古村风情与风貌,树立地方文化的自信与自尊,并以此为基础,振兴地方文化和经济。涵村古村的保护,是在保护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其保护的基本点是依托太湖、缥缈峰景区,发挥古村落优势,突出古村落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水乡古村旅游文化,综合开发旅游资源,推动涵村村的经济发展。涵村古村的保护目标:保护历史遗物,展现古村风貌;荟萃地方民俗,发扬

    5、传统文化。第三章 现状分析与评价一、现状概况涵村古村目前属于东村行政村,本次规划范围包括原涵村行政村下属的涵村、梅堂坞、孙坞三个自然村落以及资庆坞山谷的一部分。古村落北滨太湖,东侧有凉帽顶、大昆山等山脉,南侧有笠帽顶、缥缈峰等山脉,西侧是笠帽山。村落距离镇区约5公里,北部的环山公路为村落目前唯一的对外交通道路。涵村古村现有住户约300户,现状人口约1100人,人均年收入约5500元,主要来源于采摘碧螺春茶叶与外出务工,种植杨梅、柑橘、白果、板栗等水果也是其经济来源之一。二、历史沿革涵村古村在明代乃至更早就有先民居住,其县一级行政建制一度易名,曾称为吴县、苏州府太湖厅、苏州郡东山县、太湖区行政办

    6、事处、震泽县等。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吴县市(县级)改为苏州市吴中区。涵村的行政区划在民国1929-1934年隶属于吴县第十九区涵村乡,民国1934-1947年隶属于吴县第十三区函植乡,1947年改属西山区东函乡,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改属西山区光明乡,1956年改属东河乡人民公社,1958-1987隶属于金庭(人民)公社,1987年至2001年隶属于西山镇涵村。2001年至今隶属于堂里行政村。三、风貌特色分析(一)空间格局涵村古村处于笠帽山、凉帽顶两座山体的山坞中,其中孙坞、梅堂坞在自然村内部就有高程变化。村落中的建筑随着地势、山体的变化自然发展。村落内的河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北部较宽的通

    7、向太湖的水域,一是由山体流向村庄的小溪流。涵村古村的村落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从较高高程的山地向平地迁移。历史上村落本身对山体资源依赖较强,而且较高的地势有利于防止洪水等自然灾害,因而靠近山体建设住宅基地;近年来由于新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乃至轿车的出现,同时受开放式经济发展的影响,村民和外界的联系逐渐频繁,于是村庄有向地势平坦处、交通便捷处迁移的趋势。(二)风貌特色涵村古村在保持了良好空间格局的同时,村落建筑的整体形式、尺度、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持了江南地区的传统:绝大多数的民居均为一至两层的坡顶建筑,粉墙黛瓦,栗色木构架。但由于大部分民居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翻建过,结构、材料都已更新,村落中历史建

    8、筑已无太多遗存,村落的整体风貌一般,古色古香的人文氛围已趋平淡。有的建筑形式、材料、色彩在整体环境中显得不太协调,需要改善。(三)文物古迹涵村古村至今保留有宋、明、清的珍贵历史遗踪,现存明清时代的古民居7处,古祠堂(遗址)2处,古寺遗址(已重建)1处,古庙(遗址)4处,古店铺1处,古街1处,古桥1座,古井(池)2口,古树3株,古碑遗迹一座。古村落内部的明代古店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表3-1:涵村文物古迹一览表类别编号名称始建年代建筑面积(m2)财产所有人损毁率(%)备注1古民居HC1-01重大房清朝1500陆利明等30原三进,现存一进,有一精美砖雕门楼HC1-02重二房清朝20张竹荣等95仅仅

    9、门厅及门间,其余被火毁HC1-03长思房清未40陆荣林80存一进及外围墙,其余已损毁,体量较小HC1-04历史建筑01解放前10030墙体表面斑驳,整体质量一般HC1-05历史建筑02民国20040位于梅堂坞村落最深处,房屋质量一般HC1-06历史建筑03解放后100集体20原生产队会堂,后为养蚕房,现用作库房HC1-07历史建筑04清未85屠德华20一进,现存,房质较差2古祠堂HC2-01陆氏支祠乾隆35年重修100集体90现仅存围墙及重修石碑HC2-02陆氏宗祠乾隆年间遗址集体遗址原为涵村小学,几经搬迁,现仅存遗址3古寺HC3-01资庆寺晋代支道林创建新修集体新修隐居于资庆坞内,风光秀丽,

