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品王阳明心学对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意义毕业论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资源ID:3026173       资源大小:35.2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王阳明心学对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意义毕业论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in favor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personal morality;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contemporary Students Blacki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justice; is conducive

    2、 to enhancing social mor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so on.Key words:Wang Yangming ; ; University Student;moral anomie;The Theory of accomplishment;Belives of life目 录 摘 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 引 言 11.1 选题的意义 11.2 研究现状 11.3 主要思路和基本内容 31.4 重点和难点 3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41.6 研究方法 4第二章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 52.1 求仁

    3、和无我 52.2 修孝和行孝 52.3 去傲和改过 62.4 为善最乐和不计毁誉 72.5 超俗即俗和出处之道 7 2.6生死之道.8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表现 103.1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103.2 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乏 103.3社会公德缺失 113.4大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冲突 12 3.5情感缺失12第四章“心学”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意义 154.1 “心学”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仁德”素质的提高 154.2 “心学”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道德素质的提高 164.3“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修养 174.4“心学”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84.5“心学

    4、”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 19 4.6 “心学”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正义感.20结 语 21参考文献 22致 谢 23第一章 引 言1.1 选题的意义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虽然属于唯心主义,但是在加强个人修养方面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综观许多大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自身的修养不足,没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大学是性格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从改造人的内心出发,塑造人坚强的心理品格,这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此外,王阳明“心学”也提供了很多改造人的内心的良方,并且

    5、这些方法都是在时间中总结出来的,很有现实意义。1.2 研究现状 对王阳明“心学”的研究一直都是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内容,“心学”的研究成果浩如烟海,下面主要介绍将王阳明“心学”与道德联系在一起相关的研究成果。首先是丁纯的论王阳明美育思想与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他认为阳明心学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都蕴含了一定的美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心学”的人格境界存在美育思想。他认为,传统的美育与人格有着天然的联系,成圣成贤是儒家追求的最高人生理想,人格之境就是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美的。其次是主题价值的体现。这是阳明心学美育思想的可贵之处。失去了主体性,就没有美可言

    6、,美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而主体性是完善人格必不可少的条件。再次是关怀意识和怜悯意识也是美育思想的重要条件,最后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方法,用在道德实践上也颇为贴切。他最后总结到阳明美育思想提高了塑造人格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大学生成长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丁纯发现“心学”的美育思想,并且希望将其运用到道德实践中去建构当代大学生的人格,这些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大学生人格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也丰富了王阳明“心学”的研究成果。 第二是韦勇的阳明心学“三路向”对大学生道德培养的启示,他指出阳明心学在道德上有三种路向:第一种是从负的方法(格心)开始,通过“格心”剔除恶的私念,为善去恶。其道德培养

    7、的路向是“格心去恶致知”;第二种是从正的方法(良知)开始,通过树立“良知”,明心见性,知善知恶。其道德培养的路向是“良知传习为善”;第三种是从合的方法(知行合一),通过“知行合一”实现道德认识与道德意行的统一,防止二者分裂。其道德培养路向是“良知念发意行”。他从中得到大学生道德培养有三方面的启示:首先是内外统一,防止知行分裂化。大学生道德培养既需要道德主体的个人修养,又需要行为规范的制度约束;其次是实践考察,防止知行虚妄化。道德的培养可通过体验式教育、渗透式教育、感恩式教育,把道德教育融入到道德实践中。最后是德福统一,防止知行脱节。同时,他还在指出心学的实践危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如何保证现

    8、实中实现“良知”?如果少数人“不存养”怎么办?这样的道德建设没有保证机制;第二、它混淆了道德认识与道德规范的区别,心性一体,主客不分,使道德缺乏公度性和操作标准;第三、“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内心世界的道德建设,不具现实性。这是对王阳明“心学”比较全面中肯的评价,既发现了“心学”中的积极因素,又发现了其现实中的缺陷。第三是李海兵的王阳明心学的道德凸显,他认为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形成是他人生实践成圣的道德理想过程。王阳明心学是继承先秦心性之学,集宋明主观唯心论之大成,加上自己在人生的痛苦体悟形成的救世之学。王阳明特别强调道德修养,把道德学说从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出来。他认为王阳明心学道德

