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锡惠胜迹 锡惠公园 惠山寺.docx

    • 资源ID:3113685       资源大小:24.6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锡惠胜迹 锡惠公园 惠山寺.docx

    1、锡惠胜迹 锡惠公园 惠山寺锡惠胜迹 锡惠公园 惠山寺 第一节 锡惠公园三、惠山寺位于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横街交接处)。始建于南北朝。前身为南朝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的历山草堂。当时湛挺归隐历山(惠山),与南朝刘宋南平王刘烁以诗章酬和,后人将湛、刘诗作列于壁间。刘宋景平元年(423年),草堂改作僧舍,称华山精舍。元徽年间(473477年),高僧沙门僧显从京师(今南京)入吴,曾在华山精舍休息过。梁大同三年(537年),华山精舍改为慧山寺。寺僧陈大德建大同殿,又易名为法云禅院。唐会昌年间(841846年),寺毁。大中年间(847-859年)重建。北宋至道年间(995997年),赐额“普利院”。靖康元

    2、年(1126年),赐给宰相李纲作功德院。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该院被赐给信安郡王孟忠厚,祀昭慈圣宪孟太后,改额“旌忠荐福寺”,赐铜印一颗,上镌“旌忠荐福功德禅院之印”。元末寺毁。明洪武元年(1368年),僧普真重建。永乐五年(1407年),僧怀祖重修。正统十年(1445年)。寺毁于火。巡抚周忱、知县项侄重建。万历三年(1575年)又遭火灾,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修复并建弥陀殿和左右廊。万历二十三年,唐裕挟妓游春。竞放火炮,飞上殿脊,殿被焚毁。次年吴申锡捐干金重建,后其子吴澄时又增建禅堂和不二法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帝南巡时,至惠山寺,于漪澜堂品泉。次年,无锡人周宏词力加修治,题额为“

    3、圣敬式临”。乾隆帝南巡时曾六次至惠山,休憩于秦园(即寄畅园)和竹麓山房,书写不少诗词和匾联,并特为“惠山寺”题额。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军与太平军激战于惠山,寺复毁,仅存寺门匾额。惠山寺在唐宋时香火很盛。寺院范围包括愚公谷和寄畅园等地,僧舍有1048间之多。明清时,骚人墨客、达官贵人亦常驻足游览。无锡解放后,于1954年重新改建古华山门(俗称头山门)、二山门,较前更为庄严古朴。现寺内保存的古迹有:古华山门、唐宋石经幢、金刚殿、香花桥、日月池、金莲桥、金莲池、御碑亭、听松石床、古银杏树、大同殿、竹墟山房、云起楼等。惠山寺于l95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华山门为惠山寺的正大门,拱圈形,

    4、一大二小,黄墙,顶饰宝焰明珠。墙头有鱼化龙装饰,中镌“古华山门”金字。取自惠山古称“华山”。“文化大革命”中,“古华山门”和“胜地名泉”砖刻被毁。1979年根据原字恢复。山门与龙光塔相对,构成惠山寺的第一景。山门旁有钱锡祠,祀五代吴越王钱镠。祠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祠内原有乾隆帝所书“光远楼”、“锦树楼”、“珠还草堂”等匾额,还有金涂塔、铁券图等文物。该祠现仅存两进古建筑。唐宋石经幢为佛门纪念物。位于古华山门内两侧右为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左为宋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两幢分别由l5块大小不一的圆形青石雕凿组成。中间相距10米。唐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年),由幢基、幢身、幢顶榫装而成,幢高510

    5、米。幢基直径132米,为双层八边形束腰须弥式基座,雕有狮子和结跏跌座佛像,间以承托仰覆莲瓣和栏杆石座。幢身为八棱形石柱,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此经由厨宾(今阿富汗东北)僧人佛陀波利译,白鹿山人李端符书,虽经千年风雨剥蚀。字迹仍依稀可辨。幢身上部为双层八角形宝盖装饰,每面转角处雕有狮首,口衔连珠状璎珞带,中间有雕饰花卉的扁圆石、仰莲及雕有坐佛的八角形束腰石柱。幢顶,为八角攒尖顶,檐角上翘,其上置扁圆形石,顶端为宝珠。宋经幢建于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由无锡县万寿乡(即万安乡)静安里刘元规建,幢高516米,形制和大小与唐经幢基本相同但幢身经文为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是宋以后流行的作法

