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经典名著赏析》考查试题解析.docx

    • 资源ID:17260057       资源大小:22.7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典名著赏析》考查试题解析.docx

    1、经典名著赏析考查试题解析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经典名著赏析考查试题 专业班级: 自动化专业(1)班 学 号: 姓 名: 经典名著赏析考查试题一、简析李劼人小说死水微澜中蔡大嫂人物形象及典型意义。 1、死水微澜中蔡大嫂人物形象: 其性格特点:她是一个生命意识开始复苏,企图主宰自己的命运,敢爱敢恨,外表泼辣,心地善良,性格复杂的女性。“不安分”构成其性格的核心。 (1)、成为蔡大嫂之前的邓幺姑,是四川乡村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少女,略为不同的是性格更为倔强, 有对追求物质生活的强烈向往。缠小脚疼的哭了也不愿意松一下,硬要与城里小姐比高低。邻居韩二奶奶的“教诲”,使她发现了另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生活

    2、世界作为城市的成都,那里有乡村世界所不拥有的荣华富贵,有不同于农村的豪华奢侈:住大屋、使丫头、涂脂抹粉、争奇斗艳 邓幺姑产生了对别样生活别样人生的强烈向往,开始了她的成都梦。 (2)、“成都梦”破灭后,邓幺姑退而求其次,嫁给了天回镇丑陋愚钝的小掌柜蔡兴顺,邓幺姑成为了蔡大嫂。在满足了基本生存条件,命运有所改善后,蔡大嫂依然感到生活的缺失,发出了“命不好”的喟叹。妓女刘三金适时出现,点燃了蔡大嫂沉睡的情欲。她与表哥、袍哥头子罗歪嘴公开“偷情”。走到这一步的蔡大嫂,就不仅仅是那个不安于传统农民方式,渴望改变命运,有点倔强任性的邓幺姑了,她性格中遵循自然生命欲望,冲破封建道德樊篱,无视世俗羁绊 ,敢

    3、爱敢恨、敢作敢为、大胆泼辣的一面,就鲜活地表现了出来。(3)、在袍哥与教民的争斗中,袍哥败北,罗歪嘴逃走。面对新的现实,蔡大嫂又一次表现出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勇气,同时也凸显了她的善良。为了解救丈夫和情人 ,她嫁给猥琐庸俗、已经改吃洋教的土粮户顾天成。当然,这一方面是其性格的一贯性使然,比如她对物欲的追求,一如其早年对城市生活的倾慕和后来她自己所宣称的那样:“只要我顾三奶奶有钱,一肥遮百丑”。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在这时,蔡大嫂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堕落还是背叛,我们很难一言以蔽之。而这正是蔡大嫂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也是李劼人对人的认识的独特发现。 2、蔡大嫂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邓幺姑蔡

    4、大嫂顾三奶奶,既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史、性格史、人性史,又牵动和折射出闭塞停滞如死水般的内地社会波澜初兴,各种变动潜滋暗长的历史讯息。 (1)、邓幺姑对城市文明的向往意味着现代意识对乡村世界的侵入。 (2)、蔡大嫂对罗歪嘴的偷情,无疑有性情相投、两情相悦的因素 :罗歪嘴在蔡大嫂那里尝到了女人的某种温情,蔡大嫂在罗歪嘴那里找到了男子汉的豪爽、仗义、见多识广,甚至还有爱的短暂依归,这是麻木、愚昧、懦弱、不解风情的蔡兴顺所无可比拟的。但这只是表象,从深层次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更是一种象征行为,延续几千年的道德伦理、价值秩序已在蔡大嫂和罗歪嘴无视一切的越轨行为中分崩离析;罗歪嘴对蔡大嫂的征服也说明,至少在蔡

