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苏北四市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docx

    • 资源ID:17985334       资源大小:40.5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北四市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docx

    1、苏北四市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苏北四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网络上大规模的“挖掘机哪家强?”造句热,使蓝翔技校。事实上,现在“蓝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蓝翔”两个字早已不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而逐步成了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呼”的含义。A爆发名声大噪演绎B爆发名声大噪演化C暴发声名鹊起演化D暴发声名鹊起演绎B【“暴发”与“爆发”:在感情色彩上:“暴发”是“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有讽刺味。“爆发”是“突然发作”, 多为中性,用于地理现象,表示“火山内部的岩

    2、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进出”。在表达意义上:“暴发”是突然而猛烈的意思:山洪。“爆发”是蓄积已久,猛然破裂或迸出的意思:革命。在突出重心上:“暴发”突出的是声势较大,速度快,让人难以琢磨原因,或没有必要去琢磨原因。“爆发”突出效果,往往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而引发的质的变化,往往能引发人的理性的思考。声名鹊起: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一般用于人,主要侧重于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突然因为某原因被世人所知。名声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侧重于之前有点小名气,突然因为某原因而被世人所知。演绎:则是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铺陈;发挥。展现;表现。演化:演变(多指自

    3、然界的变化)。】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了失孤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A句式杂糅。“是导致原因”改为“让

    4、整部电影在飘渺中流于形式化的概念”。B语序不当,应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C成分残缺。“而且和”改为“而且和与自己学术观点”)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D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A(B“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如:“承蒙垂念,不胜感奋。”此处可改为“感铭”或“感念”。C“家严”指称自己

    5、父亲。可改为“令尊”。D“府上”是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同义词有“贵寓、尊府、贵府”。此处可改为“舍下”或“寒舍”。)4下列诗句,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写景物季节相同的一项是(3分)A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B (“忽如”句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冬季雪景。B句出自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A.出自王安石初夏即事:“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

    6、幽草胜花时。”C.出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写的是秋季之景。D.出自唐刘方平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地一项是(3分)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的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的,只能使我们兴奋;雨中月下的景是诗的,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

    7、,我们喜悦,悠然,怡然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ABCDB (语段起句写日光下景物,结尾处总结句先后写“日光下的景物”和“月下的景象”,行文层次分明。五个句子中,写“视觉刺激”,属于“日光下景物”层次;根据中“这”指代作用,两者顺序应是。属于“月下的景象”的层次。“而在晚间”标明进入第二个层次叙写;句中的“便”承句的色调变化,“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指代中的描写;承句,由“我”到“物我”。材料节选自冯沅君清音:到孝感时,天忽下雨了,但这阵微雨却使自然的美增色不少。我爱雨,赞美雨。我以为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的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给我们的视觉的刺激太强;这种过分的刺激,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

    8、恶;只有阴雨时或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甚或轮廓也迷离了,我们的心弦便也因之弛缓下去。在此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可以微微的喜悦,轻轻的惆怅,悠然,怡然,物我都冥合了,都诗化了。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的,只能使我们兴奋;雨中月下的景是诗的,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转就实际说罢,你看那些田间的农人们,他们都披着蓑衣;戴雨帽,伛偻着插秧或薅草;这样奇怪的雨帽,连他们的头和身子都遮着了。他们的目前憧憬着来日的千仓万箱的收获,哪顾及现在的斜风细雨。他们对于职务这样的忍耐,他们的态度这样的闲暇,他们的生活这样的和真美的自然接近,这样的诚朴的静美,岂是纸迷金醉的都市人所能领略其万一。)二、文言文阅读

    9、(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上杜中丞论举官书欧阳修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我)欧阳修从前见到您荐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做主簿,最近又听说石介因为上书谈论赦免的事情被罢官,台中于是举荐其他官员代替石介。石介,不过是一个下层士人,任用他与否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不过我觉得可惜的,是中丞您的举措。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介,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

    10、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石介为人刚直果敢,颇有气节,勉力治学,喜欢明辨是非,实在是好义之士。当初您举荐石介,谈论的人都说您有知人之明,现在听说他被罢免了,(大家)都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疏远地位卑下的人应当议论的,都说(石介)应当被罢免,唯独我认为不是这样。在台中这个官署范围内,主簿并不是专职议事的官员,可是大凡官居台中的,必定要以正直刚强明察无畏才算是称职。现在石介还没踏进台中的门槛,就因为上书议事被罢职,我估量石介的才干,不止可以做主簿,甚至可以担任御史的官职了

    11、。这说明您有知人之明,而石介也没有辜负您的知遇之恩。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进,太祖不肯用。他日又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我曾经听年长的人说,赵中令辅佐太祖皇帝的时候,为了某件事需要选择官员,赵中令列出了两位大臣的姓名举荐,太祖不肯任用。过几天太祖又催问人选,赵中令又推荐他们,太祖还是不肯任用。过几天再次催问,还是推荐他们,太祖十分生气,撕烂他的奏章

