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期末总复习资料二.docx

    • 资源ID:17401215       资源大小:22.7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期末总复习资料二.docx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期末总复习资料二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期末总复习资料二 九年级语上册第三单元期末总复习资料二(1)史料丰富,用事实说话。以丰富的史料,批驳“吴汉杀妻”的说法。作者以后汉书?吴汉传记载的史料为论据,证明了“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以东观记的一段字为论据,证明吴汉的夫人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以后汉书中的一段字为论据,证明从历史记述都没有把吴汉描写成斩经堂中的杀妻人物。(2)结构清晰,善于提炼关键句。比如中心句“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比如总结句“从我们现在的观点说?胡乱编出象吴汉杀妻这样

    2、的剧本。”三、重点语段阅读训练。在旧戏舞台上,许多人都曾看过一出戏,名叫吴汉杀妻,又叫斩经堂。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吴汉杀妻一剧的情节,大体是: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王莽篡位以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吴汉守关时捉住了刘秀,正要送去报功,他的母亲告诉他说,王莽是他的仇人,他的父亲是被王莽杀害了的,那时他年纪太小,不懂事,现在应该为父报仇,并且命令他杀死王莽的女儿,扶助刘秀恢复汉室的江。吴汉持剑去杀妻,正好其妻在经堂念佛。吴汉不忍杀她,就将实情告诉她。于是,王莽的女儿就自刎而死;吴汉的母亲为了促使吴汉下决心,也上吊自杀了。

    3、这样吴汉果然死心塌地随刘秀去打天下,后成为所谓中兴名将之一。这个故事情节,根本不合历史事实。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不知道后的剧作者,为什么要无中生有地硬把“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的头上。那位剧作者显然以为这样可以抬高吴汉的身价,殊不知在我们看,这样反而诬害了吴汉。由于吴汉是北京地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所以北京人对于吴汉的生平故事,应该知道得特别清楚。据后汉书吴汉传记载:“a吴汉字子顏,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看了这一段记载,就可以明白,吴汉并不是王莽手下亲信的将官,而只是

    4、一个小小的亭长。他曾因宾客犯法而亡命逃走,并没有当王莽的女婿,更没有杀王莽的女儿。他与王莽也并非是有杀父之仇的冤家,与刘秀的关系更不同于旧戏所描写的那样。吴汉起兵响应刘秀,终于成为光武中兴的功臣,也不是因为他不违母命的结果。这些都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然而这些证明还不够有力,还不足以推翻“杀妻”之说,必定要从正面找出更有力的证明材料,才可以令人心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查究:吴汉的家庭和夫妇关系到底怎样?上述后汉书吴汉传中,有一段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重要叙述。它写道:“b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也。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昆弟外家。”由此可见,吴汉的家庭关系

    5、很正常,看不出有过“杀妻”之类的变故?而且,照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造次不能以辞自达”。这又证明,从历史记述都没有把吴汉描写成斩经堂的人物。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1、解释加点的词语。(1)无中生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2)大书特书: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2、第段有什么作用? 由旧戏斩经堂说起,提出论点: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3、第段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本段在中的作用是叙述故事的情节,让读者了解剧情,为下的批驳

    6、树起靶子4、吴汉杀妻一出戏内容并不算少,剧本有上万字,而作者在第段只用二三百字叙述,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作者去掉了与论述中心无关的情节,只交待那些必要的情节。这样写符合议论中记叙为议论服务的,其语言要求简洁,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形象生动的描写的特点。、第段提出了本一个最重要的议题是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6、第、段根据后汉书?吴汉传史料,分别证明什么? 第段指出吴汉不是王莽的女婿,证明“吴汉杀妻”的情节是无稽的。第段证明吴汉家庭关系很正常,不会有“杀妻”的变故。7、从第段中我们得知吴汉并没有当上王莽的女婿。你还从哪儿可以看出? 从第段的史料“汉尝出征,妻子在后

    7、买田也。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昆弟外家。”这几句看出吴汉之妻并非王莽之女,否则何必买田宅呢?8、试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第段在中的作用。结构的作用承上启下。 内容上的作用是先评论上的分析论述,后用“进一步”引出下的的深入论述的内容。9、第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这是本的一个重要论据,它照应了上(第段)“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同时表明了作者对“吴汉杀妻”的看法吴汉没有杀妻,所以史书上没有记载。10、本用大量的史料为论据,否定了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其中哪条证据是最重要的呢? 用以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的论据既有具体的史料,

