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docx

    • 资源ID:17730424       资源大小:3.24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docx

    1、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1)亚西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亚西亚大楼曾被称为“外滩第一楼”,因为当时它确为外滩地区最高的一幢大楼。亚西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七层,竣工于1916年。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面为巴洛克式,六、七层有爱奥尼克双柱,整幢建筑平面呈回字形。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亚西亚大楼原址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后来转让给美商旗昌洋行。1891年旗昌洋行停业,一度归轮船招商局所有,后又几经易主。1913年由麦克信恩公司投资,重建了新大楼,故原名为麦克信恩大楼。1917年,大楼被英商亚西亚石油公司收购,遂名亚西亚大楼。十九世纪八十

    2、年代之后,石油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三大石油垄断组织,美孚排名第一、亚西亚排名第二、得士古排名第三,纷纷看上中国的市场,并分别于1900年、1907年和1914年在上海设立公司。外国石油公司采用卖油送油灯的促销手法,很快在上海打开了销路,抢占了中国市场。亚西亚石油公司的油产品销售数量,占当时中国的四分之一。1950年,亚西亚大楼由华东石油公司接管。此后大楼分别有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丝绸公司使用。1996年房屋置换,该楼成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办公楼。原有西文名称:McBainBuilding,AsiaPetroleumCompany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当您一走进上海总

    3、会,就能看到一条长达34米的酒吧吧台,这条大理石吧台黑白相间,豪华、壮丽。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二楼300多平方米的餐厅中竟无一根柱子。早期的上海总会旧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英国式的改进建筑,兴建于1864年。该建筑除保存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在二楼和三楼还增加了宽敞的长廊式内阳台。1905年总会筹备重建,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塔朗特(T.Tarrant)设计,1909年奠基,由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1910年竣工启用。新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六层,底楼高26.9米,十分引人注目。外观是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第三、四层中间有爱奥尼式列柱,顶层南北两端有塔楼。墙面装饰和塔楼式样具有巴洛克特征,内装潢由日

    4、本设计师参照日本帝国饭店装饰风格完成,有“东洋的伦敦”之称。上海总会,原来是外国人、达官富商寻欢作乐的场所。当时实行对会员开放,只有外国领事馆人员、工部局巡捕房上层人员以及军官、外商洋行等外籍职员才有资格当会员。即使有中国人,也多为买办之流。太平洋战争期间,上海总会关闭,抗战结束后恢复。1956年,大楼曾交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原有西文名称:ShanghaiClub,BritishClub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4号)如果有人要问,上海哪幢大楼最早采用框架结构?那就是有利大楼!有利大楼建于1922年,由公和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大楼设计采用新文艺复兴时期特征,以正门为轴

    5、线,两侧建筑对称,外墙装饰吸收了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大楼高六层,转角处有一小塔楼,使用变形的古典柱式,整个建筑布有丰富的雕刻装饰图案。1860年,大楼原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房屋,属天祥洋行。洋行主营进出口贸易兼保险。1918年洋行倒闭,房产被保安、保家两保险公司收买,被改称为“联合大楼”。1922年,大楼被拆除重建。1937年抗战,华商保险业纷纷内迁重庆,有利银行购得了大楼的产权,由此该大楼被称为“有利大楼”。解放后,大楼分别由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地质矿产局使用。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原有西文名称:UnionInsuranceCompany,UnionBuilding,T

    6、heMercantileBankofIndia,London&China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日清大楼是一幢六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日本近代西洋式建筑。大楼1925年建成,由德和洋行设计,外貌简洁,整幢大楼分为三段。一、二层为第一段,三、四、五层为第二段,顶层为第三段。五、六层之间有较深的挑檐,窗框周围饰有浮雕。属欧洲复古主义风格。因大楼原属日清汽船会社所有,故称为“日清大楼”。十九世纪末,上海与国外的贸易逐步兴旺,航运业日盛。1907年由日本大阪商船会社、日本邮船会社、大东汽船会社和湖南汽船会社合股组建了一家较有实力的轮船公司,取名日清汽船会社。日清汽船会社当时为国内水运的主要公司之一。194

