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一章 专题三 考点突破 微专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x

    • 资源ID:17048512       资源大小:27.4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一章 专题三 考点突破 微专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x

    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一章 专题三 考点突破 微专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虚词的三大知识点文言虚词是区别于文言实词的一个相对概念。这里的“相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相对于文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范畴,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二是具体到某一个词,会有虚词的义项,也会有实词的义项,所以不能说哪一个词一定是虚词,它在特定语境中也会作实词的。一、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牢牢掌握1分别解释下面两则故事中的“而”“其”的用法。(1)丞相萧何病,帝临视,因问曰:“如有不可讳,谁可代君者?”何曰:“曹参

    2、可。”帝惊而闻雷霆,遽问曰:“闻汝二人素不相能,尝相戟指而责、顿足而詈。有隙而欲荐之,不违君之意乎?”何对曰:“不违也。平心论之,参实乃人杰也。其为人也宽而仁,才足傲世,而可寄国。昔晋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传为美谈,吾反不如彼也?为臣子者,见贤而荐之,责也;为君上者,见贤而任之,福也。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上而用之,国必大治。”帝叹曰:“而所言,吾必听;而所荐,吾必用。”答: 答案好像;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通假字,通“能”(才能);表承接;表因果;表假设;第二人称。(2)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闻于犬曰:“羊数

    3、詈言,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答: 答案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连词,表假设,如果;指示代词,其中的;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第三人称代词,它的;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第三人称代词,它们;指示代词,那种;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2判断“者”“也”“而”“乎”“于”在文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

    4、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者: 也: 而: 于: 于: 而: 乎: 而: 而: 而: 答案表判断,不译语气词,表判断,不译连词,表假设,如果介词,从介词,比连词,表递进,而且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对”连词,表修饰,不译,或译为“而”代词,同“尔”,你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表判断,啊参考译文用兵,是欺诈之道。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有六条蟹腿两只蟹钳,否则,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如果

    5、有意,看我马头的指向就好了。”冯氏虽然小,然而青从蓝草中取得却比蓝草颜色深,冯氏比自己的父亲更胜一筹。冯婉贞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不只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不是你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3判断“以”“则”“其”“所”在文中的意义。人言蔺相如徒以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与之。”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6、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其是耶,其非耶?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以: 则: 则: 其: 其: 其: 以: 所: 其: 其: 其: 其: 则: 其: 答案介词,凭借连词,却连词,就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副词,表示商量语气,还是指示代词,那介词,拿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代词,其中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连词,那么代词,自己参考译文人们都说蔺相如只是凭借他言语的功劳而名垂青史,(但是)依我看

    7、来,却不只是单凭言语而已。(当时)蔺相如看秦王并无意偿还赵国城池,就退后几步站立,斜视着柱子,秦王害怕他撞破和氏璧,于是答应他斋戒,因此能够完璧归赵,难道仅仅是言语的功劳吗?如果(我们)与一般人讨论此事,他一定会说:“我还是给他(和氏璧)吧。”怎么敢这样做呢?回国后,廉颇蔺相如两人失掉和气,不再和睦。(相如)路上遇见廉颇,就转身退让躲避。在那个时候,什么人能这样?门客拿原因来问相如,相如就说:“以国家的急难为先,以私人的恩怨为后。”看古今英雄豪杰所做的事,大概都是出于这个缘故吧。所以我认为,你们一定不要把别人的话作为法则。况且我猜测相如的才能,很少有能比得上的,古今英雄豪杰只有其中一两个人可比

    8、。是这样还是不是这样?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使看见雪花纷纷扬扬的样子没有边际也没有什么遗憾,我也不会有“后悔自己跟着他们出来,而不能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的遗憾了。4判断“因”“且”“乃”在文中的意义。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其常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因: 且: 因: 乃: 因: 因: 因: 因: 因: 因: 答案介词,根据连词,而且动词,沿袭表判断,是名词,原因介

    9、词,趁着连词,于是介词,凭借介词,经由介词,通过参考译文根据一个人才能的大小授予他官职,不因为门第高低来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的规定,这就是曹操成就伟大事业的原因。曹操常常趁人不备,采用偷袭的办法攻打别人,例如乌巢焚粮。这一战役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曹操趁着胜利追击,攻破了袁绍大军,取得了官渡一战的大捷。这也是凭借许攸的力量而获得的,这一过程犹如经由干枯的树木变成茂密的树木一样。路上经过袁绍的墓,曹操还通过众人带路到墓前祭拜,他的度量难道是常人能比的吗?因为这他得到众人的忠心,来统一天下。因为他有不同寻常的度量,所以能成就不同寻常的事业。5判断“乃”“之”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

