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

    • 资源ID:2428602       资源大小:190.6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

    1、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1、(2019市区模拟)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一)定性分析:【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实验方案】【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1)实验步骤中选用稀硝酸而不用稀盐酸的原因是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影响对氯化钠的检验;(2)实验步骤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二)定量分析:【实验目的】测定该白

    2、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实验方案】用气体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如图:(1)用上述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 DBEC(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2)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3)如果没有经过A装置而直接通入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C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 。(5)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称量前,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继续通入空气 。2、(2019常熟市模拟)在酸碱盐的复习课上,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

    3、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一所示。观察到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如何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化隐为显呢?师生共同展开了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实验方案】(1)方案一:通过证明反应物之一CO2的消耗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将一定量NaOH溶液倒入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旋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塑料瓶变瘪,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老师指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提出改进意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

    4、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2)方案二:通过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的生成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设计了以下方案:打开塑料瓶瓶盖,取图二实验所得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下列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BCD(填字母)。A无色酚酞试液B过量稀盐酸C氢氧化钡溶液D氯化钡溶液【进行实验】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方案逐个进行实验,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实验方案三,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案三的操作为:将CO2气体通入 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

    5、中中,根据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即可证明反应的发生。【交流与反思】若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可通过证明有反应物消耗或有新物质生成 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3、(2019张家港市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时进行了以下一些探究活动。【探究话动】: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未发现明显的实验现象。【现象分析】:(1)请分析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铝表面氧化物保护膜阻碍了反应的发生。为顺利完成实验,你的建议是用砂纸除去铝表面的保护膜 。【继续实验】:(2)兴趣小组同学根据你的建议,重新进行了实验,观察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经充分反应后,该实验的现象是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6、。(3)经研究发现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微粒未完全画出)。则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是2Al+3Cu2+=2Al3+3Cu 。(4)兴趣小组在完成上述实验时,还发现了铝丝表面有少量气泡生成。根据已有知识和资料信息判断这种气体有可能是 氢气(资料信息:硫酸铜在水中会发生一些变化,生成微量的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3H2SO4=Al2(SO4)4+3H2 。4、(2019太仓市模拟)某研究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一、探究H2O2质量分数、溶液pH、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表实验方案:实验序号H2O2质量分数%pH温度/每分钟气泡数1

    7、3052030620330112041511305a11b(1)设计实验13的目的是 探究溶液pH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2)a、b的数值分别是15、20 。(3)若实验3中温度为30(其它条件不变),观察到每分钟气泡数比实验4多,则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 。实验二、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实验方案如下: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图2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

    8、线图。(4)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 便于对比。(5)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可能是取下橡皮塞 。(6)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CuO 。5、(2019苏州市平江)为验证水的组成元素及探究水在电极端所发生的变化,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查阅资料: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可认为在电解水过程中不反应,硫酸钠溶液呈中性。验证水的组成元素步骤一: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含少量Na2SO4)至充满管a和管b,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步骤二:检验管中气体。(1)电解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有: 两电极

    9、上都有气泡产生,且管 a 与管 b 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2)用燃着的木条分别置于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若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证明气体为H2;若观察到木条燃烧更旺盛 ,则证明气体为O2。(3)若要确定水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需要测定管 a 与管 b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以及该温度下氢气与氧气的密度 。探究水在电极端所发生的变化步骤一:向装置中重新加滴有酚酞的水(含少量Na2SO4)至充满管a和管b,保持活塞打开,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1)实验中发现管b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用pH试纸测定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管a电极

    10、附近的溶液呈 酸性(选填“酸”、“碱”或“中”),管b电极附近的溶液呈碱性。(2)图2中能表示电解时管b中水在电极端所发生变化的结果的是B (填对应选项的字母)。6、(2019昆山市模拟)某食品包装袋中“双吸剂”标签如表所示:品名:双吸剂成分:铁粉、生石灰化学兴趣B组的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样品很感兴趣,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常温下,铁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定性研究】(1)小明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试管中的固体

