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等教育财政原理与应用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4161614       资源大小:26.2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等教育财政原理与应用文档格式.docx

    1、第四个原理,高等教育本身应该是一种成本递增的产业;第五个,高等院校存在着所谓的成本病,它有成本最大化的一种驱动;第六个原理,高等教育应该实行成本分担;第七个,我们任何的理性决策在进行财政的理性和决策的时候,我们应考虑的是对边际的量应有所考虑,也不仅仅是一个总量、总成本或总收益的概念;最后一个,人们会对财政的政策、财政的一些激励做出反映。我想围绕这样几个原理,并且和一些具体的事例跟大家进行一个探讨。一、高等教育面临交替关系首先讲一下,高等教育面临着交替关系。我们可以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明明政府知道或相关部门知道教育那么重要,高等教育那么重要,但为什么就是不能在上面多花一些钱?我们常常遇到的是一个

    2、非常典型的所谓的“黄油与大炮”的问题,这显然是一种替代,存在着一种交替关系的问题。当我们面临着多重目标的时候,我们需要决定资源如何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配置,进行取舍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它是有一种交替的关系,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这张图里边来看一下,这个是2010年的国家财政支出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总的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和传媒、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环保等分项,大家可以站在国家财政的角度想一想,有哪一项不是重要组成部分,有哪一项不需要在国家财政的大盘子里分一杯羹。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我把教育这一

    3、块所占的比例拉出来了,它占的是最大的一块比例14%,在国家财政支出里边占最大的一块,在2010年的时候,它占到了14%,其他的占到6%以上的比重,包括一般的公共性服务、社保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国防、安全、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等,我们有这么大的一个财政的视角,知道整个的国家财政在里边的这些构成的话,是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做出对于包括高等教育或其他的任何教育财政方面的一种理性期待,以及根据这种期待来做出我们的一些决策。刚才那个图说明了在财政面,国家财政面临着一种交替关系,如何在众多的需求中分配财政资源,在蛋糕大小既定的这么一个条件下,我们刚才整个的圆饼图相当于我们整个财政蛋糕,在这

    4、么一个蛋糕下面,我们如何分好蛋糕,刚才我们说了,在2010年的时候,公共教育财政投入给教育的占了14%,虽然已经是最大的部分了,但是够不够,为什么?如果不够的话,为什么?这里边其中的一个理由,我国的教育经济、教育财政的研究人员,在8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就做了一个研究,这个研究是根据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性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通过100多个国家的国际比较,比较出来一个关系,认为在中国所在的这样一种经济发展阶段,我们的财政性的教育运费应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关于4%这个数据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数据在1993年就被列入了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但是大家看到的这个图,这么多年这个比例一直

    5、没有实现,这一次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再次提出,强化了一定要在2012年达到4%的目标,这是我们这张片子讲的内容。我们看看这张片子,高等教育在教育经费中大约占到什么样的位置?我们可以从这个图里边看出来,我们的教育包括了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小学、特殊教育,幼儿园、教育行政单位、教育事业单位其他等等这些项,高等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财政经费中的比例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在2010年的整个财政性教育经费中,高等教育大概占了不到20%,有整个国家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有19%是分给了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了解这样的一个比例,我们刚才讲的这个图,我认为我们的财政资源是稀缺的,我们的财政是面临着一种替代关系。一

    6、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个全局的概念,知道我们整个的国家财政需要有哪些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要有我们所在的部门的一个财政的定位,如我们要了解高等教育在里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这些知识会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高等教育的整个的财政位置,更加理性地分析和做出管理和决策。知道了全国整体的情况,我们再来看一看,因为我们这一次参加这个活动的老师和领导们都是来自西部地区的,我们看一下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各级教育中的一个分配,我按东部、中部、西部这三个部分,来财政的情况做了一个雷达图,我们可以从这里边了解一下,这个图说明西部地区比起东部地区来,它是花了更多的比例,用了更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小学教育阶段,西部红的线

