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城市建设史浙大考研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2325317       资源大小:33.94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城市建设史浙大考研复习资料.docx

    1、中国城市建设史浙大考研复习资料第一章 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1、简述原始居民点的分区特点(06年考点)1) 发现的原始居民点遗址已有一定的分区,当时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尚简单,因而分区也很简单。最简单而基本的当然是生与死的区别,因而居民点中首先有住址及葬地的区分。当时,最普遍的手工业是制陶器,相应地便有窑地。2) 居民点遗址中建筑的布局也有一定的规律,聚落的中心是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在其周围则环绕着小的住所,其门往往都朝向大房子。2、简述城市的产生过程(07年考点)第二章 殷周时代的城市阐述周代城制的主要内容,并以具有1-2个具有代表的都城为例,论述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的影响(08年论述)1

    2、) 周礼考工记中曾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2) 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旁三门,指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左祖右社,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3) 考工记中还记载:“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还记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说明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4) 在这种规划概念与方法下,使城的形制较为规整,与周代社会推行的“礼制”能很好的配合,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

    3、后世得以发扬光大的原因。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淹城布局特点(05、06年考点)1) 淹城是西周时代淹国的都城。有三重城墙,分王城、内城、外城。内城、外城均为不规则圆形,王城呈方形。2) 城墙均用土筑,三道城墙都只有一个旱路城门,并且三个城门不开在一个方向上。3) 内城地势高,中间有块高地,可能是王城宫室遗址。三道城墙外都有护城河,内外城的护城河水面宽广。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曹魏邺城的规划特点1) 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成两半部。北半部为统治阶级的专用地区,正中为宫城,宫城东为一组宫殿官署,其北半部为曹操的宫室,南半部为官署。官署东为戚里,为王室贵族的居住区,

    4、西为铜雀苑,为王室专用园林。东西轴线南半部为官衙和一般的居住区,划分为若干正方的坊里。2) 南北向有三条干道,东西干道与中轴线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并建有三座止车门,形成一个关闭型广场。3) 城中的水系是在西北引漳河水,有三台下流入铜雀苑及宫殿区,分流一部分至坊里区,由东门附近流出城外。4) 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很严整,大殿在正中,殿前左右有钟楼和鼓楼。东部的宫殿官署区是按照前朝后寝的制度规划的。5) 评价:邺城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及当时等级的森严,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范。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

    5、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六、隋唐都城长安1、隋唐长安的整体布局1) 隋唐长安是在曹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新建的都城,在规划布局上总结了过去的优良传统,按照一定意图去建造,成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2) 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主要宫殿坐北朝南,有南面为王的含义,也便于控制全城。3) 从外城南面正门明德门到承天门是全城的中轴线。宫城门前与皇城门前各有一条东西向的横轴线。两条横轴和中轴线两次相交在主要城门处,这种有道路交叉突出主要建筑物的做法,在中国古代城市总体布局中,是常见的手法。4) 南北和东西各门都互相正对,中间是城内主要干道,形成完全对称的布局,由这些路划分的坊里也东西对称,使整个城市布局

    6、严整、对称。这种对称布局突出了中轴线,又通过中轴线而突出占城市统治地位的宫殿。这种将城市作为一个构图的整体,是中国城市建设的优良传统。5) 祖庙和社稷坛在皇城内的左右,完全合乎左祖右社的城制。2、唐长安的坊里(简述唐长安坊里的主要特征。04年考点)1) 唐长安城共划分为109个坊里,面积大小不等,坊里面积很大,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是空前绝后的,其原因一是坊里的划分完全是由干道网决定的,二是为了便于统治管理。2) 坊里中间有一字横街,东西两个坊门;或是中间有十字路及四个坊门的两种形制。3) 坊里四周有坊墙,每一座坊里像一座小城,坊门在日出和日落时启闭。坊门关闭后,严禁在街上行走,每年只有正月十五上元

    7、节前后几天,可以夜不闭坊门。4) 一般居民只能坊内开门,只有贵族和寺庙可以向大街开门。坊内有许多大府第占地很大,这些大宅有时很空。5) 一般居民住宅条件很差,建城之初只划分了坊里,将土地分给建造者自己建造,坊里内部布置相当零乱。3、唐长安的市肆1) 城内有东西二市,对称位于皇城南面,各占二坊之地,市内街道成井字形,中央部分是市署。2) 市中有肆和行,同样性质的店铺集中在一起称行,市内以商品交易为主,也有少量与店铺在一起的手工作坊。3) 城市商业需要集中成市,说明商业已较“日中为市”的时代发达,但这样大的城市只有两个集中的市,反映商业不够发达,市民和市的关系不太密切。盛唐以后,商业和手工业分布在

