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17674281       资源大小:204.14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1、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滴血雄鹰绪论1.世界地理:世界地理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分异现象的学科。2.世界地理学科属性及体系(1)世界地理是一门区域自然地理与区域人文地理相综合的课程(2)世界地理属于“区域地理学”的一部分3.新时代下世界地理的学习任务:(1)掌握知识(2)培养分析能力(3)掌握重大的全球性问题(4)掌握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基本概念(1)大洲:大陆与大陆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2)大陆:连片面积广大的陆地(3)岛屿:面积小被水域包围的小块陆地(4)半岛:是指陆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一半同大陆相连的地

    2、貌部分,它一般是三面被水包围。(5)洋: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的地区。(6)海:与“大洋”相连接的大面积咸水区域,即大洋的边缘部分。(7)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岛屿、群岛或半岛与大洋分隔,仅以海峡或水道与大洋相连的海域。(8)内海:由大陆及其向外作臂状突出的半岛环抱,仅余一个出口(9)边缘海:与大陆毗邻又与大洋处于不同程度隔离状态的海。2.世界各大洲、大洋之间的分界线(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4)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5)欧洲与

    3、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6)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7)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8)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9)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10)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11)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为界。(12)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

    4、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13)大西洋与印度洋: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3.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因为这些地区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广泛使用拉丁语,因而称为拉丁美洲。4.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全球海陆分有很不均匀,存在以下特点:(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3)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4)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5)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5.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

    5、形结构因洲而异6.洋底地形的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被和大洋底三部分(3)洋脊贯穿四大洋7.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和遗迹期(地缝合线)等阶段。8.全球气候带与气候类型(1)陆地低纬度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温在15以上;成因: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分布:除了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至南北纬30外,其余皆在南北纬25之内。1)赤道多雨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成因:地处低纬,是赤道气团的源地,同时位于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信风辐合上升带,多对流雨;分布:赤道两侧南北纬5至10之间。2)热带干湿季(草原)气候:

    6、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分布: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左右,也可伸直25左右。3)热带沙漠(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燥少雨;成因: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分布: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30之间。4)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降水丰富且集中,季节分明;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分布: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半岛。5)热带海洋性气候:特点:高温多雨,具有海洋性特点;成因:地处信风的迎风海岸,受地形的抬升;分布:南北纬1025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

    7、岛屿。(2)陆地中纬度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显著;成因: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地带;分布:中纬度地区。1)陆地温带气候A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多对流雨,雨量集中程度不如温带季风;成因:冬季受海洋西风影响,夏季受地形对流影响;分布:3555N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B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终年温暖湿润,海洋性明显;成因:全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部。C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成因: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和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分布:3555N左右的东亚地区

    8、。D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特点:大陆性明显,气温年较差大,降水比较少;成因:距海远,终年受温带大陆气团的控制;分布: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2)陆地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40之间的地区。A亚热带湿润气候:特点: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比季风区均匀;成因: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分布:北美大陆东部2535N的地带和南美的巴西高原东南缘、巴拉那河中、下游以东和潘帕斯东部。B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成因: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冬季受大陆冬季风影响;分布:亚热带的亚洲东部。C亚热带夏干气候(地

    9、中海式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性交替控制;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D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成因:地处亚热带,深居内陆距海远,且受地形影响;分布:亚热带大陆内部。(3)陆地高纬度气候:特点:气温低,降水少;成因:冰原气团和极地气团交绥地带;分布:北半球50N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以及南半球的南极大陆地区。1)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少,集中在暖季;成因:主要受极地海洋性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分布:5070N之间,大陆西岸则在6070N之间。2

    10、)极地长寒气候:特点:全年皆冬,降水稀少;成因:地处极圈之内;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及岛屿,纬度大致介于7075N之间。3)极地冰原气候:特点:终年酷寒,干燥少雨;成因:纬度高,长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分布:南极大陆、北冰洋、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地区。(4)高地气候:特点:具有山地气候特点;成因: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分布: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9.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1)气候的纬度地带性(2)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3)气候的垂直地带性10.根据时间尺度,地球气候变化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

