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 资源ID:2055297       资源大小:133.23K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题长恨歌备课时间课型赏析示例课课 时2课时教材分析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他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是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赏析示例课,重在起示范作用,为学生在自主赏析中的学习提供参考借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感受事故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重点难点1

    2、、教学重点: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2、教学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教法设计引导教学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中探讨交流,在合作中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课前准备历史舞剧长恨歌片段 PPT课件教学设计批注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播放历史舞剧长恨歌片段2、请学生介绍作者白居易,回顾琵琶行中的名句(巩固复习已学知识)3、检查预习,幻灯片显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正、强调。(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二、介绍创作背景。三、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播放背景音

    3、乐。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3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导入: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恨歌。二、朗诵精彩片段。三、问题探讨(学生自由讨论)1、讨论诗歌的主题发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教师随后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1) 讽

    4、喻说。(2) 爱情说。(3) 双重主题说。2、你怎样评价李隆基?怎样评价杨玉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他们各自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了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之间的爱情?唐朝的衰退杨玉环该不该负责任?(1)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2)杨玉环:美貌和忠贞四、长恨歌的艺术特点:这首诗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想想看,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1本诗采用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后人称之为“长庆体”。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4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声像媒体可以同时给予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对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具有更突出

    5、的作用,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本诗内容,理清思路;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境课题湘夫人备课时间课型自主赏析课 时1课时教材分析 湘夫人是屈原流放江南时在楚民歌基础上加工整理的祭歌诗歌语言华美,想象奇异,生动地抒写了湘君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散发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寄寓着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分析文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深入了解屈原的心志。重

    6、点难点1.体会楚辞独特的语言结构,理解文意。2.掌握分析诗歌常用手法的方法。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感受屈原的情感。教法设计1、运用诵读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2、运用改写法,将湘夫人改写成散文,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3、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情感。4、运用比较法,比较湘君和湘夫人这两首诗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批注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屈原名句他曾经寄予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他曾经傲然于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但他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于是,他矢志不移亦余

    7、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这,就是屈原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离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九歌组诗中的一首诗湘夫人。二、走入文本,理解课文。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大家可以参看课本第9页课下注释1和第11页“相关链接”,了解屈原、楚辞、九歌、湘君、湘夫人的相关背景。我们了解了相关背景,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2、诵读诗歌。任务目标:解决重点字词。A、注意课下注释中注音的字。B、解释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字。(1)帝子降兮北渚 渚:水边的浅滩。(2)与佳期兮夕张 张:张设罗帐。(3)罾何为兮木上 罾:鱼网。(4)蛟何为兮水裔 裔:边。(5)朝驰余马兮江皋 皋:边

    8、。(6)葺之兮何盖 葺:编草盖房子。3、改写诗歌。通过诵读诗歌,我们初步领略了诗歌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改写成散文,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意旨。在改写之前,有几点提示:(1)注意诗歌的情感基调(2)注意诗人采用的意象。(3)注意诗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4)可以适当发挥想象。将湘夫人改写成散文,通过教师适当点评帮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点评中需提示的问题】(1)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情景交融的的手法。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

    9、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2)“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此诗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3)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诗中详

    10、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4)对“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的理解。一种理解(郭沫若):九嶷山的诸神都和湘君一起来迎接湘夫人,连绵不断,犹如天上的流云一样,场面十分热闹,可是湘夫人并没有来。又一种理解(胡念贻):九嶷之神纷纷都来迎接,众神像云一样地来到。(我则归九嶷,湘夫人不得见了。)第三种理解(陆侃如、龚克昌):九嶷山上的众神啊都来欢迎,你和侍从们前来啊像流云一样。在这三种理解中,第一、二种理解都把句子中的“灵”解释为九嶷山上的众神,而第三种理解则

