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3762691       资源大小:28.43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x

    1、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7、1力教学设计第 七 章:(课)第 一 节第1 课时 ; 本学期总第1 课时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磁铁、铁钉、铜条、握力计、小球、弹簧、钩码、橡皮筋、木板、玻璃棒、纸屑、小车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

    2、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力的概念 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 通过观看实验

    3、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明白力的概念。二、力的作用效果 带领学生总结上面实验,对实验结果以及学生举例结果进行归类。学生对上面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类,最后归于两类:一种是物体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另一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老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动到静、静到动、 快到慢、慢到快、方向改变等)。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形变的例子,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例子?形变例子:挤压气球(变扁)、拉长弹簧(伸长)、折弯铜条(弯曲)、扭转塑料尺(扭转) 运动状态改变:踢球(静到动)、守门员扑球(动到

    4、静)、火车刹车(快到慢)、火车启动(慢到快)、打乒乓球(方向改变) 演示实验:带有橡胶塞,塞上有玻璃管的玻璃瓶,装满水,手握,水上升。提问:瓶子是不是发生了形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瓶子发生了形变。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形变很微小,用肉眼观察不到。学生对形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三、演示、思考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1)磁铁吸引铁钉;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请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问: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以上实验中两物体之间都没有接触。老师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提问:你

    5、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学生举例:有些衣服吸引毛发,在毛发上摩擦过的塑料尺同样吸引纸屑 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老师演示实验:木板上有一铁钉,木板后有一磁铁(隐藏),移动磁铁,铁钉运动。提问:铁钉为什么会运动?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铁钉运动是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猜测 ( 木板后有磁铁 )。老师肯定学生的猜测,总结:当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必然有物体对它施加了这个作用。学生知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教材图811中谁是受力物体?谁是施力物体?学生通过分析,对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老师做实验:(1)弹簧拉钩码。多媒体放映:(2)小车撞击

    6、绷紧的橡皮筋。(3)两人站在冰上,一人用力推另一人。带领学生讨论、分析。提问: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观看实验:弹簧拉钩码时自身也被拉长;小车撞击橡皮筋时自身运动方向改变;一人推另一人自身也被向后推。分析:当弹簧是施力物体时,钩码是受力物体,反之,当钩码是施力物体时,弹簧是受力物体。其他也是这样。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白: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即是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物。它们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对出现的。学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 六、课堂小结 通过观看实验、投影、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七、课堂作业“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7、【 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

    8、刻,掌握牢固。7、2力的描述教学设计第 七 章:(课)第 二节第1课时 ; 本学期总第2 课时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

    9、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 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观看录像,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学生明白力的概念;学生可在课后尝试。引导学生做教材19页图821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以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10、明白力的三要素的定义。二、力的单位 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学生知道力的单位,同时对牛顿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个鸡蛋 一袋方便面 所受的重力。学生举起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对一牛的大小有一个了解,对力的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三、力的图示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 (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 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学生观看录像,思考。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 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

    11、,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图,掌握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学生通过比较对力的三要素,以及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有了进一步理解。对学生做进一步指导,纠正。练习:教材22页图824作图。四、力的示意图 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知道力的示意图画法,并了解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区别,联系。举例作图:(1)一木箱放在地上,

    12、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 ,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学生作图,对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掌握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画法。五、课堂小结 通过观看录像,思考,讨论,讲解,使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知道力的单位。六、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 】观看足球比赛,观察运动员踢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力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运动员在长传和短传时用力有何不同?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 教学反馈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本节可通过观看力的作

    13、用的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其中部分内容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课堂严谨而又不失活跃,学生掌握内容深刻而又牢固。7、3弹力 力的测量教学设计第 七 章:(课)第 三节第1、2 课时 ; 本学期总第4 课时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12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钢尺、学生也可自己准备圆珠笔上的小弹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弹力;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过程。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

    14、,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弹力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1)钢尺压弯反弹;(2)拉伸或压缩弹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二、测力计及其使用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

    15、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1)最大刻度的意义; (2)最小刻度的概念;(3)零刻度的调整。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1)如何调零;(2)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三、实验探究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 等图片;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学生观察录像,思考。引导

    16、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四、课堂小结 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五、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反馈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17、、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7、4重力教学设计第 七 章:(课)第 四节第1、2 课时 ; 本学期总第6 课时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2课时【仪器材料】弹簧测力计、50g钩码4个、铁架台一个、带有细线的小球、水平仪、一把直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2

    18、、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什么是重力导入(由日常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引出重力的概念,学生

