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化学 简答题分析.docx

    • 资源ID:17386841       资源大小:47.25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化学 简答题分析.docx

    1、中国海洋大学食品化学 简答题分析水分1 简要概括食品中的水分存在状态。 食品中的水分有着多种存在状态,一般可将食品中的水分分为自由水(或称游离水、体相水)和结合水(或称束缚水、固定水)。其中,结合水又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可细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自由水可根据这部分水在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也可细分为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但强调的是上述对食品中的水分划分只是相对的。 2 简述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区别? 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中结合水与非水成分缔合强度大,其蒸汽压也比自由水低得很多,随着食品中非水成分的不同,结合水的量也不同,要想将结合水从

    2、食品中除去,需要的能量比自由水高得多,且如果强行将结合水从食品中除去,食品的风味、质构等性质也将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结合水的冰点比自由水低得多,这也是植物的种子及微生物孢子由于几乎不含自由水,可在较低温度生存的原因之一;而多汁的果蔬,由于自由水较多,冰点相对较高,且易结冰破坏其组织; 结合水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 自由水能被微生物所利用,结合水则不能,所以自由水较多的食品容易腐败。3 比较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温度的W差异。在比较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温度的W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在冰点温度以上,W是样品成分和温度的函数,成分是影响W的主要因素。但在冰点温度以下时,W与样品的成分无关,只取决于温度,也就

    3、是说在有冰相存在时,W不受体系中所含溶质种类和比例的影响,因此不能根据W值来准确地预测在冰点以下温度时的体系中溶质的种类及其含量对体系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所以,在低于冰点温度时用W值作为食品体系中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理变化的指标,远不如在高于冰点温度时更有应用价值; 食品冰点温度以上和冰点温度以下时的W值的大小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低于食品冰点温度时的W不能用来预测冰点温度以上的同一种食品的W。4 MSI在食品工业上的意义 MSI即水分吸着等温线,其含义为在恒温条件下,食品的含水量(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与W的关系曲线。它在食品工业上的意义在于: 在浓缩和干燥过程中样品脱水的

    4、难易程度与W有关; 配制混合食品必须避免水分在配料之间的转移; 测定包装材料的阻湿性的必要性; 测定什么样的水分含量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预测食品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与水分的含量关系。 5 滞后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MSI的制作有两种方法,即采用回吸或解吸的方法绘制的MSI,同一食品按这两种方法制作的MSI图形并不一致,不互相重叠,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产生滞后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解吸过程中一些水分与非水溶液成分作用而无法放出水分; 不规则形状产生毛细管现象的部位,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不同的蒸汽压; 解吸作用时,因组织改变,当再吸水时无法紧密结合水,由此可导致回吸相同水分含量时处于较高的W; 温度

    5、、解吸的速度和程度及食品类型等都影响滞后环的形状。 6 简要说明W比水分含量能更好的反映食品的稳定性的原因。 W比用水分含量能更好地反映食品的稳定性,究其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W对微生物生长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2)W与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诸多化学反应、酶促反应及质构变化有高度的相关性; (3)用W比用水分含量更清楚地表示水分在不同区域移动情况;(4)从MSI图中所示的单分子层水的W(0.200.30)所对应的水分含量是干燥食品的最佳要求; (5)W比水分含量易测,且又不破坏试样。6 分子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分子流动性指的是与食品储藏期间的稳定性和加工性能有关的分子运动形式,它涵盖了以下分

    6、子运动形式:由分子的液态移动或机械拉伸作用导致其分子的移动或变型;由化学电位势或电场的差异所造成的液剂或溶质的移动;由分子扩散所产生的布朗运动或原子基团的转动;在某一容器或管道中反应物之间相互移动性,还促进了分子的交联、化学的或酶促的反应的进行。 分子流动性主要受水合作用大小及温度高低的影响,水分含量的多少和水与非水成分之间作用,决定了所有的处在液相状态成分的流动特性,温度越高分子流动越快;另外相态的转变也可提高分子流动性。碳水化合物1 简述碳水化合物与食品质量的关系。碳水化合物是食品中主要组成分子,碳水化合物对食品的营养、色泽、口感、质构及某些食品功能等都有密切关系。 (1)碳水化合物是人类