    9、凸显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心即理的人性论。心是人的主宰,心最主要的是道德理性;心是人的力量所在,智慧所在;王阳明认为,作为道德行为根源的善,以萌芽状态天赋于人心中。他把封建道德与人的思维结合,使封建道德的实行有了更切实可靠的基础。第二、知行合一的认知论。知就是道德意识,行就是道德行为。王阳明认为道德活动必须是道德理性参与其中并发号施令的活动,必心知而后行。他提出以道德带动知识,在实践中完成人格修养。第三、致良知的道德本体论。良知指的是先天的道德意识。良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人的道德性,这是以道德情感为基础的主体道德意识结构,核心内容是在道德行为动机中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其次是人的本质

    10、存在。人的本质源于心,心是人的价值根源,也是以精神道德活动为根源的宇宙万物之源;最后是心的虚灵明觉,也就是直觉能力。这是心的主要活动机能。致良知是王阳明在长期道德修养中探索出来的一种实践道德的方法,也是王阳明全部思想的总结。这篇文章认识比较全面,有很深的理论价值,是理解王阳明思想不可多得的参资料。但是,他只是大体上说明了王阳明心学的对道德修养的意义,并没有具体的运用到道德修养的实践中去,而且还没有说明王阳明心学道德修养的方法。1.3 主要思路和基本内容 主要思路是将王学当中修身、养性的哲学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结合起来,如何利用这些没有过时的思想来达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以及结合这些

    11、思想要求大学生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基本内容:首先是阐释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论和修身论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其次是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道德素质不高的问题,并简要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最后是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现象,利用“心学”中的理论来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1.4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如何利用“心学”思想运用到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塑造完整的心理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品质。难点首先是对“心学”中相关理论的思想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客观地分析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现象,从而发掘这些现象的思想本质;其次是怎样将“心学”理论和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结合起来,寻找到完美的契合点,将相关

    12、的“心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创新之处在于将王学的人生论和修身论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结合起来,这是对传统文化瑰宝闪光点的有力发掘。不足之处在于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深入,对王学的人生论和修身论只是作了浅显的理解。由于自身所学不足,难以不会再一些问题和看法上有失偏颇,恳请批评指正。1.6 研究方法 以王阳明“心学”的修身论和人生论为切入点,联系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现状,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将“心学”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研究方法是主要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典籍和著作,综合专家的研究成果,并且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得出结

    13、论。第二章 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明朝中后期的学术流弊相当严重,士大夫所讲的仁义道德已经沦为他们追求私欲的托辞,加之程朱理学已经流于虚伪,使王阳明利用理学救世的幻想破灭,于是,“心学”便应运而生了。“心学”就是心灵的学问,王阳明希望通过“破心中贼”进而达到造福苍生的目的。修身论和人生论是“心学”的理论支柱。其中,修身论包含求仁、无我、修孝、去傲和改过等;人生论包含为善最乐、不计毁誉、超俗即俗、出处之道和生死之道等。2.1 求仁和“无我”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王阳明认为,仁是人心,是仁之所以为人之所在,如果一个人没有仁,那他就不能很好地看待礼,更谈不上实现以礼救世的鸿图。王阳明自身也以“仁”

    14、率先垂范。在将兵上主张不以多杀为功,只以平乱为主;在主政上希望统治者应该仁民爱物,体察民众疾苦;在讲学上主张有教无类,来者不拒。仁德的实质就是“无我”,这秉承了程朱理学的一贯思想主张。程朱都把“有我”视为“百病之源”,而把“无我”视为最高的道德境界,王阳明也认为圣学必以无我为本。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他们有一颗无私无我的心,普通人无法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将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王阳明认为,只要到达“无我”的精神境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圣人。“无我” 的主要功夫就是克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修复心本体的“无我”。君子考虑事情应该从“无我”出发,将自身的利益缩小到最小。需要指出的是,王阳明认为

    15、,追求正常的物质享受,生活过得好一点,于情于理都不为过。但不思进取、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行为就成了畸形的物欲。整日沉醉于纸醉金迷,忘情于灯红酒绿,这样的人只能沦为物欲的奴隶,我们更应该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而不是物质私欲的满足。2.2 修孝和行孝孝德是儒家提倡的根本道德,“孝悌”是仁的根本。孝德是天地的根本,也是民众最高贵的德行。王阳明视孝为人的良知本性,圣人之道的根本,他认为孝是人最崇高的德行。仁始于孝,正如树木一样,孝是仁的根,仁是孝的干。忠是孝德扩大,忠和孝的关系,有如江河,孝是忠的源,忠是孝的流,必有其源,使见其流;必有其流,始见其源。另外,孝德还可以衍生出其他的美德。百善孝为先,行孝最