    12、,扔到大殿的台阶上,中令脸色平静,把笏板插进腰带里,慢慢拾起那些碎纸片,放进袖中返回了官邸。过了一段时间太祖又催问,赵中令就修补好那奏章再次举荐,太祖幡然醒悟,最终任用了那两位大臣。赵中令敢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之前确切知道这两位是可用之人,然后确实如此并且无人可以替代。现在您举荐石介,如果也是因为深刻的了解他才举荐他的,那么就不应该就此停止。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并且杜中丞您是皇上直管的大臣,即使皇上喜欢他,如果这个人没有才干,那么您也应当弹劾他并让他离开;即

    13、使皇上厌烦他,如果这个人很有才干,您也应该举荐并使他受到重用。并不是随着皇上的个人喜好或者厌恶,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所以说主簿的官职虽然低微,石介虽然是个下层士人,真正值得可惜的是杜中丞您的举措。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况且现在罢黜石介另外举荐别人,也一定要选择贤能的人举荐。贤能的人本来就喜欢辩议,如果将他举荐进入台中,他又有进言,那还将罢黜他而另外举荐别人吗?这样一来,那么最终一定会选择一个愚笨暗弱怯懦缄

    14、默的人才会停止。我私下认为您如果想举荐愚笨的人,那我就不敢多说什么了;如果您要举荐贤能的人,恳请您不要换掉石介而任用别人。所以我斗胆说了这些狂妄的话,私下进献给您,恭敬地请您明察。(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力:致力B.今介未履台门之阈阈:门槛C.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度:衡量D.然后果而不可易也易:轻视D(易:替代,替换)7.在第三段的方框内填入虚词,恰当地一组是(3分)A.为乃而之B.为以其之C.以乃其为D.以为之乃B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曰当罢。

    15、修独以为不然。(1)(4分)(大家)都认为赦免是皇上已经推行的命令,不是关系疏远地位卑下的人应当议论的,都说(石介)应当被罢免,唯独我认为不是这样。(“贱”“罢”“然”各1分,语意通顺1分)(2)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2)(4分)即使皇上喜欢他,如果这个人没有才干,那么您也应当弹劾他并让他离开。(“虽”“不肖”“去”各1分,语意通顺1分)9.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的原因。(4分)(1)石介确实是有才之人;(2)杜中丞顺从上意,未能力争。(每点2分【附录】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1),字世昌,北宋大臣。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大中祥符元年进士。历仕州郡

    16、,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改知审官院。庆历三年任枢密使,次年拜同平章事,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以太子少师致仕,封祁国公,谥正献。杜衍,年幼时母亲改嫁钱氏,15岁时两个哥哥虐待他,用剑砍他。后来他到母亲那里,继父不肯收留,只好在孟洛等地流浪。一富户相里氏看他仪表不凡,将女儿嫁给他。大中祥符元年(1008)杜衍得中进士。初任平遥、乾州、凤翔等地方官,很有治绩。离任时,当地百姓恋恋不舍送至境边,齐说:“何夺我贤太守也!”后以太常博士提点河东路刑狱,据实平反了许多冤狱,深得朝廷赏识。因河北缺军费,选为都转运使,迁二部郎中,不增民赋而军用足。仁宗召为御史中丞,兼摄吏部。针对当

    17、时豪商大贾贱收贵卖,囤积居奇困扰民生之况,提出“年有丰凶,谷有贵贱,官以法平之,则农有余利”的常平之法。宝元二年(1039),知永兴军。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官吏为奸。衍分别计划,据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百姓得以按先后次序输官,比他州县省钱过半。他的政绩,章献太后都说“吾知之久矣。”庆历四年(1044)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为宰相。范仲淹曾因边事与之龃龉,不以为恨。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富弼遭攻讦,言者附会,益攻两人之短,衍独为之辩白。遂罢相出知兖州。皇祐元年(1049)致仕,特迁太子太师,封祈国公。嘉祐二年二月五日(1057年3月17日)卒,年八十,谥正献。杜衍清介不殖私产,致仕

    18、后居南京十年,第室卑陋,才数十楹,居之裕如也。出入从者十许人,乌帽、皂绨袍、革带。有人劝其着居士服,答称:“老而谢事,尚可窃高士名邪!”卒时,戒其子殓以一枕一席,小塘庳家以葬。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官至太子中允。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

