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孟子告子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 西周初分封制D. 西周末王室衰微【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定期朝贡,否则将受到惩罚,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初期的事情,故A、B和D均不符合题意。2.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
2、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说明该制度按照既定继承模式,避免了贵族之间的权力纷争,应该是宗法制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根据血缘亲疏的嫡庶身份,这就是所谓的“天命”,故本题应选C项。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3、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 等级制度森严B. 宗法色彩浓厚C. 文化生活丰富D. 法律制度严苛【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王官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可知悬挂编钟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体现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因此看不出宗法色彩浓厚,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礼乐制度,主要强调等级森严,与文化生活丰富无关,排除C。题干反映的是礼乐制度,主要强调等级森严,与法律制度严苛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4. 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
4、个家却变成了国家。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A. 分封制的瓦解B. 郡县制的实行C. 封建制度的确立D. 郡国并行制的实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说秦汉统一之后出现了“化家为国”的现象,也就是原有的家族体系转换为统一的国家体系,这是典型的分封制度向郡县制的转化,所以强调的是郡县制的实行,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强调的是前一部分,而题干着重的是后一部分;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没有考虑秦朝。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5.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5、C. 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分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专制主义主要是指中央政府的决策方式而言,即皇帝一人独裁专制;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即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D项符合题意;A、B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C项指的是“专制主义”。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含义6. 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讽刺:三十僭主(雅典历史上的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则材料反映了A. 三
6、十僭主遵从民主制原则B. 雅典的民主程序徒具形式C. 苏格拉底案判决结果合法D. 陪审团遵从了僭主的意见【答案】C【解析】从材料“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可以看出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并不能保证真正的公平和正确,最终导致了权力被滥用,但是审判结果却合法,故C项正确。其他不符合题意。7.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第一条:“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以上材料说明该法A.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B. 适用于罗马所有的自由民C. 具有一定的平等性D. 彻底修改了野蛮的习惯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不得为任何个人
7、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可知罗马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平等性。A项在题意中没有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D项“彻底”过于绝对。故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的法律8. 无论是为了罗马人的利益还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除在法律之外。罗马人为此颁布了相应法律,是一种适用于A. 贵族垄断并可解释的法律B. 罗马共和国公民的法律C. 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D. 起指导作用的法律观念【答案】C【解析】材料中“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是指罗马法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外国人的权益,由此可知此时罗马帝国尚未完全将外国公民和本国公民一视同仁,故C项正确;AB项是公民法,只适用
8、于公民;D项是自然法。点睛:材料“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是解题的关键。9. 罗马法发展情况与下图阶段对应准确的是A. 罗马只有习惯法B. 出现第一部成文法C. 民法大全编纂成功D.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已经有了十二铜表法,即第一部成文法,故说法不正确,在时期即东罗马帝国时期颁布了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故说法正确,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发展演变10. 丘汉平在研究罗马法之理由中指出罗马法的重要特征“为一进化之法系,与其他法系之至半途而停滞衰落者不同”。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A. 平民与贵族斗争推动了成文
9、法诞生B. 国家扩张推动了万民法出现C. 十二铜表法保留原始落后陋习D. 万民法继承并发展了公民法【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罗马法的重要特征“为一进化之法系,与其他法系之至半途而停滞衰落者不同”,意即罗马法在原来的罗马法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完善。根据选项中只有D项体现这个特征,而AB项只是原因,C项不能体现发展完善的特征,故ABC排除。故选D。11. “光荣革命”后,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A. 英国议会B. 英国贵族C. 英国民众D. 英国王室【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
10、政体,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权力逐渐受到削弱,议会权力逐渐扩大,所以威廉所说的是指英国议会,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排除。12. 某思想家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英国A. 议会的出现B.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C.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 通过革命处死国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可以得出英国王权受到限制;结合
11、所学知识,1689年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确立。故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3.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 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 从此代议制政府掌握了国家的实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的世界意义,该法案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标志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即主权在民
12、取代了君权神授,且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A项说法错误,BD两项与题意“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不符。因此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4.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A. 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C. 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D. 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君主立宪制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而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1832年议会改革才
13、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本题材料中的“中等阶级”实际上指的就是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因为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而获得了更多的席位,贵族、大地主的地位因为经济实力下降席位则大大的减少,所以,与之相关的史实只能是1832年议会改革。所以答案选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考点:15.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A. 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B. 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C. 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D. 实践不受时代而
14、调整【答案】B16.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A. 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B. 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 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 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通过分封制,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实行分封的地区,
15、这说明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故B项正确;ACD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AC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7.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予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现出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使人民从事生产有了安定的环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得免于战国”“人人自以为更生”,说明秦国实现统一,战乱结束,使人民从事生产有了安定的环境。故答案为D项。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18.
