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东省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 资源ID:17347094       资源大小:100.27K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东省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1、广东省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 广东省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先行引领,也是城市高效运作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稳定投资促增长、营造环境调结构、培育产业增动能、改善民生促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统筹推动广州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广州建设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根据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了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作

    2、为指导“十四五”时期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 发展成就“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广州抓住实施“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枢纽型网络城市总目标,推动一批锻长板、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愈发完善、先导作用更加凸显。一、交通枢纽功能全面增强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商务航空服务基地投运,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376.8万人次受疫情影响,2020年数据不具统计学意义。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7339万人次,居全球第11位、国内第4位。完成货邮吞吐量192万吨,居国内第

    3、5位(含香港)。,居全球首位。南沙港三期工程、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投产。2020年完成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6.36亿吨、2351万标箱,分别位居全球第4位、第5位。广深港高铁、广石铁路通车,白云站开建,铁路枢纽格局不断优化。穗深城际、广清城际一期通车,大湾区联系更紧密。新开通地铁14条(段)、新增里程258公里,总运营里程达531公里,实现区区通地铁。南沙大桥、花莞高速等通车,新增高快速路171公里,总通车里程达1126公里,密度全国领先。市客运站等5个客运站功能外迁,公路枢纽布局更优化。完成广州大道、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等,形成超1万公里的城市道路网。二、资源保障

    4、能力显著提升建成5G1基站4.8万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际顶级节点(广州)接入二级节点25个,全国居首。加快建设北江引水工程等,初步形成多水源保障格局,城市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北部水厂投产,至2020年底,全市37座自来水厂,总供水能力827万吨/日,水质综合合格率99.9%。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建成黄埔电厂、华电增城电厂等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和中新知识城北起步区、从化太平、番禺万博等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本地骨干电源装机规模达830万千瓦,城市供电可靠率超99.9%;上游气源供应保障平稳;建成西气东输二线广州压气站等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三线闽

    5、赣支干线广州至潮州段投产并与西气东输二线广深支干线实现互联互通;建成白云国际机场第二航油管道;新增燃气管道1754公里,居民管道燃气覆盖率达75%;建成明珠湾起步区综合管廊等,累计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64公里。三、生态环境品质大幅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19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首次实现劣类水体断面清零,入选首批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新(扩)建龙归、竹料等污水处理厂32座、污水管网1.89万公里,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约779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9%。建成海珠湿地、蕉门河等碧道513公里。建成第三源热力电厂等垃圾处理设施10座,全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2.6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

    6、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全面推进白云山、越秀山“还绿于民”,高水平建设广州花园,建成空中云道;建成“一江两岸三带”核心段绿化景观。新增森林公园19个、湿地公园13个、生态景观林带221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5%。四、安全设施韧性不断加强建成珠江西航道大坦沙岛堤防安全隐患整治工程、番禺南大围段堤防达标加固工程等,中心城区珠江干流堤防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成全流程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及公共排水设施“一张图”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中心区排水设施统一管理。建成城市消防站5座、小型消防站8座,全市在用消

    7、防站达83座,消防设施布局更加完善。建成中心应急避护场所22处、固定应急避护场所294处、室内应急避护场所272处、国家II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9处,人均应急避护面积达到0.9平方米。人防工程增长快、总量高、种类全,人均人防工程面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第二节 主要问题一、综合交通布局尚存短板白云国际机场航站设施年设计吞吐能力仅8000万人次,趋于饱和。港口基础设施供给存在缺口,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较少,出海航道等级仅为10万15万吨级,难以适应港口生产与船舶超大型化发展要求。现状高铁站远离市中心,主要铁路客站间互联互通不足。四通八达铁路通道格局尚未形成,北行通道能力接近饱和,东西向通道标准偏低、能力

    8、不足。大湾区城际铁路尚未成网,直联功能较弱。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偏大,线网结构仍需优化。进出城区高快速局部路段出现常发性拥堵,市域骨架路网建设滞后于城市拓展速度,外围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联系及外围区之间的直接联系通道有待完善。二、资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作为能源输入型城市,本地骨干电源装机规模需要进一步提高,电网供电设施空间分布需进一步优化;本地大型储气设施处于建设阶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可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5G基站建设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衔接不足,站址资源储备仍待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精细化不足,“拉链路”现象仍然存在。再生水利用方式相对单一,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不高;避险