    7、表示它比较靠外,所以它用的经费是比较多的,在小学阶段。而高等教育的比例,比起东部和中部来说,它都比较地小,相对来说这个比例是比较小的。二、高等教育的资源使用存在机会成本要讲的第二个原理,机会成本。在高等教育的运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成本。成本在高等教育财政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但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最常见的,各位老师会非常熟悉会计,会计成本主要是指发生的历史性的成本,它包括比如说支付给教职工的工资、购买教学科研设备、购买图书、资料、杂志,还有基建投入等等,当然用支出代替成本的时候,由于高等教育的会计体系,在很多国家都是这样,收付实现制,他是采取这样一种会计的记账方式,难以像企业的那样

    8、,按照责权发生制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所以,我们通常是用历史性的会计支出,常常需要考虑折旧以及统计口径等很复杂的因素,用实际的开支来代替成本。但是这些并不是我要说的问题,我要说的机会成本问题是指当一种资源,如果用在一个项目上,而不能用在其他的机会的时候,它可能会带来损失,这种损失的价值是所谓的机会成本。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刚才我一再强调高等教育,无论是财政资源,还是非财政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稀缺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机会成本。我这里边要讲的第二个基本原理,我们所付出的所有支出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我们应力求要考虑机会成本最小,这个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这里边为了讲机会成本

    9、,我们常常在教育财政学里边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机会成本,是学生上学的机会成本,如一个本科生毕业以后,他究竟是选择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究生呢?这里边除了我们看到片子上,他读研究生的直接的成本,包括学费、书本费、住宿费、伙食、交通等等实际的、直接的费用以外,当然他还会有一些收益,如他会获得一些奖学金,会帮助导师做事情,他会有一些收入,我们应把它作为收益从成本里边扣除掉,但我们考虑这些是不是就是一个学生继续读研究生所面临的成本?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并不是这样的,这个是不完全的,这里边我们要考虑的是一个机会成本,一个学生,他如果不去读研究生,他会进到劳动力市场去工作,如果他不工作,他会存在着放弃一些收入,这

    10、个时候我们就把所放弃的收入,称为他继续升学所面临的一个机会成本,这个成本通常我们怎么来考虑计算呢?把有类似教育背景、类似家庭背景和个人特征的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平均工资、平均收入作为一个学生继续读研的机会成本,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财政学的原理,我们在考虑会计成本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考虑有利于我们在决定教育投入、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更加理性地、更加合理地去安排这些资源。三、高等教育成本和收益比较中的时间贴现问题第三个原理,当一个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发生在不同时点的时候,我们需要比较成本和收益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实践的贴现。对于一个项目,如我们要盖一座教学楼甚至是一些教育的

    11、培训项目,它发生之初,而且这个项目也会发生收益,支出常常是发生在近期,而收益发生在远期;或支出发生在远期,收益发生在近期,这都是有可能的。收益和成本,支出发生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人们通常会希望晚支付,而不是早支付,而对于收益,人们更希望早获得,而不是晚获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得考虑一个时点,应该折合到一个时点上来考虑一个成本和收益,以至使得我们的成本和收益能够进行互相的比较,这个是我们要考虑的第三个原理,财政学的第三个原理,需要考虑时间的贴现。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做财政的资金的评估的时候,我们常常使用收益率的比较,有很多很多的方法,如我们这里边举的净现值的办法,把所有的收益贴现到每一个时,同

    12、时减去成本的现值,贴现到同一个时点,如果这个净现值是大于零的话,我们就认为这个项目是合算的,是值得投资的。另一种估计项目是否合算的一种投资方式是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是把收益的贴现和成本的贴现,当它们相等的时候,求出来的贴现率,这个率和市场的收益率或行业通常流行的贴现率去比较,如果我们求出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市场的利率或行业的贴现率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这个项目是核算的。这里边,我们刚才讲的这几个比率,我们都需要对收益情况折合成现金或同一个标准的收益情况,但这种思想,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它也可以用于非现金的形式,只要我们能够按照一个尺子,能够按照一把可比较的尺子来进行度量就可以了。四、高等教育应是成本递

    13、增产业第四个原理,高等教育应该是成本递增的。随着时间的过去,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我们的生均成本是可以比较的,我们来考虑它的成本的这种变化,它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的时候,它随着时间会有一个变化,这就像价格,在市场上购买物品的价格,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看价格往往是在往上走的,上升的,为什么会上升?它实际的价格到底是上升了,还是没有上升,这里边我们就需要考虑一个通胀因素,这个各位老师都知道。为什么高等教育的成本应该是成本递增的?这里边在考虑通胀因素的时候,过去很多研究人员通过对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的研究发现:常规的通常物品的通胀指数,它往往并不能很准确地度量高等教育所使用的物品的通胀指数,如高等教

