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docx

    • 资源ID:18066776       资源大小:35.5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docx

    1、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2015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1)农

    2、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4)经济政策: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内容总结】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考纲政治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商鞅变法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

    4、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文学【总体特征】先秦是秦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商鞅变法第一阶段:原始社会(略)1政治:实行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2经济

    5、:(1)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农业:神农传说: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耕作方式:刀耕火种。(3)手工业纺织业: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葛和麻;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青铜制造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有小件青铜器,说明人们已掌握冶铜技术陶瓷: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如彩陶、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白陶等。(4)商业: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3文化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有人认为这些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

    6、年)-奴隶制的强盛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考试重点: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孔子、小农经济。【具体史实】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名义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分封,“公田”由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集体劳作: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品种:“五谷”已种植: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珍贵稀少,仍以木制耒耜为主。生产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2)手工业: 冶铸:青铜铸造繁荣, “青铜时代”; 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丝织:商代已有织机,西周出现

    7、斜纹提花织物。瓷器:商朝烧出原始瓷器。经营模式:西周时期,官府统一管理经营手工业工匠集中、职业世袭。(3)商业: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均有城市与市场;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将工商业者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其提供衣食,驱使其为政府服务,官营手工业占主导。2、政治:形成了以王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内容、对象、义务、权利、特点、影响、与宗法制的联系与区别)。实行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与分封制的联系与区别)。(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

    8、中。3、文化:文字:成熟文字的出现商代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铭文又称“钟鼎文”); 文学:诗歌内容丰富,反映社会各阶层生活代表作诗经教育:西周:“学在官府”第三阶段: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221年)【阶段特征】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大动荡的时期。【具体特征】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3、思想:形成百家

    9、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4、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具体史实】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1)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的出现及推广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过程:A.“公田”抛荒;B.“私田”逐步成为私有土地,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C.春秋各国税制改革(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使土地私有合法化;D.战国大举变法。秦前356、350年商鞅两次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从法律上彻底废除井田制,全面肯定

    10、土地私有制。分类:多种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掌管,用于君主私人开支。地主:私有土地来源多种,“公田”转化,奖励赏赐,买卖土地;后来土地兼并是其扩大地产主要来源;土地经营出现租佃方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水利:春秋的芍陂,战国的都江堰、郑国渠。经营方式: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形成(特点、影响)(2)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形成了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钢剑;战国:铁器广泛使用。(3)商业:商业发展概貌: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工、商开始与士、农并称为国家的“四民”,社会地位

    11、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城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都是重要商业城市。但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市场规模不大。(4)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2、政治:(1)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2)诸侯国相争变法: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背景、措施、影响)商鞅变法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背景:(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2)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3)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4)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

    12、纷纷变法。(5)秦孝公求贤若渴,重用商鞅,主持变法。2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3)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加强思想控制。(4)改革旧俗。3作用:(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为奏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并促使了封建制度的确立。4局限性:(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

    13、压迫。(3)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4)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选官制度:从世官制到军功爵制。3、思想文化:(1)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背景、派别及主张、意义)。(2)科技:战国时的指南仪器“司南” 。(3)文学:现实主义源头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浪漫主义源头屈原创立新诗歌体裁“楚辞”, 代表作离骚;诸子散文:孟子辩论见长(刚柔相济);庄子文字优美,想象丰富(秋水逍遥游)。(4)绘画:由萌芽走向成熟,盛行帛画、壁画龙凤图驭龙图(5)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

    14、,私学兴起。(6)汉字:主要是大篆。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考纲政治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1、儒学的兴起2、古代科技成就3、古代艺术4、古代文学时代特色【考试重点】秦汉确立和发展中央集权制度;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阶段特征】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开创,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是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

    15、基础。 【具体特征】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巩固;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宰。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3、文化: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并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具体史实】一、秦朝1、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重视交通道路网的建设。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2、政治:(1)前221 年,秦朝灭六国,统

    16、一中国(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3)暴政:法律严苛:颁布秦律(这是第一部通行全国的法律,以严刑峻法为特征,体现了皇帝的专制意志);赋税沉重;大兴工程;严刑峻法;文化专制。3、思想:(1)崇尚法家思想(2)焚书坑儒(评价):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作用;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4、文化:(1)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得到推广。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主要活动与贡献1兼并六国: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等方略。于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六国。2巩固统一:(1)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中

