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世界历史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部分.docx

    • 资源ID:3911174       资源大小:38.2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历史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部分.docx

    1、世界历史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部分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部分)1、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1)实质: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的不平衡。世界排名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870年前工业1243殖民地12561870年后工业3413(2)三国同盟进程:1879年10月,德奥双方在维也纳签订德奥同盟条约正式结盟;1881年意大利受拉拢;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正式建立三国同盟军事集团。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队结盟动摇不定。(3)三国协约进程:1894年,俄、法两国正式结盟;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约;1907年,英俄签订

    2、英俄协约,这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军事集团正式形成。(4)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5)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列强为争霸世界,纷纷疯狂扩军备战,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是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6)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种种矛盾 意大利 突尼斯问题 法国三 普法战争后果 三国 国同 德 国 世界市场 英国 协盟 殖民地问题 约 巴尔干问题 奥匈帝国 巴尔干问题 俄国2、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

    3、成。(2)时间:19141918年(3)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5)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6)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7)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8)影响:大战不仅激化了交战过国内的矛盾,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9)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10)三条战线 :西线,英。法对

    4、德作战;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南线,奥匈对俄国和塞尔维亚作战。(11)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第三阶段-1917-1918年。(1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主动权。3.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不同时期国家名称时间范围国家名称1480-1547年莫斯科公国1547-1917年沙皇俄国1917-1922年苏维埃共和国1922-199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至今俄罗斯(2)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3)领导者:列宁(4

    5、)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5)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

    6、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1917年11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6)巩固新政权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在做出很大让步的情况下同德、奥匈等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B、把农民的余粮全部征集到国家手中;C、取消一

    7、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必须由国家集中分配,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7)结果:苏维埃政权镇压了国内的反革命叛乱,粉碎了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保卫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4、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1)历史背景:直接原因: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措施:经济上:新经济政策A、实施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B、开始时间:1921年3月C、政策内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大力发展社会

    8、主义商品经济。D、评价:理论意义: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这是对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实际意义: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热烈欢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政治上:1922年12月,苏维埃俄国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3)1924年1月,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不幸逝世。(4)评价列宁: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十月革命);采取措施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践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

    9、就(新经济政策);1922年领导建立了苏联(成立苏联);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伟大的领袖(总结)。(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1928-1932,1933-1937)提前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到1932年,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6)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时代背景:面临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包围;国内经济和文化条件还相对落后。特点: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体制。(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

    10、高度集权;文化上高度划一)严重的弊端:a、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c、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d、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评价: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经济政治体制上的这些弊端,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1月地点:法国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操纵国:美国、英国、法国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

    11、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2)凡尔赛合约签订时间:1919年6月28日合约内容: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德国的殖民地由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瓜分;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额赔款;限制德国军备。其他条约国家签订条约奥地利圣日耳曼条约保加利亚纳伊条约匈牙利特里亚农条约土耳其色佛尔条约德国凡尔赛合约启示:弱国无外交影响: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隐含矛盾a、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b、分赃的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c、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加剧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殖民国家之

    12、间的矛盾(3)华盛顿会议时间:1921年11月与会国: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主宰国:美国正式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实质:巴黎和会的继续性质:分赃会议重大议题:中国问题相关条约:a、四国条约(美、英、日、法)b、五国海军条约(美、英、日、法、意)c、九国公约时间:1922年2月6日 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每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实质: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

    13、洋地区的“新秩序”,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所谓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A、欧洲局势:a、德奥土俄四大帝国被摧垮;b、德国面积缩小且东西不相连;c、欧洲出现了7个新兴国家。影响: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B、世界局势:a、激起德国复仇情绪走上纳粹道路;b、战胜国内部因分赃不均矛盾重重;c、美日矛盾冲突加剧,埋下太平洋战争祸根。影响:激起帝国主义的新矛盾,埋下世界大战的祸根6、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决定的,不可避免

    14、且会周期性地爆发。直接原因:美国财政信贷危机(2)时间:1929年10月29日(美国黑色星期四)(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4)影响: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破坏;经济危机引起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政治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关税战、贸易战、货币战,矛盾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5)罗斯福新政背景: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打击过大时间:1933-1941年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实质: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性质:在不改变资本主

    15、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措施:a、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采取淘汰小银行,扶持大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等措施,使银行的信用得以恢复。b、工业方面,政府实施“产业复兴法”,包括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劳资关系,规定工人有权组织工会,以工代赈等内容,同时还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等。(“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c、农业方面,所见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影响: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b、但由于

    16、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c、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增强;d、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a、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社会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b、间接影响:由于经济的恢复,社会矛盾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民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遏制了美国国内的法西斯势力,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c、深远影响:新政采取的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从此西方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7、德意日的法西斯化:壹、意大利法

