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七年级《论语》语文版.docx

    • 资源ID:17321136       资源大小:54.8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七年级《论语》语文版.docx

    1、全国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七年级论语语文版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一网打尽:论语2002年中考论语一网打尽2002年四川眉山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愠:恼恨,怨恨 B不耻下问 耻:耻辱,羞耻。C不亦说乎

    2、说:通“悦”,高兴,愉快。 D默而识之 识: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为师矣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学而不思则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思而不学则殆 有卖炭翁释担而立D.择其善者而从之 天将降大会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

    3、件很快乐的事。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B第(1)则共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是愉快的事,与人探讨是一种乐趣,不怨恨别人三个方面既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讲到个人修养问题。C第(3)则讲的是学习方法。D第(5)则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参考答案:1.B2.C3.A 4.B2006年中考论语一网打尽2006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4、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不堪:无法忍受。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有仙则名 名:_ (2)惟吾德馨 德馨:_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

    5、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参考答案:16(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18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19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2006年安徽省课程改革试验区论语四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6、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便辟(pin p)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便佞(pin n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_ (2)学而不思则罔 罔:_ (3)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_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7、(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_ _(2)思而不学则殆。译文:_ _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内容主张第则择师之道第则交益友,拒损友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则内容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4(3分) (每小题1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15(4分) (每小题2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16(4分)

    8、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第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则:择友之道 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2007年中考论语一网打尽2007年武汉市新课程(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

    9、,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1)知之为知之( ) (2)是知也( ) (3)思而不学则殆( ) (4)满则覆( )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1)诲女知之乎?译文:_ 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译文:_ _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_ _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与_应该相结

    10、合。(2分)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答:_ _(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答:_ _参考答案:7.(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态度 学 思 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

    11、。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2007年盐城市(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

    12、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不亦说乎?( ) 李生说之曰( ) 学而不厌( ) 王生益愠( ) 1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C. 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学而

    13、/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右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_ _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文:_ _1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参考答案:10、(1)高兴 (2)劝说 (3)满足 (4)恼怒11、B12、C13、(1)(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好的真理。14、善学者学贵善思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2008年中考论语一网打尽20

    14、08年济宁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谈笑有鸿儒 鸿儒:_ 人不堪其忧 不堪: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_ _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译文:_ _10.甲文在写法上的

    15、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参考答案:8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无法忍受。9答案: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10.答案: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2009年中考论语一网打尽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8题

    16、。(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7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8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

    17、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1) (2) 参考答案:7、(3分)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8、(4分)解释兼爱:却“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之意。非攻:不发动战争,不攻伐侵略。简答:示例: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或不侵害他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才能消除对立,和睦共处。这两者对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2009山东临沂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18、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_ 域民不以封

    19、疆之界 域::_ 足兵 兵::_ 民信之矣 信:_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_ _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_ _8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参考答案:6兵器 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军备(军队) 信任,信用7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9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

    20、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2010年中考论语一网打尽2010北京市燕山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论语十则(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六)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

    21、后从之。”(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

    22、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3分)参考答案11、(2分)答案:(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12、 (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13、( 3分)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14、 (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

    23、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2010吉林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24、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注释识(zh):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分)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2分)(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25、 (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9儒。(1分)10(4)(2分)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2分)12围绕“只

    26、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2分)13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2分)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分)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3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1分)后五则选文的大意:(1)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得知识的人。”(3)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4)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的!如果一个鄙陋浅薄的人诚恳地向我请教,我就从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各方面反问到底而详尽地告诉我。”(5)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网打尽七年级《论语》语文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