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二语言习得期末复习.docx

    • 资源ID:18373833       资源大小:37.42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语言习得期末复习.docx

    1、第二语言习得期末复习 第一讲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问题与发展历史一、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对象:学习者语言系统、学习者自身、习得过程和机制母的:描写语言习得过程、揭示规律方法: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语言学第一语言vs第二语言顺序最先习得的语言 第一之外的所有语言母语vs外语指的是相对于某个国家而言的其它国家的语言 种族社团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意识二语习得与外语习得社会环境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隐形/显性 语法知识/运用知识目的语又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与环境无关语感觉得语言合适不合适的能力,又是反省与修订语言的能力腐蚀语言回退的现象+停滞不前,可导致未完全习得磨蚀

    2、指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和停止导致的代内而不是代间,生理不是病理,个体不是团体易混第二语言习得是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外语习得是在本国学目的语继承语祖先语,只能在家庭环境内部接触到的语言,未完成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习得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吗?学科性质:跨学科(交叉学科)独立的研究内容一批专业研究者成熟的研究方法成熟的理论体系(概念、假说)教学是二语习得发展的最初动力二、研究问题1.初始状态是什么 普遍语法 A:始于第一语言,初态有一定一语特征 B:始于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无本质差别2.二语学习者是否能像母语一样 某些范畴可达到年龄3.有关键时期吗:关键期假说4.发展情况如何:a-b-c 语速等顺序性发

    3、展(变异)5.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作用是什么:显性:试图发现规则,有意识 隐形:无意识6.在SLA中输入和输出的作用是什么:其互动关系,输入输出假说,互动理论7.个体差异是什么及其对习得的影响:动机 个性 态度8.教学对第二语言作用:有限的 教学无用 受制于其他条件,是必要条件9.习得的制约条件:上面都影响三、基本问题:如何学、教什么、怎么教发展历史:初创20世纪50-60年代 最初理论:对比分析假说 解决问题:外语教学问题(追溯一语)标志:Corder(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Selinker(1972) Interlanguage发

    4、展20世纪70-80年代成熟20世纪80年代-今标志:鲁健骥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4第一部著作:1997 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第一部国内介绍二语习得理论的著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趋势:将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研究纳入二语习得的框架;挖掘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规律和特点,对二语习得理论有贡献;关注线上学习行为研究;第二讲 早期二语习得研究:对比分析假说标志:1957年Lado跨文化的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的出版为标志。对比分析对比分析采用结构主义的语言分析方法,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系统的描写、比较、目的

    5、是预测学习者的难点,并以此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依据;语言迁移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把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连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正迁移当学习者的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学起来比较容易负迁移当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有差异时,就会产生负迁移,也就是母语干扰,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强势说在强势说看来,我们可以根据语言之间的预测对学习和教学材料进行预测,如有学者认为学习者的难点就等同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其目的语和文化之间的差别,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要鉴别这些差别,外语教师的任务是把这些差别作为重点进行教学,学习者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些差别;弱势说弱势说的目的

    6、在于在错误出现后,通过语言对比来解释这些偏误;对比分析假说的分析步骤描写: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两个语言系统进行细致描写选择:结合偏误找出造成学习者学习困难的语言项目比较:对选择好的语言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对比预测:对比的基础上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进行预测如何评价对比分析假说?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不合理性。对比分析预测的偏误有些并未出现。将两种语言系统的“差异”(等同于语言习得的“难度”不合逻辑。除了母语,其他因素也会影响L2的发展,所以母语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对比分析假说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对比分析仍然是观察和分析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一个良好起点母语迁移

    7、:语言迁移并非或有或无的现象,否定母语迁移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要探讨的是母语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语言迁移不是简单的行为过程,而是有人主动参与的心灵过程学习者的语言偏误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母语干扰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语言迁移在两种语言比较相近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第一语言是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知识不够的时候,会利用第一语言的知识来了解第二语言,以达到交际目的。第三讲 早期二语习得研究:偏误分析假说失误(错误)属于语言表现范畴,与语言知识没有直接联系,属于非系统性偏差。偏误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离目的语规范、规则乃至用法限制的现象。偏误分析假说的分析