    6、。两座石经幢,均为青石结构,它是江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石经幢。1954年冬,整修惠山寺时,石经幢部分残缺,经过整理堆积,竖立原位。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刚殿位于古华山门后。两层木结构,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殿内原塑有“哼哈”二将神像,“文化大革命”初期“破四旧”时被毁。现建筑为1976年翻建,砖木水泥结构。殿檐正中悬“惠山寺”一额,原为明正统年间陈勉所书,清雍正年间金坛蒋衡重书。现匾为1979年根据无锡景影片中陈勉书匾复制而来。两旁原有晚清无锡知县廖纶题书“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第二;巍然庙貌,祠以教孝寺教忠”的楹联,“文化大革命”中被毁。l980年,由江苏省书法协会主席武

    7、中奇重书。殿后檐下,由现代画家李可染重书“江南第一山”额。两旁挂有徐静渔书写的陈亮东原联:“地邻五里香塍,楼阁重新,大好林泉都入画;我爱九峰胜境,溪山依旧,无边风月更怡情。”日月池、香花桥过金刚殿有一长方池,凿于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池上架一桥,将池一分为二,故名日月池。桥名香花,古色古香。据陆羽惠山寺记记载,此处尚有曲水亭,一名憩亭,一名歇马亭,今已无存。日月池旁,原有李纲祠。明正德五年(1510年),邵宝祀李纲于尚德书院。正德十一年,移李纲祠于惠山周忱祠旁。康熙五年(1666年),李纲后裔李廷煌等在日月池旁建祠。“文化大革命”中祠毁。李纲手书“不愁芒履常南谪,满愿灵旗助北征,酹彻一

    8、杯揩眼泪,烟云何处是三京”诗碑,现存于无锡市博物馆。金莲池、金莲桥位于惠山寺二山门内。金莲池,原建于南北朝。石砌方池,池水来自二泉,水质清冽。古时当地妇女常在此漂纱,故又称滤塘或浣沼。池中植金莲。据无锡县志载:“金莲花,有僧不知自何方携植于此。是花天下有三:一在华山,一在庐山,一在此地。此皆是僧手植。”金莲花似莲而小,如水仙,色黄而香,为睡莲科水生植物。金莲桥,架在金莲池上,建于北宋。桥长107米,宽34米,由12块石梁分3排架成,两端桥台和石墩,各雕4个鱼首和螭吻。桥面两侧华板上,刻凿宋典型的“牡丹花叶和男女儿童”图案,石栏杆由莲花望柱和透空石栏板(即寻杖,荷花、净瓶式)组成。桥孔南侧华板上

    9、镌有“懋德堂李府”字样。金莲桥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大修。无锡解放后,于l979年按原样整修桥墩。现建桥时的紫褐色阳山石栏杆,只剩下l个望柱和1个抱鼓石;12块桥面石,仅存4块紫褐色的原石,其余为修桥时陆续添补。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御碑亭俗称皇亭,又名御诗亭。位于金莲池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四方、二重檐、歇山顶,亭周四壁缀有l2个圆形窗洞,亭中树乾隆御碑,高340米,宽110米,厚0.33米,碑身重8吨多。碑帽和三层石座,雕刻云龙花纹。清乾隆六次南巡,途经无锡,每次都为惠山寺写下诗章。地方官将其中4首题咏惠山景物的七律诗刻于碑上。正面刻乾隆十六年(1751年)题诗:“寄畅园中眺

    10、翠螺,入云抚树湿多罗。了知到处佛无住,信是名山僧占多。暗窦明亭相掩映,天花涧草自婆娑。阔黎公案休拈旧,十六春秋一刹那。”背面刻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题诗:“九陇重寻惠山寺,梁溪遐忆大同年。可知色相非常住,惟有泉林镇自然。所喜青春方入画,底劳自足试参禅。听松庵静竹罐洁,便与烹云池汲圆。”右侧刻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题诗:“慧山依旧矗青螺,层叠禅林护呿罗。一片赤心忘今到,几茎白发较前多。慧枝演法高还下,忍草当春婆复娑。礼佛而非佞佛者,留诗最是好檀那。”左侧刻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题诗:梁溪开舫见遥螺,稍近丛云梵宇罗。寄畅园寻幽径暂,慧山寺入缭垣多。禅林不碍狮音唱,古栝依然凤尾娑。五叠韵