    10、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乃: 之: 乃: 乃: 之: 乃: 乃: 答案连词,表承接,于是代词,它代词,你的动词,表判断,是助词,的副词,竟然,却副词,才参考译文(我)曾经听闻陆放翁的志向和气节,全部展现在(省略“于”,在)示儿里,于是阅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时,(我)心中大为感动与佩服,陆游真的是忠贞的义士啊!但是也有人(表示)极端鄙视,竟然说:“这个人沽名钓誉罢了。”大家(听了)都用道理质问他,那人无言以对,不得已才道歉。6判断“焉”“若”在

    11、文中的意义。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骄而轻敌,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之何加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则必无颜世上矣。焉: 焉: 焉: 焉: 焉: 焉: 若: 焉: 答案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兼词,相当于“于是”或“于之”,在这里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句末语气助词,不译疑问代词,怎么句末语气助词,呢连词,如果代词,他们参考译文崤山战役,秦军通过崤山山谷,只见山势高峻的样子,山谷狭窄的样子,没有料到在这里有埋伏,山上的大石纷纷落下,他们只是大叫着“况且把泥土石头放在哪里啊”,没有别的办法,因而导

    12、致大败。在这件事上我有些感慨,骄傲轻敌,怎能不败呢?像这样,即使有万千兵马又能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单单是他们的骄纵,如果要斥责他们的话,那么(他们)必然没有脸面再活在(省略“于”,在)世上了。7判断“与”“何”“为”在文中的意义。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其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也,应使众与其事,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与: 与: 何: 与: 与: 与: 与: 与: 为: 与: 答案动词,赞许动词,给副词,多么句末语气助词,啊动词,对付动

    13、词,参与动词,结交动词,帮助介词,被表疑问,句末语气助词参考译文早上犯的错晚上就更正了,君子赞许,我也赞同。如今将别人给他的玉璧上交,足可见他改过的心思是多么坚定啊!他和我们的约定,也应当会信守的。凭借我们这些人的力量,对付贼寇还是很难的,应该让众人共同参与这件事,结交慷慨的君子,远离奸佞小人,这事就能成。况且他的雄才伟略,无下无双,如果他帮贼寇而不帮我们,怎么办呢?如果离弃他,这城还能被我们拥有吗?精要点拨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也、焉、以、因、于、与、则、者、之。掌握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要注意:(1)注重课本,系统积累。虚词题是高考与课本联系

    14、最直接、最明显的部分。可以把每一个虚词的不同词性及其不同意义附上课文中的例句,熟记于心。(2)根据语境分清虚实。文言虚词主要指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有的虚词兼有一部分实词义,如“之”“与”“因”等,在不同语境中要注意区分。(3)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虚词学习的重点是意义,难点是用法。考生复习时不应忽视“用法”。所谓“用法”主要指词性,尤其是在句中所起的作用。“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则“意义”也不同。(4)注意“常见”与“特殊”。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都是“常见”的,没有触及字词典中列举的冷僻而特殊的用法。因此,应着力于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不可眉毛胡子

    15、一把抓。另外,对于文言虚词的学习,尤其是词性的分类,不能钻牛角尖,只要了解常见的用法义项就可以了。二、常见副词:适当积累1下列各句中,“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B若望仆不相师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D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答案C解析C项为“互相”,其他三项均为偏指一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太(2)且相如素贱人:本来,向来(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姑且(4)仆诚以著此书:确实(5)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更加(6)而卒莫消长也:最终(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最终,终于精要点拨考试说明规

    16、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一般会单独设题考查(当然也会在翻译中考查),但是,单靠掌握这18个虚词无法满足阅读的需要,更无法满足翻译虚词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适当扩大一下虚词的学习范围,尤其是常见副词的积累。主要的常见副词有:(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残、太、至、尤、良、大、绝、特、颇。(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3)表共同:共、同、并、相。(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5)表语

    17、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7)表敬谦:窃、辱、伏惟,幸、敢、请、敬、谨。“方”“适”“会”的区别(1)“方”一般只用于动词性词语前面;而“适”“会”既可以用在动词性词语之前,也可以用在主语之前。(2)“适”“会”除表示正在进行的意义外,重点强调的是两件事在时间上的恰巧会合,是“恰好”或“恰巧”的意思。(3)“方”作为时间副词,既可以表现在时,也可以表将来时。三、特殊虚词:数量虽少,不可忽视(一)复音虚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18、是()A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且夫:句首助词,引出下文议论,况且、再说B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奈何:怎么办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以为:认为D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这样却答案C解析以为:以之为,把作为。2下列各句中,“所以”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圣人之所以为圣B吾所以遣将守关者C所以游目骋怀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答案C解析C项表示“用来的”“的凭借”,其他三项均表示“的原因”。3对下列句子中固定结构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哉:只是吗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谓曰:对说如今人方为刀

