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商管理论文精品基于SCP模式的中国电信业有效竞争改革措施探讨.docx

    • 资源ID:198281       资源大小:205.77K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商管理论文精品基于SCP模式的中国电信业有效竞争改革措施探讨.docx

    1、工商管理论文精品基于SCP模式的中国电信业有效竞争改革措施探讨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摘要电信业改革是当今产业经济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实现电信业的有效竞争成为各国政府电信改革的目标。经过一系列分拆和重组,中国电信业的垄断结构已被打破,但离实现有效竞争的改革目

    2、标尚有不少差距,阻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诸多因素远未消除,电信企业竞争力不强,无法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这些都将制约中国电信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鉴于此,本文从上述背景出发,利用西方产业组织经济学中的有效竞争理论,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三方面分析了有效竞争的评价框架,并据此对中国电信业的各个业务领域的竞争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旨在为中国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提供一些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阐明其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章阐述了有效竞争的评价框架。SCP模式是有效竞争最全面、最具有概括性的衡量标准,

    3、因此本文主要基于SCP模式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整体评价框架。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依据有效竞争的评价框架,对中国电信业各个业务领域的竞争现状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移动通信领域、固定市话领域、固定长话领域和其他业务领域。第四章阐述了中国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的政策建议,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进一步完善中国电信业的规制体系、实行民间资本参与的电信产权改革以及完善电信企业治理结构。第五章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提出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中国电信业 有效竞争 SCP模式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is o

    4、ne of the most active researching problems in Industrial Economics field. Workable competition is the aim of telecommunications reform. After a series of disassembly and recombination, The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monopolization has been broken down. But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realize the tra

    5、nsformative goal of effective competition. Many factors that block fair trade have not been eliminated. The telecommunication is not competitive enough to facing the more and more furiou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ll of these will restrict the fa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6、Thus, allowing for the points above, using workable competition theory in West Industry Organization Economics,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evaluate frame of the workable competition, and basing on it,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competitive status in every operative area of the Chinese telecommunica

    7、tion in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It is suggesting some advices for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to realize workable competition.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The chapter one is introduction. It has made a clear distinction of the whole paper, illustrat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rimmed the rela

    8、tive references and evaluated them. Then it put forward the studying route and frame. The second part has described the evaluative frame of the workable competition. The SCP model is the most across-the-aboard, and it has the most recapitulative evaluative standard. Based on the SCP model, this text

    9、 has brought forward the whole evaluative frame of the workable competitio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ve frame, the chapter three has studied and testified the competitive status in every operative area of the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respectively, includi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fixed local calls

    10、, fixed long distance calls, and other operation fields. The fourth chapter has given some advices to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on realizing workable competition, includ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poverty-right reform and the Structure of Enterprise Governance. The last chapter has concluded the rese

    11、arch, pointed out the new points、limits and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in future.Key words: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workable competition SCP model 目录第一章 绪论 1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 选题背景 1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31.2.1 有效竞争的概念 31.2.2 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41.2.3 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成果 6第三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91.3.1 分析

    12、框架 91.3.2 研究方法 10第二章 基于SCP模式的有效竞争评价框架 12第一节 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 122.1.1 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与产品差异性 122.1.2 基于市场结构的有效竞争分析 15第二节 市场行为与有效竞争 172.2.1 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 172.2.2 基于市场行为的有效竞争分析 18第三节 市场绩效与有效竞争 192.3.1 经济绩效与配置效率 192.3.2 基于市场绩效的有效竞争分析 21第三章 中国电信业有效竞争的实证研究 23第一节 中国电信业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状态 233.1.1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不对称的双寡头结构 233.1.2 中国移动与中国

    13、联通的竞争行为 263.1.3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绩效比较 283.1.4 移动通信领域竞争状态的综合评价 33第二节 中国电信业固定市话领域的竞争状态 353.2.1 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对称的双寡头结构 353.2.2 固定市话领域中的企业行为 363.2.3 固定市话领域的市场绩效 373.2.4 固定市话领域竞争状态的综合评价 39第三节 中国电信业固定长话领域的竞争状态 413.3.1 充分竞争且有效的市场结构 413.3.2 固定长话领域中的企业行为 413.3.3 固定长话领域的市场绩效 423.3.4 固定长话领域竞争状态的综合评价 43第四节 中国电信业其他业务领域的竞争状态