    8、步骤收集、确认、描写、解释、评估偏误的作用/偏误分析假说对语言教学的启示1.教师可以通过偏误了解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上的进步情况,知道他们达到了哪个发展阶段,还有多少内容有待学习掌握。2.研究者可以通过偏误发现学习者如何习得语言以及采用的学习策略。3.学习者可以把偏误作为一种学习手段,通过偏误学习语言。教师主要采用“重述”和“提示”两种纠正性反馈策略不同的偏误分类标准:鲁健骥遗漏:打球了三个钟头误加:啊,你房间多么很干净啊误代:老先生的耳朵不好,你说的话他都不能听见错序:我不吃饭在学校的食堂了如何评价偏误分析假说?局限性1.形态句法方面的偏误相对容易确认,而语用偏误则不容易确认或难以处理;2.对偏

    9、误进行分类是偏误分析法的另一个重要步骤,但与确认偏误一样,分类有时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3.偏误分析法过度依赖学习者产出的语言,对因回避原因而产生的偏误无从考证,而回避恰恰是学习者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价值1.是对对比分析法的修正,这是方法上的突破,从对比分析的由因问果到偏误分析的由果求因,去除了前者的预测功能,强化了解释功能;2.偏误分析法改变了人们对偏误的态度;3.偏误分析法形成了一套颇为有效的分析方法和程序,成为第二语言重要研究方法,直到今天仍具有生命力。偏误分析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非语言因素:教材 教师 工具书 学习者因素1.母语干扰2.母语文化3.学生的学习策略4.学生对汉语的态度5.教学

    10、上的失误作为汉语老师,如何利用偏误分析理论展开汉语教学?运用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什么?1.教师可以掌握某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学生发生偏误的规律,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找出偏误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2.灵活使用对外汉语教材,使他们有可能随时根据学生情况补充必要的教学内容与练习。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有些教材编写者往往把教材编得过于繁复,给的内容太多,使教师无法插入针对自己学生的内容和练习,另一种对自己认识情况不够,照本宣科。第四章 中介语一、早期中介语研究(经典中介语研究)1、中介语理论产生的背景(1)对比分析用简单的对比方法去解决复杂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学习者这一主体以及作为学习客体的学习过程。

    11、(2)偏误分析在研究内容上只是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者的偏误身上,而不顾及学习者正确的方面仅仅用观察到的偏误去推测学习者的整个语言系统难免以偏概全。2、早期中介语研究(经典中介语研究)(1)过渡能力|名解1967年, Corder提出偏误分析的同时,提出了“过渡能力”概念。过渡能力用来指学习者尚未达到以目的语为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时的一种能力状态。“过渡”这个词语表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具有动态特点。偏误是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过渡能力”的表现。(2)过渡方言|名解在过渡能力的基础上,Corder提出“过渡方言”,它是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群体出发来描述其语言系统。什么东西使得“过渡能力”不断变化呢?

    12、A:“假设验证”。“过渡”这个词说明学习者语言能力处在逐渐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是由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不间断地进行假设检验,从而逐步更新这个能力所造成的。B:学习者进行假设检验的前提是其内部有一个“系统生成器”,这个生成器对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处理,从而建立起包括一系列“假设”的规则系统。C: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接触到新的语言材料,而系统生成器将新的语言材料和原有的“假设”进行比较,当两者不一致的时候,系统生成器便会对过渡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引导其不断更新。举例:当留学生接触到“一个月”、“一个星期”这样的语言材料时,系统生成器便会建立一个关于数量结构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学习者不但

    13、会产出上述的正确形式,还可能会产出类似“一个年”这样的用法,而当学习者不断地接触到正确的目的语形式“一年”后,系统生成器便会将“一个年”和“一年”进行比较,从而生成一个新的规则,而“一个年”这样的过渡形式就会消失。为什么有的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还会出现“吃饭在食堂”的结构?系统生成器并不是一旦发现差异就会对已有的规则进行调整。“内在大纲” vs. “准备好”的状态。教学启示:教学大纲和内在大纲相吻合的情况下,教学才会有效。3、评价(Corder)早期中介语研究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的。偏误的提法还是没有能够真正把学习者的语言看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因为学习者不可能对自己的系统产生偏误。

