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

    • 资源ID:3783469       资源大小:43.65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

    1、4.4.4 医疗废物 184.5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194.5.1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194.5.2 城乡河道综合整治 194.5.3 农村秸秆综合利用 194.6 生态环境保护 204.7 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204.7.1 宝应县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建设 204.7.2 宝应县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205. “十二五”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215.1 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厂一期升级改造和二期建设工程 215.2 宝应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215.3 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主干管网建设工程 215.4 宝应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 225.5 宝应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25.6 京杭大运河

    2、(宝应县)清水通道整治工程 225.7 规模化水产养殖水体净化循环体系建设工程 225.8 南水北调宝应县白马湖运西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35.9 西气东输宝应县CNG加气母站工程 235.10 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235.11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工程 235.12 宝应县农业减排示范工程 245.13 宝应县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245.14 宝应县秸杆综合利用工程 245.15 宝应县湿地生态修复及建设工程 245.16 其他工程 255.17 环保能力建设工程 256. 政策措施 256.1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256.1.1 强化环境准入 256.1.2 加快推进循

    3、环经济 266.1.3 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266.2 完善体制,落实责任 266.2.1 加强地方监管 266.2.2 落实单位负责 266.2.3 加强部门合作 276.3 创新机制,增加投入 276.3.1 加大政府投入 276.3.2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276.4 依靠科技,发展产业 286.4.1 大力促进科技创新 286.4.2 积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286.5 动员社会力量保护环境 286.5.1 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286.5.2 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 286.5.3 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 291 总则“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

    4、重大变化的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更高水平小康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将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全面实施工业化强县、城市化带动、产业化兴农、项目化推进的“四化”战略,以富民强县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赶超发展为导向,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建立全

    5、防全控的防范体系、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和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2 规划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统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适合县情的环保模式。预防优先,防治结合。坚持源头预防与全过程预防相结合,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融入环境保护,综合、高效治理污染,不断提升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全局性、普遍性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同时,对重点环境问题,集中力量进行突破。防范风险,保障民生。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风险源的管理,严格防范环境风险。坚持以人为

    6、本,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严格监管,考核问责。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总量减排、主要河流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等考核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3 规划范围和期限3.1.1 规划范围县域行政范围,包括辖区内14个镇、宝应经济开发区和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人口92万人,面积为1467.48平方公里。4 规划年限规划基准年:2010年;规划年限:2011年2015年。2 “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 2.1 环境质量现状2.1.1 污染物排放现状“十一五”期间,全县污染防治工作进展顺利,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有不同

    7、程度的下降。2010年,全县工业企业排放废水724.46万吨,城镇居民生活排放污水1092.08万吨,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COD排放量为5700吨;工业企业排放废气380460.88万标立方米,全县SO2排放量为2662吨;产生工业固体废弃物9.8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0.005万吨,所有工业固体废弃物均在当年得到处理或处置;县城生活垃圾产生量为8.03万吨, 处置量为8.03万吨,处置率100%。至2010年,全县COD、SO2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十一五”规划总量控制指标以内,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26.53%、17.35%。2.1.2 大气环境质量全县空气环境质量稳中趋好,2010年空气环

    8、境良好天数352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的超标天数约占整个监测天数的3.6,与上年度相比,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的超标天数有所减少,超标率下降了近五个百分点。2010年度城区降水PH范围为6.82-7.64,平均值为7.17,没有出现酸雨现象。2010年度县城区降尘月均值范围为7.87-12.79吨/平方公里月,平均值为9.84吨/平方公里月。2.1.3 水环境质量(1) 主要河流、湖泊2010年,全县省、市级河流水质监测断面7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7个断面中,达到类水质的断面5个,达到类水质的断面2个。对照类水质标准,宝