    14、 443.4.1 数据通信业务的竞争状态 443.4.2 无线寻呼业务的竞争状态 443.4.3 电信增值业务的竞争状态 453.4.4 其他业务领域竞争状态的综合评价 46第四章 中国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的政策建议 48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中国电信业的政府规制体系 484.1.1 健全电信业管制的法规体系 484.1.2 建立新型的电信管制机构 494.1.3 完善电信业的政府管制手段 50第二节 实行民间资本参与的电信产权改革 534.2.1 推进所有制改革 534.2.2 积极引进民间资本 54第三节 完善电信企业治理结构 564.3.1 电信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 564.3.2 电信企业治理

    15、结构的设计 57第五章 结论 60第一节 几点结论 605.1.1 有待于强化竞争的领域 605.1.2 有待于规范竞争的领域 605.1.3 有效竞争市场特性总结 61第二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625.2.1 本文的创新点 625.2.2 本文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63致谢 64参考文献 65个人简历 68第一章 绪论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浪潮的兴起,实现电信业的有效竞争成为各国政府规制改革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中国电信业的有效竞争为研究内容,通过对电信业有效竞争的评价框架以及中国电信业竞争现状的分析,旨在为中国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提出一些政策建议。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16、1 选题背景1.1.1.1 实现电信业的有效竞争是当今世界各国电信改革的目标21世纪是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电信业作为推进信息化社会的产业主体,将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传统上,政府对具有自然垄断性的电信产业实行的是严格的管制。然而,技术的日新月异和需求规模的急剧扩张使得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逐渐弱化,电信业的竞争性正在逐步加强。实现电信业的有效竞争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电信业改革的目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美国、英国率先打破电信行业的垄断结构,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放松规制、引入竞争的电信改革热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为标志,邮电部对电信业的独家垄断被打破,中国电信行业

    17、步入了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经过1999年的中国电信业重组和2001年的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中国电信行业形成了以六大国有电信企业,即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为主体的竞争性市场结构。1.1.1.2 中国电信业距离有效竞争尚有一定差距目前,中国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距离形成有效竞争还相差很远,主要表现在:第一,结构重组之后,虽然已没有任何一家电信企业处于行业绝对垄断地位,但分业务经营模式下的中国电信企业却在一些细分的业务市场形成了垄断,如2005年中国移动在移动通讯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75.6%,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市话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了98%,业

    18、务市场的垄断阻碍了有效竞争的形成。第二,与世界一流电信企业相比,目前我国电信企业在劳动生产率、管理能力、国际市场拓展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据2003年中国电信行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显示,在构成企业竞争力的6个参评指标中,中国企业的排名都比较靠后,所有指标均低于平均值。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竞争不够充分。第三,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和规制制度建设滞后,电信业远未建立公正公平、有效有序的市场秩序。在不同电信网络的互联互通上,对有效接入进行人为的阻挠;在放松管制的竞争领域,推行恶性价格战等。这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对产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第四,中国电信行业从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来看已位居世界首位,但从国

    19、际竞争力来看,仍与电信强国有很大差距。根据2004年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来看,2004年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仅为是美国的64.7%。由此可见,中国电信行业要实现有效竞争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上述背景为出发点,从有效竞争理论入手,运用产业组织分析方法,对中国电信业各类业务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中国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的政策建议。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中国电信业的有效竞争问题,系统分析中国电信业各个业务领域是否实现了有效竞争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竞争,分业务来分析电信业竞争现状是一项新的研究尝试,对有效竞争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对实现电信