    5、大嫂时期,传统的乡村社会在地方势力的支配下依然维持着既有的格局。(3)、但到后来,当大胆泼辣的蔡大嫂有条件的降服为顾三奶奶以后,吃洋教的打败了袍哥,占据了上风,逐渐成为乡村社会的实际支配者时,这种格局已然被打破,中国社会的殖民化已经扩展到乡村,渗透到草根阶层。历史正是在这里打了个楔子,掀起了一个微澜,种下了“暴风雨”和“大波”的因由。二、简析李劼人小说死水微澜的蜀文化特色。 死水微澜具有浓郁的蜀文化地域特色,这也是死水微澜最为明显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1、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四川,取材于四川的人和事,置身于四川的人文地理,因而主要人物都具有四川人的精、气、神、韵、

    6、味。蔡大嫂敢爱敢恨、大胆泼辣,又不乏务实的生活作风,活脱脱一个“川妹子”性格的写照。罗歪嘴更是四川袍哥地方势力的代表。他风流成性又颇讲义气,入骨三分地显现了四川男人的多情、风趣与豪爽的一面。而在蔡兴顺、顾天成等人身上,则可看出四川深处内陆,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和农耕文化的影响所具有的蜀人的劣根性,以及封闭、愚昧、固执、落后,死水一般的生活方式。2、对四川民风、民俗、民情的描写。 从天回镇到上东大街、下莲池等川西乡镇、城市特有的四川民居、街景布局在小说中得到了细致的描绘。 青羊宫赶庙会、东大街耍龙灯的风俗,袍哥社会神秘的生活情状,以及四川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他们的饮食起居、婚丧嫁娶和地方特产等等,都在

    7、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的记录,绘制出一幅四川城镇的清明上河图。3、小说的叙事吸取了四川民间“摆龙门阵”的技法。 其“显著特征就是以故事讲述为主,在不破坏叙述脉络的清晰可辨、有条有理的前提下,同时又包含若干自由穿插的叙述手段,将故事向着前后左右方向扩展开来,以丰富我们的见闻。 4、运用了大量的四川方言。诸如:(1)、他父亲要死时,他居然积存了十二两银子回来。他父亲虽是病得发昏,也知道这儿子是个克绍箕裘的佳儿,不由不放心大胆,一言不发,含笑而逝。(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2)、她虽是怯生,却居然能够对答几句,或应酬一杯便茶,一筒水烟;与一般乡下新娘子只要见了生人,便把头埋着,一万个不开口的,比

    8、并起来,自然她就苏气多了。(苏气多了” 谓态度大方,打扮漂亮。) (3)、他也曾读过书,因为性情不近,读到十五岁,还未把四书读完;一旦不爱读了,便溜出去,打流跑滩。从此就加入哥老会,十几年只回来过几次。(打流跑滩无固定职业,四处飘流混日子)“烫了他的毛子”喻指在赌博场上,使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把别人的银钱弄光。“不伸抖”说假话被人识破了,不能自圆其说。 等都是地道的四川土话。郭沫若因此赞称李劼人是“用着大众语写着相当伟大的作品的作家。总之,死水微澜深得蜀文化的精髓,其浓郁的地方性,使其成为近代四川历史的绝妙的风景画。三、什么是“手记体”写作手法?简析伤逝的艺术特色。 1、“手记体”写作手法

    9、:手记体是一种融叙事、抒情和议论于一炉的写作形式。2、伤逝的艺术特色:(1)、采用了手记体的形式。 手记体是一种融叙事、抒情和议论于一炉的写作形式。 作品以涓生的自白口吻书写,真切、动人,感情强烈,抒情色彩浓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手记的形式,是极适宜于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形式。作者不注重事件过程的叙述,而把笔力集中于人物的心灵历程和感情波澜的抒写,展示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感情世界。对涓生,采取心灵自剖的方法,曲折细致地表现他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有时还捕捉人物一霎那的影象、幻觉,以深入挖掘人物隐蔽的内心活动。如失业之夜涓生的“会馆里的破屋的寂静”的“一闪、给子君说“

