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升初语文经典文言文阅读27篇含答案.docx

    • 资源ID:209996       资源大小:42.42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升初语文经典文言文阅读27篇含答案.docx

    1、小升初语文经典文言文阅读27篇含答案第1篇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羸一夕,邻火卒发,延及民家。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起曳其被,寝犹如故。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民始惊。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女出,室尽烬矣。民遂谓所亲曰:“吾家贫,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注释:羸:瘦弱。 卒:同“猝”,突然。及:到。曳:拖;拉。踞:蹲。嗥:(兽)叫始:才。恒:一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延及民家延: 急呼妻女出妻: 彼日厚享其人之食彼: 不顾其患难者顾: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起曳其被,寝犹如故译文: 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译文:

    2、 (3)阅读文章后,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解答】(1)题考查了对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一夕,邻火卒发,延及民家。”句意为有一天晚上,邻居家突然着火了。漫延到了这一家。故而“延”的意思为“漫延”。“急呼妻女出”句意为急忙喊妻女出来。故“妻”指妻子。“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句意为那些天天享受着别人丰厚食物却不顾他人患难的人。故“彼日”指天天。“顾”指照管。(2)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翻译。“起曳其被,寝犹如故”意思为:狗就起来拖他们的被子;他们还像原来一样睡着。“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意思为:我家穷,狗经常吃不饱,没想到今天能救我们使我一家四口免于死难。(3)题考查了对

    3、文言文所蕴含道理的理解。义犬报火警是一个文言小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故答案为:(1)漫延 妻子 天天 照管(2)狗就起来拖他们的被子;他们还像原来一样睡着。 我家穷,狗经常吃不饱,没想到今天能救我们使我一家四口免于死难。(3)要懂得知恩图报。第2篇颜之推教子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睥倪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注释】:倪:ni,表示厌恶的神态 业:本事、能力(1)下面带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谓吾曰(尝:曾经)B颇晓书疏(疏:记事)C稍

    4、欲通解(欲:快要)D异哉(异:不一样)(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请将句子抄写在答卷上,再断句。)颇 晓 书 疏。 教 其 鲜 卑 语 及 弹 琵 琶 稍 欲 通 解(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译为: 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译为: (4)选文中的“士大夫”和“吾”(颜之推)的在教子观念上完全不同,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士大夫教子的观念: 颜之推的教子观念: (5)父母对你的教育与选文中谁的观念相近(相同)?你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吗?为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

    5、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尝谓吾曰(尝:曾经)翻译为:曾经对我说。故:正确。B颇晓书疏(疏:记事)翻译为:很会写奏札。故:正确。C稍欲通解(欲:快要)翻译为:想要达到。故:不正确。D异哉(异:不一样)翻译为:不一样,特异,奇异。故:正确。(2)考查学生怎样给文言文断句。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断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分隔符号,一种是直接用标点符号。做本题用分隔符号。断句就是在阅读时将句子分隔开使之便于理解,在阅读起来更加流畅。主要考查对语句停顿等考点的理解。(3)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情况。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译为:真让人诧异啊!这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自致卿相

    6、,亦不愿汝曹为之。 即使(你们)能依靠这个技能,做到卿相这样的高官,我也不愿你们去做。(4)考查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明白:士大夫和颜之推教子方法的不同观念。士大夫教子的观念:教儿子特长去为王公们效劳,受赏识宠爱,使其得职业。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将爱子与教子结合,教会子女自主自立,勤奋学习,懂得做好实践方面 对国君要忠诚,对父母要孝顺,对朋友要讲义气,个人要有气节。(5)考查学生学了本文后自己思想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和自己明白了什么。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与选文中的颜之推观念相近。我能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因为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颜之推提倡“实学”的教育内容。他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

    7、厚”。所谓“德”,即恢复儒家的传统道德教育,加强孝悌仁义的教育。所谓“艺”,即恢复儒家的经学教育并兼及“百家之书”,以及社会实际生治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才能。故答案为:(1)C(2)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3)真让人诧异啊!这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即使(你们)能依靠这个技能,做到卿相这样的高官,我也不愿你们去做。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与选文中的颜之推观念相近。我能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因为为了培养“行道以利世”的实用人才,颜之推颜之推提倡“实学”的教育内容。他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所谓“德”,即恢复儒家的传统道德教育,加强孝悌仁义的教育。所谓“艺”,即恢复儒家的经学教育并兼及“

    8、百家之书”,以及社会实际生治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才能。我能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第3篇哀溺文 永之氓(老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也?”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2)文中的溺死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答】译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下