    7、5年日本战败,日清汽船公司由中国政府接管。日清大楼也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建国后,大楼归海运局使用。原有西文名称:TheNishinNavigationCompany元芳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开办的第一家银行。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成立,行址为外滩6号。该楼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东印度式”建筑,原是一家拍卖行。因银行建筑对安全性能有一定的要求,1906年对旧楼进行了翻造。改建后的大楼为假四层,砖木结构。外形是具有维多利亚哥德式风格的市政厅式建筑。外装饰带有浓厚的欧洲宗教色彩,底楼和二楼的窗户都是并列的落地长窗,窗框上端为扇形,顶楼正面对称并列的五个尖顶

    8、上原来都有十字架(现已被拆除)。中国通商银行开办时由官商合股,采用汇丰银行的管理模式,早期的业务单据都使用英文,还聘请了洋人大班,并加入外商银行的同业公会。历来的股东包括:李鸿章、杜月笙和张啸林等人。1903年因出现大量通商银行伪钞而发生过挤兑事件。抗战期间通商银行迁往内地。20世纪20年代,通商银行为扩充业务,还购入隔壁外滩7号原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因大楼西侧有元芳弄,故名元芳大楼。该楼高四层,顶部两侧有方窟窿,外观为三段式,系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通商银行历来采用官商合股的模式,1954年公私合营,1956年并入中国人民银行。现房产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原有西文名称:TheImperialBa

    9、nkofChina,CommercialBankofChina北电报公司大楼(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这楼是现在的盘谷银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公司所用。轮船招商总局(又名旗昌洋行,中山东一路9号)大楼建于1901年,系英商玛孔逊洋行设计,是一幢高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外貌为新文艺复兴式,各层间都有明显的

    10、腰线。底层是石砌的外墙,门窗为拱形木结构,第二、三层正面原有古典柱式外廊,后被改为房间。外墙采用红色花岗岩石料,门斗上设凸出的阳台,内部楼梯曲折,木扶手和栏杆雕花显得十分精致。这里原来属美商旗昌洋行,主要的业务是经营长江航运。1867年后,与英商太古洋行在业务竞争中失败,被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收购。招商局原是官商合办,1930年国民党接收后改为国营。解放后大楼交上海港务监督局等单位使用。原有西文名称:ChinaMerchantsSteamNavigationCo.汇丰大楼(中山东一路1012号)汇丰大楼在外滩西洋建筑群中是一幢较为突出的作品。1923年,当时的英国人曾称之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

    11、令海峡间最华贵的建筑”。该楼原是英商汇丰银行的办公楼。汇丰银行是英国在华最大的金融机构,1864年创办于香港。1865年,汇丰银行在上海设分行,最初是租借外滩19号中央饭店的房产,即今和平饭店南楼,1874年收购了海关南面的外国体育俱乐部的地产和草坪,建造了一幢三层楼的英国式建筑作为行址。1921年,汇丰银行业务发展顺利,原三层的大楼也显得陈旧,房屋不够使用,准备重建,以每亩4千两白银购买了南面外滩10号美丰洋行和11号别发洋行的房产,连同老楼,占地面积大大增加。重新建造的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英国德罗洋行施工。为求吉利,奠基时传说请风水先生择日,并埋下了大量的各国金币。汇丰大楼建筑风格属新古典

    12、派希腊式,平面呈方形,楼高五层,二至四层有六根罗马科林斯式柱,五楼中间有半圆形希腊式穹顶,高二层,整幢大楼显得古朴、典雅。大门内有高近20米的穹顶大厅,上层四周呈八角型,每个方向的壁面及穹顶均有彩色马赛克镶嵌组成的大型壁画。画面的内容分别是汇丰银行设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八个城市分行的建筑。主画面是象征该城市的女神。穹顶壁画的内容是希腊神话中巨大的太阳和月亮,并有太阳神、谷物神、月神相伴左右。外圈的12个星座分别对准穹顶下的八幅壁画。仰头看去,壁画五彩缤纷,雄伟亮丽,令人叹为观止。汇丰银行大楼1921年5月5日奠基,1923年6月13日竣工。当时的造价为1000万

