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物必修3优秀教案.docx

    • 资源ID:18247828       资源大小:32.14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必修3优秀教案.docx

    1、生物必修3优秀教案生物必修3优秀教案【篇一:高中生物必修3说课与教学设计】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生活的环境,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新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的内容,本章内容是理解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而且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而本节又是这一章的基础,可见其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 3尝试构件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

    3、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

    4、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活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

    5、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是本章教学的第一课,这一课的引入涉及两个环节:章节的引入和节题的引入。 章节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也是人文精神的渗透。 节题的引入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来完成,从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2讲授新课 有关人

    6、体内环境的组成的内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图片来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展示血液组成(离心分层的以及显微放大各成分的)图片,来说明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启发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来说明水泡中的液体是组织液等。 关于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关系教材上写的很具体,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同时我在课堂上用幻灯片展示出教材上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和1-3(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先引导学生识别图中各种结构和成分,弄清各结构间的关系,接着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把人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整体图展示出来。然后,通过提问和讨论

    7、的方式让学生把这三者的关系弄清楚,找同学到黑板上用箭头标出三者间关系,举出一些特殊细胞(组织细胞,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细胞外液是什么,来加深理解。 最后做总结,引出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接着学生自然就会思考内环境与外环境有什么差别呢?细胞外液的成分有哪些呢?借助于课本上血浆成分的表格,我会要求他们先看书,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表格后面的题目,弄清楚血浆的成分后,学生自然就会问组织液和淋巴呢?和血浆有区别吗?再逐一解答。了解了内环境的成分后,再由此过渡到它的理化性质。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更为抽象和难理解,在讲渗透压的时候可以先展示出植物细胞质壁

    8、分离的图片以及红细胞在生理盐水,蒸馏水和10%的盐水中形态的图片,以唤起他们对渗透原理的回忆。接着提问水肿的原因是什么?引导他们思考,帮助他们分析和总结,进而引出渗透压的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与学生一起讨论: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呢?引导他们分析,得出答案。联系生活,提问生理盐水和医用葡萄糖溶液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会有要求?加深对渗透压的认识。关于酸碱度的理解可以从跑步,打球以及吃酸碱性食物为什么不会引起血浆的ph较大变化这样的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 最后,了解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后就可以总结内环境的重要性了,引出下面的内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9、的媒介。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课本上的五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回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在高一我们学过细胞内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初中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建立起与新知识的联系,可以尝试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的重要性。看完后找学生来总结此过程:外界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到内环境,然后被细胞利用,而细胞的代谢废物又通过内环境排到外环境中,此过程有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参与,同时受到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所以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4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

    10、的重要性 一、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来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 三、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难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四、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 五、教学程序 一)、内环境稳态 (一)显示感性认识材料,说明化学

    11、成分、温度、渗透压、ph值等动态平衡。(血量小于0.1毫升的检验项目) 1、同学们每年一次体检,体检什么?有没有验血?有几种验血方式? 无名指:血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 静脉抽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 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 不同人的各项值不同,同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是动态变化。但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健康的人)如果超出此范围患病此人可能有什么疾病 2、非典时期(2004.45),去医院首先要量体温。正常人体温多少? 36.737.5,呈现调查表并分析小结:体温的变化影响因素 3、如果生病了,去医院打生理盐水,多少

    12、浓度?0.9%nacl溶液.能否是其他浓度?预计会有什么结果?呈现红细胞图。说明渗透压在一定范围内 4、那ph值呢? 呈现实验材料和数据生物材料中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ph在一定范围内 小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浓度、渗透压、ph值等理化性质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得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二)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调节的呢?以ph为例来讲述 强冲溶液,nahlo3/h2co3;nah2po4na2hpo4 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ph,如何调节? 乳酸+nahc3?乳酸钠?h2co3 h2co3?h2o?co2 o co2刺激神经促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加速。 参与系统:神经系

    13、统、呼吸系统 2、吃了碱性食物 na2co3?h2co3?2nahco3?肾排出体外 参与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呈现图: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联系 (三)介绍科学家的理论形成 贝尔纳坎农普遍认为 (四)得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板书)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二)、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意义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快元旦了,快过年了,大鱼大肉(图) 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 摄入酸性食物过多的危害 请同学举例:内环境失衡引起的疾病,有什么症状? 发烧、尿毒症、空调病、大量出汗后喝很多水(而不是盐水)水肿、低血溏(图)、肌无力