    9、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有待提速。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仍需完善生活垃圾产生增速较高,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有待加快。兴丰、火烧岗、狮岭等垃圾填埋场容量不足,需进一步提高应急填埋能力。焚烧类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等处置能力不足,部分危险废物如铅酸蓄电池、冷轧污泥等需要送外市处理处置。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低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90%),公园绿地建设均衡性和精准性有待提高。黑臭水体整体治理效果还不够稳固,尤其是雨季容易出现水质反复。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有待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仍有薄弱环节,存在部分河道有卡口、行洪能力不强的问题;部分堤防防洪设施离防洪达标还有差距,建设标准有待进一

    10、步提升。片区内涝积水状况得到大幅改善,但仍存在自然调蓄空间不足、部分排水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内涝现象时有发生,城市内涝防治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区域的消防站规划建设相对滞后,消防站布局与新时期应急救援需求还有差距,公共消防响应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人防工程局部布局不均衡,部分应急避护场所设置不规范、标准不高、功能不全,需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第三节 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对广州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既带来新发展机遇,又提出更高发展要求。一、服务

    11、新发展格局,要求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关于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要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广州要补齐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推动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要求推动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以广州等城市为核心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更高水平的全球竞争。“十四五”期间,广州须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推进“双区”建设、“双城”

    12、联动,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推进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绿色、融合发展,支撑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三、建设国际大都市,要求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落实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须遵循超大城市发展规律,适度超前安排城市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城市高质量永续发展,支撑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和国际大都市建设上新水平。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13、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紧紧围绕全面增强综合城市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聚焦提质增效、优化升级、绿色安全、融合共享、改革创新五大着力点,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构建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城市提供坚实支撑。第二节

    14、发展原则一、坚持系统谋划贯彻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规划和项目布局,打破行政区划、部门分割和行业限制,适度超前规划建设,科学把握规模、速度、标准,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发展的先行引导作用。二、坚持优化提升坚持人民至上,以提质增效、优化提升作为实现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手段,以方便适用为导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从“规模扩张”向“精益求精”内涵式发展,协同高效推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促进供需精准匹配,使人民群众共享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成果。三、坚持融合共享精准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和融合共享的时代特点,着力转变城市基础设

    15、施发展思路,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突破既有产业技术边界,促进基础设施与新技术和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实现空间共用、设施共建、功能互补。四、坚持绿色安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发展前提,节约资源、提升效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营全周期低碳管理,助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底线思维,提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和应急防护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抵御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五、坚持改革创新正确处理基础设施公益性与经营性关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改革,探索有利于长期发挥基础设施网

    16、络效益的长效机制,增强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节 主要目标到2025年,传统和新型、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完善,运行效率、整体效益和服务品质显著提升,集约精细、智能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一、建设更强辐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围绕基本建成全球重要交通枢纽目标,推进全球领先空港、世界一流港口、世界级铁路枢纽、华南公路主枢纽、轨道都市圈建设,建设一批安全、便捷、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加快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增强全球高

    17、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二、构建更为可靠的资源保障体系树立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建成全国领先、全面覆盖的5G网络。严格水源保护,夯实多水源保障体系,完善城乡一体的安全优质供水网络。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进一步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三、营造更加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高水平建设生态之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建设千里碧道,显著增强生态系统安全性、稳定性,促进天蓝、地绿、水清的城乡人居环境

    18、更加美丽。四、构筑更具韧性的安全防护设施推动减灾防灾从被动防治向韧性管理转变,建设韧性城市。加固堤防湖库、疏通雨洪行泄通道,构建“蓄、滞、截、排、挡”的多层次立体式防洪排涝体系。因地制宜完善消防设施,建设全国领先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完善应急避护场所体系,形成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综合防灾空间。展望至2035年,基础设施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发展,地上和地下各类基础设施协调有序衔接,覆盖联通更加广泛均衡,组织运行更加经济高效,建成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智慧可靠的资源保障体系、安全韧性的防护系统以及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全面形成具

    19、有全球竞争优势的高质量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广州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提供重要支撑。“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主要指标表序号指 标单 位2020年2025年目标值属 性一、综合交通1机场旅客吞吐量万人次(7339)10000预期性2航空货邮吞吐量万吨(192)350预期性3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6.366.8预期性4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23512800预期性5铁路总里程(含城际)公里427621预期性6高速公路总里程公里11261300预期性7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公里531900预期性二、资源保障8设计总供水能力万立方米/日827955预期性9本地骨干电源装机规模万千瓦830136