    14、育最常使用的物品,包括书籍、纸张、一些科研的仪器设备,高等教育由于所需的物品和服务,它的通胀指数,往往会高于一般物品的通胀的平均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等教育成本的上升,它是高于普通的通胀指数,衡量的这样一种物品的。因此从通胀这个角度来说,高等教育的成本上升是可以理解的。刚才我们讲了,从通胀的角度,高等教育所用的物品,通常它的通胀程度要高于一般的物品,所以从通胀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应该是一种成本递增的产业。另外,从人员性成本来说,高等教育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程度非常明显的一种产业。国际上的一些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对高等教育公用有较高评价的时候,高等教育人员的工资会比一般的工资的增长率要高出许多

    15、,这种增长是社会对高校教师职业的一种补偿,也是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好的人才进入高等教育这个领域。特别是当高等教育的教师劳动力市场日益变得更加国际化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很多专业教师,高校的老师,他是存在着一个国际的劳动力市场来进行竞争的,我们要能够竞争到非常优秀的、出色的、卓越的高校师资的话,我们要考虑一个人才的国际价格,从这样一个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的成本也应该是递增的。再有,要考虑技术改进,对于高等教育的成本递增也是发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技术的发展,从理论来说,它应该使得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更加方便,质量更加好,但是有很多的实践表明,这个新技术的引进,它并不能降低成本,如像一

    16、套多媒体设备的引进,一套网络系统的引进,这个往往说明它是需要随着规模的扩大,从长期来说,它有一个规模效益的提升来实现效率提升的,从通胀、人员性成本和技术改进这样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的成本都应该是递增的。通过这个原理,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中国高校生均经费的变化趋势。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变化,每一年的生均经费,全国每一个学生的平均所用的经费,我们需要做一个物价的调整,考虑通胀因素,把这个通胀因素排除掉,调查以后的生均经费,我们可以看到,这条曲线,在中国的现实里边,特别是在2000年到2004年这一段时间,生均经费不光没有保持平稳,它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下降的过程,当时是在1998年扩招

    17、以后,财政资源,各个方面的筹款资源,高等教育没有跟上,在这个时候,它的生均经费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于扩招以后,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心存担忧,从高等教育的历年的生均经费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五、高等教育的“成本病”下一个,第五个原理,高等教育的成本病。高等教育存在着成本病。所谓的成本病,是最早由国外的两个学者提出来的,他们认为:高等教育是有最大化自己的成本的驱动的。一般的高等学校,它会尽可能地筹措经费,并且把筹措到的费用花光。为什么高等学校会有这种“成本病”,这与高等教育的性质是分不开的,知道这些属性有利于我们增加成本意识,关注投资效率,把钱用好。这里边说

    18、的和高等教育“成本病”相关的是什么属性?首先,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高等教育面临的多目标、多产出,而且它不好对整个的成本在具体的产出上进行一个成本分摊,是非常困难的,成本核算的困难使得我们很难非常准确地把成本和收益进行一个比较,来尽可能地减少成本,扩大收益,很难做这么一件事情。第二个属性,是因为成本与效果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不是特别地明确,这种关系不是明确,大家常常会疑惑的一个问题,我有了钱是不是就能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就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只要钱越多就一定越好吗?有很多研究表明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有做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学做了很多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19、:当我们试图把教育资源投入和教育产出建立一种联系的时候,你们会发现这种关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并没有一种很单纯的、简单的一种正向关系,钱越多质量越高。这两个特性,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造成了高等教育本身有一个成本最大化的一种驱动,意识到这个,我们一定在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的时候,要关注效率,要把钱用好。六、高等教育应该进行成本分担我要讲的第六个原理,高等教育应该进行成本分担。为什么这样讲呢?是因为从高等教育的属性上来说,它既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又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要讲这种产品属性,我们要讲一下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是这样讲的,我们的公共品,什么是公共品?它是具有不可分割性,大家都只能共享,你不