    14、(ca)、骨骼发育不良 得出结论: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动活动的必要条件(板书) 解释: 三)、拓展(稳态概念的巩固和拓展) 呈现案例:不穿航空服的悲剧 航空员穿的航空服有哪些是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设计的 压力、温度、湿度、co2、o2、尿排出 稳态概念的拓展 细胞的环境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的环境生态系统稳态、生物圈稳态 四)、最后讨论:预防稳态失调的方法o2 温度 ph 酶活性 c6h12o6 能量五)、练习巩固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非常接近生活实际。这是我备课时想的最多的问题,如何设置问题?如何选择教学材料?主要考虑接近学生的生活,尽量是学生熟悉的,这样就能激发

    15、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我认为,知识点再完备,如果学生对这些不感兴趣的话,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很好。特点二,本节课收集材料很丰富。如血液检验化验单、ph值测定后的数据及图片、温度调查数据表、航天服、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等。特点三,突出重点内环境稳态概念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先体验很多感性材料,最后归纳总结出概念,水到渠成。关于课堂教学,我的主要特点是亲和力较强,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学生的主体性较强。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积极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等。师生双边交往很愉悦,体现快乐学习的理念。 不足之处我认为教学设计还可以更加新颖更加创新点,如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或者利用实验进行探究等

    16、。还有教学时尽量消除口头头禅。 总体而言,我对这节课还是挺满意的。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篇二:高中生物必修三实验教案】 实验一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原理】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 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目的要求】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na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碱后,能使ph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实验过

    17、程】 一、材料用具 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1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0.1mol/l hcl(盛于滴瓶中)、0.1mol/l 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护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彩色铅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自来水。 二、方法步骤和记录 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2、用ph计成ph试纸测试 ,并作记录 3、一次加一滴0.1mol/l hcl,然后,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4、,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加入0.

    18、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5、充分冲洗烧杯,用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步骤4,记录结果 6、充分冲洗烧杯,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4记录结果。 三、现象观察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四、实验结论 1、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ph的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ph的变化。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特点。 五、实验评价 你的实验测得的不同情况下的ph值是否存在误差?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如何降低误差? 误区警示 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

    19、的“充分冲洗烧杯”请你分析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发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 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中腐蚀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 解析: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若有洒落或溅出,要立即用水冲洗15min,并告诉老师。 3、生物材料最好是一种植物材料,一种动物材料。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1、就实验加入hcl 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2、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

    20、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3、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二、探究创新 1、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探讨,你认为生物体内环境中其它环境(如血糖、温度、h2o、无机盐等)是否也可以维持稳态? 2、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失调?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失调? 实验二 模型建构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实验原理】 胰岛素和胰高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组织细胞的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 ,并促进 ,从而使 。生物体中依靠这种作用的激素共同维持血糖的平衡。 【目的要求】 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动充分掌握和理解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激素应如何起作用共同控制血糖的平衡。增

    21、强学生交流和判断思考能力。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15张“糖卡”正面写上“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元”,2张胰岛素卡2张胰高血糖素。 二、方法步骤 1、模拟吃饭后的反应 甲将2张“糖卡”放到桌子上,使血糖浓度 ,此时由 拿出 张 卡使甲的2张“糖卡”由 背翻到 面,血糖浓度维持平衡。 2、模拟运动时的反应 甲从桌子上拿走了1张正面朝下的“糖卡”,使血糖浓度 ,此时由_拿出 张 卡,使 的1张“糖卡”由面翻到 面,血糖浓度维持平衡。 三、实验结论 当生物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 能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下降时, 能血糖浓度。因此,生物体中血糖浓度能 。 四、实验评价 与其他小

    22、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相互借鉴,并就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误区警示】 1、应选用不同颜色的纸做“糖卡”,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2、卡上字应醒目,方便活动操作。 3、各组应对此活动进行交流。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是怎样反应的?反应的结果怎样?当血糖水平降低时呢? 二、探究创新 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实验三 探究: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目的要求】 1、进一步学会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学会用探究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理解

    23、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生根,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 4、通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方案设计】 一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促进 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 二作出假设: 浓度的 可以使插条基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 。 三设计实验:选择生长素类似物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制作插条分组处理插条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插条处理方法:浸泡法或沾蘸法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当地主要绿化树种