    20、业的有效竞争具有实践指导意义。1.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首先,本文构建了有效竞争的评价框架。将有效竞争的评价框架分解为三个方面,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每个方面又包含了若干个具体的衡量指标。为本文及今后关于有效竞争的研究提供了一般性框架。其次,将电信业的竞争现状按照业务划分来进行分析,划分为移动通信领域、固定市话领域、固定长话领域和其他业务领域。对每种业务都根据评价框架来衡量其是否实现了有效竞争,为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有效竞争现状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1.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一,本文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电信业各个业务领域的竞争现状,以实现电信业的有效竞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

    21、文最后提出的政策建议对未来政策改革和现行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第二,虽然本文的研究聚焦于电信业,但鉴于网络型基础产业(电力、电信、邮政、铁路等)共有的经济特征,尽管技术属性、发展现状和改革进度各异,但从长期来看,电信业有效竞争的基本框架和实施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供其他网络型产业借鉴。为此,本文的研究具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1.2.1 有效竞争的概念有效竞争理论是基于如何解决马歇尔冲突由克拉克提出的,所谓马歇尔冲突就是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之间存在着难以调解的矛盾,大规模生产带来企业的规模经济性,企业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加强,结果

    22、是垄断的形成扼杀了市场竞争、使经济丧失活力。1940年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的概念,他指出,短期均衡是一种静态概念,在既定的生产条件下,它通过价格的自动调节以实现供需均衡;而长期均衡是一种动态概念,它随着产业成长和经济发展而使长期成本下降和长期供给能力增强,以实现长期供需均衡。他认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这两者的实现条件往往不协调,为缩小这种不协调,首先要明确有效竞争的概念。所谓有效竞争,就是指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有效地协调起来,从而形成有利于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因而,从实质上说有效竞争就是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协调的一种竞争格局。可以用图1.1来分析,在图中,S(X)为规模经济曲线。当不考虑外部

    23、性时,生产者成本等于社会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平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C(X)为竞争成本曲线。一般来说,随着竞争程度的提高,生产者的竞争成本可能会增大,但经济效率的提高,会导致社会成本的降低。C(X)曲线将随着垄断程度的增加而逐步上升。T(X)=S(X)+C(X)为规模经济曲线与竞争成本曲线的垂向叠加。当T(X)达到最小时,意味着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综合作用使社会成本最低,从而实现有效竞争。然而,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又具有相互排斥性,特别是在那些规模经济比较显著的产业,两者的排斥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企业规模的扩大就会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导致经济缺乏竞

    24、争活力。因此,有效竞争作为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两者相互协调的一种理想状态,其协调点是合理界定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度”,其目标是协调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所发挥的作用,使社会经济效率最大化。图1.1 有效竞争的实质资料来源:王俊豪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181.2.2 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有效竞争作为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一种市场结构,如何确定两者的“度”,即如何界定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成为许多经济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其中以梅森的“二分法”标准和索斯尼克的“三分法”标准最为突出。1.2.2.1 梅森的“二分法”标准1957年,哈佛大学的梅森教授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

    25、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的论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一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以及形成这种市场结构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纳为市场绩效标准。这就是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1.2.2.2 史蒂芬索斯尼克的“三分法”标准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索斯尼克提出了以结构行为绩效三分法来概括的有效竞争标准。市场结构标准:集中度不太高;市场进入容易;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市场行为标准:对于价格没有共谋;对于产品没有共谋;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市场绩效标准: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

    26、;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虽然三分法对于有效竞争标准的研究仍存在不少缺陷,如市场结构标准基本上只是放宽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不太高”之类的标准尺度也都是一些含糊不清的表述,但是其作用在于:第一,不再将不现实的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政策制定的出发点;第二,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提供判断具体的有效竞争状况标准;第三,这一标准体系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判断。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对有效竞争的作用如图1.2所示。成熟的市场结构和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的市场行为,保证了竞争沿着具有效率的正确轨道运转,充分地展开。市场绩效决定了竞

    27、争有效与否的大方向,否则即使再充分的竞争,如果违背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提高的目标,也无法称其为有效竞争。效率与效果的统一结果就是有效竞争。图1.2 SCP模式与有效竞争的关系资料来源:杨涛我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的途径有效竞争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68梅森和索斯尼克对于有效竞争标准的界定充满了非量化、不可判断的内容,没有获得经济学家们的普遍赞同。但他们提出的研究方向为后来者提供了启示。1.2.3 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成果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市场机制比较完善,在政府放松对电信业的规制之后,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因而,西方经济学家对电信业市场竞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电信服务资费和网络接入定