    8、其他坊里的越来越多,还有一些为日常生活服务的店铺。4、隋唐长安城市的规划思想1) 隋唐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的更为明显。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均是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布局。2) 城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确。采用严格坊里制是为了便于统治人民。道路突出宫殿,这一切都是从城市最高主人皇帝的意图出发的。3) 长安城的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的惊人,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以致远远超过实际需要。4) 城市布局有一定数字概念,每边开三门,一般门均有三个洞。中国

    9、古代由于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而形成的一些风水八卦的观念,对城市和建筑的布局是有影响的。5) 长安城规划对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当时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学习榜样。第六章 宋元时代的城市1、宋代以后中国城市发展进程出现的变化?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城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城市的发展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1) 随着农业和农村副业的发展,在一些交通要道常出现流转商品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墟、场等。有些集市逐渐发展为市镇,它们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层次。2) 商业发展往往突破城垣的限制,在城内沿江沿河地区形成商业区,或城外的“关厢”,手工业出现行会组织,同一行业往往

    10、集中在一条街上或一个地区中。延续千年的坊市制度全面崩溃,向街巷制转变。3) 宋元以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攻守技术也有变化,一些城市都加砌了砖石的城墙,修建瓮城、马面箭楼,开挖深广的壕沟。4) 一些政治中心的大城市,集中着封建官僚、地主,还有为他们服务的各种商业、手工业者,人口很多,规模远比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大。5) 宋元时代,城市中的宗教建筑十分发达,寺院很多,在建筑技术和艺术上影响了传统,对城市面貌也有一定的影响。6) 大运河一直对北方的物质供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宋金以后,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破坏了淮河水系,淤塞了汴河,使中原地区经济受到很大影响。7) 除元大都等少数城市外,许

    11、多城市都扩建商业、手工业中心等,所以城市布局多不规则。2、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的改建1) 原因:后周世宗柴荣,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对城市曾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扩建。2) 内容:周世宗柴荣颁布的改建诏书是我国古代由帝王颁发的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文献,可以看出当时扩建的原因、扩建的具体措施等。具体内容为:A. 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外城),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4倍。B. 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C. 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D. 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3)评价:这个改建计划很杰出,主要力量没有放在宫

    12、室修建上,也没有受旧的城市规划制度的束缚,而是为了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提出的要求,和以往的都城规划大不相同。3、开封的市肆街道面貌1) 开封的市肆街道分布和长安、洛阳显著不同,不再限定在市内,而是分布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2) 城内也有集中交易的市,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而形成大的交易市场。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3) 城内还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如鬼子市),反映了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发达的需要。4) 城市手工业大多建立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基础上。5) 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瓦子都接近闹市或城门处。

    13、4、开封的规划特点1) 开封在成为首都以前,就已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因此,与一些由于军事或政治需要兴建的都城不同,不是十分方正规则,道路划分也有一定的自发倾向。2) 开封城的发展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抬头,如由集中的市发展成商业街,商业分布城市各处,为旅客和一般市民服务的服务行业增加,夜市的出现等等。3) 开封的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系统等对以后都城的规划影响很大。5、宋代平江府简述平江图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中的重要价值及其反映的宋平江府的城市布局特征?(08年考点)1) 城市平面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城墙略有屈曲,方位南北偏东数度,共开五个城门

    14、,城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门旁都有水城门。2) 城市道路成方格形,主要道路成井字或丁字相交。正对城门的几条道路比较重要。城内的河道和街道一样都是南北东西的直线,东西向有三条、南北向有四条较大的河道,人们称为三横四直。许多小河与街道平行,常是前街后河,在城市北半部尤为明显,河上架有许多联系道路的桥梁。3) 府治所在称子城,在城市的中央略偏东南。主要建筑物的布置在一条明显的轴线上,子城周围还有城墙包围,在城市中心筑有城墙的衙城,是当时地区政治军事中心的府州城市的特点。4) 城市中分为许多坊,在平江图上可以看到跨大街建造的书写坊名的华表。但没有坊墙、坊门,华表也不是建造在街巷的入口处,可见这些坊不同