    20、能把它拆分,如有国民以为可以拆分,如海陆空军,因为我们的国防是一个公共品,但我只可以享受海军给我提供的国防服务,对国家利益的保护,而排斥其他的国防服务,是不可以的,因为整个国防服务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是不可拆分的。同时,公共品还需要具有非排他性,任何人不可能独占这种服务或这种产品,他享受以后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享用,如果这种产品是所谓的具有非排他性,还需要有一种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说它的边际成本,刚才我们讲的边际量,你每增加一个人,它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每增加这种产品的消费,它不会带来额外新的边际成本,具有这样的边际成本为零的特性是非竞争性,当一种物品、一种服务具有了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1、这三种属性以后,它是一种公共品。最著名的是我们刚才讲的,国防是一种公共品,还有许多其他性质的公共品。对于高等教育是不是公共品?显然高等教育不具有纯粹意义上的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为某一个个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他在高教的系统里占据了一个位置,因为整个的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既定的规模的,你进去以后,势必就有别人了,进不了,这种情况下,显然它不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公共产品。但是,高等教育是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私人产品呢?也不是,因为它会在给受教育者本人带来收益的同时,还具有非常大的社会效益外部效益,对于这样的产品,它既有某种性质、某种程度的公共品,又有某种程度的私人品,这样的产品是一种准公共品

    22、。对于准公共品应该是进行成本分担的,这个成本是应该由能够享受到这种巨大的社会效益的社会,也就是财政,以及能够从高等教育中获得很大的私人的好处的,受教育本身,还有包括其他的各方,如社会的一些相关的机构和部门来分担这样一种成本。在80年代以来,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一些国际机构,还有一些国家政府,推广了高等教育私人产品的概念,这个逻辑的起点是建立在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是很大的,大于基础教育,更大于义务教育,所以,在对倡导义务教育,国家财政应该更多地去支撑扶持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同时,个人和各个机构应对高等教育的产品进行更多的分担。国际上从80年代以后广泛地接受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这样一种理论,像英国的撒

    23、切尔时代,还有包括在美国的里根时代,在他们任期之内,对一般的公共品,不应该由财政担负非常重要的比重,在他们任期就强调了这样一种理念,像欧盟的一些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这些国家的公共支出,他们在那个年代遭受了很大的限制,一些国家还消减了当时的公共支出,许多分析家将这些政策与世界银行,还有其他国际组织强调的,所谓的新自由主义的政策联系起来,认为他们是代表了一种思潮。但是,成本分担,学费的制定,不单纯是一个依据成本定价的一种技术问题,而实际上也关系到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政治问题,这在各个国家都是如此,如前一阶段大家从新闻上注意到,英国前不久试图提高英国国民本身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费,并且由此引发了

    24、一系列的学生的抗议活动,这些都表明了学费的调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涉及到社会安定、稳定的这样一种因素的政治问题。我们讲成本分担,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我这里边给大家引的图形是“中国高等教育经费多元化”,我们可以看到纵轴是时间的变化,从1994年到2008年这样的一个变化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最左边灰色的表示财政预算内的在整个的教育经费来源中所占的比重,第二,红的大块表示学费和杂费,随着时间的变化,财政性的经费在整个的教育经费的构成里边,它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学费、杂费占的比例越来越多。这张图我们也更加清楚地看到财政性拨款和学杂费在普通高校经费来源里边的变化趋势是截然相反的,我们可以看到财政性拨款所

    25、占的比重,随着时间的变化是往下明显地下降的,而学杂费在整个的经费来源里边变化是往上走的。这张图是不同的地区财政性经费与学杂费的比例,这个表说明财政经费与学费之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并且西部这一个比例在2007年之后似乎上升得也比较明显,这个是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的高等教育经费从90年代中期的多元化的过程,它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了非常大的变化,它支撑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类型和结构的多元化,改善了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因为它可以使得我们的财政可以将更多的资源向基础教育倾斜,促进公共资源在社会成员中的公平地分布,而且改变了入学机会的分布,这里边包括对困难学生的资助