    11、成诗六度,止期适可厌过那。”原乾隆御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碎。1982年秋,无锡市园林处根据市政协l979年提供的御碑背面的拓本,在锡山毛泽东语录牌底下挖出70%的残碑,其余缺字从竹罐山房碑上的乾隆手迹按拓本原样补齐。当年秋,在吴县金山石料厂购得一块15吨重的青石,按补齐的原碑拓片复刻。于l983年1月18日安装完毕,并由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手书“御碑亭”一额。听松石床俗称偃人石。位于惠山寺中两棵六朝古松下。石长2米,阔087米,高0.56米,呈紫褐色,表面平坦,一端翘起如枕,宛如卧榻,可供游人坐卧,静听松涛。石床上题有唐大历年间(766779年)无锡县丞公孙罗偕书法家李阳冰游惠山时,由

    12、李阳冰书篆体“听松”二字。听松石床由此得名。晚唐诗人皮日休游惠山时赋有“干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诗句。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张仲贤于石上写行楷十行,笔势如黄山谷。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宋太相赵匡胤第九世孙赵希衮又题字三行,笔法类瘗鹤铭。元末,惠山寺大雄宝殿被毁,两棵六朝松亦不复存在。明成化七年(1471年),无锡县丞邵性迁石床至惠山听松庵内。正德五年(1510年),石床由邵宝迁至庵西松树下。隆庆年间(15671572年)听松庵毁,石床被弃置于荆蔓丛中百余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又迁回大同殿前的古银杏树下。道光十五年(1835年),常镇道台李

    13、彦章命无锡知县曾承显筑六角石亭,刻石为记。咸丰十年(1860年)亭毁。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树木栅以资保护。1955年,将亭修葺。立牌说明。1984年,冯其庸书“听松亭匾。听松石床于1957年列为市级(后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同殿原为惠山寺的大雄宝殿,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故名。殿四周旧有回廊可通,殿的左右为药师殿、弥陀殿。殿后为演法堂,即白云堂。演法堂左为斋堂,右为禅堂;最后为方丈室、僧房。大殿塑佛像。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克无锡,同治二年 (1863年)李鸿章率军反攻无锡,二次战火使大同殿全部被毁。翌年,李鸿章在原大同殿的废墟上建“昭忠祠”,祀阵亡的湘淮将士。辛亥革命后,撒去牌

    14、位,先后改称“先烈祠”和“忠烈祠”。无锡解放后,复称大同殿。1982年1月对“昭忠祠”一碑作了历史说明。“昭忠祠”利用惠山寺大同殿旧址,倚山而筑,有殿,有庭。对称均匀层次丰富。祠堂梁枋、柱头、门楼木雕砖刻,制作精美。祠的头门为砖雕门楼,檐下斗拱,正面竖匾,现额为“大同殿”。门前的抱鼓石雕双狮戏珠图案。进门为碑亭,木石结构。歇山顶,平面正方形。台基石筑须弥座,亭中立碑,高22米,宽113米。正面刻同治三年内阁孝上谕李鸿章奏建昭忠祠文。背镌五龙戏珠图案。亭后为大殿旧址,遗存青石素覆盆柱础。再上,中部正门,面阔3间,进深2架。中间过道门,置高门臼门枕抱鼓石,两旁为耳室。庭中有龙眼泉,梁大同年间凿,故

    15、名大同井。井方形,花岗石筑,压沿上刻“同治甲子年(1864年)昭忠祠重修”。前殿面阔3间,进深7架,硬山顶。中间置屏门,后朝西为砖雕门楼,置高门臼刻花门枕鼓石。檐下斗拱,砖刻“名山柤梪”。北次间嵌李鸿章撰文、刘郇膏书惠山昭忠祠记碑。南次间嵌同治四年李鸿章撰书敕建惠山昭忠祠记碑。起居殿,面阔3间,进深7架。北殿院中点缀湖石假山。西殿院中有戏台l座。后部寝殿,面阔5间,进深8架,殿前两庑,南北相对。大同殿是无锡现存最完整的清代祠堂建筑。l98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银杏位于大同殿下。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为雌雄异株植物。此树为雄株,胸围6米,树高21米,据传为明洪武初年寺僧性海所植,迄今已有