    13、元,据说占外滩所有建筑造价的一半以上(当时海关、沙逊、中国银行大楼尚未建造)。太平洋战争后,该楼被日本横浜正金银行占用。抗战胜利后,汇丰银行迁回。新中国成立后,大楼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收买并作为市政府办公楼。1995年市政府迁往新址。现大楼使用单位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原有西文名称:HongKongandShanghaiBankingCorporation海关大楼(中山东一路13号)上海海关大楼自建成以来,一直是代表象征上海的主标志性建筑之一。早期的外滩海关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官衙式建筑,建于1857年,三进楼房,中间有天井厅堂,两边是厢房,牌楼式的大门。1891年,上海道台对旧海关建筑进行重建,由

    14、英国人设计,国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施工。1893年底,一幢中间五层高的哥特式方形钟楼,两边为对称的三层尖顶副楼的江海北关建筑落成。到1923年,原江海北关已不敷使用,相邻的汇丰银行大楼重建完工,外滩的其它大楼也多次重建。于是决定再次拆除重建新楼。新楼由公和洋行设计,于1927年12月19日建成。大楼的主建筑面对黄浦江,高8层,上面还有三层楼高的钟楼,共11层。外观设计采用希腊新古典风格,框架式钢筋结构,东面底部二层基座使用大量花岗石砌成。正门入口有4根希腊多立克式柱,形成门廊,进入大门是海关大厅,巨大的天然大理石柱上布有贴金花纹,近大门中央有一个正八角形穹顶,顶部八个侧面各有一幅不同的帆影海事彩图

    15、,精美无比。原有西文名称:CustomHouse海关大楼最着名的是那四方形的钟楼,大钟有四个钟面,直径各为5.3米,当时为亚太地区之冠。紫铜的时针长2.5米,重36公斤,分针长3.16米,重60公斤。钟楼内有3个钟锤,最大的重2吨,另2个各重1吨。钟发条用0.01米粗的钢丝组绞,长达156米。每次上发条需要4人操作,花1小时才能完成。大钟用二种钟声报时,每15分钟,由4口小钟敲出有节奏的音乐声,每逢准点,十几吨的大钟被准时敲响,声音浑厚雄壮,回音可达10秒以上。交通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4号)交通银行,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二月成立,当年在上海设立分行。1880年,德国多家银行联合从颠地

    16、洋行买下了外滩14号的房产一幢四层楼德国文艺复兴式建筑,设立了德华银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9年10月,作为敌产,交通银行接管了德华银行,并迁入了外滩14号。当时凡涉及道路、邮电、航运的金融服务,均由交通银行办理。因此交通银行业务日益增长。1937年,银行决定重建大楼并开始设计,不久因抗战一直拖到1946年才正式开工,1948年10月竣工,该楼是解放前外滩建造的最后一幢大楼。重建的交通银行大楼由鸿达洋行设计,陶馥记营造厂施工。大楼高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立面为对称造形,底层和大门门框采用黑色大理石贴面,中间顶部又有二层,共八层,装饰为艺术派风格,设有库房、空调等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大楼

    17、现由上海市总工会使用。原有西文名称:TheBankofCommunications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又名中央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5号)华俄道胜银行是创建于清朝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合资股东为中、俄、法三国。1896年,道胜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1910年收购了颠地洋行位于外滩15号的房产,并开始拆除重建。大楼由德商培高洋行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对称,大门两边各有一对券窗,具有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特色。二、三层正面使用六根爱奥尼克柱,柱顶均饰有欧洲神话人物头像雕塑。大门两侧柱顶原有一对精美的人物雕像(现已毁),底层的中央大厅贯通三层屋顶,并以彩绘玻璃天棚覆盖。厅内

