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资料全.docx

    • 资源ID:3488581       资源大小:308.2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资料全.docx

    1、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资料全高二地理(理科)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原始型: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传统型: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现代型: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如图1:“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 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

    3、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二、人口迁移:1、含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围发生改变,并达到一年以上。2、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义的扩;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流向: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主要移出地:欧洲;移入地:美洲与大洋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亚洲人作为劳工被招募到东南亚和美洲)。意义:人口迁移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二战后原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流向:从发展中国

    4、家流向发达国家;北美、西欧、大洋洲由于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西亚、北非石油开采,经济发展较快,也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3、中国人口流动: 建国初期流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从东部城市迁往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目的:开发国土;原因:东南部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西北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劳力不足。 改革开放后(民工流)流向:自发地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陆流向沿海、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 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致。(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西部陆,尤其是农村经济落后)。 意义:民工流一方面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5、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迁出地人才流失,迁入地社会治安混乱、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4、美国人口流动:从东北部(冰冻地带)流向南部和西部(地带)。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和婚姻等;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三、几个概念:环境承载力指某种资源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环境人口容量综合考虑多种资源,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最小的环境承载力,它是一个极限值)。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资源(最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目前技术条件下,估计世界环境人口

    6、容量100亿,我国16亿。 人口合理容量一定条件下,该国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估计7亿。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一、城市形态:团块状多见于平原地区;条带状多见于河谷地区;组团状多见于山区或丘陵地区。二、城市功能区:城市中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中集中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商业区面积最小,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或街角路口处;工业区面积中等,多呈片状分布于城市外缘和主要交通线旁(如铁路、公路、河流);住宅区面积最大(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多呈片状。高级住

    7、宅区位于高坡、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环境优美地区;低级住宅区位于低地,接近城和工业区,生活设施和环境差。 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要合理组织城市各功能区: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三、城市部空间结构: 城市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和交通便捷程度(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地租越高)

    8、。各种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如图2所示:四、城市等级:用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城市间距离越远,其服务围(城市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区域,包括城市本身、附近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资源、交通等;五、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A、特点: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提高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城市化水平用此表示)。 B、差异:时间上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在30%以下),发展较慢;

    9、加速阶段(中期):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由于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环境恶化等问题,并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发展趋缓甚至停止。有些地方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如图3:空间上发达国家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大都进入了城市化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如图4 C、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环

    10、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热污染等); 交通拥挤;绿化面积小,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 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农业区位: 1、含义:一方面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大。改造自然因素的措施:A、温室农业改造热量;B、修筑梯田改造地形,但坡度超过25不能修筑梯田;影响以下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1、A、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东南丘陵的立体农业地形; B、河西走廊的棉粮、南疆绿洲区的农业水源; C、东南丘陵的荼树土壤; D、南方甘蔗、北方甜菜热量; E、一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热量; F、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地形; G、郊区农业市场; H、荷兰的鲜花远销世界各地交通、保鲜冷藏技术;3、农业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合理的区位选择:要考虑农业生产地价的高低,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生产需要土地面积的大小,农业生产需水量的多少以及产品对交通的迫切性等。二、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典型地区区位优势特点季风水田农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部分热带雨林气候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气

    12、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产高;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阿根廷、乌克兰等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气候区;我国东北和西北。(我国国营,其他国家私营);美国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产品商品率高。(农作物:小麦、玉米为主)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美洲的国家牧牛为主,其他国家牧羊为主)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

    13、旱气候区。阿根廷的帕斯草原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利于牧草的生长;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乳畜业北美五大湖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西欧、新西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澳大利亚等;我国、等大城市周围。北美五大湖区、西欧市场(大多紧消费市场)、饲料供应。(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粮食作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混合农业美国、澳大利亚、我国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对市场的适应性强;有效的安排农事活动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原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

    14、工业的区位因素:劳动力数量、原料、能源 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在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信息通讯 的影响在加强;交通一直都是对工业布局有很大的吸引力。二:工业的区位选择各类工厂的污染物:如右图:从经济效益考虑不同类型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类型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区位选择原则原料导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水产品加工厂、制糖厂、水果罐头厂宜接近原料产地动力导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钢铁工业、炼铝工业、化学工业宜接近火电站或水电站市场导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宜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导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普通服装、电子装配、玩具、鞋帽等宜接近有大量

    15、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导向型技术要求高集成电路、精密仪表、高分子合成、核工业、电子工业等宜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三:工业地域的形成四: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发展条件:1、丰富的煤炭资源;2、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等河流);3、便捷的水陆运输(欧洲陆上的“十字路口”,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并有莱茵河、鲁尔河及运河便利的水运);4、广阔的市场(附近是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5、离铁矿区较近(靠近法洛林高原铁矿区,现时还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铁矿石);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1、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过程分散;2、以中小企业为主;3、以轻工业为主;4、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

    16、企业;5、生产高度专业化; 形成条件: 主要特点:1、大批廉价劳动力;2、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涨价;3、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4、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5、政府的大力支持;6、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7、交通运输方便;美国“硅谷”发展条件:1、位置: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洁净优美(背靠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2、气候: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3、科技:科技力量雄厚(居美国首位)(聚集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导区位因素。4、交通:交通便捷(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穿全境);5、市场:市场稳定(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电子产品稳定的订货);特有条件。6、创新环境和创

    17、新文化。特有条件。特点:1、高技术产品为主;2、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科研经费投入量大;3、工人的技术水平高;4、分布在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方;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人地关系的发展 渔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关系协调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不严重环境遭破坏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二、环境问题三、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其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遵循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资料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