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

    • 资源ID:2223220       资源大小:104.40KB        全文页数:10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

    1、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社会下册备课笔记第九章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第9-1节 大洲和大洋教材分析本节是全章的基础,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是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组成的,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

    2、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教 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2. 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

    3、计)(一)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1、 陆地表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2、 海洋表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二)七大洲: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全球共6块大陆)(1)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2) 格陵兰岛为世界最大岛屿;(3) 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半岛。2.大洲: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1) 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2) 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3) 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平方千米,第六

    4、大洲,位于东半球;(4) 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5) 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6) 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7) 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3.大洲的分界: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士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3)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5)中美洲:墨西哥以南的中美地峡,(也称中

    5、美七国)。(三)四大洋:1.边缘海: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的海。(如黄海、南海、北海、加勒比海最大)2.内海:深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的水道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的海。(波罗的海、渤海)3.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1)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2)白令海峡:连接 太平洋与北冰洋;(3)麦哲伦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4.海湾:延伸入陆地,水深逐渐变浅的海或洋的水域的部分。(如墨西哥湾、哈得孙湾、波斯湾、北部湾等)5.四大洋:(1)太平洋:面积最大,S=18000万平方千米(1.8亿平方千米)水体最深:均深3957米(最深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水温最高:均温19摄氏度.(与大西洋的

    6、分界线:南美洲合恩角67度W)(2)大西洋:S=9300万平方千米,呈“S”形,均深1200M,最深9218M,均温17摄氏度。(与印度洋的分界线:非洲的厄加勒斯角20度E)(3)印度洋:S=7500万平方千米,呈“八”字形,均深3897M,最深7450M;均温16.7摄氏度。(与太平洋的分界线: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147度E)(4)北冰洋:S=1300万平方千米,均深1200M,最深5449M水温:北极海区-1.7-1摄氏度 北欧海区2-12摄氏度.(四)小结:1.今天的课要求同学们重点掌握: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分布(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采用由教师指图学生集体回答,个

    7、人回答,来帮助记忆。)2.课后作业(1)作业本:P.1-2 (2)课本P.3想一想思考题(口头回答)(3)填图册:P.1。第92节 世界居民和国家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种族和民族,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了解世界各地区语言的使用与宗教的信仰情况;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国家数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2本节还介绍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风土民情、宗教、人种方面的录像,然后巩固重要知识点,在随堂作业中反馈。2按教材顺序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

    8、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教 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世界人口、人种、2了解世界民族和语系的分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种族的特征、分布、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分布;2教学难点:按具体情况区分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三、教学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世界地图光盘、世界人种图。四、教学过程(一)世界人口:1增长速度很快;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1996年6月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2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球1/3;极地、沙漠和热带森林地区人口稀少,南极地区目前无人定居。(二)种族和民族:(参考人文地理种族篇,P.8)1种族:白色人种

    9、(欧罗巴人种):人数世界第一,占54%;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人数世界第二,占37%;特征:皮肤呈淡黄或棕褐色,眼珠黑、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分布: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人数占8.5%;特征:皮肤黑、头发卷曲、鼻宽唇厚;分布: 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故乡在非洲 )混血种人种占.,南美洲最多。民族:(1)民族是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2)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3)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也

    10、有单一民族;(4)犹太人、吉卜赛人遍布于许多国家。(三)小结:语言 人种 居民 (板书)宗教 民族课后作业1、作业本:P.2-3第1-9题2、填图册:P.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2了解国家的分布,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国家;3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4了解中国的国际交往,浙江省主要的友好省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三大宗教及居民和国家。2教学难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教学准备世界政区图、世界各地的录像、中国的国际交往图四、教学过程(一)语言与宗教:(参考人文地理宗教篇)P.201语言(1)语言是区分民族的主要标志;(2)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其次

    11、是英语;(3)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2宗教(社会现象)、(1)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流传于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印、中、日、缅、斯里兰卡)人文地理P.25;(2)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传入欧、美、大洋洲。人文地理P.22(3)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西部,盛行于西亚、北非、南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称回教及清真教)。(二)国家和地区:1目前世界 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53个、亚洲48个、欧洲43个、北美洲14个、大洋洲14个、南美洲12个、南极洲无人居住);2面积最大的国

    12、家是俄罗斯(S=1710万K2);3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S=0.44K2);4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12亿;第二是印度,人口9亿多;5. 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只有1000人左右。(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高,经济发达;(1)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2)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 (3)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曾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后经济发展虽然快,但经济 实力薄弱。A.主要分布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B.不少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四)国际交往:.国独立

    13、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五项基本原则):(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友好省州:(1)1995年底中国与15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友好省州:浙江省美国的新泽西州、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州、日本的静冈县;(3)姐妹城市:杭州市日本的岐阜市、菲律宾的碧瑶市、美国的波士顿;(4)绍兴市日本的福光町、芦原町。(五)小结 佛 教1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发达国家2世界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中国)3作业布置:作业本:第二节 填图册:P.2、3,课本P.3, P.6想一想、议一议第93节 世界气候类型教材分析 气候类型是学习世界各大洲和各