    8、又有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具体的史料有四则,第一则是关于吴汉生平的,第二则和第三则是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第四则是关于吴汉为人的。然而最主要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11、“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请结合你看过的历史剧,简单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看历史剧并不能代替我们读历史,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太奸诈,多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不很好。而其实在历史上的曹操应该算是一代枭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学家,并不那么坏。12、借助工具书尝试翻译选中画曲线的3处

    9、言。a、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地人。家庭出身贫寒。在一县城做亭长。王莽末年,因为朋友犯法(受到牵连),就逃避到渔阳。资金用完(不得已)就以贩卖马匹为职业,往于燕地和蓟地之间,所到之处,结交的朋友都是才能出众的人。b、吴汉曾经出兵打仗,(他的)妻子和儿子在他走后就购买了很多田地房宅。吴汉回后,责怪他们说:我和军队在外(作战),官兵的给养均不足,为什么要买这些田地和房屋呢?于是就将这些田地和房屋全都分给了兄弟和外姓家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很少写(表达),(每当一)匆忙就不能从容地用语言表达。大小猫洞一、体知识和学常识。1、大小猫洞这篇议论就议论的方式看是立论。本的作者金克木(1912-2000)

    10、,当代学家、学者、北大教授。他一生笔耕不止,有学术著作梵语学史、印度化论集等,诗歌雨雪集、蝙蝠集,小说难忘的影子、旧痕集,散随笔天竺旧事、燕口拾泥等,译著法致呵利三百咏、印度古诗选等十多本著作。2、牛顿是英国的物理家、数学 家、天学家。他在物理领域有许多杰出贡献,最著名的应当是创建了牛顿运动定律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二、要点归纳。1、篇结构及主要内容。本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统领全篇。第二部分(221),论证“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个故事里的道理。本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211),论证分论点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第

    11、二层(1218),论证分论点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第三层(1921),推而广之,以门和桥为喻,论证中国历的行为方式是人本主义思想为标准。 第三部分(22),点明的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2、主题思想。本是一篇立论,通过“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两则故事的分析论证,得出了“故事里有道理”的观点,阐发了考虑问题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道理。3、写作特点。(1)采用隐喻手法,思想内容深刻含蓄。如:在“牛顿开猫洞”的分析中,以猫隐喻人;在“晏子使楚”的分

    12、析中,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一方面本的论点并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隐含在中的,需要读者去感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从而把握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另一方面,作者运用隐喻的手法,以猫指人也就是被管理者,写出要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以人的高矮喻人的等级,而以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隐喻了做事从实际需要出发。(2)本语言生动。本语言的生动首先表现为幽默,例如“请晏大使从小门进”“城墙不是纸糊的”。幽默的语言与丰富的想像相关,例如“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我可以让你也利用。小猫:谢谢。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可是你进得去吗?”语言的生动也表现在句式的变化,例如,前面说“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点

    13、道理”,后边说“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语言的生动还与衔接连贯流畅相关。例如,“无独有偶”就把两个故事紧密地连起了。三、重点语段阅读训练。(1)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辨。(2)大科学家牛顿有个传说是:他养了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他为便利猫的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一小,一大。他认为大猫不能进小洞,可不知道小猫能进大洞,开一个洞就够了。这故事是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3)牛顿爵士的家世并非贫寒。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这故事靠不住。(4)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点道理。开一个猫洞是从人的一方面想,一洞可以两用。若从猫的一

    14、方面想呢?一有紧急情况,两猫不能同时进出,势必大的要挤了小的。而且()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6)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7)若是各有一洞呢?那就不一样了。(8)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我可以让你也利用。(9)小猫:谢谢。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可是你进得去吗?(10)双方平等了。各有所得,各霸一方。(11)故事里的牛顿不可笑。他是从猫一方面考虑的。洞是供猫用的,不是供人用的。对人说,一个洞的效率高。对猫说,两个洞更方便。牛顿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12)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13)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据说他曾经当使

    15、者到楚国去办外交。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马威”。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国门之旁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大使从小门进。晏子不肯,说,到什么国进什么门。到狗国才钻狗洞。我到楚国该进什么门?进大国的大门,还是进小国的小门?楚国人不肯自认为小,只好请他进大门。没开始谈判先吃了败仗。(14)当时只有三个大国:西是秦,东是齐,南是楚。既是外交访问,晏婴大使必非一个人。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决不能一个人徒步走。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而且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这故事靠不住。(1)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16)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走大门,小人走小