    11、史时期和近代的气候变化。11.自然灾害及其类型(1)定义:是指自然界物质运动过程中一种或数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通过非正常方式的释放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指由于纯自然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2)类型:从时间角度分类:突发性灾变、积累型灾害;据致灾因子分类:天文灾害 、地质灾害 、气象水文灾害 、土壤生物灾害。12.全球火山地震带(1)火山带:世界上有4个主要火山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东非火山带。(2)地震带: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底)地震带、内陆小地震带。13.火山

    12、喷发活动的特点(1)绝大多数火山喷发活动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即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带。(2)这些火山大多数为休眠火山,但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3)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几乎同步发生,即地震相对频繁时,火山喷发也相对多起来。14.风灾与水旱灾害(1)风灾:风灾种类较多,其中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大气漩涡称为热带气旋,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的总称。风暴潮又称沙尘暴,是一种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天空能见度大大降低的恶劣天气现象。15.我国沙尘暴的成因 我国的沙尘暴灾害主要集中在西北、华北等地区,时间上主要发生在45月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气环流和地形相互作用的

    13、结果;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冬季雨雪少,又兼地表植被覆盖率低,表土质地松散,一旦天气转暖解冻,大风吹起,易形成沙尘暴;人为活动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使生态环境恶化。16.水旱灾害(1)厄尔尼诺:是指一种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尔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2)拉尼娜: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17.沙漠化与石

    14、漠化(1)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多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2)石漠化:在喀斯特地区或干热河谷地带由于自然地或人为原因导致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地下岩石逐渐露出地表的过程。第二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1.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2.全球自然带分布及其特点(1)热带雨林带:分布: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特点:低压无风近赤道,终年多雨气温高;树冠层层林茂密,猩猩樨牛象活跃。砖红壤广泛发

    15、育。(2)热带稀树草原带:分布: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广泛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相应的地带仅有局部分布;特点:低压控制是雨季,副高来临干旱期;斑马羚羊长颈鹿,草原广布树木稀。广泛发育红棕色土。(3)热带荒漠带:分布: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及南美部分地区;特点:气流下沉回归带,气候干旱植物稀;沙漠茫茫连广宇,生机盎然绿洲地。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4)亚热带荒漠草原带:分布: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热带荒漠带的边缘,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特点:降水有所增加,但受

    16、夏高温和干旱影响,缺水问题严重,荒漠草原,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5)亚热带森林带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亚热带大陆的东岸;特点:中纬偏低大陆东,冬夏季风分外明;温高雨多水热好,常绿阔叶林长青。发育黄壤和红壤。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特点:三四十度大陆西,西风副高互交替;冬温湿润夏干热,常绿灌丛叶蜡衣。发育褐色土。(6)温带荒漠带:分布: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山间高原,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特点:深居大陆内部中,水汽难达干旱情;冬夏昼夜温差大,流沙戈壁驼队行。土壤主要是棕漠土和灰棕漠土。(7)温带草原带:分布: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西伯

    17、利亚平原的南部;特点:温带草原沙漠边,夏温较高水分添;浅草平铺牛羊欢,小麦甜菜遍沃田。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盐土。(8)温带阔叶林带:分布: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特点:西风盛吹大陆西,温暖深润温差小;潮湿多雾日照少,绿草茵菌放牧好。土壤主要有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9)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特点:东西延伸大陆北,纬度较高蒸发微;针叶林海树单一,麋鹿紫貂泰加林。发育森林灰化土。(10)苔原带:分布: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特点:大陆北缘来分布,严寒冬雪长漫漫;温凉夏季苔藓出,特有动物是驯鹿。土壤属于冰沼土。(11)冰原带:分布:

    18、几乎占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大部以及极地许多岛屿;特点:极地四周是其位,烈风暴雪冰无垠;缺少植物景奇特,企鹅海豹主人公。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定义及其内容(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正宗的概括。(2)内容:内在联系,是整体性最基本的内容;空间组合性,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动态演变性,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一般而言,最基本的差异包括纬向地带性差异(也称地带性差异)和非纬向地带性差异(也称非地带性差异),此外,还有上述两者派生出的垂直地带性差异。5.地域分异规律: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