    14、4、早期中介语研究:(1)近似系统|名解用来指称“学习者在试图使用目的语时实际运用的偏离的语言系统”。这个概念包含三层含义:首先,不同于目的语系统;其次,以目的语为参照;第三,动态发展的系统。造成近似系统动态性的原因是什么?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会促使学习者向目的语系统靠近。学习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整个目的语系统。5、“近似系统”与“过渡能力”的共同特点目的语为参照,把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看作是一个连续统的两端,学习者语言是从此端的母语向另一端的目的语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6、早期中介语研究:Selinker-中介语概念(1)中介语|名解 “中介语”可以用作可从语言学上加以描写的数据,即可观察到的

    15、语言输出。这种言语行为是高度结构化的。在语言迁移的综合研究中,要承认中介语的存在,而且必须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中介语的特点:是可观察到的言语输出、是高度结构化的、是独立的语言系统。(2)中介语的特点首先,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言语输出。其次,中介语是高度结构化的。最后,中介语是独立的语言系统。7、中介语产生的心理机制和僵化现象(成人学习第二语言两个途径) 一是成功的学习者,可以通过重新激活语言习得机制来获得第二语言;他们可以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把普遍语法直接转换成目的语语法。 二是大多数学习者只能依靠一种普遍的认知结构来学习第二语言,他把这种认知结构称为“潜在的心理结构”,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语言能

    16、力是不完整的,无法与儿童习得母语或第二语言所达到的水平相比。8、中介语产生的原因(1)语言迁移 (2)由训练造成的迁移 (3)目的语言材料的过度泛化 (4)学习策略 (5)交际策略9、化石化/僵化|名解化石化/僵化是存在于“潜在的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机制,表现为某种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在目的语习得的某个阶段上停滞不前,无论学习者年龄大小,也无论其是否继续学习。它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回退现象,持久稳定、不受外界影响、对成人和儿童都起作用。10、固化|名解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暂时停滞的现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消除固化,使中介语朝着目的语系统发展。从固化的角度看,中介语是一个动态连续统。(如

    17、果固化出现永久化倾向,就是石化。)二、后期中介语研究(中介语语用研究)案例一:一个在中国学习的美国人,他的老师和同学在学校食堂看到他时会说:“来吃饭啊。”此时,他不知道如何回答。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案例二:“老师,论文提纲怎么样了,请您跟我联络!”案例三:这件衣服看上去很好!1、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内容是非母语者第二语言言语行为的理解和表达,以及与第二语言言语行为相关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2、语用语言能力关注哪些语言材料可以用来实施特定的语言行为。3、社会语言能力关注的是得体性的问题,某一特定语言文化社团的成员在特定的语境中如何实施和解释特定的言语行为。(举例:对不起,实在抱歉,您能不能

    18、借我一块钱坐车,我的钱包被人偷了,所以没钱坐车)4、中介语语用能力如何考察(1)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在某些情境下是否产出相同的言语行为。(2)程式语的使用:你也做了很多。(3)策略:直接策略、间接策略(4)语言形式:问句、祈使句三、早期二语习得研究: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之间的关系A: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与中介语理论是上个世纪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三个重要的理论阶段。B:从理论发展角度看,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是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基础。Nemser的中介语理论是在一系列的语音对比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Selinker的中介语理论也是在语音对比的实验研究以及句法对比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C

    19、order的中介语理论则是由偏误分析发端的。 C:从历史发展角度,对比分析假说、偏误分析理论与中介语理论构成笫二语言习得研究历史上三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粗略地将前两个阶段看作中介语理论发展的背景。D:总之,三种理论之间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其各自理论的发展形成都是扎根于前一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时间上确实存在先后顺序,从时间上看属于继承关系。三者在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上略有不同。第五章一.习得顺序与习得序列1.(名解)习得顺序:指第二语言习得整体上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不受制于母语背景和其他因素;如学习者掌握不同语法项目(如不同语素)的先后它回答“学习者对目的语某些特征的习得是否先于其他特征”2