    10、历史悠久,现在遗址上新建寺庙,但尚未对公众开放。4古庙HC4-01观音堂清代遗址集体 遗址已拆,仅存遗址,有石碑一块在遗内HC4-02观音堂清代100吴日金 80体量小,存房五间HC4-03三官殿清代遗址集体遗址仅存遗址HC4-04三元阁清代遗址集体遗址仅存遗址,塌损严重5古店铺HC5-01涵村古店铺明朝80西山政府完好省文保单位,现已修复6古街HC6-01古石板街明代公共设施遗址目前已被覆盖为水泥路面7古桥HC7-01黄沙桥清乾隆集体较好规模小,黄石驳砌拱型石桥8古井HC8-01星池清代集体完好孙坞山间水池,久旱不枯,清澈甘洌HC8-02师姑井清乾隆集体现存公共饮水水源,久旱不枯9古树HC9

    11、-01古银杏约200龄严荣等双株,古老,生长一致HC9-02古茶树约100龄严仕福承包树冠硕大,树枝较粗,长势茂盛HC9-03古松树10古碑HC10-01驮龙宋代集体90原有驮龙一对,现存二只驮龙龟基座,驮龙碑被农户保存文物古迹及遗址只有古店铺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与修复、资庆寺出于地方民众的情感需要得以重建外,其余绝大多数处于自然衰败的状态,亟待有效的保护与整治;还有一些形制、格局保存尚好的历史建筑(如重大房)未能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予以法律上的保护;政府在改善村民出行条件而修缮的村内道路覆盖了原古石板街道,造成建设性破坏;此外,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了古迹局部(如驮龙碑)被农户收藏

    12、等人为破坏行为。因此,在古村保护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涵村古村的历史遗存作妥善处理,维护古村的历史信息与风貌特色。四、土地使用现状分析涵村古村规划范围北至环山路,东、西、南以凉帽顶、大昆山、笠帽顶、缥缈峰等山脉的山麓为界,总规划用地面积71.04公顷。涵村古村的现状建设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其中村民住宅用地18.65公顷,占村庄建设总用地的84.97%;住宅混合用地(指底层用作非居住功能的村民住宅)0.07公顷,占村庄建设总用地的0.32%;建设用地上还有行政管理设施用地0.13公顷,占村庄建设总用地的0.59%;文体科技用地0.10公顷,占村庄建设总用地的0.46%。集贸

    13、设施用地0.07公顷,占村庄建设总用地的0.32%;工业用地0.01公顷,占村庄建设总用地的0.05%。对外交通用地0.40公顷,占村庄建设总用地的1.82%。村落内部道路用地2.52公顷,占村庄建设总用地的11.48。在路边有拉圾收集点、变压器等市政设施。在涵村的村口目前正在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占地约1.24公顷。规划范围内非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水域、耕地、园地,分别为1.55、2.81、45.50公顷。表3-2:现状用地汇总表序号代码用地名称面积(公顷)比例()1R居住建筑用地18.7285.28 R1村民住宅用地18.6584.97 Rb住宅混合用地0.070.32 2C公共建筑用地0.31.

    14、37 C1行政管理设施用地0.130.59 C3文体科技用地0.10.46 C6集贸设施用地0.070.32 3M生产建筑用地0.010.05 4T对外交通用地0.401.82 5S道路用地2.5211.48 村庄建设总用地21.95100.00 6旅游配套用地1.247E水域及其他用地49.86E1水域1.55E2耕地2.81E3园地45.5总计73.05五、建筑现状分析(一)建筑风貌分析古村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翻建自住房愿望强烈;由于国家与地方法规对农民新建房屋宅基地控制严格,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主要方式是在原有宅基地基础上进行翻新,对历史遗留古宅多有拆除、翻新。局部遗留的古宅由于相对结构较

    15、差、通风采光条件不理想,近年来修葺较少,有的历史建筑被用作牲口养殖或被用来堆放柴草,整体破损较为严重。我们将古村落的建筑风貌按五类进行评定。一类建筑风貌:指文物保护单位、控保建筑,以及保护、保存较好的传统建筑。二类建筑风貌:一般传统民居和采用传统建筑形式、材料的建筑,以及局部破损但尚能体现传统风貌的建筑。三类建筑风貌:尚能和传统风貌相协调的新建建筑。四类建筑风貌:与历史风貌不太协调的新建建筑。五类建筑风貌: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障碍建筑、棚户简屋、以及破损建筑。一类风貌的建筑有6栋,占总体07.;二类风貌的建筑有68栋,占总体4.2;三类风貌的建筑有1020栋,占总体86.9;四类风貌的建筑有76