    16、门。门以人为准。(17)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18)这又是从两个不同坐标出发看人和门的关系。(19)事实上,中国历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贵宾到,大开中门迎接。“告帮”的,“求情”的,普通人,都得从侧门出入,先到门房挂号等候。仆役丫环就只能走后门了。?人人走桥,未必想到是什么桥。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1、第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提出论题,引出总领下的两个故事。2、选写了哪两个故事(每个故事请用不超过个字归纳)?作者认为它们分别包含什么道理那?“牛顿开猫洞”和“晏子使楚”。 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

    17、从猫出发的道理。 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3、作者认为“大小猫洞”故事靠不住的根据是什么?请用原回答。牛顿爵士的家世并非贫寒。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4、对于牛顿的做法,作者的看法与众人有什么不同呢? 众人的看法: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 作者看法: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选()、(6)段和(8)、(9)段关于大猫和小猫的对话,从语言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大猫和小猫的对话想象丰富,语言幽默生动,读起娓娓动听,充满情趣。每个猫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6、作者认为有关晏婴出使楚国的故事靠不

    18、住的根据有几个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 两个方面:一是晏婴使楚骑马乘车,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二是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7、第(16)画线的句子“门以人为准”和第(17)段画线的句子“门以国为准”哪一句话是“人本”思想的体现?为什么?“门以国为准” 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因为作者在这里运用了“隐喻”手法。“门以人为准”以人的高矮隐喻人的等级,实质是以人的等级为标准,所以它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人本”思想的体现。“门以国为准” 也运用了“隐喻”手法,以大国开大门、小国开小门隐喻做事情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所以它是“人本”思想的体现。8、选(12)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13)18

    19、段中叙述故事的语段是第(13)自然段,分析故事(议论)的语段是第(14)(18)自然段。9、“这故事靠不住”这句话在中先后在第(3)和第(14)段两次出现,有什么作用呢?这句话在中两次出现,通过作者合情合理的简要分析,得出了“牛顿开猫洞”和“宴子使楚”这两个故事都靠不住的看法,照应了第一段的“真假难辨”;也告诉了我们要有怀疑精神,要自主思考从而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不可盲从。10、说说你对下列句子含义的理解。(1)事实上,中国历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从表面,“晏子使楚”的故事中,楚国的标准是人而齐国的标准是等级,作者应当批判齐国。其实,作者采用了隐喻手法,即以人高矮隐喻人的等级以大国开大门

    20、、小国开小门隐喻做事情应从实际需要出发。(2)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本句是的总结句,又是的中心句。它总结了全,表明了作者观点:故事里面有道理,它启发我们从故事中、从书本中、从生活中悟出一些道理。11、选中作者通过这两个故事要告诉读者的道理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作者要告诉读者的就是考虑问题要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区别:第一个故事宣传的是共和的思想,即关注弱势群体与弱势个体的利益,第二个故事宣传的是民主的思想,即关心多数人的利益。世上没有傻问题一、体知识和学常识。世上没有傻问题选自魔鬼出没的世界,它既可以看作是一篇散化的议论,也可以看作是

    21、一篇议论性的散。的作者是美国的卡尔萨根。他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天学家、科普作家。他一生著述甚多,除各种科普作品外,还写了30本书。其中伊甸园的飞龙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94年作者获得第一届“阿西莫夫奖”。二、要点归纳。1、篇结构及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3段):提出问题。作者从现实生活中两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情况入手,记叙了他们截然不同的表现,为下的分析作铺垫。第二部分(4-6段):分析问题。分析高年级学生不愿意提出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7段):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世上没有傻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成年人不仅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还要给他们关键的进行思考的工具。2、主题思想:本通过生活中一些现象地观察,

    22、得出结论:其实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不是什么傻问题,成年人应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给以知道,以启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3、写作特点。(1)正反结合,论证全面。对儿童的好奇心进行了充分肯定。儿童常问一些连续的问题,他们从没听说过什么叫“傻瓜式”的问题,渴望了解世界,这是从正面说。而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提出问题,他们很少主动思考,失去了大部分的好奇心,而且成年人讨厌提出问题,这使从反面说。这样正反结合,论证有层次,有说服力。(2)语言准确,修辞贴切。比如“时不时的,我会非常幸运地给幼儿园或一年级的孩子讲”,“ 幸运”一词表明了作者对于“幼儿园或一年级的孩子”保有可贵的好奇心的由衷喜悦。三、重点语段阅读训练。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它不仅是青春期的问题。我猜测它部分是因为自同学的不许杰出的压力(除了在体育运动中),部分是因为社会教给人们的短期满足,部分是由于一种印象即科学和数学不会使你能买一辆跑车。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期末总复习资料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