    17、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2)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南服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4)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交流。(5)统一度量衡。(6)修筑以成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7)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实行焚书坑儒。(二)历史评价1功:(1)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兼并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3)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

    18、了国家的统一。(4)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派兵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等。2过:(1)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刑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地灾难。(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二、汉朝1、经济:小农经济发展(1)农业: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水利:白渠、漕渠、龙首渠、坎儿井和东汉王景治黄河;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土地兼并不断。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田庄。 (2)手工业:纺织业: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 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商业:政策: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汉

    19、武帝时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市场的发展:坊市分开,设令、长严格管理;城市的发展:汉朝与匈奴在边境上经常进行“互市”;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突出,但兼有经济职能。对外贸易:西汉开通了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欧亚。2、政治:“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1)中央官制:“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形成中外朝制。东汉出现尚书台。(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封国逐渐威胁着中央(结果: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3)监察制度:地方推行刺史制度。(4)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征辟制,中央和地

    20、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3、思想: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使经济得到恢复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思想体系(举措: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来维护政治统一;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提倡“三纲五常”用来维护统治秩序。影响:儒学成为此后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光大了儒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4 、文化: (1)科技: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艺术:楷书形成。(3)文学:汉赋(4)绘画:门类的丰富:壁画、帛画;夫妇宴饮图是杰作。(5)宗教:西

    21、汉末年,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东汉白马驮经,洛阳建白马寺;东汉时期,本土道教兴起。(7)教育:太学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阶段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具体特征】1、政治: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政权更替频繁;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2、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3、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

    22、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4、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农学、数学、思想、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5、民族关系: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其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节宋明理学、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史实】1 政治:封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大融合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2 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2)孝文帝学习汉文化。(3)阶级矛

    23、盾尖锐。(4)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各地人民起义不断,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社会改革迫在眉睫。3 2内容:4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2)推行均田制,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3)设立三长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5)迁都洛阳。(6)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5 3评价6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7 (2)作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加速封建化。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2经济:(1)农业:土地制度:按人口分配土地的的均

    24、田制灌溉:三国时马均发明翻车;江南经济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烧制出成熟白瓷;(3)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3思想文化:思想:佛教和道教广为流传;“三教并行”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士人群体的形成绘画:士大夫画家活跃,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理论,擅长画人物(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三大书体臻于成熟;出现王羲之(兰亭序“第一行书

    25、”)、王献之等书法家。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考纲政治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1、宋明理学2、古代科技成就3、古代艺术、文学【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修四唐太宗【阶段特征】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

    26、圈。【具体特征】1、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策的调整,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内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3、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4、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5、对外关系: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具体史实】1、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隋朝建立、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职能分工、评价、与西方三权分立的对比)。安

    27、史之乱后地方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削弱。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标准、发展沿革、影响);谏议制度:隋唐时期的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2、经济:(1)农业:耕作技术:精耕细作技术成熟。耕作工具:曲辕犁出现(标志着传统步犁技术的成熟)。水利灌溉:筒车;大运河。土地和赋役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2)手工业:纺织业:出现缂丝技艺,“通经断纬”;吸取波斯织法和图案;陶瓷业:唐三彩(陶制品),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并远销欧洲。开通海上丝路,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商业:城市繁荣: 长安、洛阳、益州、扬州市场发展: “市”“坊”分开

    28、,设市令或市长,严格管理,但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发达。3、文化:思想:三教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科技:印刷:雕版印刷868年金刚经炼丹家发明火药,最早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唐末应用于军事。 文学:诗歌鼎盛时期。书法:狂放不羁的草书:张旭、怀素,后世誉为“颠张狂素”;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后世誉“颜筋柳骨”;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绘画: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的风格,隋朝展子虔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被

    29、誉为“画圣”,送子天王图。教育:科举制度推行;音乐舞蹈: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主要活动与贡献(1)贞观之治:政治方面: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慎用刑法,制定唐律。经济方面: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强调“存百姓”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2)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开明的民族政策。武力征服东突厥和西突厥。设立机构,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册封东突厥世袭都督、刺史宫职且其后代均由唐政府册封。接受松赞干布求亲,派文成公主入藏。(3)开放的对外政策:设专门机构鸿胪寺;鼓励外商到中国贸易等。2历史评价

    30、(1)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课程链

    31、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具体特征】1、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2、经济: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资料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