    7、营养的基本物质之一。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中有70%左右是由糖提供的。 (2)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还原糖在热作用下可与食品中其它成分,如氨基化合物反应而形成一定色泽;在水分较少情况下加热,糖类在无氨基化合物存在情况也可产生有色产物,从而对食品的色泽产生一定的影响。 (3)游离糖本身有甜度,对食品口感有重要作用。 (4)食品的黏弹性也是与碳水化合物有很大关系,如果胶、卡拉胶等。 (5)食品中纤维素、果胶等不易被人体吸收,除对食品的质构有重要作用外,还有促进肠道蠕动,使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缩短,减少细菌及其毒素对肠壁的刺激,可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生。 (6)某些多糖或寡糖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如香菇多糖、茶叶多

    8、糖等,这些功能性多糖是保健食品的主要活性成分。 2 碳水化合物吸湿性和保湿性在食品中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亲水能力大小是最重要的食品功能性质之一,碳水化合物结合水的能力通常称为保湿性。 根据这些性质可以确定不同种类食品是需要限制从外界吸入水分或是控制食品中水分的损失。例如糖霜粉可作为前一种情况的例子,糖霜粉在包装后不应发生黏结,添加不易吸收水分的糖如乳糖或麦芽糖能满足这一要求。另一种情况是控制水的活性。特别重要的是防止水分损失,如糖果蜜饯和焙烤食品,必须添加吸湿性较强的糖,即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或转化糖、糖醇等。 3 膳食纤维的安全性。 (1)大量摄入膳食纤维,因肠道细菌对纤维素的酵解作用

    9、而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二氧化碳及甲烷等,可引起人体腹胀、胀气等不适反应。 (2)影响人体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膳食纤维的食物充盈作用引起膳食脂肪和能量摄入量的减少,还可直接吸附或结合脂质,增加其排出;具有凝胶特性的纤维在肠道内形成凝胶,可以分隔、阻留脂质,影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与消化酶及黏膜的接触,从而影响人体对这些能量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3)对于一些结构中含有羟基或羰基基团的膳食纤维,可与人体内的一些有益矿物元素,发生交换或形成复合物,最终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进而影响肠道内矿物元素的生理吸收。(4)一些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束缚一些维生素,对脂溶性维生素有效性产生影响。4 蔗

    10、糖形成焦糖素的反应历程。 蔗糖是用于生产焦糖色素和食用色素香料的物质,在酸或酸性铵盐存在的溶液中加热可制备出焦糖色素,其反应历程如下。 第一阶段:由蔗糖熔化开始,经一段时间起泡,蔗糖脱去一水分子水,生成无甜味而具温和苦味的异蔗糖酐。这是这是焦糖化的开始反应,起泡暂时停止。 第二阶段:是持续较长时间的失水阶段,在此阶段异蔗糖酐脱去一水分子缩合为焦糖酐。焦糖酐是一种平均分子式为C24H36O18的浅褐色色素,焦糖酐的熔点为138,可溶于水及乙醇,味苦。 第三阶段:是焦糖酐进一步脱水形成焦糖烯,焦糖烯继续加热失水,生成高分子量的难溶性焦糖素。焦糖烯的熔点为154,可溶于水,味苦,分子式C36H50O

    11、25。焦糖素的分子式为C125H188O80,难溶于水,外观为深褐色。 5 抗坏血酸褐变的反应历程。 抗坏血酸不仅具有酸性还具有还原性,因此,常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在对其它成分抗氧化的同时它自身也极易氧化,其氧化有两种途径: (1)有氧时抗坏血酸被氧化形成脱氢抗坏血酸,再脱水形成DKG(2,3-二酮古洛糖酸)后,脱羧产生酮木糖,最终产生还原酮。还原酮极易参与美拉德反应德中间及最终阶段。此时抗坏血酸主要是受溶液氧及上部气体的影响,分解反应相当迅速。 (2)当食品中存在有比抗坏血酸氧化还原电位高的成分时,无氧时抗坏血酸因脱氢而被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酮式环状结构,在水参与下抗坏血酸