    9、水游泳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擅长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就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了哀溺这篇文章。(1)考查了句子的翻译: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2)考查了对短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根据句子:“吾腰千钱,重,是以后。”和“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

    10、(指钱)为?”得知,文中的溺死者是一个守财奴、舍命不舍财、贪图钱财的人。故答案为:(1)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2)溺死者是一个守财奴、舍命不舍财、贪图钱财 的人。第4篇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节选自太平御览)【注】错:镶嵌。纶(ln):钓鱼绳。是:正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鲁人有好钓者 以桂为饵 故曰 (2)翻译划线的句子。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 【解答】参考译文: 鲁国有好钓鱼的人,以桂花为饵,用黄金锻造的预购,

    11、镶嵌银丝,用绿色的绳子,他拿杆的姿势和钓鱼的位置都很恰当,但是却没有钓到鱼,因此说,钓鱼的关键不在于装饰,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在于善辩。(1)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鲁国有好钓鱼的人。好:喜欢。句意为:以桂花为饵。为:作为。句意为:因此说。故,因此。(2)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句意:他拿杆的姿势和钓鱼的位置都很恰当,但是却没有钓到鱼,(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

    12、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求实效。故答案为:(1)好:喜欢。为:作为。故,因此。(2)他拿杆的姿势和钓鱼的位置都很恰当,但是却没有钓到鱼,(3)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求实效。第5篇蝜蝂传 蝜蝂者 ,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zh)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 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sh)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ch)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

    13、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亦足哀夫!注蝜蝂(fbn),一种擅长背负东西的小虫。 踬仆(zh p):跌倒 不艾(y):不停止。艾,停止。(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是 A遇货不避,以厚其室厚:厚重B日思高其位,大其禄高:使提高C人或伶之,为去其负或:有的D不知为已累也累:负担,累赘(2)下列加字用法与“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仅有“敌船”为火所烧,随波而逝B野芳发而幽香C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

    14、通过蝜蝂的生活习性与嗜取者的行为做对比,揭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吏的最终下场就是自取灭亡。B蝜蝂这种小动物就是喜欢背负东西,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力气也不停止。C贪官污吏们看到先前那些因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却不引以为戒,是因为他们是名人。D人们同情蝜蝂,为它们去掉背上的东西,却仍然不能改变它们的习性。当它们能够行走时,又会像原来一样地拿东西来背。【解答】(1)题考查了对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它)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它身上的)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疲乏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人们有时可怜它,替它除

    15、去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还能爬行,就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导致(最后)跌倒摔死在地上。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他们)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

    16、A项“今世之嗜(sh)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意思为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故“厚”的意思为增加。故判断为错。B项“日思高其位,大其禄”意思为: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高:使提高”判断为正确。C项“人或伶之,为去其负”意思为:人们有时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东西。“或:有的”判断为正确。D项“不知为已累也”意思为: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累:负担,累赘”判断为正确。(2)题考查了对“而”的理解。“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意思为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A仅有“敌船”为火

    17、所烧,随波而逝。句中“随波”是一个介词结构,起到状语的作用,“逝”是谓语中心词。敌船被火焚烧以后,随着波涛消失了。”“而”助词,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B野芳发而幽香 句意为:野花开放,散发出淡淡幽香香味。“而”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C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句意为:鱼和熊掌两个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舍弃了鱼拿取了熊掌。“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句意为:千里马是指有才学的人,伯乐是指能发现才学的人 也就是说人才常有,而能发现人才的人不多。“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3)题考查了对文言文的理解。文章

    18、先描写小虫蝜蝂的生态,突出善负物、喜爬高的两个特性;然后笔锋一转,将“今世之嗜取者“与蝜蝂作比较描写,刻画出他们聚敛资财、贪婪成性、好往上爬、至死不悟的丑态,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腐败官场。故而C项贪官污吏们看到先前那些因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却不引以为戒,是因为他们是名人。应理解为:他们被名为“人“。故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1)A(2)D(3)C第6篇鹬 蚌 相 争 蚌方出曝 ,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 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 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在括号里给带点的字注音。(2)解释下面汉字的意思。方: 舍: 禽:

    19、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解答】(1)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曝p:晒。箝(qin),衔于马口以制马的器物、夹住、紧闭。 喙(hu),常用作名词、形容词等。多指鸟类的嘴或形容像鸟类嘴一样尖锐的东西。 鹬(y)也是一种鸟,羽毛茶褐色或黑色,嘴、脚都很长,上体通常杂黑褐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贝类等。(2)题考查了对文言文中字词的理解。“蚌方出曝”意思为有个老蚌出来晒太阳。故“方”意思为“方才”。“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意思为:两个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把他们俩都捉住了。故“舍”指舍弃。“禽”为通假字“擒”意思为