    26、体系。而且我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如果不考虑高等教育的质量,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均等化会有了明显的提高的,但是在高等教育经费多元化,对我们教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这种多元化的挑战也是非常严峻的,收费机制的改革,这些年正在遭遇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过的各方面的社会压力,而且除财政性和学费之外的其他融资渠道,它的筹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这对我们的整个教育筹资的发展会提出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是关于第六个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一个原理。七、高等教育的财政理性决策应考虑边际量第七个原理,理性决策。理性决策应该考虑边际量。边际量包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因为经济学家通常不像一般的老百姓,老百姓关注的是一个投资项目

    27、的整体的成本和收益,但是经济学家或这方面的决策人员,他常常应该考虑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服务量,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到底是怎么样子的?边际成本或收益通常是变化的。非常典型的几个例子,如我们对规模经济、规模效益的研究,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的研究,多增加一个学生,它所带来的成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不是低于平均成本的,如果它是低于平均成本的话,它是在一个规模经济的范围内,我们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实现效益的提高。再一个例子,教育收益率,我们通常要考虑,我们比较一个人接受教育不是来看他上完大学以后的收益情况是怎么样子,我们通常会分析他每多接受一年的教育,他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从边际量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成本和收益的

    28、情况。我这里边举的一个例子,用2005年中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规模和生均事业支出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这个点都代表我们有几百所高职院校,散点图表明,随着全日制学生当量的扩大,它的生均事业支出,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它的生均成本是有一个下降的趋势,从考虑学生规模和生均成本的这样一个角度,我们看到在2005年期间,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是存在着显著的规模经济的,我们可以通过扩大学校规模来提高办学效率。讲的另一个例子,边际量能够带来收益的例子是范围经济,我这个例子是以北大平民学校的一个办学模式来讲,它是靠利用范围经济来进行制度创新的,北大平民学校是通过高校的现有资源,加上志愿者模式,为自己后勤的

    29、体制外的非在编人员提供一种教育和培训,它之所以可以带来效益的提高,它主要是利用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用很小的边际成本,在正规的体制旁边培育和发展出了一种制度增量,实现了一种类似于帕累托改进的一个状态,我们通过为平民学校这样的一种分析可以看到,范围经济是它实现效率的主要源泉,而它的交易成本低是效率的重要保障。这几个例子说明我们在考虑边际量的时候,我们可以判断一个项目,它对我们投资的项目是不是一个合理、有益的投资。八、关于高等教育财政激励的反应最后一个原理,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映。理性的人们会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并因此而改变行为,这是公共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的。

    30、我们的公共政策实际上它是具有一种导向性的、杠杆性的一种工具性的因素,它会引导人们高效的行为,发生变化。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个人收益率最近的一个研究表明,我们有实证分析,从90年代初到2004年,我们对教育的个人收益率都是快速生长的,我们通过这个图可以看到,它的增长是非常明显的,但到了2004年以后收益率开始趋于平稳,甚至在控制了一些相关的变量以后,它的变化趋势还出现了某种下降的一种趋势,这个是从一个角度说明,这个研究的意义在于,当我们知道收益率的变化以后,我们会意识到它会对我们未来的高等教育的选择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多讲了,先给大家讲一

    31、下,这个研究以后有时间再跟大家交流。第二个例子,高校的科研经费的管理,想用这样的例子来看我们任何的财政政策或财务政策、管理政策,它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任何的激励政策,它是会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很多高校都遇到了政策性的科研经费在年底如果用不完的话,管理部门会要求结余回收,尤其是这些年的高校财务管理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高校存在这种财政性的科研经费的结余,原因非常复杂,这些原因包括有些经费本身下达得就比较晚,有些批复的预算结构也不太合理,有些是科研人员精打细算,但是因为很多科研项目是不可预见性比较大,所以非常刚性地让这个项目在执行之前就非常地准确能够有一个预算,有的时候常常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一刀切”地将经费结余的回收管理体制来使用,会导致年底突击花钱这样一种现象。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是2008年我们根据一所高等学校在一年间的各个月份的支出的情况,每一个月份,支出占全面总支出的比例,1月、2月一直到11月份的支出都是非常平稳的,但到了12月份,突发性地有了一个非常剧烈的增长,如果我经费使不完,在年底要结余上交,这样一种负向激励的政策,所以导致了我们课题组的科研项目到了年底就突


    注意事项

    本文(高等教育财政原理与应用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