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贵州省非师范专业报考教师资格认证小学教育学.docx

    • 资源ID:17713022       资源大小:42.16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省非师范专业报考教师资格认证小学教育学.docx

    1、贵州省非师范专业报考教师资格认证小学教育学贵州省非师范专业报考教师资格认证小学教育学绪论第一节:小学教育的概述一、 小学教育的对象,目的、性质1、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小学教育。2、 小学教育学的目的也就是揭示小学教育规律,指导小学教育实践。3、 小学教育的性质,小学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总之:小学教育学就是研究小学教育,揭示小学教育规律,指导小学教育实践的一门分支学科,社会学科。二、 学习研究小学教育学的意义(一)、树立正确的小学教育观念(二)、掌握小学教育规律(三)、构建小学教育素养三、小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观察法的含义: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即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

    2、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2、使用自然观察法时就注意以下一些方面:(1) 观察者要避免作为外来者或陌生人出现在被观察者面前,引起被观察者的情绪反应。(2) 观察者避免和被观察者直接交流;(3) 对相同行为应尽量子力学有足够的次数和时间,确保结论的可靠性;(4) 观察者应避免放任自流或有期望效应的产生;(5) 对结果要及时整理分析,有利于开展工作。3、观察的具体方法:(1) 实况记录法(2) 时间取样法(3) 事件取样法(二)、调查法1、调查法的含义:调查法是通过深入实际地收集资料来分析现象和问题的一研究方法。2、调查法的具体方法(1)访谈法(2)文献法(3)问卷测验法

    3、(三)、实验法1、实验法的含义: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的程序(1)实验假设(2)实验被试(3)实验变量(4)实验控制(5)实验步骤(6)实验结果和结论3、实验法的类型(1)自然实验法(2)实验室实验法(四)、行动研究法1、实验研究法的含义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以,它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问题。2、行动研究法的特点(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3、行动研究

    4、的层次根据参与者的不同,行动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1) 第一层次是教师个人进行的某种教学方法或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行动的研究;(2) 第二层次是某个学校组织若干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开展研究;(3) 第三层次是由专家、研究人员、教师、政府主管部门的人员组成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开展研究。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述柏拉图的理想国指出教育和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二、 教育的独立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这是近代最早的一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代表。他强调知道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

    5、、教材的重要性、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三、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在1916年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他的教育思想被西方教育家称为“新教育”或“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杜威被视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1939提,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一书的出版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学。四、 教育学发展的深化阶段美国教育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理论,他提倡“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

    6、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沿着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两个方面发展。第一章:教育概述第一节:教育的定义一、 关于教育的一般理解关于教育的一般理解为: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首先,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其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最后,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二、 教育的含义从广义上说,凡是传递经验,影响他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偶然的,都是教育,包括人们有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7、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即由专门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传递知识、技能,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第二节:教育的构成要素一、 关于教育构成要素的诸种观点教育构成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二、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一) 教育者教育者指在教育活动中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广义的教育者包括学校里的老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及管理人员;家庭中的成员;社会成员等。(二) 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指在教育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广义上的受教育者包括在各级各

    8、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青年和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家庭中的成员;社会其它成员。(三) 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指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内容及其方式。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第三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 教育的起源(一) 生物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学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提出来的,他把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说成是教育起源和存在的基础。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二) 心理模仿起源说主张教育心理模仿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实实禄,他认为教育是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无

    9、意识的模仿。(三) 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常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主要观点是: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求;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生产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二、 教育的发展关于教育的历史分期有几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是以生产关系为根据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将教育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第二种是以教育本身在历史进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不特征为标志的教育发展的历

    10、史分期。将教育分为原始状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几个基本阶段。第三种是以生产力为根据的教育发展历史分期。这种主张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看问题,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使用木器、石器为标志的原始社会、使用青铜器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古代社会和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现代社会。相应地,也可以把教育划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一)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 教育目的单一2、 无专门的教育机构3、 没有专门的教职人员4、 教育内容贫乏5、 教育途径单调(二) 古代教育的特点1、 教育目的为统治阶级服务2、 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3、 开始有了专门的教育人员4、 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

