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政治 考前必看《哲学生活》49个知识考点梳理.docx

    • 资源ID:2175976       资源大小:26.8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政治 考前必看《哲学生活》49个知识考点梳理.docx

    1、高考政治 考前必看哲学生活49个知识考点梳理2013届高考政治 考前必看哲学生活49个知识考点梳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区别:主要是二者研究对象不同,不能相互代替。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

    2、结。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也就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的,就是可知论;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

    3、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就是不可知论。)4、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因而是不科学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

    4、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5、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存在,当成第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

    5、于人的主观精神。(即认为世界是人的思想和感觉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以及其他巨大进步。(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3)实现

    6、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产生条件主要贡献主要内容相互关系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邓小平理论马克思

    7、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9、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概念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还有可知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

    9、、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0、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

    10、而上学观点。(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静止的含义: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11、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

    11、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

    12、物,社会的产物。1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为:意识形式的主观性;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意识的创造性。(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

    13、俗唯物主义观点。1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有效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往往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14、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为什么?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怎么样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

    15、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18、实践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

    16、历史性:社会性: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历史性: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随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是历史条件的产物。1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补充)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20、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

    17、观性、具体性、条件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

    18、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2、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9、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0、。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

    21、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一是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依赖: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

    22、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一是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二是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4、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有序性:即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系统的功能具有了

    23、趋向强化的特征。)(3)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25、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6、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

    24、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3)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27、量变与

    25、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要果断地捉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26、)因为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才能实现,在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捉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28、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9、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7、(3)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4)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统一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3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

    28、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3)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3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含义: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

    29、问题、办事情必须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3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含义: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该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全面,又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3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30、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3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

    31、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5、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否定一切,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36、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和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37、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急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促进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38、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唯物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政治 考前必看《哲学生活》49个知识考点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