    19、感觉自然熟悉,易于理解接受) 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听讲、仔细观察并思考。教师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教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学生的可能回答: 运动员跳进水里; 足球(炮弹)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了地面; 苹果掉到地上; 它们的共同点是最后都回到了地面,并且静止了; 等等。教师: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

    20、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学生思考,在纸上写出所能想起的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思考和记录。教师:同学们都想出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有些同学还想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踊跃发言: 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 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止在地面; 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回地面; 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 飞机降落;等等。教师: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二、重力的大小:

    21、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教师:大家说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学生回答:重力。教师:大家分析一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教师:对的。苹果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重力也是一种力。我们学过力有三要素,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学生: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师:正确。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师拿出一厚一薄两本书,一个大钩码(或砝码)和一个小钩码(或砝码)。教师: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

    22、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学生:厚的书比薄的书重;大的钩码(砝码)比小的重。教师:为什么呢?学生:质量大的,受重力大;质量小的,受重力小。教师: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桌上不同质量的物体,比如厚度不同的书、铅笔盒、书包等,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不是真的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定量关系是什么?学生用手掂身边的物体,不同质量的物体,手上所感觉到压力不一样;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猜测重力和质量有一定的关系。2、 进行实验 教师:我们如何研究它们的关系?教师:对。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桌上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实验,由实验数据找出它们

    23、之间的关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解释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分为小组(2人一组) 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m1 :m2 = G1 :G2 或 G :m = 常量 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3、 交流讨论 教师:你们的实验结果怎样?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给出 g 的含义,写出物理公式。交流讨论: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24、和结论,提出各组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补充一个例题,让学生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后,再进行讲解。学生利用公式 G = mg 进行计算。三、重力的方向(利用直观的小实验,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易于理解接受) 教师: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和我们上课时录像的现象猜想一下。学生回答: 向下的; 指向地面; 垂直于水平面。教师演示实验:从空中释放粉笔,粉笔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分析得出重力的方向和粉笔下落的方向一致。教师:重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大家利用桌上的铁架台做个小实验,看看在铁架台抬起的过程中,重力的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

    25、学生进行实验: 把带细线的小球系在水平放置的铁架台上,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 把铁架台底座的一侧轻轻抬起(模拟在不平地面上的情况),在抬起的过程中观察细线的方向。教师提问:各种情况下观察的方向是否一致呢?重力的方向是否与地面情况有关?是与当地地面垂直呢,还是与水平面垂直?学生回答:在铁架台抬起的过程中,细线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于地面等等。教师:我们观察到的细线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它垂直于水平面,而不是垂直于地面,我们称这个方向为“竖直向下”。观察图8-4-3到8-4-4,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讲解,介绍重垂线的使用。简单介绍水平仪,让学生简单分析水平仪的原理。学生思考并回答问

    26、题。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师直接给出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带领学生一起做个小实验:用手指支在直尺的中心,直尺能够保持平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手指支撑直尺的中心,发现直尺平衡。有兴趣的学生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寻找钢笔、圆珠笔、课本等的重心。教师介绍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并且向学生介绍重心位置在工程中的作用。五、发展空间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重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家想一想,如果地球对物体没有了重力作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思考、讨论,得出了形形色

    27、色的答案: 人会漂浮在空中; 踢飞的足球不会回到地面; 水不会往低处流,看不到美丽壮观的瀑布; 炮弹打击不到地面的目标; 不能玩滑梯; 秋天的落叶不会飘落到地上; 等等 六、课堂小结 1、重力产生的原因; 2、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 = mg 。七、课堂练习小明的质量是40kg ,他的体重是多少?小聪的体重为441N ,他的质量是多少?【 实践活动 】1、根据重垂线的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水平仪,检查家中的家具是否放置水平。2、 制作不倒的“小丑”。3 如果没有重力,生活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写出你能想到的情况,越多越好。【 课后练习 】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 教学

    28、反馈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难点是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到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学生对重力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探究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这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比值法处理数据,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活动的乐趣和科学方法的重要。7、5摩擦力教学设计第 七 章:(课)第 五

    29、节第1 课时 ; 本学期总第7 课时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弹簧测力计、木块、砝码(或钩码)、木板、毛巾、棉布、装米的杯子、筷子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存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2)知道在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知道摩擦力的利和弊,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及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

    30、因素,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探究日常生活相关现象中的物理规律的习惯,具有把物理知识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摩擦现象,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滑动摩擦力 通过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从滑梯上滑下的儿童,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来; 滑雪运动员停止动作后滑行一段停下来; 推出的沙壶球,在轨道上慢慢停下来。教师:它们的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学生认真观看录像,思考教


    注意事项

    本文(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