    12、酮式环状结构开环成2,3-二酮古洛糖酸;2,3-二酮古洛糖酸进一步脱羧、脱水生成呋喃醛或脱羧生成还原酮。呋喃醛、还原酮等都会参与美拉德反应,生成含氮的褐色聚合物或共聚物类。抗坏血酸在pH5.0的酸性溶液中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速度缓慢,其反应是可逆的。7 淀粉糊化及其阶段。给水中淀粉粒加热,则随着温度上升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淀粉分子有更多的位点可以和水分子发生氢键缔合。水渗入淀粉粒,使更多和更长的淀粉分子链分离,导致结构的混乱度增大,同时结晶区的数目和大小均减小,继续加热,淀粉发生不可逆溶胀。此时支链淀粉由于水合作用而出现无规卷曲,淀粉分子的有序结构受到破坏,最后完全成为无序状态,双折射和

    13、结晶结构也完全消失,淀粉的这个过程称为糊化。淀粉糊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温未达到糊化温度时,水分是由淀粉粒的孔隙进入粒内,与许多无定形部分的极性基相结合,或简单的吸附,此时若取出脱水,淀粉粒仍可以恢复。 第二阶段:加热至糊化温度,这时大量的水渗入到淀粉粒内,黏度发生变化。此阶段水分子进入微晶束结构,淀粉原有的排列取向被破坏,并随着温度的升高,黏度增加。 第三阶段:使膨胀的淀粉粒继续分离支解。当在95恒定一段时间后,则黏度急剧下降。淀粉糊冷却时,一些淀粉分子重新缔合形成不可逆凝胶。 8 淀粉老化及影响因素。 热的淀粉糊冷却时,通常形成黏弹性的凝胶,凝胶中联结区的形成表明淀粉分子开始结晶,

    14、并失去溶解性。通常将淀粉糊冷却或储藏时,淀粉分子通过氢键相互作用产生沉淀或不溶解的现象,称作淀粉的老化。影响淀粉老化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分子呈直链状结构,在溶液中空间障碍小,易于取向,所以容易老化,分子量大的直链淀粉由于取向困难,比分子量小的老化慢;而支链淀粉分子呈树枝状结构,不易老化。(2)淀粉的浓度。溶液浓度大,分子碰撞机会多,易于老化,但水分在10以下时,淀粉难以老化,水分含量在3060,尤其是在40左右,淀粉最易老化。 (3)无机盐的种类。无机盐离子有阻碍淀粉分子定向取向的作用。 (4)食品的pH值。pH值在57时,老化速度最快。而在偏酸或偏碱性时,因带有同种

    15、电荷,老化减缓。 (5)温度的高低。淀粉老化的最适温度是24,60以上或20以下就不易老化。 (6)冷冻的速度。糊化的淀粉缓慢冷却时会加重老化,而速冻使淀粉分子间的水分迅速结晶,阻碍淀粉分子靠近,可降低老化程度。 (7)共存物的影响。脂类、乳化剂、多糖、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可抗老化。表面活性剂或具有表面活性的极性脂添加到面包和其他食品中,可延长货架期。9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淀粉粒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和结构有关,其他包括以下一些因素。 (1)水分活度。食品中存在盐类、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成分将会降低水活度,进而抑制淀粉的糊化,或仅产生有限的糊化。

    16、(2) 淀粉结构。当淀粉中直链淀粉比例较高时不易糊化,甚至有的在温度100以上才能糊化;否则反之。 (3)盐。高浓度的盐使淀粉糊化受到抑制;低浓度的盐存在,对糊化几乎无影响。 (4)脂类。脂类可与淀粉形成包合物,即脂类被包含在淀粉螺旋环内,不易从螺旋环中浸出,并阻止水渗透入淀粉粒。因此,凡能直接与淀粉配位的脂肪都将阻止淀粉粒溶胀,从而影响淀粉的糊化。 (5)pH值。当食品的pH4时,淀粉将被水解为糊精,黏度降低。当食品的pH47时,对淀粉糊化几乎无影响。pH10时,糊化速度迅速加快。 (6)淀粉酶。在糊化初期,淀粉粒吸水膨胀已经开始,而淀粉酶尚未被钝化前,可使淀粉降解,淀粉酶的这种作用将使淀粉

    17、糊化加速。10 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壳聚糖的化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D-葡聚糖,具有诸多的生理作用。 (1)作为食品的天然抗菌剂。壳聚糖分子的正电荷和细菌细胞膜上的负电荷相互作用,使细胞内的蛋白酶和其它成分泄漏,从而达到抗菌、杀菌作用。 (2)作为水果的天然保鲜剂。壳聚糖膜可阻碍大气中氧气的渗入和水果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逸出,但可使诱使水果熟化的乙烯气体逸出,从而抑制真菌的繁殖和延迟水果的成熟。 (3)作为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当肉在热处理过程中,游离铁离子从肉的血红蛋白中释放出来,并与壳聚糖螯合形成螯合物,从而抑制铁离子的催化活性,起到抗氧化作用。 (4)保健食品添加剂