    19、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6.三维地带性:两层含义:“三维分异”:任何一个地带可以同时沿纬向、经向和垂直递变方向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同处于一个三维空间之中;“三位一体”:即一个地带所具有的带谱,是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1.海洋的划分:海的形态据其海陆相关位置,可进一步划分为边缘海、陆间海和内陆海。(1)边缘海:一边以大陆为界,一边以半岛或岛屿为界,与大洋分隔开的海。如我国的东海和南海。(2)陆间海:介于大陆之

    20、间的海,深度较大,有海峡与外海或大洋相通。如地中海,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3)内陆海:深入大陆内部的海,海洋状况受大陆影响十分显著。如红海和渤海。2.洋流的分类及成因(1)梯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的。(2)风海流:风对海面的摩擦作用而产生的。(3)补偿流:由于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所形成的海流。3.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全球面临的四大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温室气体、臭氧空洞和生物多样性减少。(1)海洋污染及其危害1)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危害大、扩散范围广和控制难度大等特点。2)污染物的种类: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与赤潮;固体废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21、(2)海洋污染调查与海洋监测(3)国际社会保护海洋环境的努力第五章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1.种族的定义及其划分(1)定义:种族是指体态外貌上具有共同的遗传特征的人的群体。(2)划分:通常把人种划分为三种,即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2.人种主要分布区:(1)黄种人,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还有少部分美洲印第安人;(2)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白种人,。欧洲和美洲是白种人的集中分布地区,但欧洲是他们的源地。3.世界民族众多,而且差异大4.世界三大宗教:指以欧洲为核心的基督教,以西亚、北非为中心的伊斯兰教和以亚洲为中心的佛教。5.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总量大,增长速度快。

    22、6.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旧大陆”的大陆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又以亚洲的人口密度最大。7.世界人口增长的类型:高高低,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低低低,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8.世界人口城市化 城市是先进文明的代表,城市化是经济地域发展的高级产物。世界人口城市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2)大城市的发展;(3)大型的都市地带。9.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地理过程:(1)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移动;(2)城市景观的扩散;(3)各种形式网络的扩散。10.世界经济发展与分布的历史(1)世界经济

    23、结构的复杂化和结构的“倒金字塔”过程(2)世界经济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扩大 (3)世界经济的空间距离在不断缩小 (4)地球表面的水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分布中作用演变 第六章 亚洲一、亚洲的位置与范围(一)辽阔的面积1.经纬位置及四至点2.分界3.分区4.整体评价:辽阔面积导致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多层次性;完整轮廓使水汽难深入;强烈海陆对比成就了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二、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一)要素特征1.地形地貌:地势最高: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平均海拔约950米;地势起伏极端;地形结构为中部高四周低 :北部低地区、南部台地区、中部高山高原区、东部冲积平原及岛弧区;大陆东部独特的岛弧带

    24、;地貌类型复杂多样。2.气候: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类型的复杂性。3.水文:水系结构呈不匀称的辐射状;长河数量多 :流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七条;内陆流域广大 :占全洲总面积的40 ;河网密度疏密不均;多双生河;五大湖群。4.植被:由内陆到边缘,种类组成由简到繁,发育由稀到疏,类型由荒漠到草原再到森林;以温带植被为主;东部森林带在各大洲中是最完整的;东部以纬向地带性明显,中部以垂直地带性明显,北部以干湿地带性明显。5.土壤:内部结构南北差异大:北部年轻种类单一,南部相反;高低纬地区纬向地带性明显世界最宽的四个自然带;苔原冰沼土带、针叶林灰化土带、草原灰钙土带、荒漠粟钙土带;独特的

    25、亚热带宽阔,类型复杂;中部山地垂直分带典型。6.动物:典型的大陆性动物区系:a.北部:全北区面积广大、动物贫乏、种类年轻。成因:景观的单一性,生存条件的严酷性,地质的幼龄性;b.南部:东洋界景观的复杂稳定性。成因:生存条件的优越性、地质的古老性;特有种类少而集中于南部;动物种类多、数量巨大。7.自然地理环境空间结构特征:(1)宏观上中部与周边的分异;(2)地形、水系的分异:气候、土壤、植被三位一体的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的分异;中部高山高原区的垂直分异地带性;北部明显纬向地带性、东部完整的纬向地带性;从东部沿海至内陆的干湿分异。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评价:(1)复杂性:围绕亚洲大陆的海域复杂多