    11、把“灵”解释为湘夫人及其侍从。与第一、三种理解不同,第二种理解是九嶷山众神把湘君迎走了。(5)作品的浪漫主义手法。 优美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 第二课时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1、总结段落大意,梳理文章内容。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似乎已经飘然降临到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看到秋风萧瑟,祠庭波起,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的准备,却见到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第二段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心中,急切地等待恋人而不见来到,心情恍惚地向远方张望,迷惘地看着缓缓不断的流水出神。第三段写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早上驰马于江边高地,傍晚渡过西面水涯,湘君

    12、到各处寻找湘夫人。在幻想中,似乎听到佳人召唤,要他吩咐车驾,与她一同前往。于是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打算同湘夫人一起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从室内到室外,从摆设到器具,新房子都布置得高雅、华贵、精巧,表现出对湘夫人的一片深情。这时,九嶷山的神仙纷纷出动,与湘君一起迎接湘夫人,但湘夫人并没有来。湘君的一切等待和祈盼,一切准备和幻想,全都化成了泡影。第四段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深情。【总结课文】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这是一首爱情的绝

    13、唱。2、提问:有人说,屈原在 湘夫人 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参见“相关链接”中王逸、刘勰语)。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明确:同意。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

    14、四、比较阅读湘君【探究】分析两首诗歌中的男女主人公对待感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二人均以抒发时对方的思念之情为核心,表达出想尽快见到对方的急迫心情。但在个性上又有区别, 湘君 中的湘夫人带有一定的怨言,指责对方不守信用, 湘夫人 中的湘君则信誓旦旦地表达爱情。五、总结全文我们通过诵读、改写、讨论等多种方式,终于和屈原有了一次远隔时空的心灵沟通。湘夫人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当时楚地民间的爱情诗来读。但这还不够,因为诗的水神祭祀底蕴不是爱情,屈原的情感寄托也不仅仅是爱情。当我们由湘君期约难遇的处境,联想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情景时,当

    15、我们由湘君在沅、湘两岸到处追寻相夫人时,联想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帝子降兮北渚”,不就是“宛在水中央”吗?)的情景时,湘夫人的意境空间一下子就扩大得难以穷尽了: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更重要的问题是:当我们的理想也像屈原那样可望而不可即时,我们能否坚定自己的信念,自己战胜自己这就是湘夫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空间,也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魅力所在。也许只有领略到这个层次,我们才真正理解屈原,真正感受到他的伟大。六、作业查阅各种资料,更深

    16、入地了解屈原,了解楚辞。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入课文,设置悬念,增强课堂整体感。通过知人论世,为以意逆志作铺垫。导学生打好语言的基本功,首先读懂湘夫人。总结整篇课文,回顾课堂内容,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做铺垫。理解作品的主旨,和屈原进行跨越时空的沟通,完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教学目标。本题要求时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分析男女主人公对待感情的异同。解答的前提是熟悉两首诗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相关信忽,再进行比较分析。课题拟行路难备课时间课型自读课课 时1课时教材分析知人论世之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选修教材,它着重从文学

    17、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第一单元的题目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与主旨,围绕这一目标,介绍两种阅读诗歌的方法:“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这一单元共有十首诗歌,这一节课我定的题目是知人论世之拟行路难,意思是通过拟行路难这首诗歌的学习教给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2)了解诗歌的内容(3)培养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4)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2)准确把握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重点难点【重

    18、点】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2.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能力【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教法设计(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带着激情走进课堂(2)突出教学重点,从孟子万章中强调“知人论世”,从学生收集的材料汇总中强调鲍照生平,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深度与广度,强化“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3)诵读法,小组讨论法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设计批注一、导语设计: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抱怨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可见机会之难求!在现实生活中,机遇同样是稍纵即逝,难以追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能把握住吗?【多

    19、媒体显示】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高考语文江西卷)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运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以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多媒体显示】(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了解诗歌的内容(2)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赏析能力(3)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培养抗挫折能力、乐观豁达的情怀3.术语解释知人论世【多媒体显示】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

    20、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4.请同学介绍作者及其生平,教师适时补充强调【多媒体显示】鲍照(约414466),字明远南朝刘宋时期文学家,在当时,门阀世族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虽较晋代有所削弱,但他们依然顽强地维护着本阶层在政治上的垄断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遗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府掾,备受压