    10、真实”时“疑心有一个隐形的坏孩子,在背后恶意地刻毒地学舌”,都暴露了涓生的深层心理。 对子君,则多通过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尤其是神态描写来表现心理。如涓生求爱时的子君神态,涓生说“我已经不爱你了”时的子君神态,都是绝妙的表现丰富、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的肖像画。前者把一个出身旧家庭涉世甚浅的少女,在爱情追求得到实现将要进人一个未知的新生活天地时的悲喜、惊疑的复杂心情表现得很是充分。后者刻划了子君在突遭涓生离弃时,对于无爱的人间的绝望、恐怖而又稚气地怀着希求的微妙心情,使人们对这个被旧社会吞没的少女,产生无限的怜惜和同情。 (3)、浓烈的抒情色彩。 作者运用了多种抒情手法。a、寓情于景,情景交

    11、融。如作品开头,涓生又回到会馆,景物依旧,而爱人永逝,为全篇立下沉重哀伤的抒情调子。 B、采用复沓的手法,反复咏叹,层层递进。如子君回到旧家后的可怕处境:“负着虚空的重担,在威严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在作品中出现三次,抒发了涓生的沉重的悔恨之情,寄寓了对子君的深切的同情,表现了对冷酷的旧社会的无限愤感。 C、通过奇异的想象,把感情形象化。如涓生要在地狱中寻觅子君,让地狱的毒焰烧尽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在地狱的孽风和毒焰中乞求子君宽恕,确是为涓生的最强烈最深切的悔恨悲哀之情,寻求到了最适切最形象的表现形式。阿随的弃而复归,也情意隽永,在涓生的无名的新的期待中,女主人公的心爱之物回来了,但女主人

    12、公却永远回不来了,此情此景,感人至深;而历经折磨的瘦弱半死的阿随,不也象征着被现实撞击得心力交瘁的涓生自己么?(4)、诗一样的语言艺术。伤逝以诗的语言,出色地创造了意味隽永的诗的意境,不仅以深刻的思想启示读者,而且以情动人,似一首深沉、悲怆的抒情乐曲,饱和着感情力量震动读者的心弦。 四、戴望舒烦忧赏析。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寀(ci),字戴丞,早年曾用笔名梦鸥,以笔名望舒行世。2、主要作品: 诗集:我的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48)等。 3、烦忧赏析: 烦忧 -戴望舒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

    13、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 (1)、简析:“说是寂寞的秋的悒郁,说是辽远的海的怀念,”这两句诗的意思大概是说:有的人说烦忧就像寂寞的秋的悒郁(忧愁不安),而有的人认为烦忧像是远隔辽阔大海之间的怀念。这两句诗前句从时间上落笔,暗示了作者的“悒郁”像“寂寞的秋天”那样“深”,而后一句从空间上落笔,说明作者的“怀念”犹如大海一样“广”。那么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悒郁”和“怀念”呢?后两句做了具体的回答:假如有人问我烦忧的原故,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作者的“悒郁”与“怀念”是因为心中有“烦忧”,而这种“烦忧

    14、”的原因是“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而“不敢说出你的名字”的原因,是没有勇气说出口这才是“烦忧”的原因所在!这段的抒情顺序是先描绘“悒郁”、“怀念”之状,然后一层层地剖析原因。下段先交代自己面对“你”的犹豫和胆怯,而接着点明这样的“不敢”使自己备觉“烦忧”,最后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作比喻,烘托自己“怀念”和“悒郁”像隔海相望般“辽远”,像身处肃杀的秋天一样“寂寞”。意象的选取既典型,又暗合中国文化传统中以秋衬愁之深、以海喻思之远的审美范畴,虽是现代诗,却充满古典诗的意境和韵致。 也正因此,前后两段虽然只是相同的诗句在排列顺序的不同,但在情感表达上不但没有重复之嫌,反而使读者倍感作者所说的烦忧像波

    15、涛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也是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之所然。(2)、主题的朦胧美:1、爱情诗:多数人把该诗理解为爱情诗,因诗人对思念的人思之过切,而生烦忧。2、政治诗: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3、知识分子对自由民主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茅盾,造成了作者内心的烦忧。4、本诗是作者心境的描写,是作者内心情感世界的反映。心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情感,人们有什么样的经历际遇,就会有什么样的心境,心境是人们社会经历际遇的反映。不同的心境,显示出人们对社会环境不同的感情评价,也体现出不同的社会理想。纵观作者所处生活年代,正是一个充满了苦恼的年代,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与社会现实间的矛盾,使作者心生烦忧。