    19、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石介出生于一个“世为农家”“豪于乡里”的聚族而居的大家庭,其父石丙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2年)进士,“专三家春秋之学”,“仕至太子中舍”,官至太常博士。石介“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二十多岁时,他北游魏地,到宋初古文家柳开的出生地瞻仰柳氏遗迹,后又南下宋城(今河南商丘),进南都学舍,跟随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诵读诗书。天圣八年(1030),二十六岁的石介中进士,任郓州观察推官

    20、。石介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生。故里在今泰安市徂徕镇桥沟村。其地,负泰山、挟徂徕,汶水注其后,经其西,负山面水,环境优美。石氏家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至石介时,家族日益繁茂,至其父辈已十六院。据欧阳修徂徕先生墓志铭,石介“世为农家”,父亲石丙,“专三家春秋之学”,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御前擢第,仕至太子中舍”。石介少时所受的教育已不可考,但精通三家春秋学的父亲对其以后的治学方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小官僚的家庭背景对其成长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由于石氏是个合族聚居的封建大家庭。他为照顾家业,“乃泣别庭闱,远来田园,学老圃老农之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十七)培养了石介自立和体恤他人的优

    21、良品质。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石介二十三岁,在应天府读书求学于范仲淹。当时,晏殊知应天府,重视兴学育人,且适逢范仲淹因母丧居于家,晏殊延请为应天府书院掌学。石介于此时来到应天府,从范仲淹学,受其教育和影响颇深,这为他此后能够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得中进士,成为北宋初年重要的思想家奠定了良好的学识基础。并因为有这一段从学范仲淹的经历,石介在心里把范氏当成自己的道德和学问之师与益友、同道。由于范仲淹的声誉,四方青年都纷纷慕名而来,一时出了许多人才。所以到了庆历新政时,他们都成了范仲淹改革的积极支持者。青年时代的石介笃志好学,清苦自甘。“寓学于南都,其固穷学,世无比者”。 王渎听说他贫穷,便把会客

    22、时的美餐送给石介,石介说:“早食膏粱,暮厌粗粝,这是人之常情。你赠送的美餐,我不敢受”,宁可贫食粗粝,以继苦学。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石介游历河朔。满怀激烈心情作过魏东郊诗一首,对柳开极度追慕之情溢于言表。至誉为“事业过皋夔,才能堪相辅”。石介对柳开的赞美,不仅限于古文的道统方面,推戴他“著作慕仲淹(王通),文章肩韩愈”;而且颂扬其武略:“帐下立孙吴,尊前坐伊吕。笑谈韬钤间,出入经纶务。”这反映了青年时代的石介,不惟具有齐鲁之邦的古文传统,而且不乏北国少年的尚武精神。“匈奴恨未灭,幽州恨未复”更是出于青年石介对于国家、民族命运极度关注和历史责任的自觉。天圣八年(1030年),石介二十六岁

    23、,“进士及第”授将仕郎、郓州观察推官。景祐元年(1034年)郓州秩满,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通过士建中介绍,石介与孙复一见如故,景祐二年(1035年)冬,石介为其筑室泰山之麓,创建泰山书院(泰山书院在中国学术史和教育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作是宋明理学的活水源头)。此后两人成为亦师亦友同道人。是年冬,杜衍推荐,石介辟为御史台主簿,旋以上书“以赦书不当求五代及诸伪国后”为借口,罢而不召。实际原因是新帐老账一起算。石介性格耿直,敢言直谏,“指切当时,是是非非,毫无顾忌”,仁宗皇帝赵祯少年登基,不免好色,而又自尊心极强。石介指责皇帝“废郭皇后,宠幸尚美人”“渐有失德”“妇人朋淫宫内,饮

    24、酒无时节”。石介被罢,当此原因。宝元元年(1038年)石介南京秩满,以父年老(石父丙已七十岁),代父远官,遂任嘉州军事判官,是夏入蜀,一路上写了大量的即景咏怀诗歌。到任才一月,因母亡,即归家奔丧。“垢面跣足”,“躬耕徂徕山下”。石介身在徂徕,心忧西北边事,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忧虑心情。“平生读诗书,胸中贮经纶。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依锄西北望,涕泪空沾襟。(偶作)提醒朝廷:“吾尝观天下,西北险固形。四夷皆臣顾,二鄙独不庭 孽芽已滋长,蛇豕极膻腥。渐闻颇骄搴,牧马附郊垌。”民族危机,忧心满怀。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石丙亡故。居父母丧期间,石介在徂徕山长春岭建“徂徕书院”开馆授徒,以易教授诸

    25、生。庆历二年(1042年)夏,石介服除。因杜衍再次推荐被召国子监直讲。于是太学大兴,生徒由原来二三十人骤增至数千人,“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徂徕先生墓志铭欧阳修)。古文运动在国家最高讲席蓬勃开展起来。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杜衍等人皆任高官要职。四人以天下国家为重,日夜谋虑,思致太平,范仲淹提出“明黜徙、抑挠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法令,这就是“庆历新政”。石介对此欣喜若狂,精神振奋,认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曰:“此盛事也,歌颂吾职,其可已乎!”赋庆历圣德颂,赞革新派,贬保守派,指责反对革新的夏竦等