    16、栋,占总体7.5;五类风貌的建筑有15栋,占总体0.7。表3-3:建筑风貌评价表:项目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总计数目(栋)668102076151117面积(m2)594341171047614755381752比例()0.74.286.97.50.7100(二)建筑质量分析我们参照房屋完损等级分类标准将古村落的建筑质量分为四类。一类质量的建筑有164栋,占总体16.4;二类质量的建筑有474栋,占总体50.7;三类质量的建筑有481栋,占总体31.3;四类质量的建筑有33栋,占总体1.7。表3-4:建筑质量评价表:项目一类质量二类质量三类质量四类质量总计数目(栋)164474481331151

    17、面积(m2)134004144325553135681752比例()16.450.731.31.7100(三)建筑高度分析涵村古村建筑总体来说以1-2层为主,少量3层建筑。一层建筑有859栋,占总体40.0;2层建筑有290栋,占总体59.7;三层建筑有2栋,占总体0.3。 表3-5:建筑高度比例表:项目1层2层3层3层以上总计数目(栋)859290201151面积(m2)3273048780242081752比例()40.059. 70.30100(四)建筑功能分析涵村古村建筑以民居为主,北侧村落入口处集中了一些公共设施,包括旅游服务点、村委会、农贸市场等。在村落入口与道路交叉点附近有一些结

    18、合民居底层设置的便利店以及社区卫生站设施,其他还有一些村民自发经营的牙医诊所、粮油售货店、炒茶屋、寺庙等。六、人口与社会生活现状分析规划范围内现有人口约1100人,包括涵村、孙坞、梅堂坞三个自然村,也就是原涵村行政村的4-11组。梅堂坞、孙坞自然村由于地形原因村民较少,涵村自然村地势相对平坦,人口较多。村庄内居民人均年收入5500元左右,主要经济方式为青壮年子女外出打工,中老年人在家种植茶叶、果树等,农忙季节青壮劳力可能回家帮忙;在采摘茶树的黄金时间,村民会雇佣外地劳动力帮助收获。在村内调查中发现有居民在家中自己营业开设牙医诊所的情形,亦有农户兼职从事瓦工、木工以及农村便利店的经营等。村庄内现

    19、状居民以中老年与孩子为主,对村庄内环境较为满意,但缺少娱乐设施,闲时生表3-5:涵村居民调查表:活较为单调。多数村民在自家院子中栽种瓜果蔬菜,可以解决部分日常需求。村落北侧靠近环山路有涵村综合市场,日常生活较为方便。村内电力、电话、有线电视线路已经通达。村内在居民住宅中设有社区卫生室。自来水管道未铺设好,河道受农药、生活污水等污染已不能直接饮用,目前村民饮用水为井水。在新建的旅游道路路基中正在引太湖水进村,以满足涵村的果林、蔬菜等的浇灌功能。居民有改造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愿望,亦希望增加体育、休闲等娱乐设施。居民淳朴热情、厚道好客,对旅游开发持欢迎态度。项目名称选项份数比例选项份数比例选项份数

    20、比例选项份数比例居住人口1-3人943%4-5人1152%6人以上15%0%年龄构成20岁以下00%20-60岁838%60岁以上314%混合型1048%家庭类型一代独居419%二代同堂733%三代同堂1048%四代同堂00%家庭年收入无收入15%1万以下15%1万-2万1152%2万-5万629%5万以上210%0%0%0%经济收入来源种茶(果树)838%种茶+打工943%种茶+其它210%其它210%在外打工人数无524%1-2人1571%3-5人15%5人以上00%住房类型平房314%楼房1571%混合314%0%建房年代50年代前00%50-80年代210%80-90年代629%90年

    21、代以后1362%居住时间5年以下0%5-10年0%10-15年0%15年以上21100%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100以下210%100-150419%150-250838%250以上733%计划建房无计划1676%就地翻新314%异地翻新15%其它15%是否满意居住环境是1990%否210%0%0%室内设施状况无装修314%一般943%良好943%0%室内电器状况少15%一般629%齐全1257%无210%是否愿意利用太阳能是1781%否419%0%0%是否愿意集中养殖家畜是1467%否733%0%0%果树品种杨梅1781%白果1152%柑橘1886%枇杷733%板栗1152%无210%0%0