    18、。壳聚糖被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后,可与相当于自身质量许多倍的甘油三酯、脂肪酸、胆汁酸和胆固醇等脂类化合物生成不被胃酸水解的配合物,不被消化吸收而排出体外。与此同时,由于胆酸被壳聚糖结合,致使胆囊中胆酸量减少,从而刺激肝脏增加胆酸的分泌,而胆酸是由肝脏中胆固醇转化而来的,这一过程又消耗了肝脏和血液中的胆固醇,最终产生减肥的功效。 (5)果汁的澄清剂。壳聚糖的正电荷与果汁中的果胶、纤维素、鞣质和多聚戊糖等的负电荷物质吸附絮凝,该体系是一个稳定的热力学体系,所以能长期存放,不再产生浑浊。(6)水的净化剂。壳聚糖比活性炭能更有效地除去水中的聚氯化联苯,与膨润土复合处理饮用水时,可除去饮用水地颗粒物质、颜

    19、色和气味,和聚硅酸、聚铝硅酸及氯化铁复合使用,可明显降低水的COD值和浊度。 11美拉德反应的历程。美拉德反应主要是指还原糖与氨基酸、蛋白质之间的复杂反应。它的反应历程如下。 开始阶段:还原糖如葡萄糖和氨基酸或蛋白质中的自由氨基失水缩合生成N葡萄糖基胺,葡萄糖基胺经Amadori重排反应生成1-氨基-1-脱氧-2-酮糖。 中间阶段:1-氨基-1-脱氧-2-酮糖根据pH值的不同发生降解,当pH值等于或小于7时,Amadori产物主要发生1,2-烯醇化而形成糠醛(当糖是戊糖时)或羟甲基糠醛(当糖为己糖时)。当pH值大于7、温度较低时,1-氨基-1-脱氧-2-酮糖较易发生2,3-烯醇化而形成还原酮类

    20、,还原酮较不稳定,既有较强的还原作用,也可异构成脱氢还原酮(二羰基化合物类)。当pH值大于7、温度较高时,1-氨基-1-脱氧-2-酮糖较易裂解,产生1-羟基-2-丙酮、丙酮醛、二乙酰基等很多高活性的中间体。这些中间体还可继续参与反应,如脱氢还原酮易使氨基酸发生脱羧、脱氨反应形成醛类和-氨基酮类,这个反应又称为Strecker降解反应。 终期阶段:反应过程中形成的醛类、酮类都不稳定,它们可发生缩合作用产生醛醇类脱氮聚合物类。脂类1 脂类的功能特性有哪些? 脂类化合物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存形式,体内每克脂肪可产生大约39.7kJ的热量。机体内的脂肪组织具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的作用。磷脂、

    21、糖脂、固醇等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脂类化合物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和许多活性物质(前列腺素、性激素、肾上腺素等)的合成前体物质,并提供必需脂肪酸。在食品中脂类化合物可以为食品提供滑润的口感,光洁的外观,赋予加工食品特殊的风味。脂类化合物在食品的加工或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氧化、水解等反应,还会给食品的品质带来需宜的和不需宜的影响。此外,过高的脂肪摄入量也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增加了患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癌症的风险。 2 油脂的同质多晶现象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 用棉子油生产色拉油时,要进行冬化以除去高熔点的固体脂这个工艺要求冷却速度要缓慢,以便有足够的晶体形成时间,产生粗大的型结晶,以利

    22、于过滤。(2)人造奶油要有良好的涂布性和口感,这就要求人造奶油的晶型为细腻的型。在生产上可以使油脂先经过急冷形成型晶体,然后再保持在略高的温度继续冷却,使之转化为熔点较高型结晶。(3)巧克力要求熔点在35左右,能够在口腔中融化而且不产生油腻感,同时表面要光滑,晶体颗粒不能太粗大。在生产上通过精确的控制可可脂的结晶温度和速度来得到稳定的复合要求的型结晶。具体做法是,把可可脂加热到55以上使它熔化,再缓慢冷却,在29停止冷却,然后加热到32,使型以外的晶体熔化。多次进行29冷却和33加热,最终使可可脂完全转化成型结晶。 影响同质多晶转化的因素:1.脂肪的种类 2.融化时的温度 3.冷却温度 4.脂