    24、或花卉(如:月季、杨、加拿大杨等)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或小组想要研究的其他植物的枝条。蒸馏水、天平、量筒、容量瓶、滴管、试剂瓶、烧杯、玻璃棒、矿泉水瓶。 二方法步骤: 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生长素类似物母液分别配成浓度为 的溶液,分别放入矿泉水瓶中,深约 。再取一矿泉水瓶,加入等量的清水,作为,及时贴上相应标签。 制作插条:将准备好的枝条剪成长约的插条,插条的形态学上端为面,下端要削成 面,这样在扦插后可 ;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条件应 。 溶液的矿泉水瓶中,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进行实验:设置 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加入等量的完全营养液,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分别培养经不同

    25、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及清水处理过的插条,注意保持温度为。 三观察现象: 定期观察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状况,并记录结果。(浓度:mg/ml;时间:天)分组处理:将制作好的插条,分成 组(每组不少于3个枝条),分别将其基部浸泡在盛有清水和浓度为 四实验结论:经过天观察,用浓度为处理过的插条生根最早,生根数最多,所以对于植物来说,促进插条生根的这种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是 。五实验评价:实验结果与你预期的结果一致吗?你做出的假设是否得到了确认? 【误区警示】 在本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的功能与其促进根生长的功能是一回事吗? 在本实验中,若在适宜浓度范围内不能生出不定根,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问题探究】 一问

    26、题思考: 你们小组提前做本探究活动的预实验了吗?预实验的作用有哪些?你们小组认为在施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二探究创新: 就此次探究活动,你们小组还能作进一步的探究吗?你有没有一些改进此探究活动的措施? 实验四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实验目标】 初步学会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亲身调查周边植物,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自然,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操。 【实验原理】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地段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先将调查地段按纵向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样方之间的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

    27、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长条形的总体为100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五点取样法:当调查地段为方形时,可以按梅花形取五个样方:先做该地段的两条对角线,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确定一个样方的中心,在每条对角线上距边角1/4对角线长处,各确定一个样方的中心,共五个样方。样方面积一般为1m2,如果该种群的密度较小,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材料用具】卷尺、尼龙绳、木楔、钢笔、记录本、植物分类图鉴 【实验准备】 调查前教师先进行实地考察,找出比较典型的地块。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容易识别而且

    28、分布比较均匀的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这样有利于数据的分析、比较。像一年蓬这类单株生长特征明显的双子叶植物,就是很理想的调查对象。教师事先对该地块进行种群密度取样调查,并可采集好有关植物并制作成标本,使学生掌握好调查对象的形态特征。如果遇上样方边界的压线个体,按左上原则处理,压线个体出于线的左侧或上方,则计入样方内。 【方法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等距取样法)。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分,有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学生对照植物分类图鉴掌握调查对象的形态特征。计数(附种群调查记录表)计算种群密度。 【结果分析】 计算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该种群算术平均数作为该种

    29、群的种群密度。该算术平均值即为调查区域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应结合调查区域相关情况对该估计值做出生物学解释。 【注意事项】 选取地势开阔、平坦、植被茂盛的地点作为调查地点,如校园草地、公园、田埂等都是比较理想的地点。注意避免有深水、陡坡、毒虫等有安全隐患的地点;根据调查对象划定调查地段的大小。调查地段应大小适中,面积过大则费时费力,面积过小则失去调查意义;地段形状可以是规则或者不规则,地段边界按植被分布或地理边界划定;选取样方的个数根据地段总面积而定,地段较大的,样方数可相对多些; 实验五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目的要求】 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

    30、学模型。 2、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3、通过小组间的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方案设计】 一、提出问题 培养一种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二、猜想假设 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_型增长变化。 三、设计实验 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丙等若干实验组。分别用等量培养液,在相同适宜环境中培养等量酵母菌。每天用血球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并作记录,连续7天。7天后,各组向全班汇报本小组7天的数据,算出每一天数据的全班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长。 【实验过程】 二、方法步骤和记录 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

    31、,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进行_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 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_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 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_下培养7天。 三、现象观察 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四、实验结论 1、根据表格平均值作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7天中的变化曲线。2、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_型增长变化。 五、实验评价 用你所在小组的记录数值所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与平均值作出的曲线相比相似程度怎样?试作出解释。 【误区警示】 1、操作过程中要建立“有菌”的观念,不能随意谈笑。 2、以防培养液带上杂菌与酵母菌形成_关系,抑制酵母菌培养。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将试管_【篇三:生物必修3教案集】 生 物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教案本 姓名:黄睿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必修3优秀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