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山水审美-人与自然的交响曲》Word文件下载.docx

    • 资源ID:3756128       资源大小:306.24KB        全文页数:1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水审美-人与自然的交响曲》Word文件下载.docx

    1、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士大夫、文人雅士们,逢佳日良辰,朋友相邀,到优美的自然山水之间饮酒赋诗,欣赏风景,成为一种时尚。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记载这种活动 的环境和内容。从这些活动中,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风景的含义和功能“。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 左右。”绍兴兰亭指自然景观的优美。在这样的风景之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表明了风景的功能观赏游乐的场所。而且不是一般的娱乐,是赋诗抒怀的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娱乐活动。风景之中,还点缀着为观赏服务的亭台之类的小型建筑。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

    2、风景的含义和内容,更为广泛、丰富和深刻。从今天对风景的理解来看,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风景。广义的风景,凡是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或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相结合的优美景观都可理解为风景。自然景观,大者如雪山横空,冰峰插天的青藏高原景观;海阔天空,苍苍茫茫的东海嵊泗列岛风光。小者则如大自然中的一座青山,一峰奇石,一条飞瀑,一棵古树,一泓清泉,一曲溪流等等。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风景,大者如有:与自然环境结合较好的城市景观,如临长江靠钟山,龙盘虎踞的南京城景观;千陌纵横,村落星布的广大田园风光。小者有:田间一舍,林中别墅,崖下古庙,小桥流水,青山古塔,半山一亭,江边渔舟等等。还包括大量审美价值很高的人造自

    3、然景物或称人造风景,如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山水园林,以及许多与自然关系密切的工程如水库、桥梁、防护林带等等。但是破坏了自然面貌的工程、建筑、上冒浓烟、下流污水的工厂,以及高楼林立的街道所形成的“钢筋水泥荒漠” 的“纯”人文景观,就不能说是风景了。所谓狭义的风景,系指传统的风景名胜区的含义和内容。本书所要探讨的风景审美,就是以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内容为基础的,主要是中国山水。对于狭义的风景美有了认识,那么,广义的风景美也就容易理解了。中国风景名胜区概括地说,就是以富有美感的典型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环境优良的、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多功能的地域空间综合体。其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一

    4、是要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从中国传统的山水审美内容来看,自然风景的美,包括自然景观的宏观形象美,色彩美,线条美,动态美,静态美,视觉美,听觉美,嗅觉 美,味觉美以及它们在时空上的有机组合交响成乐的无穷无尽的美。因而具有极高的自然美学价值。二是构成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一般都具有其典型性和代表性,因而具有自然科学价值。三是我国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大多具有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历史,无不留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人文景观。因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四是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域。这是由于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自然,有着重视和保护优美山水的生态环境的优良传统。尽管中国人口众多,历史上战争频繁,不受改造或破坏的自然环境很少,而风

    5、景区却很少受到干扰。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和谐的哲学观念、山水文化传统、宗教的保护以及传统的“风水”意识深刻影响有着密切关系。五为风景区是一种特殊环境,它是从人类赖以谋取物质生产或生活资料的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成为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胜地。六为风景区是多功能的地域,具有游览、审美、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度假休养、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七为风景区是以上诸项内容有机结合的地域空间综合体。所谓地域空间,是指其规模、范围较大,小则几十平方公 里,大则几百乃至上千平方公里。综合体是指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一个风景区的景观结构,下自基岩地层、表有地貌形态、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文化遗迹,

    6、上至宇宙空间的日、月、星、云、雾、雨、雪等等 这多种因素,在特定的自然地域空间之内,相互辉映,形成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赏心悦目,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这种融自然和人文于一体,并具有美学、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的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中有的价值极高,如泰 山、黄山、八达岭、长城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二、山水美的特征风景美,是自然美,是大自然之美,其审美对象是宏伟的宇宙空间,即便是风景区中的一个景点、一泉一石,也无不在自然环境之中。因此,风景美学所研究的对象、审美过程,较之于其他任何分支美学,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自然性风景区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的,