    16、起码的要求就是不要让父母伤心,每个人都承担有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在逃避自己所担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毫无意义,自己的亲人会哀伤,这是不孝;在外面不务正业,不施德行,让父母蒙羞受辱,这也是不孝。行孝最重要的是养志之孝,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培养高尚的节操,并且要努力地实现。贤父母不以养己身为孝,而以子女养己志为孝。侍奉双亲,陪伴左右固然是孝德基本要求,最重要的培养自己的志趣。父母希望的不是子女以后能够给他们提供多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子女能在社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这是所有为父母者的心愿。2.3 去傲和改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一

    17、个人即使有周公一样的才华和德行,如果他很骄傲,这也不能获得人们的赞许。“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扶世,守之以怯,富以四海,守之以谦。”人不能太露锋芒,要谦虚谨慎。傲慢就会自高自大,不肯屈居人下。为子而傲,不能孝;为臣而傲,不能忠;为善而傲,不能谦;为友而傲,不能信;为兄而傲,不能悌;为君而傲,不能仁;为父而傲,不能慈。人只要有了傲慢心性就不会听从别人的忠告,变得自高自大,更不会慎思独行,有改过徙义之功。“傲”字看成是众恶之魁和“人生大病”,因而王阳明特别推崇谦虚的品格。一个人只有养成谦虚的品德,才能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谦虚才能达到忠孝

    18、悌信的道德目标。傲慢遭人疾恶和鄙贱,只有谦虚才能获得别人的称慕和敬重。儒家思想倡导“克己复礼”,特别注重自身修养。“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每个人都有过错,发现自己的过错,及时改掉,这样就离圣人更进一步了。知道自己的过错是一件好事,我们要接受事实,并不能因此气馁,更不应因为人家不相信自己而自甘沉沦,相反,应该勇敢的面对错误,鼓起改过的勇气。 努力改正自己的过错,让我们的心性向善。2.4 为善最乐和不计毁誉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人生的真谛是追求善。圣人和常人都

    19、拥有快乐,圣人将追求善的精神境界看作是人生的快乐,常人深陷物欲的囹圄而不能自拔,物欲的愁苦代替了人生的快乐。人在做了善事之后,因其有利于社会,有益于群体,获得精神上、道德上的快乐。快乐的最高境界就是苦中求乐。君子不管处于何种境地,都能自快人心,不以富贵贫贱,忧戚患难动其本心。除了自身的原因造成我们不快乐,来自外界的毁谤和非笑也会让我们不快乐。毁谤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在面对外界的诋毁和非笑的时候,应该泰然自若。“如果自己没有过错,就算所有的人都诋毁他,也不能伤害他;别人的诋毁和非笑如果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就算没有一个人说他,他的恶行终究一天也会公诸于世。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

    20、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如何尔!”君子自然应该不计毁誉,只要加强自身德行的修养,别人就会释然感悟。不计毁誉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君子应当树立自信,不为谤议所移。我们要用德行去消除别人的非笑诋毁,将外界的非笑诋毁看作是是砥砺自己的机会,抓住机会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且努力改正。人的心性就像铁一样,只有经过不断地打磨才能成为钢。2.5 超俗即俗和出处之道俗是指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往往容易趋于颓靡。王阳明说,追求功利这种社会风气就像毒药一样已经腐蚀了人们的心髓,他对当时的世俗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主张远俗。但是他所主张的远俗并不是离开世俗事物而是得古人之学,古人之政的高远境界。离开世俗事物

    21、,不是远俗,而只是失职废学之病,特立独行,高见卓识,并不与世俗事物相对立,他仅体现在处理世俗事物中,关键是心,心不俗则日之从事于俗物,犹能超拔流俗,如果心为凡鄙猥琐则凡不事俗物,也无远俗可言,而只是闲散疏放之托。故君子固不可以同于流俗,更不能以绝俗自我标榜。“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些都是儒家恪守的出世信条。王阳明认为“古之仕者,将以行其道,今之仕者,将以利其身,将以行其道,故能不以险夷得丧动其心,而惟道之行否为休戚,利其身,故怀土偷安,见利而趋,见难而惧。”在王阳明看来,以出仕谋求声利,钻营富贵,与商人的行为没有区