    15、于唐代的坊里制,仅是一种管理制度。5) 商业在城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行。这些放映了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一条街或一个坊常是同一行业手工业聚集的地方。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就设有固定的集市场所。6) 宋代佛道两教并崇,因而这类建筑很多。这些寺观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用地,位置都在主要道路旁或尽端,反映了宗教建筑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这些高耸建筑物的位置选择恰当。与城市道路及河道配合良好,形成很好的城市对景,并构成丰富美丽的城市立体轮廓。7) 平江城中集中居住着大地主、官僚及商人,大型宅院也很多,形成独具风格的苏州园林古典建筑艺术。平江图的重要价值1) 保存至今的平江图,是在南宋绍定二年刻成的石碑,是我

    16、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2) 平江图的绘制,运用了我国传统古代地图的画法,即在平面位置上画出所表达对象的简洁的形象,这样就把构筑物和建筑物的外形轮廓、规模、立面造型等都有了生动的描绘,使我们能清晰的了解当时城市风貌及一些细部内容。我们把平江图与苏州城的一些遗迹相对照,发现图上所画的城市范围、道路、河道、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等的位置都是相对准确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当时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从平江看南方地区性城市的特点

    17、1) 苏州是在原址上不断重建的,这与一般古代封建都城多舍弃原址决然不同,分析其原因,这是由于平江城的城市骨架河道的重要作用。城市建筑物虽然屡毁于兵火,但河道基础犹存,只需稍加整修又可使用。在南方水网地区,河道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命脉,因此就不会像统治中心城市由于政治、军事原因而随意迁址。2) 它不同于古代北方城市平面那样规则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而且平江没有严格的坊里制,而是不规则的街巷。这也说明在宋以前,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是并存的,各有着不同的特点。6、 元大都规划的特点简述元大都的布局特点(03、05年考点)1) 元大都是自唐长安以后平地起家新建的最大的都城

    18、,它集成、总结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优秀传统,至今存留下来。它的特点可以归结为:2) 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儒家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3) 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整个宫城规划,充分利用这一现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效果。4) 完善的上、下水道。河道既满足人民引用水源,又使通航河道深入城内,便利商旅及城市供应。水面又与绿化相结合,丰富城市景色。排水系统完善,施工考究。5) 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

    19、彻。这就保证了元大都一气呵成建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丽壮观的城市之一。第八章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1、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1) 按政治及行政管理意义分类:都城、地区性封建统治的中心城市、一般的府州县城市2) 按城市性质职能分类:手工业中心城市、国内商业城市、海外贸易中心城市、防卫城堡、集镇3) 从地区地形特征及城市形态分类规则型:方形和圆形不规则型:沿河城镇、山城、双重城、多重城2、 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及演变1) 最初的城市都是在当时农业发达的地区形成的。农业生产及渔牧业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因而早期的城市均靠近河流。2) 秦以后全国大部分时间为统一的封建国家,国内市场大,较大

    20、数量、较远距离的商品流通增加,在一些通航河道的交会处或重要渡口,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3) 隋唐至北宋,由于军事政治中心在关中或中原地区,而经济中心在江淮一带,形成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局面,大量的物资通过运河,因此沿这一带的城市很繁荣。明清时期,南北大运河的漕运是统治阶级的命脉,沿运河北段的城市也成为商业都会。4) 唐末及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出现一批贸易港口城市,但明中叶以后,国家对海上贸易的限制,使得我国海岸线随长,但沿海城市不发达,也没有成为经济中心。5) 都城位置的选择完全出于政治及军事原因,唐宋以来由于都城人口多,生活供应问题很大,因而也较重视经济、交通等因素。而有些朝代的都城

    21、选址还与当时统治集团的势力范围及根据地有很大关系。3、 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1) 汉长安城以道路将城市划分为许多坊里,以通向主要城门的道路为干道,这种城市道路显然是以车马交通为主的。2) 隋唐长安城及洛阳城,道路系统规划更明显的突出了道路系统的功能。道路两边是封闭的坊里,有坊墙坊门,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吏的府第可以直接面向城市道路开门,道路的宽度在中国古代城市中达到顶峰。3) 宋东京的城市道路的性质与唐长安城有很大的不同,道路除了交通功能外,两旁还分布着各种店铺,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并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的宽度也日益缩小。4) 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的道路也有明显的分工,有通向城门的主干道,宽度较大