    14、国地理的基础。讲述气候类型要从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降水、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入手,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进行分析。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各温度带的气候类型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边讲边对比。2用各气候带的自然景观图,让学生“看图分析”、“看图说话”,教师小结等方式归纳重点和难点。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教 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气候带的划分;2说出各气候类型的名称及主要分布的大洲。3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2.教学难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植被状况。三、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世界地图光盘。四、教学过程

    15、:(一)地球气候带的划分:(从中国气候带讲起)1.按不同纬度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为热带、温带、寒带;2.各地气候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情况;3.不同的气候区里,动植物有明显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风光各异。(二)热带地区四种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全球型)(1)分布:赤道附近地区;(2)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很大;(3)植被:终年茂盛,花开果熟。2.热带草原气候:(西岸型)(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2)特征:终年高温,明显干、湿两季; (3)植被:湿季草木茂盛,干季草木凋零。3.热带季风气候:(东岸型)(1)分布:亚洲的东部和南部;(2)特征:终年高温,分旱雨

    16、两季雨季:5月-9月旱季:10月-4月;(3)植被:旱季树木落叶,雨季植物繁茂。4.热带沙漠气候:(西岸型)(1)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中部;(2)特征:终年高温,降水稀少;(3)植被:零星的耐旱植物。(三)亚热带地区二种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岸型)(1)分布: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东南部;(2)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3)植被:常绿阔叶林。2.地中海气候:(西岸型)(1)分布:亚热带大陆的西岸;(2)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植被:常绿硬叶林。(四)温带地区三种气候类型:1.温带季风气候(东岸型)(1)分布:亚洲东部的温带地区;(2)特征:夏热多

    17、雨,冬冷干燥;(3)植被:落叶阔叶林。2.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岸型)(1)分布:温带大陆西部;(2)特征:冬暖夏凉,降水均匀。(3)植被:落叶阔叶林。3.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部型)(1)分布:欧亚、北美大陆的内部;(2)特征:冬冷夏热,降水稀少;(3)植被:草原与沙漠。(五)亚寒带地区气候:(全球型)(1)分布:北纬500-700之间;(2)特征:冬季漫长,夏季短促;(3)植被:针叶林。(六)寒带地区二种气候类型:(全球型)1.苔原气候(1)分布: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2)特征:长冬无夏;(3)植被:苔藓、地衣。2.冰原气候(1)分布:南极大陆及北冰洋的岛屿上;(2)特征:终年严寒;

    18、(3)植被:终年覆盖冰雪。(七)高山地区气候:1.分布 :热带、亚热带的高大山地上;2.特征:气温、降水随高度而变化;3.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常绿林、落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荒漠、冰雪)。 热带雨林气候(八)小结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气候 地中海气候1气温、降水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气候 温带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世界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气候 苔原气候寒带气候 冰原气候 2 附“理想大陆气候示意表”: 900N极 地 气 候 亚 寒 带 气 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 带 大 陆 性 气 候温 带 季 风 气 候 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热带沙漠气

    19、候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热 带 草 原 气 候热 带 季 风 气 候热 带 雨 林 气 候 W E 第94节 世界时区和交通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的意义;学会区时的计算;了解欧亚第二大陆桥的作用和世界主要航海、航空线。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在讲授新知识前,讲一则小故事或趣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谈话式的教学方法。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 2 课时教 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方时、区时、日界线、北京时间的概念;2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时区计算的日期换算;3了解建成欧亚第二陆桥的重要作用;4了解世界主要航线和主要航空线的分布。二、教学重

    20、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2、教学难点:区时的计算。三、教学准备:经纬仪、时区挂图、地球仪、地理光盘。四、教学过程:(一)地方时和区时: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2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3时区的换算:(1)地球每小时转过的经度为150;(2)地球自转一周:3600150=24(时区);(3)求地方时:1小时(60分)150=4分钟(每一经度);(4)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 经度的度数150=时区的区数(7.5 舍入法:余数7.5的进一时区,余数7.5的舍掉);例:A地(北京)1160E150=711(东八区) B地(火奴鲁鲁)1

    21、570W150=107(西十区)4时区的划分方法:(1)每个时区为150,以00经线为中央经线开始;(2)中时区的范围:从7.5W-7.5E;(3)向东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三区东十一区;(4)向西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三区西十一区;(5)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都以18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0(时区重合称东西十二区)。5时区求差:(1)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早;(2)相邻时区的区时正好相差1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就相隔几个小时;(3)计算在东经度或西经度内的时区数,向东加、向西减;(4)跨东西经度,计算时区数,往东连加、往西连减。6例(1):东八区:日时分东十区:日时分()日时分;东

