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从对立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docx

    • 资源ID:2168943       资源大小:40.3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对立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docx

    1、从对立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2010届学士学位论文 从对立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学 院 政法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年 月 日从对立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摘要 回顾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科学理性的看待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发展问题,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产生了不同的人类文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这是一个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一演变过程既是辩证法发展逻辑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同时,这

    2、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人类所追求的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没有对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共生共荣共进的和谐。这种和谐需要通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实现,是以人为本的和谐。关键词 人与自然;对立;和谐;辩证法;以人为本From Confrontation to Harmon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f DialecticsWANG Xi-fuAbstract Reviewing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

    3、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ill help us re-examin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new era and make us treat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mankind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more rationally. The ess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problem of human developmen

    4、t,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constant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had a different human civilization. Along with the evolu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s also experienced a long evolution, this is a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proce

    5、ss of sure - the negative - Negation of Negation. This evolutionary process is the inevitable logic of dialectics development, but also practical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lso is human assiduous, there is a profound origins of theory. This ki

    6、nd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ursued by human is not antagonistic to harmony, but the symbiosis and common prosperity on the basis of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is kind of harmony which is anthropocentric needs human societys development and persons comprehensive free d

    7、evelopment to realize.Keywords Man and Nature;Dialectics;Harmony;Confrontation;Anthropocentrism目 录引言 1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 1(一)肯定自然的阶段 1(二)否定自然的阶段 2(三)对自然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6二、和谐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 10(一)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 10(二)和谐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统一 14(三)和谐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中的 “人本”向度 17结语 19参考文献 21致谢 22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其实质是人类的发展问题。在处理

    8、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不断进化和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人类文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这是一个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一演变过程既是辩证法发展逻辑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一)肯定自然的阶段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原始时期,这一时期,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对自然的肯定性一面占据了支配地位,即承认自己是自然的产物,甚至把自己当成奴仆屈从自然,以肯定自然的方式肯定自己的存在。在这一阶段尽管人类已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殊存在,也在使自然人化以适应人的生存和发展,但此时的人类主要依靠血肉之躯同自然环境抗争,其对自然的否

    9、定性力量是极其有限的,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脆弱的,“天意支配着人意,人只能以低等的姿态逆来顺受,而人对自然的影响则微乎其微。人们只能与自然保持着最大的天人合一的同一性才能生存。”这一阶段,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缺乏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手段,以采集、狩猎为生,对自然的开发和支配能力极其有限,依赖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生活资料生存,被动的适应自然,把自然作为主宰,等待自然的恩赐。人的精神生产能力和物质生产能力同样低下,对自然顶礼膜拜,原始的图腾崇拜就是个明证,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

    10、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在这里,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都成了超自然神灵的体现。进入农业社会之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自然力的利用大大加强,开始使用各种金属工具,大大加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在对自我的认识上,开始把自己同其它万物区分开来,提升了自己在万物中的地位,认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都比较落后,人类没有也不可能创造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自然的肯定性一面仍然是占据支配地位的,“农业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顺天和靠天保佑的文明,仍摆脱不了自然关系占上风,人受自然的支配并是自然的奴隶的受支配、受制约

    11、的处境。” 总之,在肯定自然阶段,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处于极低的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理论,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没有超过自然的自我更新和修复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原始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低层次的和谐状态,人类屈从于自然。但正如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的反抗一样,人类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大自然的反抗,尽管这多半是徒劳的。这种反抗源于人类所独有的自觉能动性,人类总是力图改造自然使自然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种人化自然的行为始终没有停止过。一旦人类的力量足够强大,就会冲破这种屈从关系,从而进入到对自然的超越和否定阶段。(二)否定自然的阶段人类文明发展到近代,

    12、人文主义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拥有了移山倒海的力量,这时的人类已不再是被动和渺小的,而是无比豪迈地喊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正如比尔麦克基本在自然的终结一书中所说的,“我们再也不能认为我们自己是被巨大的力量抛来抛去的物种,现在,我们就是那些巨大的力量。飓风、雷暴和大雷雨已经不再是上帝的行动而是我们的行动。”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类进入到对自然的否定阶段。特别是传统发展观的兴起,在它的指导下,人类力图彻底摆脱自然的束缚,使自然臣服,以此来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征服和驾驭自然的神,对自然进行了肆意掠夺,资源被毫无节制的消耗,大自然成了人们排放废弃物的

