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东省威海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资源ID:17824992       资源大小:770.86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威海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1、山东省威海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 二 地 理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48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建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蒙西高新技术

    2、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图1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是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整体性2下列关于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图2为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5题。3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Aa地种草护坡 Bb地平整土地Cc地打坝建库 图2Dd地修筑梯田4.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下列各地适合建窑洞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5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采取的工程

    3、措施是( ) A打坝建库 B轮作套种 C深耕改土 D种植乔木、灌木图3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图36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经济结构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A BC D7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A增加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B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C寻找石油、天

    4、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图4为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对我国耕地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主要是A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 B灾害损失、农业结构调整C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 D灾害损失、建设用地9“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有有利于保持水土 减少蒸发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水循环A BC D下图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完成1011题。图5 _ .-() o( )_-_10从A到D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能蕴藏量越来越大 B湖泊数量越来越多C城镇密度越来越大 D汇入支流越来越多11关于ABCD四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A流域兴修水库,开发

    5、水能,保证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BB流域要搞好生态林建设,对现有森林施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CC流域要继续扩大耕地面积,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性农业基地DD流域要开挖新的入江入海航道,提高综合通航能力 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图6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关于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该工程黄河以南可以自流输水B由于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C受水区豫、冀等省是整个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的D工程难度较小,且原有一

    6、定的江水北调基础13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图7为“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1415题。图714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海拔高低冬季风的影响强度水流速度纬度位置 A B C D15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荒地多,人为影响小A B C D双转移”(图8)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

    7、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读图完成1617题。16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A劳动力成本下降 B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C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D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17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A转入地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全 B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C转入地的环境污染严重 D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弱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819题。1

    8、8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19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图9图10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20图中表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A B C D 21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没有湿润地区B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图10D线与线之

    9、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是表示降水量变动程度的统计量,一般可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降水绝对变率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相对变率。图11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mm、986mm、679mm、642mm。读资料和图回答2223题。22关于四地降水变率的正确说法是A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C绝对变率由南向北递减 图11D相对变率c城市大于a城市23该年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 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D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刻

    10、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据表回答2425题。2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径流系数较小,是因为该地蒸发量小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一般大于平原地区D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25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对其成因及影响的叙述最恰当的是 A森林植被破坏,不稳定径流增大 B降水量增大,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C径流系数增大,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D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不

    11、会产生影响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完成2627题。图1226有关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因沼泽广布,耕地较少 B乙图示河流河段有凌汛现象C丙图示区域冬春寒冷干旱 D丁图示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27关于四地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应继续发挥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B乙地应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C丙地应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D丁地利用地形优势,发展基塘农业图13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829题。28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ab沙漠广布、温差小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草原广布、光照足Dd

    12、g气候湿润、林地少29下列生态功能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d Be Cf Dg下表为我国四省(区) 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据表回答3032题。省(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34.3532.51865.815.853.51539.1727.915.051.9542.4404.40.431.3361.0184.62.030表1中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 黑 苏 陇 B苏 川 陇 黑C黑 川 陇 苏 D陇 黑 川 苏31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比小,因此,山区面积比大B

    13、水资源总量比多,因此,年降水量比大C木材总蓄积量比少,因此,森林覆盖率比低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比大32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C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D省区北部灌溉用水只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6道题。其中第3336题是必做题;第3738题是选做题,选做其中1道题。2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内。书写的答案如需改动,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按题号顺序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

    14、不得分。【必做部分】33(12分)阅读材料和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两个区域地图图14材料二 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 年就得清淤一次。(1)比较两区域能源开发的异同点及原因。(6分)(2) 材料一中甲图中的宁夏平原因盛产枸杞、葡萄等农作物而以“彩色农业”闻名,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主要的自然条件。(4分)(3)结合材料二,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少对黄河A段水文特征产生的主要影响。(2分)34(9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15、料 为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山东省利用南水北调时机,将长江水引到胶东半岛。该工程从东平湖引水至济南,利用小清河河道向东引水与“引黄济青”工程相接,在潍坊宋庄向东北引水至烟台、威海。 图15(1)描述山东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2)胶东引水工程没有选择从枣庄经临沂到青岛这一路途更短的南线,而是选择了路途较长的北线,原因是什么?(2分)(3)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分)35(1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联合共同打造中