    11、质量逐渐减少,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得到了浅绿色的溶液。小明初步判断:样品中一定含有 CaCO3、Fe(填化学式),一定不含Fe2O3【实验质疑】(2)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上述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Fe2O3+6HCl=2FeCl3+3H2O 、Fe+2FeCl3=3FeCl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定量实验。【定量研究】(3)取3.0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收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操作二和操作三的名称为 过滤。固体I的成分是CaCO3和Fe2O3 (填化

    12、学式)。写出生成固体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得出结论】(4)根据定性、定量研究中的现象和数据分析判断,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为Fe、Fe2O3、CaO、Ca(OH)2、CaCO3 (填化学式)。【实验反思】(5)结合上述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D (不定项选择)。A对物质成分的研究有时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B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有4个反应发生C【定量研究】烧杯C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D【定量研究】3.0g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小于0.10g7、(2019高新区模拟)下水道堵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

    13、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化学兴趣小组对“管道通”中的物质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2)铝粉呈银白色。铝粉与强酸、强碱溶液都能迅速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Cl=AlCl3+3H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 =2NaAlO2+3H2(1)【猜想与验证】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白色粉末。(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将几粒白色颗粒放在表面皿上,露置在空气中片刻。将几

    14、粒白色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温度升高向步骤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羊毛线缩小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2)猜想:银白色粉末为铝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少量该粉末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取少量该粉末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结论:银白色粉末为铝粉。【应用】(2)使用“管道通”时,先将银白色粉状固体添加入被堵塞的管道中,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管道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BC。(填

    15、序号)A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 B产生大量气体 C管道被疏通(3)“管道通”内的两种物质必须密封保存,否则会发生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原因:2NaOH+CO2Na2CO3+H2O 、 4Al+3O22Al2O3。8、(2019胥江模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兴趣A组在一次活动中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1)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OH)2=BaSO4+2H2O。(2)根据C试管中的现象可推知,B烧杯溶液中较大量存在的离子是Fe3+、Cl- (填符号)。(3)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整个过程中的实验现象为D试管中

    16、出现红褐色沉淀,溶液黄色逐渐变为无色 。【结论应用】(4)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在此过程中在同一反应容器中同时存在碱与酸和碱与盐的反应时,碱与酸的反应一般是优先于碱与盐的反应 (从宏观角度回答)。(5)根据上述结论,如果向C试管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B烧杯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Cl-、Fe3+、SO42-、H+ (填符号)。9、(2019常熟市模拟)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产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

    17、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实验探究】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月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pH 7(填“”、“”或“=”)溶液呈碱性,猜想1成立小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试管A中有水珠产生,试管B中液体变浑浊猜想2成立,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1)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 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2)小妮的实验

    18、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碳酸钠 。【继续探究】小戚称取m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则n的取谊范围为 mnm(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氧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拓展应用】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分解的是 C(填序号)。A浓硫酸B氢氧化钠C碳酸氢铵D氯化钠。参考答案1、解:(一)定性分析:【实验结论】(1)实验步骤中选用稀硝酸而不用稀盐酸的原因是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影响对氯化钠的检验。故填: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影响对氯化钠的检验

    19、。(2)实验步骤中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故填:NaCl+AgNO3AgCl+NaNO3。(二)定量分析:(1)用上述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除去二氧化碳)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吸收水蒸气)E(吸收二氧化碳)C(防止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故填:DBE。(2)D装置中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故填: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3)

    20、如果没有经过A装置而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判断,从而使测量结果变大。故填:变大。(4)C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故填: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5)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称量前,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继续通入空气,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吸收。故填:继续通入空气。2、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故答案为: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

    21、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通过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故答案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2)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法判断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A选项错误;B过量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可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故B项正确;C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现象明显,能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

    22、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故C项正确;D氯化钡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现象明显,能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故D项正确,故答案为:BCD;【拓展延伸】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故答案为: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交流与反思】在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可以通过证明有反应物消耗或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故答案为:有反应物消耗或有新物质生成。3、解:(1)铝表面氧化物保护膜阻碍了反应的发生,应先用砂纸除去铝表面的保护膜,故答案为:铝表面氧化物保护膜阻碍了反应的发生 用砂纸除去铝表面的保护膜