    22、别。这都是说君子出处要以行道为归宿,而不应以利身为目的,政之好坏,行之善恶,全在于出仕的目的和从政的动机,君子出仕的目的应该是兼济天下造福苍生,从政的动机应该是为百姓谋福祉,敬民、爱民和利民。2.6 生死之道 在传统的中国哲学体系中,生死之道是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生与死是辩证统一的,有死就有生,有生就有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王阳明认为生死是大自然固有的规律,不能打破。他传承了儒家对生死的看法,是传统的生死观。王阳明比较看重生,人生在世,不应当自忧而死,一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承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固然不必怕死,但轻易去死,就是对家庭、社会的不负责,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人生最伤痛的事,是因为自己的

    23、死让亲人哀伤痛绝。在他看来,死并不是解脱,反而会给亲人带来痛楚,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有德的君子,应该知道自己承担的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爱护自己,不要让亲人担忧。王阳明看重生的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认为“道”的传播需要身体作为媒介,身体是为“道”而存在的。他说:“身在而后道可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认为,身体和“道”的关系,就像皮和毛的关系,皮不存在,毛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生命弥足珍贵,但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道义。儒家崇尚道义,将道义作为人生的最高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24、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有德的君子是不惧怕死亡的,为了维护正义,可以献出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就是儒家所推崇的“大勇”之举。为国死、为义死,死的其所;为己死,为私死,死无价值。王阳明将儒家的生死观发扬光大,形成“心学”里面的生死之道

    25、,他认为透破得失荣辱易,透破生死难,如果能在生死上见得过,透得破,那就达到尽性知命了。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表现市场经济和社会开放多样化,导致社会改革中存在金钱至上,功利为先的思想,面对良莠不齐的思想状况,人们容易受到腐朽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思想观念模糊的人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导致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过分地追求物质利益和金钱享受,将物质利益的多少作为幸福的评判标准。大学生性格和心理都还未完全成熟,内心始终处于迷茫和彷徨的境地,这就使很多大学生抵御不了不良思想,出现一些道德素质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道德行为失落、知行出现脱节、自我约束不够、以自我为中心、社会公德缺失等。

    26、3.1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在理论教育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首要出发点,必要的时候应该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集体利益,这也成了我们许多大学生认可的价值规范,但是在现实中,面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又与理论的教育理念形成巨大的落差,许多人首先着眼的是自身利益,甚至还有人为了达到个人利益不惜牺牲集体的利益。大学生正处于心灵的成长期,是心理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由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开放的影响,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倍增,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腐朽思想也随着改革的大潮渗透过来,侵噬学生们的心灵。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唯利是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

    27、手段,有明显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有一些人过分地追求物质,而忽视了精神上的满足,价值观出现偏差,精神空虚。3.2 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乏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和他人所承担的责任。大学生作为象牙塔里面的天之骄子,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综观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展现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采,但是,一些大学生处在养尊处优的环境里,责任感意识明显淡化。他们漠视自己的责任,缺乏理想信仰,集体主义精神弱化,意志品质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对社会责任感认识不够客观。一些大学生认为社会责任与自己毫无关

    28、系,对其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是一味的埋怨环境,而在行动上无所作为,一旦触及到具体问题,寄托于外界环境,并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这也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第二、实践上重视权利享受,看轻义务的履行。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过分地看重权利和物质享受,将权利的大小和物质的多少当做是幸福的标准,这对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心理品格的塑造极其有害;只想到在社会中索取,却不明白索取和回报是双向的,以提到社会责任感总是苛求社会和他人,在自身义务方面却避而不谈。第三、许多大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父母的宠爱,缺乏感恩意识。当代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都是在父母及亲人的关爱呵护之中长大,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这

    29、种环境也滋生了他们天生下来的优越感,不会很少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所以在常人看来,他们格格不入。同时,过于优越的成长环境没有给他们以应有的历练,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上束手无策。由于这些原因,他们又对社会有畸形的看法,产生厌世,恶世的情绪,这也就是他们不感恩社会,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的苗头。第四、大学阶段没有形成完善的是非标准,这导致了大学生对一些丑恶现象缺乏免疫力,甚至对一些错误行为在心里予以肯定和褒扬。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化,很多大学生感到迷茫,他们追求所谓的个性,这也是近些年来高校犯罪率升高的原因。一些媒体的片面宣传,以及从众心理的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崇尚暴力,喜欢用极端的手段解决问题,缺乏社会正义感。此外,许多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情感冷淡,缺乏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王阳明心学对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意义毕业论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