    9、应湖总体水质达标率为66.7%,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其超标率分别为33.3%、8.3%,与上年度年相比,宝应湖水质达标率上升了16.7个百分点,湖区总体水质状况略有好转。表2-1 2010年全县主要河流水质现状统计表地名河流断面名称断面级别2010年目标水质现状水质达标情况宝 应 县京杭大运河八浅省、市、县达标船闸地龙市、县宝射河宝应船闸周庄望直电厂县界(下游)大溪河水泗县向阳河鲁垛芦汜河小尹潼河郭桥、宝应翻水站东(饮保区)(2)地下水2010年度,城区共布设了原纺织厂、染料厂、麦芽厂、东酒厂等四个地下水测点,分别监测2次,监测结果均符合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中类水标准,各测

    10、点的监测项目均未出现超标现象。2.1.4 饮用水源县城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考核项目对照类水质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总体水质达标率为100。2.1.5 环境噪声2010年城区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符合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为64.0分贝,低于70分贝的限值,没有路段超标。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3分贝,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要求(2类区昼间低于60分贝)。2.1.6 小康社会环境指数2010年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省级考核得分为89.4分,超过小康社会综合考评达标分值9.4分。2.2 “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2006

    11、年以来,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落实总量减排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十一五”规划实施总体上进展顺利。2.2.1 总量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执法监督的力度,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开展。“十一五”期间,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日处理生活污水近2.5万吨;关闭了苏中精细化工厂、水泥厂等一批重污染企业,实施了麦芽厂等点源提标工程;全面实施集中供热工程,拆除了城区范围内的燃煤锅炉;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

    12、产工艺,淘汰落后燃煤、燃油设施;建设CNG加气母站,逐步实施机动车油改气,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污染物增量。“十一五”期末,全县(不包括农业)COD、SO2排放量从2005年的7758吨和3221吨,削减为5700吨和2662吨,累计削减量分别为2058吨和559吨。初步建立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管理机制,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率达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2.2.2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得到加强调整和优化城市布局,明确了城市功能区划。加大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力度,开展城市黑臭河流专项整治工作,完成了窑河、中沟河、城市河、二引河整治工程。加快

    13、截污工程建设进度,推进“雨污分流”工程,确保城市河流水质达标。启动了机动车排气检测和环保标志发放工作,建成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加强了秸秆禁烧禁抛工作,秸秆焚烧行为得到遏制。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实施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划定了禁养区和限养区。开展农村“三清三改一绿”工作,改造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城乡环境得到改善。加强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工业项目的环保准入条件,进一步提升了工业污染的防治水平。2.2.3 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颁布实施宝应生态县建设规划,全面开展国家生态县的创建工作。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打造了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保障、生态文化五大体系。建成国家级生态镇1

    14、2个,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11个,建成各级生态村191个,生态村覆盖率达83%以上。大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建成有机农业园区22个,有机食品基地10.8万亩(其中转换基地5万多亩),拥有有机食品品牌35个。2.2.4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县环境监管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县环境监测站已具备对空气、水体、土壤和噪声等环境要素中近50项指标的监测能力,并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评审。新建成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水质自动监测站各一座。对3家国控重点污染源、1家机动车尾气检测场和 1个辐射源实施远程视频和数据监控。重点污染源和辐射工作单位的管理得到进一

    15、步加强,全县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和辐射工作单位安全许可证发放率均达到100%。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了环境应急监测网络,完善了县、企业二级环境应急处置体系,实行重点环境安全企业环保档案一厂一档,组织开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并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在11家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备14台套,初步建成县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启动了宝应县环保科学监管体系环境信息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得到增强。环保宣传教育现代化试点工作通过省厅验收,公众参与途径不断拓展。2.2.5 重点环境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县列入宝应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16、十一五”规划中重点环保工程项目除运西万亩森林公园项目未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调整建设内容改为建设中转体系,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厂二期及一期管网完善工程项目因故结转“十二五”规划实施,其余十六项重点环保工程项目全部完成,累计投资15245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 表2-2 “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环保工程项目完成情况表序号项目名称及主要建设内容建 设 规 模实施情况投资情况(万元)1宝应县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建设项目20-30万亩(13333h)已完成365212农业秸秆综合利用90万亩56303畜禽粪便综合利用10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2004宝应县饮用水源保护体系及工程建设全县饮