    22、,这些道路的交叉口或其某一段落也集中着一些店铺,另有一些商业较集中的街及一些巷和胡同,这是住宅区内部的通道。4、 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分布及演变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发生了哪些变化(09年简答)1) 起初的市只是在城中某一地点定期交易,日中为市,市罢而散。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出现中间商人及通过货币进行买卖而形成固定的商市。2) 汉长安有九市,隋唐长安城有东西两市,这种数量少而集中的市服务半径极大,造成了市民使用不方便的弊病。隋唐长安的市中出现了商业与手工业作坊结合在一起的情况,前为店后为作坊。3) 宋以后,商市的分布突破了严格控制的集中市肆的方式,沿一些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在一些靠近道路

    23、交叉口的地段进一步形成城市商业中心,集中有市、手工业作坊、酒楼饭馆、游艺杂耍等。4) 城市中的市形式更加多样,有一年一度的市集庙会,也有一月中隔一定日期的集市。某些较大的城镇尚有按货物种类分开的市集。5) 明清一些城市中,手工业作坊及商店按街道集中的情况很普遍,使得市民购物有一定的识别性和方便性。同时,一些城市由于城乡物资交流进一步密切,商业发展较快,在城外发展成为关厢地区。5、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发展与演变(07年论述)1) 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称“闾里”。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形成一种严格管制的居住形式。2) 汉代的长安城中有闾里,里内是一些排列整齐的住宅

    24、院落,书上记载为“门巷修直”。3) 隋唐长安城中按规划建造了108个坊里,有封闭的坊墙、定时启闭的坊门,夜间实行宵禁,除大官及贵族以外,一律在坊内开门,这种严格管理的坊里制是按封建统治者为便于管制居民的要求建造的。4) 宋代的城市中也有坊的制度,但无坊墙、坊门,只是一定的居住地段或居民管理的单位。5) 元大都中也有坊,是由城市道路分割的一块地段的名称,居住区由街巷组成,由巷分割成长条形地段。6) 大多数城市的住宅是低层院落式,因地方条件不同,院落的平面布局也多样化。7) 城内居住区的划分比较整齐,城外的关厢地区及地形变化大的城市平面划分比较零乱。8) 住宅的庭院中一般均有绿化种植,虽然少有大片

    25、公共绿地,但总的绿化覆盖面积相当大。9) 城市住宅的建筑质量有很大差别,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在住宅建筑的规模、形制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居住区的布局反映了一定的阶级状况,同时与工作地点也有一定关系。6、 中国古代的筑城技术与城市防御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防御设施(08)论述中国古代的城市技术与城市防御(06)1) 早期的城是用木栅栏、石头或夯土筑成,有的是挖一条深沟,形成防御性构筑物。2) 版筑技术广泛运用于筑城后,在一些重要的城或城墙上某些防御的重点地段包砖。明代以后城墙加砖砌更为普遍3) 城墙的高与宽与城市的大小、防御的重要性有所不同。4) 汉长安的城市是由木柱支撑的,但木架城门不利于防守,易于火

    26、攻。宋东京城门中已有用砖拱的,也有个别仍用木支架的。5) 在宋代前后,筑城技术有较大变化,主要原因是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加砖砌、城门包铁皮,筑砖拱券门,筑瓮城,修宽而深的护城河等,都是为了防御火药而设计出的构筑物。6) 城墙上有排水设施,包括设置伸出较远的滴水,或在城墙内侧设置顺城墙的排水沟。7) 城门上一般均建有城楼,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或城墙转角也建有箭楼或窝棚,可以住巡防兵丁,每隔一定距离设马面,以便组织防守的侧射火力,在城门外,有的还建有月城或翼城,目的也是组织侧设火力,城门外的护城河上有的建有吊桥,城的防御重点设施均集中在城门。8) 城墙上有时也建有庙、塔、阁等建筑,其位置多与风