    23、肪的纯度3 油脂的塑性是什么,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塑性:有的脂肪在一定外力范围内,具有抗变形的能力,开始流动,当外力停止后,脂肪重新恢复原有稠度。可保持一定的外形,这种能力称为塑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脂肪中某些甘油三酯以固态存在,另外的甘油三酯一液体存在,这是脂肪称为塑性脂肪。(1)油脂的晶型:油脂为型时,塑性最好,因为型在结晶时会包含大量小气泡,从而赋予产品较好的塑性;型结晶所包含的气泡大而少,塑性较差。 (2)熔化温度范围: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的温度范围越大,油脂的塑性也越好。 (3)固液两相比:油脂中固液两相比适当时,塑性最好。固体脂过多,则形成刚性交联,油脂过硬,塑性不好;液体油过多

    24、则流动性大,油脂过软,易变形,塑性也不好。 4 脂肪酸在三酰基甘油分子中分布的理论。 (1)均匀或最广分布:天然脂肪的脂肪酸倾向于可能广泛地分布在全部三酰基甘油分子中。 (2)随机分布:脂肪酸在每个三酰基甘油分子内和全部三酰基甘油分子间都是随机分布的。 (3)有限随机分布:动物脂肪中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是随机分布的,而全饱和三酰基甘油的量只能达到使脂肪在体内保持流动的程度。 (4)1,3-随机-2-随机分布:脂肪酸在Sn-1,3位和Sn-2位的分布是独立的,互相没有联系,而且脂肪酸是不同的;Sn-1,3位和Sn-2位的脂肪酸的分布式随机的。 (5)1-随机-2-随机-3-随机分布:天然油脂中脂肪

    25、酸在甘油分子的3个位置上的分布是相互独立的。5 食品中常用的乳化剂有哪些? 根据乳化剂结构和性质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根据其来源分为天然乳化剂和合成乳化剂;按照作用类型分为表面活性剂、黏度增强剂和固体吸附剂;按其亲水亲油性分为亲油型和亲水型。 食品中常用的乳化剂有以下几类: (1)脂肪酸甘油单酯及其衍生物。 (2)蔗糖脂肪酸酯。(3)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及其衍生物。 (4)磷脂。6 脂类氧化对食品的影响以及影响食品中脂类自动氧化的因素。 影响:1.使含脂肪食品产生各种异味和臭味,统称为酸败。2.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3某些氧化产物可能具有毒性。4形成食品风味。因此,必要的氧化是必须的,例

    26、如产生典型的干酪或油炸食品香气。(1)脂肪酸组成 脂类自动氧化与组成脂类的脂肪酸的双键数目、位置和几何形状都有关系。双键数目越多,氧化速度越快,顺式酸比反式异构体更容易氧化;含共轭双键的比没有共轭双键的易氧化;饱和脂肪酸自动氧化远远低于不饱和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比甘油酯氧化速率略高,油脂中脂肪酸的无序分布有利于降低脂肪的自动氧化速度。 (2)温度 一般说来,脂类的氧化速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因为高温既可以促进游离基的产生,又可以加快氢过氧化物的分解。 (3)氧浓度 体系中供氧充分时,氧分压对氧化速率没有影响,而当氧分压很低时,氧化速率与氧分压近似成正比。 (4) 表面积 脂类的自动氧化速率与它和

    27、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成正比关系。所以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时,降低氧分压对降低氧化速率的效果不大。 (5) 水分 在含水量很低(aw低于0.1)的干燥食品中,脂类氧化反应很迅速。随着水分活度的增加,氧化速率降低,当水分含量增加到相当于水分活度0.3时,可阻止脂类氧化,使氧化速率变得最小,随着水分活度的继续增加(aw=0.3-0.7),氧化速率又加快进行,过高的水分活度(如aw大于0.8)时,由于催化剂、反应物被稀释,脂肪的氧化反应速度降低。 (6) 助氧化剂 一些具有合适氧化-还原电位的二价或多价过渡金属元素,是有效的助氧化剂,如Co、Cu、Fe、Mn和Ni等。可以缩短引发期,使氧化速率增大。 (