    16、但诗人不说“烦忧”的原故,其实也不必去说;读者不知诗人“烦忧的原故”,亦不必强作解人,如果硬去猜诗,诗就变成了谜。 抒情诗不交待事件、不谈“原故”,仍可达到艺术的完整,铸成“海天愁思正茫茫”的诗境.读者只要把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忧思绪,像代入方程一样(即心理方程式),代入自己的感受,就会由心境进入到诗境。这种“烦忧”既可以是情爱造成的,也可以是理想事业破灭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家庭琐事造成的,等等等等。(3)、烦忧的创作特点:烦忧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复述式结构-有如一个陀螺,旋过去再转回来。全诗共有两段,其实只有四句,在前后两段中,四句排列顺序正好相反,形成轴对称。诗人只是说他有“烦忧”,只

    17、是形容“烦忧”的强烈感受,却不肯说他烦忧的原因。 “秋”和“海”是形容烦忧的时空特征,不必是实指。不实指、不实说,乃至颠三倒四,也正是这种颠三倒四,回环复沓的结构,更加强化了该诗的主旨-烦忧,虽是“兜圈子”,却不觉重复,而愈见抒情的曲折、深沉,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五、陈敬容流向遗忘赏析。 流向遗忘 季节的寓言之一幻影随流水流向了遗忘,白丁香呵依旧像白云一样。这古老的园亭,这熟悉的门墙,可记得那些寂寞的徘徊?在乳燕呢喃的拂晓,在妖蛇爬行的晚上。幻影随流水流向了遗忘,白丁香呵依旧像白云一样。高高的菩提、银杏、海棠,是否曾经看见那场意外的灾殃?唧唧哝哝是妖蛇的笑语,忽然间遁入黑夜,带同迷惑的夕阳

    18、。幻影随流水流向了遗忘,白丁香呵依旧像白云一样。多少忧虑,悲悯和凄伤都已远去,湛蓝的晴空一望无际,只一缕记忆缠绕在叶间、花丛,风吹过,又摇落几瓣白丁香 1981年6月赏析:一丛白丁香,白云一样摇荡,散发着醉人的清香,岁月流水般过去,白丁香依旧站在那里。然而就在这丛白丁香旁曾演出过多少活剧啊,有忧虑,有凄伤,有阴谋,有灾殃。这些都已成过去,仅剩一缕记忆,在白丁香的枝叶间缠绕、飘荡。诗歌用轻柔的节奏,渲染出一种淡月朦胧般的意境,传达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情愫。昨夜是可怕的,妖蛇曾在这里笑语,制造灾殃,但是它必定成了历史,在对昨夜的否定中,也包含着庆幸、欣慰的感情。这首诗的副标题为季节的寓言之一。寓言,就

    19、要在形象画面里包含一定寓意。因此在表现上,作者主要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造成了意象的多义性。“白丁香”,可理解为现实的白丁香,亦可理解为是纯洁高尚人格的象征,还可以理解为是作者自身人格的写照,或者是对那些刚正不阿、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英雄人物的赞扬。 虽经动乱、灾殃、悲伤,但白丁香依旧昂首挺立,散发芳香,暗示出在那黑暗年代里那些不同流合污、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英雄志士的高洁品格。“妖蛇”,当指那些横行霸道、鱼肉人民的坏人。“晚上”、“黑夜”、“意外的灾殃”,指的是黑暗社会邪恶势力给千百万人民带来的劫难。 这些意象既可以理解为现实的,又可理解为象征的。当然,这里面也有诗人独特的生活内在,如“古老的园亭”,“熟悉的门墙”等等。这些虽然不能具体解说,但是总体上的感情却仍是可把握的。本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邪恶势力的抗争;对“妖蛇爬行的晚上”的厌恶和对“一望无际”“湛蓝晴空”的欣喜,都能给读者较为强烈的感染。这首诗采用了复沓的写作手法,一、三、五小节完全相同,造成缠绵、回环的旋律,加强了感叹的色彩。


    注意事项

    本文(《经典名著赏析》考查试题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