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4单元《中庸》节选.docx

    • 资源ID:17812983       资源大小:133.5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4单元《中庸》节选.docx

    1、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4单元中庸节选第四单元修齐治平中庸节选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程颢、程颐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作中庸集注,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为中国古代士人必读的经典,对古代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系统而完整地阐发了儒家“中庸”的思想,其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

    2、准,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它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和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它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做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书中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的精神。这些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注音中庸_须臾_忌惮_ 笃行_二、解释词义率莫微体明三、古今异义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古义_今义_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古义_今义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天地位焉,万物育焉_君子而时中 _小人而无忌惮也 _道之不明

    3、也 _力行近乎仁 _尊贤也,亲亲也 _子庶民,则百姓劝 _来百工 _柔远人 _怀诸侯 _五、辨句式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_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_恐惧乎其所不闻 _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_诚者,天之道也 _六、积累名句好学近乎知,_,_。博学之,_,_,_,笃行之。答案:一、ynydnd二、率:动词,遵循副词,全都动词,率领副词,全都莫:代词,没有什么东西副词,没有副词,没有代词,没有什么东西代词,没有人通“暮”,夜晚副词,不如微:名词,细微之事如果没有形容词,不明亮名词,细小的事物形容词,低微形容词,低下体:动词,体恤,体谅名词,身体名词,格局,规矩名词,形体明:动词,弘扬形容词,准确形容

    4、词,聪明动词,显示形容词,聪明动词,彰明三、古义:原则今义:经典;经过;经营等等古义:坚持原则不妥协今义:古板执着,不懂变通四、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其位置、安于其位名词作状语,时常、常常动词活用为名词,害怕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弘扬名词作状语,努力地名词活用为动词,热爱名词活用为动词,爱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抚名词活用为动词,归顺五、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判断句判断句六、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适合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达:通行的B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鲜:很少知者

    5、过之,愚者不及也 及:达到C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凡:大凡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 昆:哥哥D明辨之,笃行之 笃:忠厚学之弗能,弗措也 措:安置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C从容中道,圣人也D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作。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B“大学”相对“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言,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大学问。C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子思所作,是古代讨论教育理论

    6、的重要论著。D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把它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

    7、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命之谓性命:赋予B喜怒哀乐之未发 发:发生C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育:孕育D小人而无忌惮也 惮:害怕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B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C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D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7下列语句间的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B天地位焉,万物育焉C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D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8下

    8、列对原文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B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C孔子总结自己的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是:聪明的人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这种主张。D孔子认为,知道了管理人的方法,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_(2)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_(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_

    9、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庐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

    10、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节选自中庸)注: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敏:勉力,用力,致力。蒲庐:即芦苇。芦苇性柔而具有可塑性。杀:减少。齐明盛服: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跲(ji):说话不通畅。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布:分布B去谗远

    11、色,贱货而贵德 远:远离C所以劝亲亲也 劝:劝勉D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豫:预备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B. C. D. 12下列语句,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一项是()夫政也者,蒲庐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继绝世,举废国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A BC D1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就像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一样。B孔子解释说,“仁”就是爱人,“义”就是要适宜地做事,这都是礼的要求。C做任何事情,事先预备才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做事都是这样。D文

    12、章在结尾处告诉人们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到达真诚,即要明白什么是“善”。1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_(2)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_(3)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_答案:1解析:D项,笃:坚持,措:放下。答案:D2解析:A项,“者”,表停顿;代词,的人。B项,“其”,代词,他;语气词,表推测。C项,“乎”,都相当于“于”,介词。D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答案:C3解析:C项,“从容”在文中的意思是“自然而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不慌不忙”。答案:C4解析:D项,表述错误,是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把中庸和大学论语

    13、孟子并列称为“四书”。答案:D5解析:B项,“发”的意思是“出现,表现出来”。答案:B6解析:B项的“之”是助词“的”,其余的三项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答案:B7解析:在所给的四个语句中,D项是承接关系,其余的是并列关系。答案:D8解析:D项,原文是“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答案:D9解析:在这三个被翻译的语句中,翻译的重点是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也者”“矣乎”“近乎”等,要辨明其用法和所表达的语气。答案:(1)和,是天下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2)中庸是天下的至道(最高的道德标准)呀!可是人们已经很少能做到了,(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3

    14、)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任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10解析:A项,布:陈列,写。答案:A11解析:A项,“为”,都是动词,治理。B项,“以”,都是介词,按照。C项,“而”,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之”,助词,的;代词,这样。答案:D12解析:说明对待诸侯国的方法,强调的是“诚”。排除这两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D13解析:B项,对“义”的解释不当,原文是“义者宜也”,就是事事做得适宜的意思。答案:B14(1)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就废弛。(2)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

    15、劝勉大臣。(3)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参考译文: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说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所以,政事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16、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劝勉其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劝勉亲爱亲族;让他们官位高,让众多的人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劝勉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4单元《中庸》节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