    7、没有自然景观,或自然环境小了,或由于人文景物建设把自然环境改造得面目全非了,都不能称之为风景。如城市、工矿区、村镇等。相反, 没有人文景物,或未受人工改造的优美自然景观,都可称为风景。如九寨沟的山山水水,天山天池深处的原始森林溪流和雪山,武陵源的千峰万壑,东海嵊泗的岛礁与海阔天空的景观等等。所谓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指的是广大的自然景观空间中点缀着与其协调得体的少量人文景物,才是风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为的东西多了,大了,就会喧宾夺主,失去了风景的自然性,就改变了景区或景点的性质。因而,也就失去了风景美的基础和核心。原来美的风景也就不美了。正如马克思所说:“离开了自然物的自然属性,离开了自然物本身

    8、的质料、形式和外貌,自然美就不存在了。”黄山的温泉,曾被誉为黄山景观的“四绝”之一。当年徐霞客黄山游记中写道“:汤池(即温泉)前临溪,后倚壁,三面石,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而汤气郁然,水泡池底汩汩 起,气本香冽。”汤池的后崖壁上还有古人摩崖石刻,可见此 温泉确是天然奇观,尤其冬天。然而,现在作为景观的温泉全然不见了。温泉变成室内澡堂,只有实用意义,而无观赏价值。所见者是一股污水排入桃花溪。倘若保留“汤池”于天然,供人观赏,再引“ 温汤”入室作浴用,污水用管道引至下游,岂非两全其美。风景的自然性和自然美,不同于一切经过人们加工的自然物,如金、银、玉器之美,必须是其天然状态。因此原生的

    9、自然景观,即所谓“天成”的“造化”的景观,是最有价值的 景观基础。构成自然景观的诸因素中,有些是可以通过人工的努力,尤其是现代生物、生态科学的成就,恢复其自然性的,如植被。但要达到原始植被的景观效果,也极为困难,而 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植物景观是不可能复原的,如,黄山始信峰,长在岩缝中的古松,被游人糟踏死了,即使再种活,至少也得百年以后才能复得其景。然其姿态根本无法复原。至于山峰岩石,一旦毁坏,就永远恢复不了。泰山因修索道,将岱顶月观峰炸掉了三分之一,其破坏面积达一万九千多平方米,远在二十多里以外就看到其创伤。月观峰的自然景观永远也恢复不了。现在还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经济利益,在风景区开

    10、山取石,伐木打猎破坏景观,其结果将后患无穷。风景的自然性与园林中“宛自天开”的山水景观是不相同的。园林是根据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需要,吸收自然山水之美,以艺术的手法所创造的山水景观。但园林山水必竟是“宛自”天开,非真山真水。个别大型的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因是避暑山庄,故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园林,自然景观的成分很大。所以这类园林与风景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严格区分。一般来说,风景与园林 主要区别,在于风景是自然为主,有些景点,根本不需要人工,那怕是很少一点,都是多余的。园林是人工为主的,没有人为的东西,根本成不了园林。风景是源,园林是流,两者关系很密切。尤其在审美理论上,有许

    11、多是相通的。风景的自然性及其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将越来越可贵。地球上,尤其是中国,人多历史久,不受人类干扰破坏的自然景观,越来越少。随着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向往自然,到风景区去审美游览,以解脱身居闹市的苦衷的要求,就更迫切。如果没有远见,没有严格保护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保持风景的自然性,那将是愧对子孙,后悔莫及的。时空性风景区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虽然理论上有一定范围, 从几十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不等,但在视觉上是没有 人为边界的,不像园林,有人工的围合空间,即便是避暑山庄,亦只有公里围墙。风景审美下视地下洞府(如溶洞),上观日月辰星,周穷天地之际。即所谓“ 俯仰宇宙。”中国人对

    12、宇宙的俯仰观照由来已久。汉苏武诗“: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晋王羲之兰亭集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作为审 美对象的任何客体(除宇宙审美)都没有像风景这么宽广的 空间。风景的宏大空间,是由各种自然景物,如地形、岩石、树林等构成无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自然空间,使审美主 体获得极为丰富的景观感受。风景审美的特点之一,就是审 美主体游动于审美客体之中来实现的。而绘画、电影、戏剧 等审美活动,则主体是在客体之外来实现的。园林的审美虽 然也是在客体之中,但风景空间的尺度比起园林来,要宏博得多。风景空间的结构,亦远比园林丰富得多。风景审美, 需身历各种