    18、有对称布置通往二楼的白色大理石扶梯。二楼内壁也有精美的人物浮雕。外墙的底部用花岗石筑成,显得坚固无比。大楼虽仅三层,却是国内最早安装电梯的房屋。1926年,道胜银行因股票交易失败,被孙中山先生亲自创立的中央银行收购,并作为行址。1994年4月4日,这幢大楼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原有西文名称:TheSt.PetersburgRusso-AsiaticBank台湾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6号)外滩16号原来是日商开设的台湾银行大楼。早期的台湾银行大楼是一幢建于上世纪的东印度式建筑,高三层,1924年被拆除重建。重建的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采用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其特征是广泛吸收各国建筑的长处,集多种

    19、建筑风格为一体。与日本大阪和横滨的近代建筑比较相似。解放后,改名为工艺大楼。原有西文名称:TheBankofTaiwan字林西报大楼(中山东一路17号)字林西报创刊于1850年8月,是上海最早的英文报纸,1901年迁往外滩17号。1921年建造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茂生洋行承建,1924年2月竣工。大楼占地面积1043平方米,高8层。以大门为轴线,两面对称,顶部两边有巴洛克式塔楼,钢筋混凝土结构。正立面为花岗石墙面,底部两层墙面使用大石块给人粗犷质朴的感觉。三至七层是排列整齐的窗格,中间有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八层两边为穹形券窗,中间双柱,有内阳台。大门口有多立克式柱和大理石门额,进门

    20、处原有两座女神石雕像(毁于文革时期)。字林西报于1951年3月停刊,之后该楼曾被内河航运局、中国丝绸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单位使用。1996年房屋置换,大楼由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使用,并易名友邦大楼。原有西文名称:NorthChinaDailyNewsBuilding麦加利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8号)该址也是上海第一家外资银行丽如银行的行址。麦加利银行总行在伦敦,1857年11月在上海设分行。1892年丽如银行停业,麦加利银行购入其房产并迁入外滩18号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式建筑。1922年扩建新楼,由公和洋行设计,德罗考尔洋行承建,楼高四层,占地面积1755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文艺复

    21、兴时期建筑风格。外形设计横、竖向均为三段式,二至四层中段贯以两根爱奥尼克式石柱。底层为粗石基座层,以花岗石贴面,显得粗犷坚固。麦加利银行,英文为ChateredBank,也译为渣打银行,第一任总经理为麦加利,故称之为麦加利银行。早期的外滩银行林立,被誉为“东方金融中心”,而历史最久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的只有麦加利银行。解放后,麦加利银行迁至圆明园路。1955年改名春江大楼。原有西文名称:CharteredBank汇中饭店(中山东一路19号)汇中饭店原名叫中央饭店,原建筑是一座英国式的三层楼房。1903年,中央饭店改组为汇中饭店。1906年,原三层楼房被折除。重建的汇中饭店由玛礼逊洋行设计,王发记营

    22、造厂承建,1908年竣工,占地面积2125平方米,高六层,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造型采用巴洛克风格,外观为文艺复兴式,白砖墙面,镶红砖腰线,顶部东西两端,各有一座巴洛克塔式凉亭,还有屋顶花园。1914年因六楼火灾,修复为平顶。当年它是上海最豪华的旅店。1909年2月,国际第一次禁毒大会,又称“万国禁烟会”就在汇中饭店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国首席代表是两江总督端方。1911年12月,辛亥革命成功,上海各界人士假座汇中饭店大厅,欢迎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欢迎会上,孙中山发表演说,要党员致力于民生主义。1965年,汇中饭店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它那富有欧洲情调的内装饰,深受世界各国游客的欢迎。原有西文名称:

    23、PalaceHouseHotel,PalaceHotel沙逊大厦(旧名华懋饭店,中山东一路20号)多少年以来,沙逊大厦一直是代表上海外滩的主要标志性建筑之一。建造沙逊大厦的沙逊洋行,留有太多的故事。沙逊洋行由犹太人大卫沙逊1832年创办于印度孟买。大卫沙逊有两个儿子,长子阿尔伯特沙逊,次子伊利亚斯大卫沙逊。长子阿尔伯特继承父亲的事业,产业多置于印度。1872年,次子伊利亚斯自立门户,在孟买开设了新沙逊洋行。到伊利亚斯的儿子维克多沙逊主持洋行时,业务又有了较大发展。早期的沙逊洋行是将英国的纺织品和印度的鸦片销往中国,因而发家成为巨富。新沙逊洋行仍继续经营鸦片、纺织品,民国期间又涉足军火、五金,并

    24、发展到房地产业。新沙逊经营房地产,都是乘人之危,比如:企业破产;抵押贷款无力偿还;拍卖所得等,还有是购买会发展成闹市的地块,成本极低。沙逊大厦的地皮,就因美商琼记洋行1875年抵押给巴林公司,到期无法偿还而被沙逊以每亩6500两白银购进。到1933年,每亩地价高达360000两。沙逊大厦由公和洋行设计,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建筑高13层,占地面积4617平方米。1926年开工,1929年竣工。大厦雄伟壮丽,属早期现代派风格。外观以垂直线条处理,简洁明朗。外墙均以花岗石贴面,第九层和顶部砌以泰山面砖,东立面屋顶为四方金字塔形,用紫铜皮饰面,高约10米。内装饰精致豪华,五至七

    25、层为华懋饭店。五层的客房以德国、印度、西班牙和日本式风格布置,六层为法、意、美式,七层为中、英式。金字塔式的顶内,还有个大餐厅,楼内的交通设计十分合理。解放前,华懋饭店是上海滩最豪华的旅店。解放后沙逊大厦由政府赎买,并改作和平饭店北楼。1992年,和平饭店被列为国内唯一的世界着名饭店之一。原有西文名称:SassoonHouse中国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3号)中国银行是旧中国四大官办银行之一,其前身是清政府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1908年改称为“大清银行”,民国元年(1912年)改组建立中国银行,总行设北京,上海设分行。1928年,中国银行迁入外滩23号的原德国总会内。那是一座典型的意大

    26、利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高三层,建于1908年,每个楼面设有廊式阳台,楼顶四端建有造形各异的巴洛克塔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总会被中国银行购下。1934年,中国银行业务扩展,总会的建筑也不适应银行的要求,于是决定拆除重建。由中国银行建筑部的毕业于英国建筑学院的设计师陆谦主持,原设计34层,将是当年上海最高的大楼。陶馥记营造厂负责施工,南北地基的水泥桩深达50米。地基完工时,南面沙逊大厦的业主维克多沙逊得知中国银行将建远远高于沙逊大厦的大楼,百般干涉,提出新楼的高度不能超出沙逊大厦的尖顶。最后迫于租界的压力,大楼只能建到17层,楼顶比沙逊大厦低0.3米。中国银行大楼占地5075平方米,钢框架结构。

    27、外形属装饰艺术派,外墙青石贴面,立面强调垂直线条,每层两侧有镂空“寿”字图案。屋顶采用石斗拱作装饰,正面两侧配以镂空花格窗。内装璜精致,地下室设有当时最先进的保险库。外形带有中国传统风格,是30年代外滩唯一的由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大型高层建筑。原有西文名称:TheBankofChina中山东一路24号曾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行址,旧名正金银行大楼。1845年,大卫沙逊在此设立沙逊洋行上海分行。1920年,大卫沙逊洋行出售地产,洋行的房产被正金银行收买。1923年,正金银行翻建新楼,1924年竣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正金银行的产业由中国政府接管,成为中央银行的行址。中山东一路24号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