    26、样;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多样性;地理环境结构的复杂性;(2)季风性。三、亚洲的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富集区多。2.森林草原:资源丰富,亚洲的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亚洲草原总面积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5%。3.水力资源也极丰富。4.渔业:资源丰富,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四、亚洲的人文地理环境1. 人口:世界上人口总量最大的一洲:占60.1%;人口密度大,分布不均匀;自然增长率较大;发展趋势和问题。2.种族与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以南亚为甚;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民族众多,易发生冲突。3.文化与宗教:复杂的语言;多元的宗教;各具特色的文化。4.人文

    27、地理环境的整体评价:复杂多样的人文地理环境给世界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也使得亚洲内部的相互理解造成困难,成为亚洲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五、亚洲经济地理特征1.发展特点:起步晚,70年代以后发展快;区内经济发展差异大。2.地位:总体水平不高(经济总量规模大,但人均少);仍处于发展中的地区,在世界大洲中处于中地下水平。3.产业结构: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比重地位不断增强,但第一产业仍占较大比重且技术落后,水平低,第三产业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落后,工业水平仍然比较低;传统工业和初加工工业为主体。4.空间结构及其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工业化萌芽阶段(工业集中在远东地区);二战

    28、后,主要是中东石油工业、远东地区;70年代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快速发展;90年代后,中国和印度崛起。六、亚洲区域性的人地关系的基本特点与问题(一)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众多的人口、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广泛分布的贫困人口等,给亚洲的资源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退化;森林减少;水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减少;空气污染;城市贫民问题等。(二)领土及地缘关系问题1.北方四岛问题北方四岛是指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属千岛群岛的南部。由于周围海域为南北暖流寒流相汇之处,因而形成丰富的鱼类资源,有着“鱼类宝库”之称。千岛群岛17世纪时最早由日本人发现,18世纪初被俄国占领。2.朝鲜问题:臭名

    29、昭著的麦克马洪线3.克什米尔问题4.中印边界问题5.油气地缘问题6.海洋国土问题7.地缘经济与亚太经济合作(三)民族和宗教冲突问题1. 西亚的民族与宗教冲突西亚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结合部,由于民族和宗教成分的复杂性,加之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西亚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旷日持久,以至导致大规模的战争。主要包括: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塞浦路斯问题;库尔德人问题;阿富汗问题。2.南亚的民族与宗教冲突3.中亚的民族与宗教冲突(1)主体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2)主体民族与俄罗斯人之间的矛盾突出(3)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民族矛盾(4)跨界民族问题(5)恐怖主义七、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1.进口替代工业化2

    30、.出口导向型工业化3.新一轮混合型战略日本一、概述1.国名:日本国:日出之国;史称:大八洲国、倭国、苇源中国、日之国;中国对其称呼:东夷、岛夷、倭、倭国、日本。2.位置:亚洲之东,太平洋之滨的岛国;地处北温带: 26N46N,123E149E;与经线相斜交:跨经纬度相对较大。3.领土构成:总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众多小岛:3992个,海岸线长3.3万公里;北方四岛:择足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领土争端:日俄北方四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4. 行政区划:(1)两级区划:一级:都(东京都)、道(北海道)、府(京都府、大阪府)、县(43个);二级:市、町、村。(2)八大地方: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近幾、中国、四国、九州。5.人口(1)世界人口大国之一:1.269亿(2)人口增长:战后较快,但进入21世纪人口增长相对缓慢(3)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城乡差异大,第三产业人口多,性别比为96,文化结构较好;民族构成单一,侨民较多,人口密度大,分布不均匀。6.文化:古代受中国影响很大,近现代受欧美文化影响,当代日本文化既有本国传统,又兼有西方文化。7.军事外交:专守防卫,三无原则;日美为中心的军事和外交。二、自然条件及其评价(一)自然条件1.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而分散2.多火山地震,地热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