    11、人文科学治人之术5、 教育途径呆板(三) 现代教育的特点1、 教育目的多样化2、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机制3、 教育人员的专业化和普及化4、 教育内容的科学化5、 教育途径不断更新和发展三、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一, 教育目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并存。第二, 教育管理的民主化。第三, 教育内容的国际化与现代化。第四, 教育人员的不断专业化、民主化与终身化。第五, 教育途径的信息化。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一节:教育与经济一、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一) 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二) 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三)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制约作用(四) 经济对教育人

    12、员的制约作用(五)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1、 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 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第二, 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第三, 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层次结构。第四, 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决定了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结构。二、 教育的经济功能(一)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二) 教育是科学知道再生产的手段(三)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第二节:教育与政治一、 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 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二) 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三) 社会政

    13、治制约着教育内容(四) 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利和机会(五) 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二、 教育的政治功能(一)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二) 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三) 教育有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功能第三节:教育与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文化仅指精神的或观念的文化,即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包括哲学、科学、艺术、宗教、道德、法律、信仰和习俗等。一、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一) 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二) 文化影响教育制度的制定(三

    14、)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结构(四) 文化影响着教育人员(五) 文化影响教育方法二、 教育的文化功能(一) 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二) 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选择、整理的功能(三) 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第四节:教育与人口一、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 人口制约着教育目的(二) 人口制约着教育制度(三) 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四) 人口制约着教育人员(五) 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二、 教育的人口功能(一) 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生要手段(二)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三) 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四) 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第五节:教育与自然环境一、 自然环境对教育的制约(一) 自然环境

    15、制约着教育目的(二) 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机构(三) 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内容(四) 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人员(五) 自然环境制约着教育途径二、 教育的自然环境功能(一) 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二) 开展环境行动,优化生态环境第六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含义(一) 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都属于各自不同的范畴,与其他各子系统的联系也不在同一层面上,这些联系是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和多性质的。(二) 社会各子系统对教育的要求只有在被人们认识到,并恰当地内化为教育本身要求时,才能得以实现。(三) 教育系统内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有自己特殊的运行方式和规律,如果无视教育相对独立性,

    16、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二、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一) 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二)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三)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关系第一节:个人发展一、 人的发展的一般概念发展,是指一种有规律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的变化。按照生理学观点,人的发展是指人的构造形态,组织器官机能的形成和完善。按照社会学观点,人的发展是指人们掌握社会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实现社会性成熟。按照心理学观点,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人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变化的过程。人的发展的含义:是指作为复杂整体

    17、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二、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 顺序性(二) 阶段性(三) 不均衡性(四) 差异性(五) 互补性三、 小学生发展的主要特征(一) 生理特征1、 身体发育2、 神经系统发育(二) 心理特征1、 认识能力的发展(1) 感觉、知觉的发展A、 整体知觉笼统、不精确,缺乏比较精细的分析。B、 感知的有意性与目的性的发展。C、 小学生知觉的发展(2) 记忆力的发展A、 有意识逐渐上主导地位。B、 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C、 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3) 注意的发展A、 从无意主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

    18、意占主导地位。B、 小学生对抽象材料的注意逐步发展,但是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进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很大作用。C、 小学生的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4) 思维的发展A、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为主要形式过渡。B、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C、 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5) 语言的发展(6) 想象的发展2、 非认知心理的发展(1) 情绪情感的发展A、 小学生情感表现形态不在断变化B、 小学生情绪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深刻。C、 小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D、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断增强。(2)意志的发展A、 在意志行动采取阶段和目的上,低年级学生还不等于自学地,独立地确