    13、垃圾箱,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化。实践证明,无论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还是社会综合发展观都不能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相反却越走越远。 1.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1)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的兴起及其内涵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又称工业文明的发展观,是指仅仅追求经济增长的一种发展观。这种发展观盛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人类仍然处于否定自然的阶段。这一发展观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兴起的,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具备了毁灭性的力量,使人

    14、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此外,这一时期,伴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空前高涨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获得了独立,这些国家为了振兴本国经济,消除贫困,重新确立本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纷纷开始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而战后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力的现实问题。发展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焦点,于是单纯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在5060年代盛行全球。在这一发展观的指导下,人类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对自然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这种发展观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使人类的发展陷入了极大的困境。(2)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

    15、发展观的缺陷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下,以单纯GDP的增加作为发展的唯一衡量指标,即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是国民生活幸福的象征:大功率高速行驶的经济列车有助于社会稳定与民主化,它是公平分配的物质前提;贫困国家通过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消除贫困现象。” 但这种发展观的理论构想却没有能够得到实践结果的印证,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带来发展,反而带来了生态破坏、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发达国家也面临着诸如社会不公平加剧、犯罪率上升等日益增多的 “社会病”的侵扰。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却出现了人口爆炸、

    16、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全球性问题,已经严重危及到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存在着急剧改变地球和威胁到地球上许多物种,包括人类生命的环境趋势。每年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无用的沙漠,它的总面积在30年内将大致等于沙特阿拉伯的面积。每年有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这在30年内将大致等于印度的面积。在欧洲,酸沉降破坏了森林、湖泊以及各国的艺术和建筑遗产,它还可能使大片土壤酸化以致达到不可恢复的地步;矿物的燃烧将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之中,造成了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种温室效应到下世纪初可能将全球平均气温提高到足以改变农业生产区域、提高海平面使沿海城市被淹以及损害国民经济的程度;其他工

    17、业气体有耗竭地球臭氧保护层的危险,它将使人和牲畜的癌症发病率急剧提高,海洋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工农业将有毒物质排入人的食物链以及地下水层,并达到无法清除的地步。”这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对这一发展观指导下的人类实践活动所结出的文明苦果的经典描述。2.社会综合发展观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1)社会综合发展观的兴起及其内涵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的指导下不仅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而且造成了社会内部各系统发展的不协调、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人的异化凸显。人们在饱受“有增长无发展”和环境破坏的痛苦折磨之后对这一发展观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观社会综合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出

    18、现的社会综合发展观,又称为社会中心型发展观,该发展观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即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包括消除贫困、失业和收入不平等等。这种发展观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的综合发展作为衡量发展的指标,摒弃那种以单纯的GDP增长作为唯一指标的做法。发展的内涵由单一性、片面性转向多元性、全面性。20世纪8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出版了新发展观一书,对新发展观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这种新发展观的标志: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所谓 “整体的”就是要全面发展;“综合的”就是不同部门、地区和社会阶级之间的协调发展;“内生的”就是充分依靠本国力量和资源实现发展。(2)社会综合发展观的缺陷这种发展观看到了以经济增

    19、长为中心的发展观的片面性,强调发展的综合性,但这种发展理论本身也存在着缺陷。首先,在这种发展观下人的需要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其次,这种发展观关注的主要是当代人的发展,对人的持续和长远的发展关注不够;再次,这种发展观关注的主要是人的生理需要,对人的全面性发展认识不够深入。这就决定了社会综合发展观仍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观,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难以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总之,在否定自然的阶段,“人类中心主义”取代了肯定自然阶段的“自然中心主义”,随着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的兴起,出现了以人类为绝对利益中心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阶段,在这

    20、一阶段,自在自然全面终结、人与自然矛盾全面凸显。虽然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是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无知和妄自尊大必将遭到自然的严厉报复。因为人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限制的存在物。”这种人和自然的辩证法是不能违背的,否则必然要遭到惩罚,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生态失衡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昭示了这一切。(三)对自然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在人类对自然的否定阶段,人类盲目的行为结出了文明的“苦果”,从

    21、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到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再到比尔麦克基本的自然的终结,都给沉醉在工业文明辉煌成果中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人们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对以往的不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后果进行深刻总结和彻底反思的基础上人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它的提出和确立,标志着人类在发展理念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人类开始寻找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此开始进入到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即在强调人作为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的特殊存在的基础上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谋求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共荣共进的新型和谐关系。1.可持续发展观下人与