    21、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鲍照的遭遇就是这样的,他出身寒素,自称“孤门贱生”(解褐谢侍郎表)无高贵的门第可资凭借虽然年轻时即以诗为临川王刘义庆所赏识,但始终不得志,一生中只做过诸如王国侍郎、县令、中书舍人、参军等一类的小官尽管他的才华在当时已经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死后无传,可见其地位的卑微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鲍照的拟作,多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抗争精

    22、神,代表了寒士的呼声拟行路难其四就是其中的代表5.赏析诗歌(1)学生诵读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再读诗歌,在感受思想情感的过程中背诵诗歌(2)用小组讨论法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四)整体把握:探讨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世界?讨论后明确: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不屈的抗争精神研读作品: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后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讨论后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

    23、,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3)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讨论后明确:以非常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4)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我们该如何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讨论后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

    24、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强烈的苦闷、不屈的抗争精神、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造成作者不幸人生的原因是什么?作品反映的只是个人的悲剧吗?讨论后明确:源于罪恶的门阀制度寒族士人普遍在政治上遭受到不公平待遇,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激,决不仅仅是鲍照的个人牢骚和私愤,而是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批判精神(3)总结本节课教学要点并布置课堂作业:运用“知人论

    25、世”的方法赏析鲍照拟行路难(六)【多媒体显示】拟行路难(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能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幕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6.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本诗(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写一段500字的赏析文字【多媒体显示】行路难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从注解中诗人所处时代寻找答题角度,导入

    26、欣赏诗歌之方法知人论世课题蜀相备课时间课型鉴赏课课 时1课时教材分析 蜀相是继登高之后我们所学的又一首七言律诗名篇,题材上是一首怀古诗。杜甫被誉为“诗圣”,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留下大量诗篇,学习本首诗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范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杜甫及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二)能力目标:1、把握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2、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杜甫对英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及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1、诵读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

    27、的能力;3、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难点】1、把握意象,体会意境的能力;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法设计1、诵读法2、情境法。3、探究法。4、比较阅读法。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批注一、导入新课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宗泽“三呼过河”的故事导入,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走近杜甫(略)三、诵读课文请四组同学分别朗读课文,读后及时点评,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导诵读时语速稍慢,应读得深沉,读出感伤,再全班齐读。补充:祠堂(c)柏森森(bi)空好音(ho)(此读音可讨论) 七律诗句式的节拍有两种划分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四、整体把

    28、握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前四句记叙、写景,写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议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那么杜甫为什么要咏怀诸葛亮呢?(或:有人说,杜甫写这首诗就是凭吊诸葛亮,你同意吗?为什么?)五、知人论世,体味情感怀古咏史常常是怀古伤今,注意“知人论世”知的不仅仅是诗人,也包括所怀的古人;论的也不仅仅是诗人的际遇,也包括古人的际遇。就是要找准“连接点”(咏史诗的一般鉴赏方法:弄清作品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并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际遇的相似点、相通点。)1、诗中塑造了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可从颈联和尾联入手。颈联两句写什么内容?)

    29、明确:颈联前句借刘备“三顾”侧面映衬诸葛亮的杰出才华,句末用“天下计”一词,迅速有力地再度回落到诸葛亮这个主体之上,正面表现其才能;后者写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一句“老臣心”有力彰显了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结合河南南阳市卧龙岗一副评价诸葛亮的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形象:雄才大略、丰功伟绩、忠心报国、却出师未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失败的

    30、英雄。2、诗人杜甫的遭际又是怎样的?(写作背景简介)杜甫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介绍,提示学生注意安史之乱的时间(755-763),教师补充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杜甫不同时期作品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3、比较分析(板书)怀古伤今:诸葛亮忠君爱国 壮志未酬称颂、敬仰,叹惋、感伤杜 甫忧国忧民 报国无门六、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1、标题为“蜀相”,可否换成“诸葛亮”“武侯祠”等?讨论并明确:首联开篇即为“丞相”,“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这样命题,杜甫的切入点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杜甫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