    20、.(名解)习得序列:指第二语言习得中具体的语法特征的习得,会随着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和学习语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指学习者对一个语法项目,如不同形式的否定结构的习得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差异和发展,它回答“学习者如何逐渐习得目的语的某个特征”这一问题。二.两个研究问题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是否先习得某些规则然后再习得另一些规则?或者说,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规则是否遵循一个固定的顺序?学习者是怎样习得一个特定的语言规则的?换句话说,学习习得某个特定的语言规则是否也遵循一个固定的顺序?三.语言发展阶段1喃语阶段(半岁1岁):前语言阶段。2独词句阶段(1岁左右):真正语言表达的开始。3双词句阶段(1岁半以后):

    21、语言迅速发展。4电报句阶段(2岁2岁半):向成人语法转变。5成人句阶段(2岁半5岁):进入成人语法阶段。儿童二语习得顺序通过对儿童进行类似调查,发现两组儿童在语素习得方面没有受到母语影响,对英语语素的习得顺序相同成人二语习得顺序这种研究都集中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上孤立地看待语素,忽视了语法的特性每个成分和其他成分有着某种联系。仅仅总结出顺序是不够的,关键是作出解释,什么因素会影响习得顺序?是显著性?还是母语影响?还是语义复杂性?还是属于频率?答案既肯四.(思考)课堂教学能否改变自然习得顺序?教学指导不会阻止中介语结构出现的总体发展顺序的过程不合适的输入可能会延长某些发展阶段并减缓某些语法特征

    22、的出现。当课堂学习者关注形式时,它们能够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五.施家炜(1998)习得顺序 虽总体上一致,但绝非完全相同并严格遵循某种线性顺序;它允许有一定的学习者群体或 个体差异。这里我们提出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以求对上述问题的诠释,即“自然顺序变体 理论假说”。习得顺序并非严格的、固定 不变的线性顺序,而是具有一定的自然顺序变体理论假说SLA中有两种“习得顺序”并存,一种是真正固定不变的、未受任何因素干扰的习得顺序;另一种是在外界因素干扰下经过一定调整的习得顺序。二者的关系如同音系学中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因此我们称前者为“自然顺序”自然顺序变体可进一步体现为一定的习得等级,同一习得等级

    23、内的句式难度相当,差不多在同一阶段习得,L2学习者沿习得等级由低向高地习得,其发展顺序不可改变。六.教学启示1.语言教学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普遍的习得顺序,但对增强学习者的语言意识,为SLA搭桥铺路,在符合SLA规律和学习者L2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加快习得速度,最终 利于SLA,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语言教学中,为交际目的而使用的L2越丰富,学 习者所接触的可懂性L2输入越多,学习收益就越大,因而高质量的教材、得当的教法、充分的交际性练习在语言教学中应受到足够重视。2.习得顺序研究探讨SLA过程中的普遍共性,旨在发现SLA的过程、条件与规律,这种对共性的研究必将对大纲设计、教材编写、课程设置、

    24、课堂教学等起到积极作用;而同 时,我们也不应忽略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事实上,个体差异在习得顺序中确有体现) ,探讨 学习者在SLA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最终利于我们发现某些规律性特征,反过来对共性研究起到启发和补充完善作用。七.多元发展模式理论背景理论基础基本观点理论框架教学启示理论背景和基础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的局限性:解释力:正确顺序不等于习得顺序结论相左:钱旭菁vs.杨德峰 趋向补语排序个体差异:自然顺序变体理论认知加工理论: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发展模式与学习者的言语加工策略有关基本观点“多元发展”这一名称反映了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指第二语言习得有多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某些语言特征的发展具有严格的发

    25、展顺序,这种顺序既不受学习者个体因素影响,也不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各个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上会有所不同。发展顺序是由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普遍性因素决定的,即学习者的“言语加工策略限制”;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是由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前者形成的语言特征被称为发展性语言规则,后者被称为差异性语言结构理论框架五个阶段:德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发展顺序两条线索: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两个维度三个策略:言语加工策略教学启示:可教性假说只有当所教的语言结构接近学习者现阶段在自然环境中有能力习得的语言结构时,正式的课堂教学才能促进语言习得。三重含义:提出了语言结构教学的前提条件,即语言结构教学在什么条