    22、自然关系的缓解(1)可持续发展观的兴起及其内涵可持续发展观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被认为是人类关于环境和发展问题思考的第一个里程碑。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向了全球性的行动。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主流发展观念的一次革命性变革,走向了同传统的只重视经济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保护这种落后的旧的发展观念决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公布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

    23、不对后代人的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一个包括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其中心思想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持久性,自然资源利用的持久性、社会组织和制度的持久性、伦理上的公平合理性。” 这是一个比社会综合发展观更具综合性、全面性和进步性的发展观,是对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的扬弃。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相比有四个转变:“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注重长远和整体利益的发展;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经济推动型的发展。”这一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以经济

    24、发展为基础、生态保护为条件,构建一种人自然社会之间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使每一个历史时期人口、资源、环境、社会都能够保持相互协调,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总之,可持续发展观较好的破除了传统发展观念的负面影响,肯定了发展的必要性,强调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主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追求自然、人和社会的永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观的局限但是,可持续发展观仍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在这种发展观下,可持续标准仍停留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没有真正赋予自然以发展主体的地位。不是把自然、人、社会作为有机的发展主体系统来看,自然的发展只是类似于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对自然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其次,在可持续发展观

    25、中没有明确人的发展所处的地位,把社会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人的发展等同于社会发展。再次,可持续发展观所制定的标准和实现构想,是想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内部解决问题,缺少全球视野;此外,在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发展观存在着类似的地方,主要关注的是经济的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不够,往往走的是先破坏再保护这样一条道路。这些局限决定了可持续发展观最终无法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人的全面发展也只能是空想,在向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之否定阶段过渡的道路上举步维艰。2.科学发展观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旨在解决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一经提出很快成为人

    26、们的共识,并被众多国家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质的飞跃。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世纪议程行动方案,即中国21世纪议程,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开始了这一发展战略的正式实施进程。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种发展观深刻反映

    27、了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是准确把握世界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它弥补了可持续发展观理论视野的局限性,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传承、完善和发展,逻辑地蕴涵着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又包含着许多理论创新。(2)科学发展观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人和自然关系方面,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线,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

    28、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做出的正确抉择。具体一点来说实施这一举措就是“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跳出了主客二元分立的思维模式,以哲学反思的方式追根溯源,并系统地考察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和本。它把人置于自然之中,把自然比喻为人类的母亲;同时在本体论上又把自然、人、社会当作三位一体的有机系统进行思考,以深刻的学理和

    29、现实情怀为人类正确认识社会、摆脱全球发展危机、走出生存困境,走向和谐社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依据和哲学视野。在人的和谐发展方面,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人的和谐发展:人与自身生理身体的自然属性上的和谐和体现在个人素质层面和个人心灵层面的社会属性上的和谐。同时,以人为本是实现公平和效率的指导原则,而社会公平又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

    30、问题,这一基本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包括他人和自身)三者的和谐统一,为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解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总之,人与自然关系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到来既是辩证法发展逻辑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这种和谐不是对原始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低层次和谐的简单复归,也不是工业文明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和基础的人和自然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阶段,人和自然的辩证发展历程呈现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完成

    31、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呈现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并且实践方面通常是滞后于理论的构想的,现在人类正处于向这一阶段的过渡时期。二、和谐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观的演变过程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要求,追求这种和谐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同时,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各家经典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述中都包含有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同时,这种和谐不是没有对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基础之上的和谐,是以人为本的和谐。(一)人与自然和谐思想

    32、的理论渊源1.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各家经典著作中都包含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他们从自然的同源性和统一性出发去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包含合理因素的,但它是基于经验和感性直观基础上的,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产物,具有朴素直观性,它轻视科学理性,同时也忽视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一面。人与自然关系的拟人化导致迷信学说泛滥,消极的顺应自然的变化,弱化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如何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扬弃传统文化,既是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条件,也是解决人类生态问题,引导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明智之举。(1)儒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对自然、人生的一种感悟,儒家作为这一思想的集大成者,对此有其深刻的认识。对于“天”的含义,理论界有众多观点,此处仅仅指自然之天。天与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北宋儒学家张载在其著作中说:“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里的“乾”和“坤”是天与地的代称,他认为天地是万物和人的父母天下


    注意事项

    本文(从对立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