    23、;(2)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现象为: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故答案为: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3)实际参加反应的是Al和Cu2+,化学反应可表示为:2Al+3Cu2+=2Al3+3Cu,故答案为:2Al+3Cu2+=2Al3+3Cu;(4)根据已有知识和资料信息可知,铝丝表面生成的少量气泡可能是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4+3H2,故答案为:氢气 2Al+3H2SO4=Al2(SO4)4+3H2。4、解:实验一:(1)实验序号为13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温度都相等,溶液pH不同,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

    24、pH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故填:探究溶液pH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2)a=15,b=20时,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相等,溶液pH相等,温度不相等,通过4、5可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通过3、5可以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故填:15;20。(3)实验3中温度为30(其它条件不变),观察到每分钟气泡数比实验4多,则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故填: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实验二:(4)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便于对比。故填:便于对比。(5)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取下橡皮塞。故填:取下橡皮塞

    25、。(6)从实验曲线看,利用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太快,Fe2O3、Cr2O3时反应速率太慢,因此利用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CuO故填:CuO。5、解:I、(1)电解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连接电源两端的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且管a与管b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1:2;(2)氧气可助燃。故将燃烧的木条放在玻璃尖嘴口后打开活塞,若木条燃烧更旺盛,则该气体为氧气;(3)若要确定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需测定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及该温度下氢气和氧气的密度,从而确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进而求出水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II、(1)用 pH 试纸测定管 a 电极附近的溶液,pH 小于 7,说明管 a

    26、电极附近的溶液呈酸性;(2)水能解离成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由题意管 b 电极附近的溶液呈碱性,说明溶液中存在OH-,又因管b中气体为氢气,故选B;故答案为:I、(1)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管a与管b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此现象必须有,其它现象如漏斗内液面上升等不影响得分);(2)木条燃烧更旺盛;(3)管a与管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以及该温度下氢气与氧气的密度;II、(1)酸;(2)B。6、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发现:试管中固体质量逐渐减少,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27、浑浊的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初步判断: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Fe,一定不含Fe2O3;(2)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上述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Fe2O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3)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二、操作三的名称是过滤;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所以已经出去了铁粉,溶解过滤的固体的质量为2g,其中含有碳酸钙还可能有氧化铁,设生成0.44g二氧化碳需要硫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

    28、00 44 x 0.44gx=1g由于生成气体0.44g所以固体中含有1g碳酸钙,所以固体中含有CaCO3和Fe2O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4)由于固体成分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能够被磁铁吸引的0.4g固体是铁,剩余的2.6g固体中还可能含有Fe2O3(不溶于水)CaO能和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微溶于水,加足量的水后完全溶解)和CaCO3(不溶于水),剩余的固体中的物质可能为:Fe2O3和CaCO3,溶解的物质为0.6g,所以滤液的成分为C

    29、a(OH)2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又生成沉淀为1g,设生成1g碳酸钙固体所需的氢氧化钙质量为y。Ca(OH)2+Na2CO3CaCO3+2NaOH 74 100 y 1gy=0.74g设生成0.74g氢氧化钙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zCaO+H2O=Ca(OH)256 74 z0.74gz=0.56g所以滤液中的氢氧化钙有部分是由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所以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有:Fe、Fe2O3、CaO、Ca(OH)2、CaCO3;(5)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故A正确;B由固体物质的成分为

    30、:Fe、Fe2O3、CaO、Ca(OH)2、CaCO3;五种物质都与盐酸反应,反应个数多于5个,故B错误;C由分析中可知实验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质有NaOH,由于加入的是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因此里面的溶质还有Na2CO3,故C正确;D当3.0g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等于0.10g时,氧化钙的质量为0.6g-0.10g=0.5g设0.5g氧化钙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mCaO+H2O=Ca(OH)256 740.5g mm0.66g故:0.66g+0.1g=0.76g0.74g,所以D错误;故选:BD。故答案为:(1)CaCO3、Fe;(2)Fe2O3+6HCl=2FeCl3+3H2O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专题汇编《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