    28、7) 光和射线 可见光、紫外线和高能射线都能促进脂类自动氧化,这是因为它们能引发自由基、促使氢过氧化物分解,特别是紫外线和射线。 (8)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能延缓和减慢脂类的自动氧化速率。 7、 油炸过程中油脂的化学变化。 油炸基本过程:温度150以上,接触油的有O2和食品,食品吸收油,在这一复杂的体系中,脂类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缩合等反应。 (1)不饱和脂肪酸酯氧化热分解生成过氧化物、挥发性物质,并形成二聚体等。 (2)不饱和脂肪酸酯非氧化热反应生成二聚物和多聚物。 (3)饱和脂肪酸酯在高温及有氧时,它的-碳、-碳和-碳上形成氢过氧化物,进一步裂解生成长链烃、醛、酮和内酯。 (4)饱和脂肪

    29、酸酯非氧化热分解生成烃、酸、酮、丙烯醛等。 油炸的结果:色泽加深、黏度增大、碘值降低、烟点降低、酸价升高和产生刺激性气味。8 油脂可以经过哪些精炼过程? (1)脱胶 脱胶主要是除掉油脂中的磷脂。在脱胶预处理时,向油中加入23的水或通水蒸气,加热油脂并搅拌,然后静置或机械分离水相。脱胶也除掉部分蛋白质。(2)碱炼 碱炼主要除去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同时去除部分磷脂、色素等杂质。碱炼时向油脂中加入适宜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混合加热,游离脂肪酸被碱中和生成脂肪酸钠盐(皂脚)而溶于水。分离水相后,用热水洗涤油脂以除去参与的皂脚。 (3)脱色 脱色除了脱除油脂中的色素物质外,还同时除去了残留的磷脂、皂脚

    30、以及油脂氧化产物,提高了油脂的品质和稳定性。经脱色处理后的油脂呈淡黄色甚至无色。脱色主要通过活性白土、酸性白土、活性炭等吸附剂处理,最后过滤除去吸附剂。 (4)脱臭 用减压蒸馏的方法,也就是在高温、减压的条件下向油脂中通入过热蒸汽来除去。这种处理方法不仅除去挥发性的异味化合物,也可以使非挥发性异味物质通过热分解转变成挥发性物质,并被水蒸气蒸馏除去。9、 酯交换及其意义。 酯交换是改变脂肪酸在三酰基甘油中的分布,使脂肪酸与甘油分子自由连接或定向重排,改善其性能。它包括在一种三酰基甘油分子内的酯交换和不同分子间的酯交换反应。 酯交换反应广泛应用在起酥油的生产中,猪油中二饱和酸三酰基甘油分子的碳2位

    31、置上大部分是棕榈酸,形成的晶粒粗大,外观差,温度高时太软,温度低时又太硬,塑性差。随机酯交换能够改善低温时的晶粒,但塑性仍不理想。定向酯交换则扩大了塑性范围。10 乳有哪些类型? 小分散液滴的形成使两种液体之间的界面面积增大,并随着液滴的直径变小,界面面积成指数关系增加。由于液滴分散增加了两种液体的界面面积,需要较高的能量,使界面具有大的正自由能,所以乳状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破乳现象,破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分层或沉降:由于重力作用,使密度不相同的相产生分层或沉降。当液滴半径越大,两相密度差越大,分层或沉降就越快。 (2)絮凝或群集:分散相液滴表面的静电荷量不足,斥

    32、力减少,液滴与液滴互相靠近而发生絮凝,发生絮凝的液滴的界面膜没有破裂。 (3)聚结:液滴的界面膜破裂,分散相液滴相互结合,界面面积减小,严重时会在两相之间产生平面界面。蛋白质1 扼要叙述蛋白质的一、二、三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为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是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基础,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则是实现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即构象,不涉及侧链部分的构象。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形式:-螺旋结构和-片层结构。蛋白质的多肽链在各种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盘曲或折叠形成一定规律的三维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除疏水作用外,维系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的动力还有氢键、盐键、范德华力和二硫键等。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其多肽链间通过次级键相互组合而形成的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2 试述蛋白质变性及其影响因素,举出几个食品加工过程中利用蛋白质变性的例子。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时,发生生物活性丧失,溶解度降低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海洋大学食品化学 简答题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