    17、西斯政权的建立(1)历史背景: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垄断资产阶级的扶持。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率党徒“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2)统治措施: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贰、德国法西斯的建立(1)历史背景:经济危机的打击;纳粹党争得了军队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纳粹党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号,狡猾的利用了当时民众对凡尔赛合约的愤怒情绪,把他们引上了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的道路。(2)建立过程:1932年7月的选举中,纳粹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最高军事统帅大权于一身,自称“国家元首”。(3)统治措施:

    18、对内恐怖统治:A、希特勒上台后,一手制造了阴谋陷害共产党人的“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人;B、迫害犹太人;C、纳粹党剥夺了人民所有的民主自由权利。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德国公然撕毁凡尔赛合约,重建空军,陆军扩充至60万。(4)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已经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叁、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1)进程: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日本发动二二六兵变;1936年3月广田弘毅内阁上台(标志着日本法西斯的建立)。(2)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3)统治措施: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加快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步伐;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使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亚洲战

    19、争策源地。肆、三位一体(1)1937年11月,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2)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表明三国法西斯军事同盟正式形成。(3)影响: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三国统治者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已经不可避免。8、第二次世界大战(1)二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2)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3)重要原因: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加速了

    20、二战的爆发法西斯的扩张以及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4)法西斯的扩张表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德国出兵西班牙;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5)英法美采取绥靖政策目的:为求苟安一时,保住其既得利益(6)绥靖政策定义: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的行动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谋求法西斯国家妥协,并力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将祸水东引,坐收渔利。(7)实质:姑息、纵容法西斯侵略(8)英、法、美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一战使英法经济军事地位严重削弱,世界经济危机打击,整体实力下降;美国鉴于国内和

    21、平主义,孤立主义盛行,厌倦战争,不愿卷入欧洲战争,对法西斯侵略采取“中立”政策,属于变相的绥靖政策。(9)慕尼黑阴谋时间:1938年9月底人物: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地点:慕尼黑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即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的影响: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点,并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它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慕尼黑会议不到半年,德国便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接着又把侵略的矛头直指英、法的盟国波兰。英、法的绥靖政策破产了。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9、二战的

    22、爆发(1)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军集中强大的优势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2)初期阶段:丹麦、挪威等国沦陷;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沦陷(1940年6月22日);不列颠之战(1940年8月-10月)(3)波兰灭亡的原因:武器装备陈旧;战略战术落后;德国“闪击战”;英、法宣而不战波兰军队孤军奋战。(4)西线为什么会出现“奇怪的战争”?英法军事集团继续推行绥靖政策,企图与德国妥协求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德国法西斯的贪欲,并祸水东引。(5)法国溃败投降的原因: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军事思想落后,指挥失当。(6)夏尔戴高乐将军组

    23、织“自由法国”运动。10、战争的扩大(1)德国东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准备: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集中190个师的兵力,出动3500多辆坦克、装甲车和5000多架飞机,向苏联发动袭击和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1942年1月):横扫欧洲的闪电战破产,德国被迫两线作战。德军为什么要发动对苏联的进攻?a、灭苏是希特勒的一贯目标,是实现称霸世界的侵略计划的第二步;b、希特勒害怕英国、苏联联合起来,两面受敌(西线战事结束前,先灭苏联,再挥师西进)。(2)苏军初期失利的原因:德国军事实力强于苏联;苏联最高当局对德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及规模估计不足,

    24、缺乏充分的临战准备;在防御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临战前几年苏联“大清洗”运动清洗了大批高级将领和军官。(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原因:a、日本侵华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b、德国的胜利刺激了日本;c、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扩张危及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美日矛盾尖锐化,在假和谈的烟幕下,加紧准备向美国发动战争。实质:妄图奴役亚洲各国,建立殖民大帝国(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1940年8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近卫文麿公开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爆发:时间:1941年12月7日进程:a、1941年12月7日,在美军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日本出动大批军舰和飞机偷袭美国夏

    25、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了美军太平洋舰队。 b、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大战达到最大规模。(4)日本偷袭珍珠港为什么要选择在星期天的凌晨?趁美军戒备最松懈的时候行动,以便偷袭成功。(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背景: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的走向联合。形成标志: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6)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对打败法西斯有何重要作用?a、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b、历史意义:反法西斯统

    26、一战线的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2、二战的战略转折(1)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目的:企图占领该城,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的粮食和石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科,改变德军在苏德战场的被动军面,最后征服苏联。历史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它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总在这之后,德国开始战略防御,苏联开始战略反攻。德国是轴心国的核心,德国的惨败打击了法西斯集团,加速其崩溃(2)太平洋海战: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3)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2年秋-1943年)在此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XX文库贡献者: m798978407 贡献者: w1xzhq XX搜索引擎 XX百科 XX知道 搜狗输入法 印务打印机 鄙人勤劳的双手和双眼 命题者:邹道旭 截稿时间:2011年2月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历史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