    20、0预期性10液化天然气储备能力万立方米1648预期性115G基站数量万座4.88预期性三、生态环境12城市污水处理率%97.998预期性13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42.8预期性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7.317.5预期性四、安全防护15人均应急避护面积平方米0.91.5预期性注:()为2019年数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为4377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为176万吨,较2019年均大幅下降,因此2020年的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为合理测算机场旅客吞吐量、航空货邮吞吐量2025年目标值,采用2019年数据作为规划基准年(2020年)数据。第三章建设更强辐射的国际性

    21、综合交通枢纽围绕基本建成全球重要交通枢纽目标,打造一体化零换乘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典范,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支撑服务新发展格局。第一节 建设全球领先国际航空枢纽一、提升机场设施保障能力,打造“四型”机场2标杆完成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征拆安置区、噪音区建设,实现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0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50万吨。配合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规划建设,推动与白云国际机场协同分工,共建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引领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发展。扩建白云机场

    22、商务航空服务基地(FBO),规划研究布局南沙、黄埔、从化等通用机场,提升通用航空服务能力。二、构建多层次集疏运体系,拓展机场腹地规划建设白云国际机场第一航站区、第二航站区捷运系统,加强枢纽一体化联动;加快推动T3综合交通中心及高铁站等项目建设,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引入机场,构建高效便捷的多层次空铁联运系统,实现机场与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与珠三角城市60分钟通达、与泛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加快惠肇高速白云至三水段、空港大道(白云五线机场)等道路建设,完善以“井”字形高速公路为骨干,主次干路为支撑,衔接紧密的道路网络。三、积极拓展航线网络,提高航空通达性加大国内快线拓展力度

    23、和深度,不断巩固和强化国内市场优势,提升白云国际机场辐射影响力和吸附力。大力开拓国际航线,进一步深耕东亚市场,拓展欧美澳航线,开发非洲潜力市场,增加“一带一路”航点,实现国际及地区通航点超110个,构筑畅行全球、高效通达的国际航线网络。扶持基地航空公司加快机队扩容和结构优化,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在广州发展,实现网络覆盖面、航班频次衔接率等重要指标国际领先,形成东南亚4小时、全球12小时航空交通圈。四、推动改善机场空域条件,提升调度管理能力推动健全大湾区军民航协同、联动的空域管理调度运行机制,对珠三角空域使用进行统一调度、统筹分配,增加白云国际机场进离场航线和时刻,提升运行效率。配合推动优化广州空

    24、域结构,加快释放白云国际机场空域军航限制。加快完成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空管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空管新技术应用,增强空管的技术保障能力,提高空域使用效率。创新低空空域管理模式,实现低空空域资源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五、加快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枢纽经济实施广州临空经济区条例,完善机场与空港经济区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临空经济与高铁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广州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优化空港枢纽产业规划,高标准建设广州空港中央商务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国际枢纽港,推动航空维修及制造、航空物流、航空金融、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产业圈层化布局、链条化集聚、高端化发展。推动空港枢纽机场内外物流设施、产业组团一体化发

    25、展,加快机场货站以及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建设,发展保税加工、保税仓储配送、保税展示交易等产业,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泛珠三角地区、辐射全球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及航空保税物流中心。专栏1机场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及建设项目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周边临空经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广州白云机场油库扩建工程、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区(二期)周边配套道路项目、白云国际机场西卫星厅及配套捷运和行李系统项目等。第二节 建设高水平国际航运枢纽一、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推进港口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构建以南沙港区为国际航运枢纽核心功能区、黄埔港区和新沙港区为港口物流重要功能区

    26、、内河港为喂给功能区的港口发展格局。加快港区规划方案调整,引导货运功能向南沙港区、新沙港区、黄埔新港集聚;有序推进内港港区、黄埔港区老港作业区转型升级,逐步改建一批客运、游艇与邮轮码头,发展水上休闲旅游产业;稳步推进黄埔港区新港作业区和新沙港区升级改造;加快番禺港区、五和港区、新塘港区等内河港区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临港产业。二、加快港航设施建设,提高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加快专业化货运码头建设,全面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建成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广州LNG3应急调峰站配套码头等工程,规划建设南沙港区五期工程,适应运输船舶超大型化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航