    13、空间,方能享其美妙。高攀峨嵋三千米,俯瞰云海脚下飞,深入洞府三公里,探索龙宫藏奥秘。上下四方,极目千里“。身所盘桓,目所绸缪”,其乐无穷。园林空间,往往 借艺术意境以悟其妙,风景空间则以实景激动人心,震撼心灵而得其美。大诗人陶渊明有诗云“: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就是风景审美之得。风景的空间结构,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阴晴雨雪之渲染,使景观“ 浓装淡抹”,虚实相生,变幻莫测。人与景皆处于虚无飘渺间,万千景象明灭于有无之中。此景此情, 唯有风景审美所能享受,谓之美不可言。风景审美者悠游于大起大伏的大自然山水节奏之中,自有“游心太玄”,“俯仰自得”之妙。风景的空间变化,尤其是景观变化,往往与时间紧

    14、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年有四时更替,草木有枯荣之变,景观有季相之异。一日有朝暮之分,景观有日出、落霞之美。在同一风景区,由于空间高度不同,气候产生垂直分布,景观亦随高度不同,出现季节性差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是白居易暮 春四月登庐山顶上,见桃花盛开,而山下早已凋谢,惊喜之余,写下了这首诗。如果我们五月登峨眉,山下已是初夏时节,山上却是杜鹃怒放,春意盎然。在祖国大地上,既有长夏 无冬的海南岛、西双版纳那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景观,也有四季如春花不败的洱海风光。流动着的时间与跳动着的空间,交织结合构成形形色色的景观。时空的交织的景观,能使春已归去的地区

    15、的人们,再次投入春的怀抱;能让生活在赤日炎炎火炉中的人们,到清凉的风景世界中度过美好的时光。现代的科学技术,虽能使斗室的气温调节到令人舒适的程度,但怎能比得上海阔天空的滨海避暑胜地和四季如春的高山高原的清凉世界?这里不仅气候宜人,而且空气新鲜,或泉水甘冽,或景观优美。科学性构成风景的基础和核心是地球表面某些特有的自然环 境及其景观。这种环境的结构和特征,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性 和典型性,研究揭示其规律性与风景美的关系,就是风景美 的科学性。中国传统的风景名胜的自然景观,一般都有典型 性。一般来说美的自然景观,往往也是典型的具有自然科学价值的景观。因此,风景美与风景科学是紧密结合的“,山水甲天下”的

    16、桂林风景之美闻名中外,构成其风景基础的桂林 石灰岩峰林地貌,更是岩溶地貌发育过程中最典型的景观, 其典型性与规模,都是世界上所罕见的。桂林山水的美学价值“甲天下”,那么它的科学价值可以说是“ 甲世界”的。属于各类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的,还有云南路南的石林风景区,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贵州黄果树、龙宫、冒阳河等风景区。黄山、天柱山、三清山、华山等风景区是典型的高山花岗岩地貌景观。丹霞山、武夷山、龙虎山、齐云山等风景区,都是典 型的丹霞地貌。以不同地带的植物景观为基础的风景区,有 海南岛的五指山和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雨林景观。以火山地貌构成的风景区则以五大连池最为典型。凡此等等,大多数风景区的自然景观都有

    17、其典型的特征,并以各自的典型 特征构成其风景自然美的个性。这好比人的自然美(人还有社会美一面)与其生理科学的规律性和典型性密切相关。如五观端正,四体匀称,肌肤丰润,身体健康等等。尽管不同的 种族、民族、时代对于美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但总离不开他们各自生理学上的典型性。山水科学与山水美学是统一的, 不是对立的。人讲究健美,风景美也不能离开其健全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保持风景区的生态平衡,是保持风景美的基础之一。任何过量的人为工程和超容量的接待,致使风景自然生态系统变成了城市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一环的游人,审美者就得不到回归自然生态系统的天然舒适感和愉悦度。山川是宇宙之造化,人亦是宇宙之造化,山川