    26、人为大奸。石介的行为使夏竦等人深深衔恨在心,自此成为死敌。颂刚脱稿,孙复就对石介说:“子祸始于此矣!”庆历四年(1044年)三月二十日,石介因韩琦荐之“直集贤院”。夏竦为解切齿之恨,便从石介开刀,进一步打击革新派,他命家中女奴摹仿石介笔迹,伪造了一封石介给富弼的信,内容是革新派计划废掉仁宗另立新君。范仲淹等人有理也说不清,只好请求外放,变法遂告失败。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等人被保守派诬陷搞“朋党”活动,革新派相继罢职,石介也在“朋党”之列,成了众矢之的,外放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任通判,未到任所旋即于庆历五年(1045年)七月病卒于家,终年四十一岁。石介死后,夏竦等人并未甘休,欲置革新

    27、派于死地。当时,徐州孔直温谋反,败露后被抄家,石介过去与孔直温的来往书信也被查抄出来。夏竦借此大作文章,向仁宗说石介其实没有死,被富弼派往契丹借兵去了,富弼做内应。这一招确实狠毒至极,宋仁宗便派官员去发棺验尸,庆历五年(1045)十一月和庆历七年(1047)六月两次下令核查存亡实况,有长者之风的知兖州杜衍、提点京东刑狱吕居简和见义舍身青年才俊龚鼎臣具保,幸免发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事件。欧阳修对此义愤填膺,在庆历六年(1046)写下了一首三百五十字的五言长诗重读徂徕集,诗中写道:“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我欲犯众怒,为子记

    28、此冤,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于苍翠石,立彼崔嵬巅。”此诗呼天抢地,感人肺腑,后人称誉:“英辨超然,能破万古毁誉”。石介去世不久,乡人为他和孙复建“鲁两先生祠”以示敬仰之情。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蔡伸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1)本词上片哪些景象体现了秋意?“千骑云屯平野”一句用了哪种修

    29、辞手法?(3分)(1)(3分)木叶下、菊花黄;(2分)比喻。(1分)(2)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4分)(2)(4分)表现诗人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为下片感怀做铺垫(或与下片的凄凉形成对比)。(每点2分)(3)本词下片写出了哪几种“凄凉”?(4分)(3)(4分)英豪凋亡;年岁已高;飘泊他乡;功业未就。(每点1分)【附录】【注释】皋:水边高地。隰:低下的湿地。彭门往岁:彭门,指彭城。为徐州治所,蔡伸曾以徐州通判的身分率领过一支部队北上援助燕山,与辽兵战斗,第二年方回。看剑引杯长:用杜甫夜宴左氏庄“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原句。【作者】蔡伸(10881156),字仲道,自号友古居士,莆田(

    30、今属福建)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曾任太学辟雍博士、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历知滁州、徐州、德安府、和州。后任浙东安抚司参议官,秩满,提举台州崇道观。词风雄健俊爽。有友古词一卷。【鉴赏】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是宋朝词人蔡伸的作品。该词表现了作者借今忆昔,满腔热血,忧心国事,希图建功立业的种种情绪。然而却是报国无门,一腔悲愤,无处可消,只有借酒浇愁。上片由写景入词,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亭边的树木。树叶凋零,飘落地上,野外低湿处的菊花也已盛开。登高临远,秋意已浓,原来是重阳节就要到了。先点明时间、地点。眼前之景使作者不禁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之中,他想起了彭门往事。那时自己才三十七岁,正值盛年、英姿飒爽、

    31、豪情满怀,带领着一支精壮的部队,驰骋于战场。闲暇时光,将士们在古球场欢宴,抚剑豪饮,议论古今兴亡。这几句话描写了从前戎马生活的一个消闲场面,用杜甫原句“看剑引杯长”入词,把他们满腔热血,忧心国事,希图建功立业的种种情绪暗含其中。下片以“感流年”三句承上启下,从上片的慷慨激昂转入下片的萧瑟凄凉。当时座中的英豪,一半都已凋亡了,而宋王朝也只剩下半壁江山。自己平生那豪情壮志、抗金的决心和愿望,早已被现实消磨殆尽,只落得两鬓如霜,飘泊在江南水乡。一腔悲愤,无处可消,只有借酒浇愁。本篇上下片情绪反差很大,上片豪放激烈,下片愤慨悲凉,在雄健俊爽之中蕴含着深沉的抑郁。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桑之未落,。(诗经氓)(2),辩乎荣辱之境。(


    注意事项

    本文(苏北四市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