    19、定行动的教动机和目的。B、 在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上,小学生动机与目的是非常具体的,抽象的动机和目的对他们来说不能理解也不起大作用。(2) 自我意识的发展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体表现为:A、 自我概念的发展B、 自我评价的发展C、 自我体验的发展第二节: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人们把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归结为: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一、 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一)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二)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三)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四) 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总

    20、之: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二、 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一) 自然环境(二)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其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着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2、 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直接影响。3、 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总之: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现实条件,对人的发展从根本上给予影响。三、 学校教育在个体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一) 学校是专门育人的机构(二) 学校有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三) 学校教育工作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的。四、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

    21、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第四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目的可以表述为,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总要求。狭义教育目的就可以表述为国家对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总要求。二、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人员配置、课程的确立、途径的选择以及整个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其次,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调控作用。第三,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评价作用。四、 教育目的的确立(一) 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第一, 以人为中心的教

    22、育目的论,又称“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发展的需求来确立。第二, 以社会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论,又称“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确立。第三, 以文化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论,又称“文化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文化发展的需要来确立。我国现阶段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点是:(1) 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而言的,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2) 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 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

    23、面发展。(4) 现代化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关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5)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共产主义社会。(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二) 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人上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可能性也必然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三) 确立教育目的还需借鉴前人及他人的思想成果五、 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原始社会整个人类的教育工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当时生产和生活的人。奴隶社会以“明人伦”为目的。封建社会以“建国君民”为目的。清政府于1906年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国民教育辅之,

    24、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及现阶段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一、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要规定:“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相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国以后,我国的教育目的虽然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首先

    25、,教育是培养“劳动者”其次,要求人才要全面发展第三、要求人才具有独立个性二、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既有区别又联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为:教育目的量个国家对其教育要培养的人的总要求,即不管是纵向层次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还是横向类别的理、工、农、医、师等教育,都要按照这个要求来培养人;而培养目标则是某一级或某一类教育培养人的具体要求。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来实现,而各级各类教育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确立。(二)教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就是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

    26、、学习、发展打好基础,为中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打好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四) 现阶段小学的培养目标我国规定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1)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认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德,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2)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4

    27、) 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5) 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 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教育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系统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二、学校教育制度的意义第一,人类发展史表明任何一个社会的繁荣、国家的昌盛、政权的巩固、民族的兴旺,都是以人及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类别为基础的。第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既是学校教育自身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其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其自身功能的前提。第三, 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对

    28、于推动教育的普及,保障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也有重大意义。三、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一)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社会依据1、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2、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3、 社会人口状况第一, 从数量来看,人口数量多少,直接影响教育的规模。第二, 从分布看,人口分布状况客观上决定了学校布局。第三, 从质量看,人口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人们对教育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进而影响学校教育规模的大小,层次的高低。4、 文化传统。(二)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需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三)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取原有学制中合理有用的部分,借鉴外国学制的经验。

    29、第二节:小学教育一、 小学教育的一般概述小学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或基础教育,它是在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为中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2、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3、具有初步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未来学习生活做准备。二、小学教育的特点(一)基础性1、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2、对于个体的发展而言,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小学教育基础作用主要表现为:1、 它不仅发展儿童内在身心的潜在能力,而且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

    30、方法与习惯。2、 它不仅帮助儿童在学校中建立亲子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而且形成基本的对世界、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认识。3、 它不仅使得儿童获得了极其重要的智力发展基础,而且获得一了能够影响其一生的生活经验。(二)义务性1、 全民普及性2、 强制性(三)全面性就小学教育的全面性而言,在我国现阶段就是要帮助儿童达到以下目标:1、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2、 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3、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和为人民服务。4、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5、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6、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三、 我国小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一)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可以追溯到殷周时代。(二) 近代小学教育小学教育领导权的转移,标志着国民公共制度和体系的确立。(三) 我国小学教育的确立与发展1、 近现代小学的建立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189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省非师范专业报考教师资格认证小学教育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