    18、之景与游人之心,融于造化之中,情景交融油然而生。这是一条生态循环的彩练,把人与山川紧紧地系结起来。这种联系,通过人的生理、心理需求,自然地连结。如人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吸进新鲜空气,饮入甜美的泉水,嗅到芳香等。有的会直 接感到愉悦,有的则不是直感,如空气中负氧离子、泉水中有益微量元素,植物散发出来的有益气味等等。这些自然界的与人体有益的种种有直感和无直感的元素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也是风景美学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和谐性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美的源泉,永恒的象征,真理的化身,艺术文化之师,物质生活的基础。它为人类提供物质生产、生活的资源和精神生活资源,两者缺一不可,而风景则是大自然赐于

    19、人类的精神生活资源,为人类提供审美求知、游览、度假的理想场所。人和自然的和谐协调,不仅是人类不断获得物质财富的保证,而且更是保持永享自然之美的前题。因此,人和自然的和谐协调,是风景审美的出发点和归宿。审美者徜徉于自然山水之中,通过物我相亲、天人合一,超越物外,逐步升华,进而跃入风景审美理想的最高境界。风景审美的和谐协调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人的情感与风景的协调以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一般来说,在原始社会至农业社会时期,表现为实用主义地索取。由于那时人口不多,生产力水平低下, 对整个大自然的影响还不十分显著。到了工业社会,生产力水

    20、平空前提高,对大自然的索取掠夺,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人与环境处于对立的不协调状态。于是遭到了自然的惩罚,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不能对立,而应和谐。总结教训开始研究生态平衡,致力保护环境。与此同时更重视保护那些尚未受破坏的自然风景区, 纷纷建立国家公园,不准在其中作任何物质资源的索取而作为审美、科研和教育场所。到的面积平均已占其国土面积的立法保护,保证世代相传。年代,世界各国国家公园左右 被认为国家遗产,从风景区发展史来看,中国不同于西方。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就有五岳五镇等名山,从一般作为物质资源的山岳中分离出来,保护起来,作为祭礼、宗教、游览、审美等精神文化活动的场所。于

    21、是这些名山胜水成为天地的象征,大自然的代表。道教神话中把天作父,地作母,人为子,视天地人为一家,亦借以说明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用现代的话加以引申就是一种生态关系。人类是大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产物,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天人和谐才能保持生态平衡,破坏自然,就造成生态循环的失调。因此,“天人和谐”,协调地发展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科学规律。它既是处理人与自然的一般关系,更是风景审美,风景区建设的指导思想。风景审美的和谐性还体现在人的情感和风景的交融上,即所谓“情景交融”。当人们进入优美的风景区,悠游于自然美景之中时,人的一切世俗杂念、事务纷扰都忘却了, 消失了,此时此刻唯有自然美

    22、占据了整个心灵。山、水、树木、花草、啼鸣、浮云,整个风景环境,乃至宇宙空间都与审美主体的心情一起波动、飘荡。所谓“物我相亲”唯此境此情才能产生。唐代山水文学大师柳宗元说,山川“飞舞奔走与游者皆来”。自然景物“似与游者相乐”,使人感到“星霜分益亲”“、鸥鸟更相亲”。白居易在冷泉亭记中说“: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明诗人袁宏道游桃源时, 只见山容闲雅,水波蓄黛“,递相亲媚,似与游人娱。”这种种审美境界的产生,只有与美景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时才会产生。人们通过风景审美实践,总结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期望、歌颂天人和谐关系的永恒发展

    23、,从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山水文化,渗透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间,形成了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包括: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神话传说等等。人文景观创作的思想基础是天人和谐“物我相亲”“、物我同化”,也是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山水观和风景审美意识的反映。可见,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是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的,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结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协调关系。这种协调表现在人文景观、景物在自然景观之中的空间位置,造型、体量 色彩、结构的组合以及其象征意义等处理上。例如泰山的自然景观是以掀斜断块隆起的山地为基础,它凌驾于华北大平原东缘的齐鲁丘陵之上,具有顶天立地的雄伟形象。