    17、用水取水区45005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5个处理能力共20吨/日10006农村5-6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置工程3万吨/日,范水、夏集、曹甸、望直、柳堡、黄腾480007宝应县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全县范围8宝应湖轮渔轮休建设7.5万亩18009宝应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3万亩,对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进行治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修复生态,改善湖区生态环境和水质,提升湖区经济品味280010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厂二期及一期管网完善工程2.5万吨/日,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集中收集,二级处理,年削减COD约2738 吨,年削减氨氮约137 吨正在实施326011天然气工程煤改气工程(西气东输)5

    18、50012宝应城镇垃圾处理场300吨/日(卫生填埋)350013工业污染搬迁501014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项目运西18万亩15南水北调东线源头 宝应大潼河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2300亩160016运西万亩森林公园1万亩未实施17宝应县重点乡镇区域供水保障工程取缔约12个乡镇自备水厂,同步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修复生态环境。930018宝应协鑫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现有2*15MW(3*75吨/小时)热电机组上烟气脱硫设施950019环保自身能力建设17002.2.6 “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表2-3 宝应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指标达标情况统计表类别指标名称单位规划指标值完成情况2005

    19、年环境质量指标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1002、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0853、城市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758096.444、降水PH值均值PH-5.67.175、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dB5552.37、城市道路交通噪声7064.08、环境放射性及核设施周围辐射水平天然本底范围之内9、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分8389.4总量控制指标10、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吨7758570011、氨氮年排放量55070053012、SO2年排放量32212719266216、颗粒物年排放量200019001382.04污染防治13、危险及医疗废物安全处

    20、置率14、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率1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城区82.6城镇4583.31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9097.4517、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81.59218、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9619、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20、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污水排放达标率208621、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95.57经济22、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0.840.6723、单位GDP水耗立方米/万元37625023024、SO2排放强度千克/万元3.641.041.0325、COD排放强度5.343.122.362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57

    21、881.8327、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28、环保投资占GDP比重2.02.53.82生态建设29、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71012.9830、达到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标准个环境管理31、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数32、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33、辐射工作单位安全许可证发放率2.3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我县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工作任重道远。2.3.1 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目前,我县仍处于开发和修复相持的阶段,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加之,“十二五”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时期,需要更

    22、大的环境容量作为支撑,而对照类水质标准,县内河流部分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水环境质量状况更不容乐观。此外,环境质量的改善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追求不相适应,环境监测结果与群众的感觉不完全一致。2.3.2 污染减排潜力不足我县产业发展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还比较低,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使环境压力增大。此外,“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污染物减排的要求更严、减排指标将增多,过去多年的减排工作收窄了今后的减排空间,减排后劲严重不足。2.3.3 环保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筹资渠道不畅,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导致重点环境基础设施建

    23、设的滞后,不仅直接影响改善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也正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因为资金不足,环境监测能力和监察能力滞后,影响了对企业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的监控效果,执法效果事倍功半。2.3.4 农村环境问题凸现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水产和畜禽养殖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普遍存在。农业环境管理和农村环保工作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还比较欠缺,需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运转普遍不够正常,“四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尚未有效运行,乡镇环保力量严重不足,农村环保工作有待加强。2.3.5 保障环境安全压力依然很大由于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危害大、涉及面

    24、广、影响时间长等特点,使其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大局的敏感问题。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的环境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维护区域环境安全的压力加大。3. “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指标3.1 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期末,生态县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农村环境得到整治,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基本稳定并逐步修复,各项环保指标满足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环境安全防控体系逐步建成,环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环保监管能力明显增强。3.2 规划指标表3-1 宝应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指 标 名 称2015年“十二五”增减比例0.02、地表水国控断面满足类水质标准的比例3、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5/4、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劣类水质比例5.35、农村地表水水质功能达标率91806、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重90.67、酸雨频率258、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5.3总量控制与资源利用9、COD年排放量*1174010307-12.2%10、氨氮年排放量*18921638-13.4%11、SO2年排放量*14391382-4%12、氮氧化物年排放量*26872552-5%13、单位GDP水耗180-21.7%14、单位GDP能耗0.571-17.


    注意事项

    本文(xx县十三五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