    19、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为:为什么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将军之谓也之谓也:的称谓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认为A BC D答案B解析独哉: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吗”。之谓也:说的就是。以为:以之为,把作为。精要点拨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常常两两结合在一起用,其中一部分结合得相当稳固,因此人们又把两个结合得稳固的虚词称为“固定结构”。这类结合稳固与非稳固的虚词统称为“复音虚词”。复音虚词的意义一般都是固定的,必须牢牢掌握。 (二)兼词4下列各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例句:置杯焉则胶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犹且

    20、从师而问焉未知生,焉知死始速祸焉或师焉,或不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盘盘焉,囷囷焉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A BC D答案B解析与例句的“焉”均为兼词,于此(之)。疑问代词,哪里。代词,之。助词,用在陈述句末,表陈述语气;放在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5说出下列句中“诸”的意义。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之于,“之”,自己的志向;“于”,介词,从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之于,“之”,代词,它;“于”,介词,到(孟子)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之”,代词,这回事;“乎”,语气助词,吗人孰敢不听而化诸:之乎,“之”,代词,他们;“乎”,语气助词,呢精要点拨兼词又叫合音词,就是

    21、兼有两个词的意义的特殊单音节词。它虽为数不多,但遍贯古籍,长盛不衰。常见的兼词有:焉(兼“于之”或“于是”的合音)、诸(兼“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盍(曷)(兼“何不”的合音)。文言虚词:重在翻译中落实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选自隋书李士谦

    22、传,有删改)(1)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译文: (2)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译文: 答案(1)你本来没有杀人之心,何必向我请罪呢!(2)正遇上年成不好谷物歉收,借债人没办法偿还,都来向李士谦道歉。参考译文李士谦,字子约,是赵郡平棘人。他的仆人曾和同乡人董震因喝醉酒比力气,董震掐住仆人的咽喉把他掐死了。董震很害怕,向李士谦请罪,李士谦安慰他说:“你本来没有杀人之心,何必向我请罪呢!但是可以远远地离开,不要被官吏捉住。”李士谦性情宽厚,类似的情况很多。这以后他拿出自家的数千石粮食,借给同乡人。正遇上年成不好谷物歉收,借债人没办法偿还,都来向李士谦道歉。李士谦说:“我家多余的粮食,本来就

    23、是想用来救济别人的,难道是为了图利吗?”于是召来全部的借债人家,为他们摆酒设宴,面对他们烧掉了证据,说:“债务不存在了,请你们不要老想着还债了。”让他们都回去。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侍御史马周上疏,以为: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昔汉之文、景,恭俭养民,武帝承其丰富之资,故能穷奢极欲而不至于乱。使高祖之后即传武帝,汉室安得久存乎!又,京师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

    24、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选自资治通鉴第195卷唐纪11,有删改)(1)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译文: (2)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译文: 答案(1)陛下虽然下了施恩的诏令,让各级政府减少劳役,然而营造修缮之事却仍无休止,老百姓怎么能得到休息呢?所以有关部门徒劳地下发(减少劳役的)文件,却从来没有实际效果。(2)如今连年丰收,一匹绢可换粟十余斛,然而百姓埋怨叹息不断,是知道陛下不再顾念他们,做了很多并非紧急事情的缘故。参考译文侍御史马周上奏疏认为:如今全国户口不及隋朝的

    25、十分之一,而服劳役的兄去弟归,沿路络绎不绝。陛下虽然下了施恩的诏令,让各级政府减少劳役,然而营造修缮之事却仍无休止,老百姓怎么能得到休息呢?所以有关部门徒劳地下发(减少劳役的)文件,却从来没有实际效果。从前汉文帝与汉景帝,谦恭节俭以养护百姓,武帝继承丰富的资产,所以能够穷奢极欲而不至天下大乱。假如汉高祖之后即传位给汉武帝,汉朝还能存在那么长久吗?再者,京都长安以及各地所制造的乘舆器物用具和众位亲王、妃嫔、公主的服饰,议论的人都认为这并非节俭。贞观初年,全国歉收闹饥荒,一斗米值一匹绢,而百姓毫无怨言,是因为知道陛下忧国忧民的缘故。如今连年丰收,一匹绢可换粟十余斛,然而百姓埋怨叹息不断,是知道陛下不再顾念他们,做了很多并非紧急事情的缘故。精要点拨新课标卷考查文言虚词,不单独设题,重在翻译中落实。考查的范围,不只限于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像常见的文言副词及复音虚词,均在设定的采分点范围。因此,学习文言虚词,一定要在翻译中进行。至于如何在翻译中落实虚词的翻译,详见后面的翻译考点部分。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一章 专题三 考点突破 微专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