    27、道、锚地建设,建成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和桂山锚地扩建工程,推进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南沙港区公共锚地前期工作,开展广州港小船专用航道工程规划研究,推动南沙港区至西江干线主通道及东江北支流等航道升级,有效提升港口群出海航道、锚地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三、加密港口集疏运网络,构建立体多式联运体系优化疏港道路网络,建设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港前路等项目。发展铁水联运,推进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完成南沙港铁路及配套站场建设,打造海铁联运的平台基地。积极发展国际货运班列,拓展通往西欧、中亚的物流大通道,打造海铁联运国际集装箱班列品牌。增开铁路班列,重点发展粤湘赣、粤黔滇川渝海铁集装

    28、箱班列。规划建设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配套码头,支撑内河港区铁水联运业务发展。强化江海联运,参与中山、佛山、云浮以及西江流域码头建设经营,增强珠江、西江、北江内河集装箱驳船运输服务,拓展北部湾、海南等沿海集装箱驳船运输服务,强化对泛珠三角区域的航运服务能力。四、提高集装箱班轮航线密度,拓展航运物流网络持续推进内河集装箱航线常态化运行,推动支线驳船网络航线共享、舱位互换;巩固广州港至非洲、东南亚、地中海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地位,拓展欧美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实现开通集装箱航线超过260条,其中外贸集装箱航线达到150条。鼓励国际航运联盟及国际班轮公司在南沙港区增加航线,争取在南沙港区设立外贸滚装班轮

    29、航线,推动在南沙港区开辟干散货运输准班轮航线。拓展境外办事处网络,强化境外办事处功能,加强境外货源组织。五、深化港口航运合作,共建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以广州港为主体,通过市场化方式稳步推进珠江口内和珠江西岸港口资源整合。探索在珠江口合作建设大型深水港区的可行性,谋划广州港中远期发展战略空间。深化与香港在航运资讯、航运金融、物流业的互动交流,探索与香港企业开展港航物流项目合作新模式。加强与深圳在港口物流、航运服务领域互利合作,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共同推进大湾区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枢纽港区。专栏2 国际航运枢纽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及建设项目港口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

    30、程、广州港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近洋码头工程、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工程、南沙港站海铁联运示范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海铁联运码头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广州番禺龙沙码头二期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工程等。航道锚地工程: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广州港桂山锚地(18GS)扩建工程、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邮轮项目:黄埔国际邮轮城航站楼主体工程等。第三节 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一、提升铁路枢纽能级,完善铁路枢纽布局建设“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4,加快形成“多站布局、多点到发,客内货外、互联互通”客运枢纽格局。实施广州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工程,建成白云

    31、站并改造广州站、广州东站,构建广州站、广州东站、白云站“三站一体”的中心组合枢纽。扩建广州北站为北部重要枢纽客站,提升南沙铁路枢纽地位。实施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提升枢纽联动调度灵活性。加快建设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新建鱼珠站,增强高铁进中心城区能力。二、加快对外铁路通道建设,提升辐射能力畅通“四通八达、四面八方”的高铁战略通道,加快形成10条出省通道格局5,实现1小时直连湾区、2小时互通省内、3小时互达泛珠三角、5小时联通长三角及成渝城市群。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及联络线建设,延伸广深港高铁进入中心城区,谋划广深高铁新通道、广深港磁悬浮通道,提升与大湾区深港、珠澳极点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广湛高铁、广汕高铁,增强与粤东、粤西地区直连直通。推动广清永高铁建设,规划建设广州经河源至龙川高铁,谋划广州至赣州高铁,扩充大湾区北行通道容量。推动贵广高铁达速,规划建设贵广高铁联络线,提升经北部湾城市群往东南亚国家的国际通道能力。三、加快建设城际铁路,打造轨道上的广州都市圈以城际铁路为骨架,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轨道都市圈。启动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规划建设,加快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城际建设,强化广州与深港、珠澳极点城际联通水平。推动中南虎城际中山至塘厦(广州段)规划建设,建成佛莞城际,强化珠江两岸与广州的轨道联系。建成广佛环城


    注意事项

    本文(广东省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