    28、德罗考尔洋行承建,占地7535平方米,高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形为横向三段式,二至五层设两根爱奥尼克柱。大楼外墙以花岗石贴面,底层粗缝石砌,具有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解放后,中央银行由中国人民银行接管,大楼改名为纺织大楼。原有西文名称:TheYokohamaSpecieBankofShangha扬子大楼(中山东一路26号)扬子大楼原是美商旗昌洋行1863年创办的扬子水火保险公司的办公楼。1917年,由公和洋行设计,1920年竣工。占地面积620平方米,高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二层墙面使用岩石,处理粗犷。三至五层为磨石对缝墙面。第六层中间有爱奥尼克双柱廊,顶部为孟沙式屋顶形式,外貌设计采用折

    29、衷主义风格。扬子水火保险公司,主营水上船运保险,当时就采用自保和互保分摊风险。1891年,旗昌洋行倒闭,扬子保险公司成为独立的公司。1937年抗战,唯有扬子保险公司继续开业。1941年扬子保险公司被日军接管,抗战胜利后复业。解放后,大楼改由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使用。原有西文名称:YangtszeInsuranceBuilding怡和洋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7号)怡和洋行又名渣打洋行,1832年由英商创办于广州。早期的怡和洋行,主要以贩鸦片为主。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缴获非法入境的2万多箱鸦片中,怡和洋行就占7千多箱。鸦片战争后,怡和洋行卷土重来,1843年在上海设分行,在外滩27号建造楼房经营航

    30、运公司,建造公和码头,开办纱厂、打包场、啤酒厂、制材厂等。1874年还做军火生意。当时堪称实力雄厚,享有“洋行之王”美称。1920年,怡和洋行开始重建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洋行承建,高5层,占地2100平方米,1922年11月竣工。大楼外观具有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用花岗岩垒砌,一、二层墙面材料使用粗凿花岗岩石,视觉粗犷,坚固无比。三至五层中间,贯以4根科林斯式石柱,内部四壁和地面均用大理石铺砌。太平洋战争之后,怡和洋行被日本三井洋行接管,1946年复业。1955年,大楼交市房地局管理。1983年,在顶部又加了两层,使原来顶部的平台、栏杆、石屏和圆顶被复盖。现名

    31、外贸大楼。原有西文名称:JardineMatheson&Co.Ltd.外滩信号台外滩信号台,位于中山东二路1号,又名外滩天文台,现存建筑建于1907年9月,下面为地下室。地面二层为长方形平顶房屋,作办公接待等用,其上为一高36.8米的圆柱形建筑物,柱顶安置有风向风速仪和悬挂风旗风球的桅杆。外墙红、灰两色相间,屋顶及圆柱顶部均有铁栏。外滩信号台雄伟挺拔,曲线简洁流畅,属阿托奴婆(ATONOBO)式风格,是洛可可风格的简约化。1907年以来,该台每天向黄浦江上行驶的船只提供气象报告五次,如遇天气突变,则在台顶桅杆挂上旗或球,以示警报。直到1956年因无线电、电话通讯得到普及应用,该台才予以撤销。1

    32、993年10月,在外滩综合改造工程中,施工单位采用最先进的建筑物整体移位的方法,将外滩信号台向江边移动了22.4米。目前此处已辟为上海外滩历史陈列室。原有西文名称:TheGutzlaffSignalTower格林邮船大楼(北京东路2号)大楼由怡泰公司又名格林邮船公司投资,英商公和洋行设计,1922年3月竣工。大楼高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951平方米。外观为英国新古典派文艺复兴式,底部二层外墙使用大块花岗岩石砌成,坚固结实,顶部有塔楼,外立面装饰简洁,内装修十分考究。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商格林邮船大楼为日军所占,底层被日本正金银行使用。抗战结束,大楼转由美军使用。沿外滩底层被作为美国新闻处阅览室,解放后改为中苏友好阅览室。1951年3月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入而得名广播大楼。1996年10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迁往虹桥路广播大厦,大楼转交上海市广电局使用。原有西文名称:GlenLineSteamshipCo.Building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9号)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