    22、%未来发展意想自住943%农家乐838%家庭旅馆419%其它314%平时有何娱乐文化活动听收音机314%看电视1781%听音乐210%其它15%对本区历史文化了解程度不了解943%一般1257%很了解00%0%是否喜欢游客光临是1990%否210%0%0%是否会说普通话是1362%否838%0%0%对村庄环境是否满意是1781%否419%0%0%各类生活服务设施是否方便是1886%否314%0%0%是否需要公共活动场所是2095%否15%0%0%是否需要便民小店是1990%否210%0%0%是否需要医疗卫生站是1990%否210%0%0%认为本村落的特色无特色419%空气好210%环境优美12

    23、57%其它314%古村落改造是否影响自己生活是00%否21100%0%0%对古村落改造的看法和建议赞成1152%反对00%随便1048%0%七、道路交通现状分析对外交通:主要为北侧的环山路与旅游景观路。环山路现状路幅8.5米左右,一块板水泥路面,双向车道,其路面客运由私人承担;旅游景观路,目前正在修筑,途径涵村,翻越缥缈峰并与堂里村相联系,路宽6米左右,水泥路面。村落内部道路:涵村南北方向共有两条道路联系,宽度约3米,西侧靠近小溪的道路相对宽一些,可以单向行驶机动车,东侧道路主要功能为步行。住宅间隙的小道狭窄曲折,有的甚至不足2米,但这些小道是村民内部联系的主要通道。村内居民主要出行方式为自行

    24、车与步行,村内未见到公共停车场地。北侧靠近环山公路的村委会旁有一间私人停车库。村落内部少数民居底层设有停车库。总体说来,村落内部道路路幅偏小,较难满足车行需求,也不能满足农村消防要求。八 古村发展条件SWOT分析(一)优势条件(S)分析(1)区位优势:涵村古村靠近西山镇总体规划中“一镇两集”中的堂里集镇,居民日常生活设施相对便利;紧邻缥缈峰景区,是游览缥缈峰的必经之地。(2)景观资源与环境优势:涵村古村三面临山,北侧临湖,村落结合山体、山坞发展,与自然浑然一体;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水体环境质量与空气质量良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格局。(3)政策优势:随着各层次规划的逐步开展与落

    25、实,涵村古村的保护与发展得到了苏州市、吴中区与西山镇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实施,为古村落保护的逐步开展奠定了基础。(4)社会心理优势:涵村古村民风纯朴,村民热情好客,对本村的悠久文化历史具有相当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对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基本欢迎,愿望较为迫切。(二)劣势条件(W)分析(1)受现状经济发展状况制约:西山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涵村村民目前收入主要来源于经济作物种植与外出打工,总量较低,且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保护与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突出。(2)相关人力资源不足:村民老龄化问题突出,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与保护与旅游产业相关的专业人才与管

    26、理人才缺乏,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强。(3)村落整体风貌一般村民对祖传古宅更新量较大,村落中历史古宅已经没有太多遗存,村落整体风貌一般。(4)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属起步:受资金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才刚刚开始,尚未形成规模。在西山整体旅游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尚未凸现。(三)发展机遇(O)分析(1)我国已进入休闲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发展休闲经济的潜力巨大,西山所在的整个太湖风景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2)苏州市未来将沿湖发展作为重点发展战略之一。(3)随着古村落保护与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的目标得以明确,西山整体旅游格局与线路必将得到发展与完善,涵村古村以其重要的地位与独特的景观资源优势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机遇。(4)周边条件的催化随着缥缈峰景区的建设、本村落的旅游道路建成、堂里古村民俗文化论坛的开展都会催化涵村的发展。(四)潜在威胁(T)分析(1)环太湖各古镇、古村众多,物质空间特色、发展产业、人文内涵、旅游项目均比较类似,可能产生重复建设等问题,对西山的旅游主导产业的发展构成威胁。(2)西山整体旅游发展格局之中,各村的定位与旅游发展分工尚未明晰,相互之间也存在竞争,涵村古村要在竞争中确立优势存在一定的难度。


    注意事项

    本文(涵村规划设计说明131new.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