    16、600余年。孤傲挺拔,浓荫蔽日。树上寄生1株薜荔,每年结实颇多。清代秦琳有诗:“大雄殿下绿苔滋,银杏浓荫覆石墀;笑指树头新结子,青青都在寄生枝。”1980年,立“银杏树”碑石一方,上镌“相传明洪武初年惠山寺僧普真字性海所植”。l982年,古银杏树结出7粒白果,据植物专家称,此雄银杏结果,属于植物的“返祖现象(银杏祖上原为雌雄同株)。不二法门位于听松石旁,旧为惠山寺斋堂。明万历年间改建。内有真武、地藏、酆都(即十殿阎罗)等神像,“文化大革命”中被毁。院后有碧露泉。不二法门自1973年起,为无锡市园林管理处所在地。二泉书院即邵文庄公祠。位于惠山听松坊53号,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南京礼部尚书

    17、邵宝(号二泉)所建书院。邵宝卒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谥文庄公,门生以书院为祠。后废。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建,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作记。清顺治年间起,督学佥事张能麟重新修葺,塑邵宝像,在壁上列明代碑刻。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顾光旭再建。咸丰年间,邵宝八世孙邵涵初又修建,即现存的二泉书院。共3进两庑,14间,硬山顶。在第二进西,有歇山顶两柱连墙式水亭1座。水亭前为石砌小池,池水来自天下第二泉,经暗渠流入寄畅园八音涧。五中丞祠位于听松坊,旧为周忱祠。周忱,字恂如,江西吉安人,明宣德年间起,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22年。周在锡北芙蓉湖围堰,排水,兴修农田,后称芙蓉圩,深得人民称颂。正统年

    18、间,知县谈清为周立生祠。景泰六年(1455年),知县颜肃塑像以祀。嘉靖四年(1 525年),知县陈皋谟建堂6间,两庑各3间,厅7间,重门峭壁,津梁甬道。明万历年间,为应天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海瑞立祠,称周、海二公祠。入清后,又为江苏巡抚周孔教、汤斌立祠。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又增祀江苏巡抚李星沅,合称五中丞祠。咸丰兵灾,祠仅存大门和享堂3间。同治五年(1866年)复建。祠门外旧有碑,上刻题惠山寺”小洞穿斜竹,重阶夹细莎”诗句,为唐张祜题迹。现祠尚存门头、两庑、享堂、古银杏、香积池。香积池有石螭吻l个,为九龙十三泉之一。池旁建有水榭,晚清风格。云起楼位于大同殿右侧。清康熙年间,由无锡知县吴兴祚

    19、将惠山寺僧房改建而成。楼名出自清学者、江南三布衣之一的姜宸英“山取其腾踔如龙,楼取其变化如云”之说。乾隆十六年(1751年)曾改建为皇亭,亭中立康熙、乾隆御碑。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修。道光年间无锡知县曾承显改额为“栖云”。咸丰六年(1856年)恢复“云起楼”原额。楼依山而筑,曲廊盘旋,层次分明,中有假山、花木、泉石,形成一组随山起伏,布置得体的古建筑群。回廊转角处,嵌有昆山王之醇兰亭集序刻石,有明僧真恩开凿的罗汉泉,泉上建四角亭。乾隆六年(1741年),无锡绅士杨孝元于泉旁建朱衣阁,并疏通泉源,称朱衣泉。阁毁于咸丰、同治年间。同治五年(1866年),杨宗濂重新疏通泉源,并建阁、亭。阁内供

