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语文三年级上三疑三探教案第一单元.docx

    • 资源ID:3308758       资源大小:47.73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三年级上三疑三探教案第一单元.docx

    1、语文三年级上三疑三探教案第一单元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参观学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首次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

    2、、审题质疑1、小朋友们,自从我们背者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内心吗?2、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会有一种快乐在心中流淌,他们的快乐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奋进。请大家一起读课题,读出我们的向往.真情表白:我爱校园的 ,因为 。3.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 4.梳理问题:(1)学校的环境美吗?孩子们快乐吗?你从哪里发现的?(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

    3、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2)出示词语坪坝 穿戴 打扮 蝴蝶 好奇 孔雀舞 游戏 热闹 铜钟 凤尾竹 摇晃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3)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5)引导学生交流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理解词语重点理解“绚丽多彩”“打扮” “好奇”的意思。读带有词语“绚丽多彩”“打扮”“好奇”的句子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交流读书收获。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

    4、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填空。根据读书情况,完成填空练习,了解课文大意。2、引导学生总结、对比四、熟读课文 1、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感情。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五、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作业预设: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2、全班齐读全文。 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练习用“顿时”“茁壮”造句。全班齐读全文。3、回忆、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示:(1)学校的环境美吗?孩子们快乐吗

    5、?你从哪里发现的?(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出重点字、词、句并说说自己的发现。4、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二、解疑合探感悟学校环境的优美。1、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2、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美丽景象。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学校很美?感悟孩子们的快乐学习。(1)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4、作者描写了这样一所美丽的民族小学,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5、展示你找到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交流,从中体会孩子

    6、们的快乐,因为快乐并引来了各种小动物。小结:(山里的学校环境优美,但条件艰苦,可山里的孩子心中也有远大的理想,他们非常自信、乐观。)三、质疑再探1、课前问题解决了吗?2、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预设:我们的学校和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四、运用拓展1、总结收获: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2、自编题:同学们,你想设计一道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1)学生出题测试自己或同学。(2)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测试题在班级交流。3、教师补充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大山里的学校,感受了山里孩子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用优美的语言也写一写自己的学校吧。板书

    7、设计 环境优美秀丽我们的民族小学 自豪、赞美 孩子们幸福快乐教学反思2、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4【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难点: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生字词语卡片。【课时安排】2

    8、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首次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激趣质疑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预设: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字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合作学习(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1)指名抽读生字。(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3)开火车读词语: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开 注意:“

    9、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4)分节读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三、再读课文 寻草地之趣(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5、学生质疑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四、

    10、书写生字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2、学生临写生字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3、回忆、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示: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

    11、有趣?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出重点字、词、句并说说自己的发现。4、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二、解疑合探(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1、自读感受: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2、熟读精思: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1)分角色,自读自悟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2)引导读,入情入境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

    12、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合作朗读: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板书:带来快乐(

    13、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2、探究合作:(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三)多元解读 悟作者之情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

    14、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B自

    15、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三、质疑再探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预设:这片草地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欢乐?四、运用拓展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

    16、一谈.2.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动笔修改,创意阅读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你会怎样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学到这里,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

    17、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板书设计我 们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3、爬天都峰【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准备】搜集黄山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首次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

    18、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吗?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1)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19、。(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2、全班齐读全文

    20、。 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全班齐读全文。3、回忆、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示: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出重点字、词、句并说说自己的发现。4、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二、解疑合探1、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

    21、读)(3) 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导生的换位思考)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2)“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3)“我”

    22、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a. 学生读书圈划。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

    23、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三、质疑再探1、课前问题解决了吗?2、你还有哪些问题小知道?预设: “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四、运用拓展1、总结收获: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2、自编题:同学们,你想设计一道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1)学生出题测试自己或同学。(2)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测试题在班级交流。3、教师补充题。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

    24、自己的收获、感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槐乡的孩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3.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首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设疑自探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

    25、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2、 板书课题。3、 齐读课题,提出问题。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预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出重点字、词、句并说说自己的发现。4、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二、解疑合探1、提出学习要求:A、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改,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我想改成( )的槐乡的孩子。(出示课件)你们能帮我吗?B、(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为时尚早,学生因为读书不够充分,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能回答的

    26、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看来同学们都面露难色,那怎么办?C、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但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出示课件)先读一读书,然后再自己认真想一想,在书上画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和同学们说一说,讨论一番,你们看行吗?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相应语句并和同学讨论。3、交流。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发言的同学请你先把自己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依据读一读,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请仔细倾听,听听他的意见是否和你的一样,如果有补充,可以举手示意。A、(勤劳懂事)的槐乡孩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读课文,交流感受。(使学生明白: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

    27、要钱,而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摘槐米来换取学费,可见他们非常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指导朗读。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看这幅照片,你想说什么?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槐乡的美?(出示课件)指名读,评价,再读。B、(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13句。(出示课件)读句子,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吃苦耐劳”,“吃”的是什么苦?(天气热)课文是怎么描述的?谁能读出天气的炎热? 指名读,评价,再读。拓展:还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天气非常热吗?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槐乡的孩子

    28、上山采摘槐米真是吃苦耐劳呀!谁能读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呀?指名读,评价,再读。C、(快乐)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46句。(出示课件)读46句,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板书:快乐。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交流:(出示课件)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女孩子: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塞着,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用法)想一想,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呢?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了。 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D、(快乐)的槐乡孩子第四自然段。学生读课文,交流想法。(使学生感

    29、受到:劳有所获,非常愉快。)指导朗读。三、质疑再探1、课前问题解决了吗?2、你还有哪些问题小知道?预设:“槐乡”指什么地方?四、运用拓展1、总结收获: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2、自编题:同学们,你想设计一道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1)学生出题测试自己或同学。(2)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测试题在班级交流。3、教师补充题。同学们,看到这么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面,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对自己劳动体验的回忆?那谁能为大家说说你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时的劳动体验?同学们,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是吃苦耐劳的,是在劳

    30、动中体验(板书:体验)着快乐的,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板书设计勤劳懂事吃苦耐劳 槐乡的孩子体验快乐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2. 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3.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4.在背诵中积累。5.在展示中扩大见识。6.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重点难点】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首次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三年级上三疑三探教案第一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