    24、又因它位于中国东方古文化来源地,所以早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天下五岳之一。从秦始皇开始,成为历代封建帝王亲临封禅的东岳,也是百姓朝山进香、文人学士游览审美、赋诗作画的名山。近代,又是地质科学研究的基地。人们根据泰山自然景观的整体特征,以及所赋予它的象征意义,逐渐形成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三重空间一条轴线的基本格局,即以祭地的蒿里山,社首山( 泰山脚下),为地府,泰安城为人间,岱顶为天堂的三重空间,并由一条贯穿泰安城直通岱顶的轴线相连,尤以七千级登天道联系人间与天堂。沿途点缀五里一牌坊,三里一旗杆,构成步步登天的朝天序列。利用地质构造上三条断层构成的三大陡崖,赋予一天门、中天门和南天门的三大节奏。

    25、这一宏伟的整体构思使整个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是非常和谐、协调的。所谓“泰山安,则天下安”,正是人们祈求天、地、人,和谐 协调发展的美好理想。至于人文景物具体风格、造型、色彩等等,如何协调,正如明代一学者所言“,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小巧示人”。这就是泰山人文景物创作的基本风格。综合性风景区是一个广大的空间综合体,都是由特有的自然景观为第一系统,悠久历史文化为第二系统,二者有机地融合成复杂而完美的风景综合体。这个综合体融合度越高,整体性越强,风景审美价值也就越高。任何一个风景区、景区、 景点、景物,都是综合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也是各种景观因素系统在特定空间中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风景区中任

    26、何景区、景点乃至景物,不仅是大综合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本身也是一个规模不等的有机综合体。因此,离开其整体,孤立地看待一个景物,一个景点,就降低其景观审美价值。如黄山风景区玉屏楼景区“迎客松景点”中的“迎客松(”景物),如果离开“迎客松”生长的花岗岩石壁悬崖和根部的岩块,离开崖隙间的灌木、小草、地衣,离开雄立天际的天都峰和缭绕其间的云雾,以及审美者的立地环境等等,那么 “迎客松”就失去了风景美,只剩下孤立的松树美了。倘若把“迎客松”移栽到城市的高楼大院之中,虽然也是美的,但已 不是风景美,而是庭院美,原有衬托“迎客松”的胜境灵气完全消失了“,迎客松”因而也就由“仙境”入“俗境”,其价值则从“仙

    27、景”降为“俗景”。不用说搬动其环境,就是在“迎客松” 原有环境中,加上任何人为的东西,也是大失其异彩的。年代时黄山“迎客松”景点,除了一条小道和摩崖题刻以外,完全是自然的。年代,却在其根部悬崖处悬架一个钢铁结构的平台,颇煞风景。种种不该强加于“迎客松”景点的任何人为东西,都有损于“迎客松”所特有的风景美,因为这 些东西使它失去自然景观综合体的有机性和整体性。使迎客松景点成为自然景观与人为干扰物的浑杂体,大大丧失其审美价值。总之,风景作为审美客体,是有机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是由条条的构景要素系统与块块的景观时空结构交织成大大小小彼此不可分割的景观体系。是一个形象丰富、有声有色、动情结合、自然与人

    28、文相互渗透的景观空间。第二章山水审美历程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地球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人类的思维、行为都要受到生态规律的支配和环境要素的制约,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它却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流)与人类紧紧地联 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上。这两种需求都是同时存在的,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但物质需求是基础,精神需求随着物质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精神需求是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类社会在发展两大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风景审美是人与大自然复杂的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

    29、段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说,风景审美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扩大、科学文化的提高,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一、山水审美的产生远古时代,约多万年前,在神州大地上,已出现了原始人类。从考古发掘来看,无论是元谋猿人,还是蓝田猿人或北京猿人,以至到万千年前的山顶洞人,他们都生活在低山丘陵的山麓河谷地带。因为这里有洞穴可居,有动物可猎,有野果可采,有鱼虾可捕。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 靠渔猎、采食为主的人类,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是最理想的。也就是说优良的山水环境,是原始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物质财富并赖以生存发展的最理想地方。进入农业社会初期,人们逐渐向大平原扩展,但仍离不开山和水,他们认为,山能出风云、导雨水,从而滋润大地, 生长万物,养育人类。因此,山水对于人类来说,似乎有着先天的、天然的缘份。从生态和环境科学的角度看,人类与大自然(优越


    注意事项

    本文(《山水审美-人与自然的交响曲》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