    20、奉朱衣尊者”,亭改名为听松亭,顶饰十二生肖造像。对面为名山敬业堂旧址,l982年改为老干部休息处,设茶座。回廊中段,有门墙拦腰隔断,题名“隔红尘”,喻意此处与尘世隔绝,再上则为佛门仙境。拾级而上,顶端便是云起楼,两层三间,隐没于假山古木之中。建筑精巧,四面有窗,仰可观龙山之姿,俯可察二泉之胜。清廖纶书一联云:腾两邑之欢,千树稻熟;据一山之胜,四照花开。”现联为扬州吴南敏书。楼正中悬“云起楼”额,为清末举人许国凤墨迹。云起楼于1981年大修过。竹罏山房位于云起楼下大同殿右侧。原为惠山寺的弥陀殿,明初惠山寺僧普真 (字性海),常与名家交往,晚年住听松庵中,种茶植松。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普

    21、真请湖州竹工编制一个煮茶竹罏,里面填土,镀心装铜栅,用松树煮二泉水泡茶,招待文人雅士。引起不少名士为竹罏题诗作画。当时无锡著名画家王绂,画有竹罏煮茶图;学士王达为竹德记序作诗,构成珍贵的四卷竹罏画卷。一、二、三卷分别由王绂、覆斋、王埕所画,第四卷已佚,后由张宗苍补绘。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无锡人邹迪光,将弥陀殿更名为竹罏山房。乾隆南巡,曾在此品二泉茶,观竹罏图四卷,题诗,赐“竹罏山房”匾额。回京后并仿制竹茶罏,在北京静明园(今玉泉山)内仿建竹罏山房。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冬,无锡知县邱涟,将竹罏画卷带回县署重装,因县署失火全毁。后乾隆查究,罚邱涟银200两。同时乾隆仿王绂笔意,补写

    22、竹罏首图,并题诗;命人分别补绘竹罏图二、三、四卷;还将内府珍藏王绂的溪山渔隐图赏给竹罏山房,亲书“顿还旧观”、“生面重开”、“味回寄兴”、“清风再挹”等题字。文渊阁大学士嵇璜(无锡人)等臣僚,也都以乾隆原韵作和诗。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南巡至锡,命大学士梁国治将历次御制诗,作书卷装帧成册,由无锡知县吴钺摹镌碑刻,嵌于宝翰阁中。咸丰七年(1857年),邵涵初将小幅石刻嵌于惠山雨秋堂。咸丰、同治年间,竹罏山房毁于战火。乾隆等补写四卷图和王绂的溪山渔隐图散失。现竹罏山房,为光绪年间建筑,有平台、廊檐、头门,两旁盘陀石,敞亭3间,4架进深,硬山式卷棚轩廊。正中悬“竹罏山房”匾额,原为王俊崖所书,l

    23、979年改由李苦禅重书。两旁柱联: “削竹编罏,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衲子珍藏”。l980年由朱家骥书。山房,后有庭院,假山花木,精致幽静。院后有雨秋堂。光绪末年改建。堂名来自王绂“气蒸阳羡三春雨;声带湘江两岸秋”的诗句。“雨秋堂”匾额,为苏州书画家张辛稼于1980年所书。中堂装饰3架楠木落地飞罩,雕镂双龙戏珠图案,尤为名贵。堂中壁上嵌有王绂所画晴雨竹、乾隆竹罏煮茶图题诗,以及明清名家涛篇、题记石刻38方。其中王达的竹罏记、竹罏清咏序以及王绂等5人题诗,均系明卷原迹。乾隆御笔竹罏煮茶图、王绂晴雨竹等,均为清时摹刻。堂上有乾隆御书“顿还旧观”匾。两旁新制一联:“冰雪清姿,岂受缁尘点污;岁寒贞节,何妨劫火焚烧。”出自明秦夔诗句,由张涤俗书。竹罏山房左侧有松泉及银杏l株,树龄300年左右。此处原有清代建筑宝翰阁,被侵华日军焚毁,银杏树亦被烧坏半棵,解放后用水泥补k,有“半真半假”之称。竹墟山房石刻于l98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玉皇殿位于云起楼傍,依山而筑,景观最佳。殿宇3间,居高望远,锡惠公园景物一览无遗。殿前有银杏2棵。原殿于咸丰、同治年间被毁。现殿为同治六年(1867年)所建,后为无锡道教的主要活动场所。“文化大革命”初期,为南长区群众鞋社占为工场。后工场迁走,现为宿舍。


    注意事项

    本文(锡惠胜迹 锡惠公园 惠山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