    20、:捕捉,捉住。(3)题考查了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鹬蚌相争中鹬与蚌互不相让,结果渔翁把他们俩都捉住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故答案为:(1)曝(p) 箝 (qin ) 喙(hu) 鹬(y)(2)方:方才。 舍:舍弃。 禽:“擒”捕捉,捉住。(3)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第7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

    21、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注释】凛然:稳重的样子。 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甫冠:指刚满20岁。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退为家人讲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同列语之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解

    22、答】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为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已经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了,他听了左氏春秋之后,很喜欢,回家之后给家里人讲述他所学到的,就了解了其中的大意。从此手不离书,以致不知道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中做游戏,一个孩子爬上水缸,不小心跌入水缸中,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众小孩都丢下他走了,司马光拿石头打破水缸,水流出来,小孩得以存活下来。此后京城、洛阳民间把此事画成图画。仁宗实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等,当时他刚满二十岁,性情不喜华丽奢侈,只有他在庆贺考中进士的问喜宴上不戴花。同年考中进士的人对他说:“君主的赏赐不可违背”。司马光才戴上一枝

    23、。(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回家之后给家里人讲述他所学到的。为:给。句意:众小孩都丢下他走了。去:离开。句意:司马光拿石头打破水缸。之:代词,水缸。句意:同年考中进士的人对他说。语:对说。(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意:从此手不离书,以致不知道饥渴和冷热。(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可根据:“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得出:司马光是个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

    24、乱的人。故答案为:(1)为:给。去:离开。之:代词,水缸。语:对说。(2)从此手不离书,以致不知道饥渴和冷热。(3)马光是个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人。第8篇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释】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或阻之(或:有的人)C值岁荒,人相

    25、食(值:遇到) D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2)翻译下面的句子。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答】(1)考查文言文的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语言感悟能力。A解释错误。室无贿赂,案无留牍。意思是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所以”牍”在这句话里是“文案”的意思。BCD解释正确,符合语境。(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有 任:离任。句子意思是:(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

    26、他。(3)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故事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旨在通过这个故事,来表现出郑板桥是个有才、清廉、勤政的好官。故答案为:(1)A(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第9篇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注释:援:拉。 弓缴:弓箭。(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A诲: B俱: (2)请翻译句子大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解答】译文: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

    27、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A“使弈秋诲二人弈”句意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诲:教导,教育。B“虽与之俱学”句意为: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俱:一起,同时。(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即,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故答

    28、案为:(1)A教导,教育;B一起,一同。(2)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认为有天鹅将要到来(到达、飞过来),老想着要拉开弓箭将它射下。第10篇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注释】:选自墨子兼爱。昔者:过去,从前。楚灵王:名围。公元前540520年在位。好:用作动词,喜好,爱好。节:控制。胁息:屏住呼吸。带:用作动词,束紧腰带。比:至,到。期:读j期年,一年。黧:读l黑色。黧黑之色:黑黄色,形容(文武百官)饿得面黄肌瘦。(1)给加点的字注音。楚王好细腰 朝有黧黑之色 (2)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故灵王之臣: 皆以一饭为

    29、节 (3)“楚王好细腰”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解答】(1)考查了多音字的辨析。“好”读ho时意思是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读ho时意思是喜爱,与“恶”相对。根据词义应选“ho”。“朝”读zho时意思是早晨;读cho时意思是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根据词义应选“cho”。(2)考查了文言文字词的翻译。“故灵王之臣”意思是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故”所以;“皆以一饭为节”意思是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皆”全,都。(3)考查了寓言的寓意。此文既写出了楚灵王的不良嗜好,也映照出了满朝臣子的谄媚之态。我体会到了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盲目追求别人的喜好,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独

    30、立的价值判断。故答案为:(1)ho; cho。(2)所以; 全,都。(3)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盲目追求别人的喜好,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第11篇 楚有祠(祭祀)者,赐(赏赐)其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人)卮(zh古代一种盛酒器)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将)饮之,乃(却)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给它添上脚)!”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本)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其: ,之: ,遂: ,亡: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 (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 【解答】参考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准备把一壶祭酒赏赐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


    注意事项

    本文(小升初语文经典文言文阅读27篇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