16、“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 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 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 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周王是天下的“共主”,但诸侯在封地内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如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容易造成分裂割据。且“共主”指各诸侯国承认周天子的权威,但周天子对诸侯国不拥有完整的统治权,所以不能实现高度集权,故A项错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负责管理财政、司法、诉讼和兵役,他们必须绝对
17、服从皇帝的命令,对皇帝负责,皇帝成为天下的独主,故B项正确。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权力地位世袭,拥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只有行政管理权,故C项错误。分封制是贵族政治,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诸侯在领地内权力很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容易造成诸侯割据;郡县制是官僚政治,长官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直接对皇帝负责,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名师点睛】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都是为君主专制
18、服务的,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所以无论分封还是郡县,都无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正因为如此,古代社会的政治家或思想家无论发现分封制或郡县制有何缺陷,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中国古代社会的痼疾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有彻底摧毁它,代之以民主管理才能克服这种弊病。19.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C. 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分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专制主义主要是指中央政府的
19、决策方式而言,即皇帝一人独裁专制;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即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D项符合题意;A、B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C项指的是“专制主义”。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含义20.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即可知这应为秦朝的郡县制和什伍连坐制。该制度将人民限定在土地上,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故排除第项;该
20、制度下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行政权收归中央,故排除第项;其他两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名师点睛】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复习时把握一个“核心”、注意两个“内涵”、理解三个“特点”。一个“核心”:皇权至上。两个“内涵”: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三个“特点”: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树立;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地方服从中央。21. 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A. 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B. 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C. 军机处工作效率高D. 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
21、政决策机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清代的军机处与明代内阁相同,是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不具有行政决策权力,所以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BC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22. 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对此评述正确的是A. 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B. 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C. 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D. 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答案】D【解
22、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由题干及已学史实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手,但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也始终未能正式统帅六部。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材料描述是正是这种情况,D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废除23. 下列制度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A. 郡县制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D. 三司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是中央官制,符合;C项地方行政制度,排除;明代以各省
23、之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三司,这几个都是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排除。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演变地方行政制度24.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 集中军权B. 集中行政权C. 集中财权D. 集中司法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后,吸取五代武人擅权的教训,首先通过“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将军权集中于君主的手中,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所以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25.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
24、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25、。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
26、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出简要评价。(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征。【答案】(1)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27、。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3)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特征: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实行的是郡县制。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和有利于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第二问。(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28、一问由“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和“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概括分析即可。第二问从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这个角度组织评价。(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可以概括出疆域辽阔的特点。第二问结合所学直接回答行省制和宣慰司即可。第三问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省制的
29、开端三个角度回答。(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的研读可以看出主要体现了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和行省制,这些都是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变化的制度,故组织答案时可以从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趋势这个角度来组织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名师点睛】材料解析题是考试中的重要题型,分数值较高,但又是学生的弱点所在。解读此类题目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可以提升分数:下面介绍一下快速答题的三招技巧:一是审题: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分析材料,划分层次;审清题意,回顾所学知识。二是草拟提纲,
30、构思作答。提纲包括答题层次,每层要点详略之处。三是史论结合,分层作答,做到标题化、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材料二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
31、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材料三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则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李庆西最后的儒者(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了哪些“软件”?(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答案】(1)秦始皇: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让宫廷内侍机构参与军国大事(建立中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