    22、二区:日时分()日时分;西十区:日时分()日时分;又:日时分()()天日时分天日时分。例()东八区西八区中时区东六区西六区西十二区月日时月日时月日时月日时月日时月日时例()课本P8-9页算一算、想一想;例()如果北京时间是年月日时。那么:纽约(西九区)月日时;东京(东九区)月日时;开罗(东二区)月日时;伦敦(中时区)月日时。例()一艘海洋考察船2000年2月11日12时(北京时间),从上海起航,航行了20天零3小时,到达1200W的研究地点,问到达研究地点时,当地是几月几日几时?解:1.已知北京时间为东八区,1200W150=8(西八区)2.2月11日12时-(8+8)+20天3小时=2月11

    23、日12时-16小时+20天3小时=2月10日36时-16小时+20天3小时 =2月10日20小时+20天3小时=3月1日23小时(也可2月11日12时+20天3小时-16小时)又解:2月11日12时+(12-8)+(12-8)+(20天3小时-1天)= 2月11日12时+8小时+19天3小时= 2000年3月1日23时。(二)小结 这堂课的重点是学会区时的计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界线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北京时间的概念。3了解欧亚第二陆桥的作用、起点和终点。4学会使用、查阅世界主要航海线图、世界主要航空线图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日界线、北京时间、第二陆桥、航海、航空线2教学

    24、难点:日期的换算。三、教学准备经纬仪、时区挂图、地球仪、地理光盘或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二)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三个曲)1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2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汤加)和终点(西萨摩亚);3日期变更:(讲解麦哲伦环球航行)1位置西 侧东 侧2经度东经度西经度3时区东十二区西十二区4钟点相 同相 同5日期 早一天 晚一天3月2日(减一天)3月1日(加一天)4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三)北京时间:1中国跨5 个时区,由西向东(东五区东九区)2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四

    25、)欧亚第二陆桥:1中国连云港(江苏)到鹿特丹(荷兰)的铁路干线称为欧亚第二陆桥;2比绕道印度洋,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运输缩短航程约5000KM,运费降低工业20%,缩短运期50%;3意义:加强中国同中亚、东欧、西欧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五)主要航海线:从西欧各港口经北大西洋到北美洲东岸各港口;2从西欧经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到西亚、南亚、东亚各港口;(特大船只绕道好望角)3从亚洲东岸港口横渡太平洋到南北美洲各港口;4从北美洲东岸各港口通往北美洲西岸各港口,通过巴拿马运河。(特大船只绕道麦哲伦海峡)(六)主要航空线:1国际航空港:中国:北京、香港、(上海、广州)

    26、日本:东京;俄罗斯:莫斯科;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英国:伦敦;美国:纽约、芝加哥。2国际航空线:以北京为中心的航线有4条;以纽约为中心的航线有4 条;以伦敦为中心的航线有3条,(详见课本P10)(七)小结第十章 亚 洲第10-1节 概 述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亚洲地理基础,课本既讲亚洲的自然特征,又介绍亚洲的人口、人种和政治地图的等人文地理知识,使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有个总体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分区地理和国家地理奠定基础。课本概要地介绍了亚洲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演变,并从经度、时差和气候差异等方面说明亚洲的辽阔、广大,点明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接着又逐个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和气候特征,指

    27、出地形复杂、大河众多、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等亚洲自然地理的突出特点与面积广大的密切关系。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并集中在中部,因此形成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地势,这种地形地势特征增加了亚洲气候的复杂性,又影响了河流的流向和水文特征,能过分析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通过设置问题,把课本教学内容转化为地图直观内容,让学生在读图过程中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周围的岛屿、地形的分布,从中概括出亚洲的地域 最广、面积最大、岛屿众多的分布 规律,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和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根据亚洲河流流向和分布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

    28、关系.通过读图从地域范围、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特征对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分布进行分析.2作业练习法:上课时让学生翻开填图册作业本,教师指图讲解,学生读图练习,完成后,教师对亚洲位置、面积、人口、区域划分、三大半岛、花彩列岛、地形、地势特征等知识,通过教师问学生答和方法进行归纳小结。3.讲述法:由于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因此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地地图上进行认读,讲亚洲气候时,可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等到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利用景观图片了解各气候景观特征.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 2 课时教 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亚洲的位置、面积、人口, 2. 了解亚洲人种及其分布;3. 通过读图认识亚洲东南部的弧形岛屿和南部的三大半岛;4. 掌握亚洲地形特征、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分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地形;2教学难点:主要岛屿、半及地形区的空间位置记忆。三、教学准备:地球仪、亚洲地图、投影仪、地理光盘。四、教学过程(一)世界上最大的洲:1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E、太平洋;S、印度洋、W、黑海、地中海;N、北冰洋2.地域广阔:(1)东西跨经度160度,时差10个小时;(2)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