    28、价等方面。这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鲍莫尔和威利格(1982)提出的有效元素定价规则、拉丰和泰勒尔(1994)提出的关于网络接入定价的拉姆塞定价以及史普博(1989)关于完全可分配成本定价的研究等。拉丰和泰勒尔系统分析了服务资费、网络接入定价、普遍服务以及规制制度改革等关键问题,论述了可竞争理论和激励性规制理论在电信改革中的应用,颇有新意和启发性见解。始于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国电信业改革以经济转轨为背景,体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电信改革的独特性,受到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张维迎和盛洪(1998)在研究联通公司成立之后的中国电信市场竞争时发现,在电信业务上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的邮电部利用自己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权力处处

    29、阻挠联通公司的商业运营。他们认为对中国这个处于经济转轨中的国家来说,最为严重的反竞争行为似乎不是来自企业本身,而是来自政府部门的政策或者来自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合谋。产业论坛1998年陆续发表了在许多方面观点相左的两篇文章,将人们对电信改革推进路线的争论推向了高潮。王小强主张建立由政府控制、行政垄断的国家基础信息网,各运营公司平等接入,开展服务竞争;而方宏一则主张保持电信和广电两网并存,展开网络的良性竞争。周其仁(1998)对二者都作了批判,他主张通过公共政策程序分解中国电信,开拓竞争空间,在此基础上全面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利用可行的“重复建设”进行数网竞争,实现“三网合一”(电信网、有线电视网

    30、和计算机网络复合为一个平台)的技术前景。一些学者重点对中国电信行业的规制体制进行了研究。1998年王俊豪(1998)比较分析了中英两国电信产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成效,提出颁布电信法、培育市场竞争力量、推行电信企业股份制改革等一系列推进中国电信改革的政策建议。于良春、胡雅梅(1999)运用SCP的研究范式剖析了中国电信业的市场运行状况,发现由于电信规制体制不合理,相关法律不配套,企业实力过于悬殊等原因,中国电信业的规制改革并未实现预期目标。世纪之交,中国电信行业结构大分拆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现实背景。郑杰等(2001)提出了中国电信业的主垄断模型。他认为中国

    31、在市内固话、固定长话、数据传输、移动通信等电信经营领域形成了一家占领市场主要份额,其它一家企业或数家企业占领少数市场份额的主垄断格局,其中主垄断厂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通过对企业行为引起的企业绩效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引入前向纵向控制,发现主垄断企业的各种行为会引起各种不同的效果,其中前向纵向控制会引起行业内利润下降的反竞争效应。滕颖(2001)指出我国电信业市场虽然已被分拆为移动通信、长途电话、市话及电信新业务等至少四个业务领域,而且某些业务领域似乎已经形成较好的竞争态势,但垄断的根本条件并没有改变,呈现出“分拆而无竞争”的市场结构模式。文章认为,我国电信市场形成政府直接控制的非市场竞争

    32、性和垄断竞争性的市场的新型二元市场结构是一种客观、有效的市场结构,该市场结构的形成可通过政府行政性的强制划分和重组来完成。史炜(2002)针对中国电信分拆后电信行业市场格局的新变化,重点研究了电信公司资产多元化、引入民营资本、打破行政垄断、建立市场化垄断等问题,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实现重点产业自我保护和有效扩张的工具,因此需要利用市场化垄断的特有功能来迎接国际电信联盟的挑战。陈小洪、马骏(2002)分析了中国电信行业资费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加入WTO对电信资费体系的影响。在总结国外电信资费体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推进我国电信资费体系改革的政策措施。马骏(2003)总结我国电信业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包括形成了互相竞争的网络、业务上相互竞争、运营商的规模比较均衡及各业务的竞争程度不同等,总体来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还未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


    注意事项

    本文(工商管理论文精品基于SCP模式的中国电信业有效竞争改革措施探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