    27、水有关。9) 靠山的城,为利于防御,部分城墙修在山上,河道进入城外。有的修建水门或设栅栏,通航河道水门还可开启。7、 我国城市与河流的关系1) 早期的城市因居民饮用水及农业灌溉的需要,而大多靠近河流。2) 秦汉以后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因此在通航河道的重要渡口,或两条通航河道的交汇处,形成一些较大的商业都会。3) 唐宋时期,军事及政治中心在关中或中原地区,经济中心在江淮流域,因此沟通南北的运河沿线有些城镇也发展成为商业都会。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北线也发展了一些商业城市。4) 我国从唐宋以来,对外的海上交通也逐渐发达,但这些海运贸易城市,直接靠海的极少,实际上是河港不是海港。5) 古代有的城市

    28、因河道改道、淤塞而被废弃。6) 有的城市本来是很发达的沿河商业城市,后来因为商路的转移而衰落下来。7) 有的城市本来临河,因河道的变迁或淤塞后来并不临河。8) 有的城市虽近河但不临河,因商业交通的发展在城市与河岸间发展新的商业区。9) 沿江河的城市平面,有的城市沿河一侧发展成带形,主要道路与河道平行10)沿河湾处的城市多果仁形。也有的沿河两边发展。11)位于两河交汇处的城市,一种为城市在主要河流一侧,支流在城市对面,一种为城市位于两条大小河流的交汇处。8、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1)历代城市在城市布局及建筑组群中继承发展了中轴线对称的手法。a周代的大型建筑群已采用对称的布局。b春秋战国的一

    29、些城址中,大型建筑遗址的土台也按一定的轴线布置。汉长安城总体布局虽然不规则,但宫殿部分的布局也很严整。c曹魏邺城的总体布局就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形式。d隋唐长安城在总体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更加完善,城门的数目与位置、道路的格局、市的对全城的主要建筑群宫殿。宋东京(开封)也正对宫城正门开辟宽广的御路。e元大都城市总体布局艺术又达到新的高峰,除了南北向的中轴线,还有东西向的横轴线,在其交点建造全城几何中心中心阁,更加强了城市总体布局的秩序感。f明清北京城的整体布局艺术中吸取了历代都城总体布局的经验而加以发展,在中轴线上采取多样手法来变化空间效果。主要的宫殿建筑太和殿虽然也建在高台基上,但通过适当比例

    30、的关闭性广场及两侧建筑物的衬托,使中轴线显得更突出而又富于变化。2)独具特色的中国城市园林艺术在住宅院落群中,建筑、树木及庭院绿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环境绿化条件。这种手法也应用于整个城市,使严整的建筑群及城市格局与自然山水及园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公共绿地的数量不多,但整个城市的树木覆盖率很大。3) 重视塔及城门楼在构建城市景观的作用高大的城门楼常成为道路的对景,塔在城市中的建造也是城市景观构成的重要因素,丰富了城市的主体轮廓线,增加了城市的景色。4) 重视建筑色彩及装饰的运用建筑的色彩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的规定,只有宫殿和某些庙宇可以用黄色琉璃瓦的屋顶,因此在一些绿色和黑灰色的底色

    31、中,有强烈的对比感。5) 古代有些城市中还有意将河流引入城中,除了水流和运输的要求外,也可以开阔城市园林水面,丰富城市景观。6) 在地形起伏的城市,城市建筑能良好地配合和利用地形,顺山势建造,因建筑体量小又能灵活组合,能巧妙地形成一些错落有致而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极少破坏自然地貌、开山辟石的做法。9、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1) 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图。在一些完全新建的都城中,这种意识形态体现的尤为明显。2) 有些规划思想与周代的一些关于城市建设制度的记载有关。越到后代,城市总体布局中这些规划思想的体现越是显著。3) 在城市布局中必须严格遵守一些属于封建等级制的规制和封建礼制中的一些具体规定。4) 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关。儒家提倡“居中不偏,不正不威”。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城市规划布局的“宫城居中”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5)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在城市规划思想中也有影响。6) 古代还有一些规划思想与久已形成的阴阳、风水八卦等观念有关。7) 城市规划中关于数字的应用,也逐渐形成一种传统的观念。8) 中国古代并无系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也无这方面的论著,但政治统治制度很完善,有一套规划建设的制度。风水、阴阳五行等概念也逐渐系统化,两者结合起来也形成一些城市规划的思想,对城市布局有很大影响。10、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总的特点论述中国古代城市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城市建设史浙大考研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