    26、件下才是有效的;只有当学习者在心理上处于一种就绪状态,才能够接受和掌握课堂上所教的内容;第六讲 早期二语习得研究:克拉申语言监控假说一、基本概念1.学习vs.习得(是否有意识)习得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学习则是受控的。克拉申认为,学习的知识只能对二语习得起到监控作用;并且认为习得和学习是不能转换的。(无接口观)习得就像是把什么东西顺手捡起来。输入在习得中的重要性是高出输出的。学习则是知道相应的知识和规则。学习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在判断语言点是否正确,规则是否准确的时候,才会起作用,充当一个监控器的作用。2.可理解输入输入: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信息。摄入:是被学习者注意、捕捉和吸收,进而进入语

    27、言者学习系统的信息。克拉申并未提到摄入这个环节,认为输入了就会被自动吸收,自动促进习得。价值在于在教学领域,老师的上课用语言会稍微高出学生所在水平。3.监控假说建立在克拉申对于习得和学习的区分的基础上的。监控即注意、留心、纠正语言的形式。克拉申认为习得使人获得真正的语言能力,二语学习者通过习得的知识生成语言输出;学习起到的作用有限,主要是让人有意识的判断个调整自己的语言形式,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正确,这种判断、留意、调整的过程就是监控的过程。克拉申认为只有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才能起到监控作用。监控可以发生在二语习得者话语阐述前、中、后(自我纠正)。学习者监控的水平和哪些因素有关?a、完成的

    28、任务类型(改错题:对语法规则的要求比较高,监控水平高);b、时间的限制(交际性的任务:辩论,时间紧任务重,监控水平低);c、学习者的个性(性格:内向型,监控水平高)。4.自然顺序假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受语言习得装置的影响和制约,就存在一个自然的顺序。克拉申认为课堂教学对自然习得顺序是没有办法改变的。5.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认为,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导致输入的语言信息出现阻塞的情况,使其无法实现语言的习得。过滤就像阀门,当学习者的动机不足、没有自信、过于焦虑的时候,阀门就会启动,阻碍输入信息通过,使它无法到达语言习得装置来完成习得。阀门关闭,语言信息则会被最大限度的利用。克拉申认为成人更容易受到情

    29、感变化和自我意识的影响。二、研究问题1.如何评价克拉申的习得理论?有一定局限性。1.习得与学习假说:学习习得假说是克拉申提出的“五个中心假说”之一,他区别了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两个概念,认为学习者在自然条件学习下学习语言更能促进语言能力的获得,而学习只起到了监控的作用。但我认为将习得与学习截然分开是有一定问题的。其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过于强调自然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2.自然习得顺序假说:过分夸大了习得的重要性,不能忽视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性。3.监控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学习起到监控作用,但习得与老师等等因素都可能会起到作用。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4.情感过滤假说:过于强调学习

    30、者的情感因素,忽略了外部因素。且并未提出过滤的作用究竟是如何起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情感过滤又是怎样阻碍语言输入的,又是怎样进入习得机制的都没有讲清楚。5、可理解输入:不容易确定范围。重视听力教学,忽视口语教学。第七讲 输入、输出与互动一、基本概念1.互动指双向的语言沟通和交流,反映在课堂教学里面就是师生、生生互动;2.反馈分为积极性反馈和消极性反馈。积极性:很棒、不错等等;消极性:直接纠正错误的反馈方式(明确更正)、元语言策略(用语言解释语言)、重述的反馈方式、要求澄清的反馈方式、重复的反馈方式(正反馈)。三种反馈手段:简化、规则化、繁化。二、研究问题1.输出假说斯万认为,可理解输入虽然对于二语习得非常重要,但它并不能保证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可以达到接近母语者的高水平,由此指出语言输出迫使学习者由语义加工转向句法加工,会在语言产出时强制性的关注句法的使用。输出的三个功能:注意/激活功能、检验假设功能、元语言功能。对教学的帮助:教师该如何提问才能让学生说出你想要他说出和他应该说出的。2.互动假说迈克朗提出互动假说,互动过程为学习者提供的不仅仅是输入和反馈。当双方进行意义的沟通时,母语者为学习者提供的语言输入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语言形式的调整;b、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其认为,输入并不像克拉申所认为的那么重要,互动调整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语言习得期末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