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整理.docx

    • 资源ID:3979259       资源大小:24.8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整理.docx

    1、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整理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整理 桑代克 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 (1924年)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2、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关于最近发展区 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

    2、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一)人格的发展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2、认知差异表现: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3、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

    3、习;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3、我国: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P34-43)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P37)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P39)(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41)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4、(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P43-44)(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P45-47)(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1、学习分类: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51-53)2、基本观点: 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第四章 学习动机(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2)学习期待与诱因:3、种类: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按学习动机的

    5、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1、提出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二、需要层次理论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三、成就动机理论1、提出者:阿特金森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四、成败归因理论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1)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2)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五、

    6、自我效能理论1、提出者:班杜拉强化:三种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2、种类(P72-74)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一、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3、经验类化说(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2、知识学习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3、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4、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

    7、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2、知识直观(1)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3、知识概括:(1)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瞬时记忆 0.25-2秒 短时记忆 5秒2分钟 72组块 感觉记忆 (直接记忆)长时记忆 (工作记忆) 解决问题长时记忆 1分钟一终生 无限度 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充分、深度加工,提取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1、遗忘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99)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2、遗忘理论(P100-101)-遗忘原因痕迹衰退说(最古老 亚里士多德、桑代克):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消退随时间推移自动发生。干扰说

    8、(占统治地位):前摄抑制、后摄抑制是由于在学习和加快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同化说(奥苏伯尔):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动机说(弗洛伊德):遗忘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压抑理论)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心智技能:能力技能、认知技能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P108-113 )一、理论1、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理培林前苏联)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P117-119)原型定向:4注意点原型操作:4注意点原型内化:

    9、4注意点第八章 学习策略3、分类: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第二节典型的学习策略来源:考试大一、认知策略2、常用的几种方法: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二)精细加工策略2、常用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决、谐音联想 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三)组织策略2、常用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二、元认知策略2、常用策略: 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

    10、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设置: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自我激励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第三节学习策略的训练一、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二、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一、问题解决的含义1、问题: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 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分类:有结构问题、无结构问题2、问题解决:定义: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

    11、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二、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4、检验假设 -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P141-142)1、问题的表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P142-144)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重视知

    12、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一、创造性及其特征1、概念: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2、智力: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3、个性: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三、创造性的培养(P148-151)1

    13、、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1、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实质: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

    14、的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二)品德(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相同点:实质相同、结构一致2、区别: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有五种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品德是价值观念性格化时的稳定态度.第二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156-161)(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1、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瑞士)10岁以前,他律道德10岁以后,自律道德2、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美国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二)中学

    15、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P162-165)(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 认同 内化(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的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第四节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P165-171)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

    16、罚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P172-179)一、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二、心理健康标准(六条):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 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

    17、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第二节 心理评估(P179-182)一、定义: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资料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二、参考架构:健康模式、疾病模式三、心理评估的意义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四、常用方法:1、心理测验2、评估性会谈技术: 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3、其他方法 :观察法、自述法三 心理辅导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

    18、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2、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3、心理辅导目标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寻求发展-高级目标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

    19、性情绪辅导(艾里斯提出)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P188-194)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1、概念: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2、意义: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指引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三、教学目标的表述(P193)1、行为目标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四、任务分析: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基本要素:教学事

    20、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一、教学事项: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加涅)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二、教学方法1、定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2、基本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三、教学媒体使教学遵循: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经验的符号表征四、课堂教学环境课堂物理环境 课堂社会环境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一、定义:教

    21、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师生相互作用设计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一)发现教学1、定义: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2、教学设计四原则(布鲁纳):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二)情境教学含义: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三)合作学习1、定义:指学生们主

    22、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2、设计实施五特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历程四、个别化教学:1、基本环节: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 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引入有序的和结构货摊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 容许学生以自己速度向前学2、经典模式程序教学(创始:普莱西,贡献最大:斯金纳)、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布卢姆)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一)定义: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二)功能:制约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三)影响因素:1、教师的领

    23、导风格(直接影响) 2、班级规模(重要因素) 3、班级的性质(情境因素) 4、对教师的期望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一)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1、正式群体:是有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指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二)群体动力(勒温 最早研究)1、群体凝聚力 2、群体规范 3、课堂气氛:考试大(wwwExamda。com)概念: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综合状态影响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

    24、态影响途径:接受、反馈、输入、输出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P212-216)一、课堂纪律的性质:1、概念: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2、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 集体促成的纪律 任务促成的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1、定义: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课堂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2、两部分: 课堂情境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一)问题行为的性质 (二)问题行为的类型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2、测验的计划 (略) 3、自编测验的类型(客观题 主观题) 4、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区分度-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5、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四)非测验的评价技术1、案卷分析 2、观察 3、情感评价(五)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1、评分 2、合格与不合格 3、其他报告方式:个人鉴定、定期的综合评价等第十五章教师心理二、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