    16、国第四增长极,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必将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材料二 图16为中国经济增长四极图(注:“四极”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三角)图16(1)分析西三角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区位条件。(4分)(2)列表比较“西三角地区” 与“长三角地区”的差异。(3分)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海陆位置主要地形优势资源(3)西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差异显著但经济发展互补性强,请简要分析它们间的相互合作给双方各自带来的益处。(4分)对西三角的益处:_。对长三角的益处:_。36(10分)图17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甲市工业产值构成表。完成下列问题。 图17(1)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3分)(2)简述

    17、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2分)(3)简述甲市工业结构及其变化,并分别解释形成原因。(5分)【选做部分】37(10分) 【地理旅游地理】读“北京市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显示,影响北京市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4分)(2)四川和陕西相比,四川离北京远,但来自四川的旅游者人数却比来自陕西的多,主要因素是 。(2分)(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北京市旅游业发达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38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C乙甲 图18乙图中A移到(松嫩平原)北纬45度、东经125度附近图19(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18、2分)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乙(2)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和不足?(4分)(3)A、C两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解决的措施分别有哪些?(4分)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卷1.B 2.D 3.C 4.B 5.A 6.D 7.B 8.D 9.B 10.C 11.B 12.D 13.C 14.B 15.C 16.D 17.A 18.D 19.D 20.D 21.C 22.D 23.C 24.C 25.A 26.B 27.B 28.C 29.B 30.A 31.D 32.D 第卷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但不得超过该得分点的规定分值。33(12分)(1)相同点:风能(1分

    19、),因为两地风能资源都比较丰富(甲在内陆高原、乙在沿海)不同点:甲图:水能、太阳能,乙图:核能(2分)原因:甲区域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天气晴朗,地势高,太阳能资源丰富。而乙地常规能源贫乏,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求量大;科技发达,利于发展核能(每点1分,共3分)(2) 自然条件: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温差较大;灌溉水源充足。不利条件:降水较少,热量条件较差;土壤次生盐碱化;多风沙和寒潮。(每点1分,共4分)(3)径流量减小(河流补给量减小);含沙量增加。(2分)34(9分)(1)大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减少(或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山区多于平原。原因:东南沿海受夏季

    20、风的影响更明显;山区多地形雨。(每点1分,共4分)(2)北线可利用部分原有输水线路,而且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投资少;北线经过地区降水量较少,而城市规模大,缺水更严重。(2分)(3)地形:地下水位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海水倒灌;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较少;人为: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任答其中三点,每点1分,共3分)35(11分)(1)天然气、煤、铁、水能等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国家政策调整;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向西部转移;铁路、水运等交通便利。(任答其中四点,每点1分,共4分)(2)(每空0.5分,共3分)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海陆

    21、位置内陆沿海主要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优势资源矿产、能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水资源、土壤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3)对西三角的益处: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获得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任答其中两点,每点1分,共2分) 对长三角的益处:可以转移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任答其中两点,每点1分,共2分)36.(10分)(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任答其中三点,每点1分,共3分)(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任答其中两点,每点1分,共2分)(3)以煤炭、电力、油气等

    22、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重较小。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2分)工业结构的原因: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更强,所以重点发展重工业。(1分)畜牧业基础好,为纺织业提供原料,也可以发展纺织业。(1分) 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国家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大;政策调整(1分)37(10分)(1)距离远近、经济水平(答对1点2分,共4分)(2)人口总数大(2分)(3)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旅游服务设施好;市场距离近;旅游容量大(答对1点1分)38(10分)(1)(每空0.5分,共2分)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2)优势: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开始历史悠久,精耕细作。(2 分)不足:人均耕地少、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2 分)(3)A:黑土肥力下降。 B:洪涝严重(2 分)。 A: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增施有机肥,注意加强黑土培肥(秸杆还田);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B:严禁沿湖围垦,做到退耕还湖,增加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搞好分洪工程;营造中上游地区的防护林;修建水利工程。(2分)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威海市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