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基于区域合作的旅游业发展研究.docx

    • 资源ID:4293574       资源大小:458.30K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基于区域合作的旅游业发展研究.docx

    1、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基于区域合作的旅游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区域合作的潍坊旅游业发展研究 摘要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发展特征和趋势之一。顺应历史潮流,旅游业的区域合作也受到各界的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尚未成熟,针对具体案例的实证研究仍十分必要。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理位置、经济水平、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禀赋条件优良,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在山东省内,潍坊属于旅游业起步较早的地区,曾是山东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然而从1990年代后期以来,潍坊旅游业发展的相对速度变慢,在省内的排名下滑,面临边缘化的威胁。在区域合作的大趋势下,2007年潍坊提出从区域合

    2、作的角度入手,推动旅游业的第二次腾飞。实践证明,这一策略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本研究正式基于这个背景而提出的。鉴于区域旅游合作的复杂性,本文首先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从资源禀赋、交通格局、市场结构三方面入手,对潍坊市开展区域旅游合作进行了总体研究。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潍坊提供了旅游业合作发展的优势。通过对交通格局和市场结构的分析,潍坊的区域旅游关系得到梳理,为合作的开展和合作地区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潍坊如何开展区域旅游合作进行了探讨,包括潍坊目前正在进行的“接轨青岛”战略,以及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合作。通过对潍坊旅游“接轨青岛”战略和可行性的探讨,结合对潍坊旅游业的总体研

    3、究,提出了“一纵一横一点”的战略重点发展地区和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基于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格局,选取了其他合作地区,包括济南、淄博,烟台,黄河三角洲地区,日照、临沂地区,并对潍坊与各地区的旅游合作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潍坊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潍坊;接轨青岛;政策建议AbstractRegional cooperation, as an important economic characteristic, has been one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world. Conf

    4、orming to the historical trend of the time,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tourism has also been the concern of all walks of life. But so fa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not yet mature, an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for the specific case is still necessary.Weifang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Shandong Peninsu

    5、la. It has good geographical location, economic level,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which giv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tourism. In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tourism industry started earlier, and was an important tourist city in Shandong. However, sin

    6、ce the late 1990s, its development has becoming relatively slow, and shown the growing marginalization. In 2007, Weifang carried on regional cooperation, so as to promote its second take-off in tourism.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is strategy has obvious effect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7、.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at first the paper makes use of the region economic theory. It makes the study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Weifang tourism industry by analyzing the natural resources, traffic pattern and market structure. Rich resources and

    8、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provide the advantag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Weifang. According to traffic patterns and market structure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ifang regional tourism is clear. These analyses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cooperation.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study of the We

    9、ifang tourism,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is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ongoing Weifang “Integration with Qingdao” Strategy and Weifang tourism cooperation with other region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on with Qingdao” strategy, and put over the focus developing region and directio

    10、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Shandong economic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attern, other cooperation areas are selected, and the details of the tourism cooperation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policy advices are given about the Weifang tourism development.Key words: Regional tourism

    11、 cooperation; Weifang; Integration with Qingdao; Policy advice目录目录 I第一章 引言 11.1选题缘起与意义 11.2研究设计 31.2.1 研究重点 31.2.2技术路线 31.2.3 研究方法 4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52.1 理论基础 52.1.1比较优势理论 52.1.2要素禀赋学说 52.1.3 增长极理论 62.1.4 区位论 62.2相关文献综述 72.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72.2.2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8第三章 基于区域合作的潍坊旅游发展的总体研究 133.1 基于资源禀赋的潍坊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1

    12、33.1.1 潍坊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133.1.2 潍坊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163.1.3 基于旅游资源的发展优势分析 173.2 基于交通格局的潍坊旅游发展区域关系分析 193.2.1基于公路格局的区域关系分析 193.2.2基于铁路格局的区域关系分析 203.2.3基于航空格局的区域关系分析 213.2.4基于港口格局的区域关系分析 213.3 基于市场结构的潍坊旅游发展区域关系分析 223.3.1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223.3.2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273.4 小结 30第四章 潍坊旅游“接轨青岛”发展战略研究 314.1 潍坊旅游“接轨青岛”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314.2 潍

    13、坊旅游“接轨青岛”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24.2.1潍坊旅游“接轨青岛”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324.2.2潍坊旅游“接轨青岛”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344.3 潍坊旅游“接轨青岛”发展的重点地区分析 354.3.1基于资源比较优势的分析 354.3.2基于交通和市场的分析 364.3.3“一纵一横一点”的重点发展格局 364.4 潍坊旅游“接轨青岛”发展方向分析 374.4.1青岛、潍坊合作模式 374.4.2发展方向:旅游一体化发展 384.4.3旅游一体化的内容 39第五章 潍坊与山东省内其他地区的旅游合作研究 415.1 发展背景分析与合作地区选择 415.1.1发展背景分析 415.1

    14、.2 具体地区的选择 425.2 与所选城市的旅游合作 425.2.1 与济南、淄博的旅游合作 425.2.2 与烟台的旅游合作 455.2.3 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旅游合作 465.2.4 与日照、临沂的旅游合作 47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496.1 结论 496.2 进一步探讨 506.2.1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的争议 506.2.2 潍坊进行旅游合作的主体分析 506.3 政策建议 51参考文献 53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7致谢 58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59第一章 引言 1.1选题缘起与意义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在全球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地区经济合作正在逐步推进和深化,区

    15、域旅游合作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对于区域旅游合作,在经历了一般性、总体性研究之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重点是个案、实证性研究。这种转向,一方面将理论研究落到实处,有利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区域旅游合作实践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来完善具体的区域合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中国旅游业快速起步,山东的旅游开发建设也随即展开。山东旅游业最早确定的是“两区一线”的发展格局,即以济南、泰安、曲阜、邹县(现邹城市)为主体的“山水圣人”旅游区,青岛、烟台、威海连成一片的海滨旅游区,以及以潍坊、淄博为一线的千里民俗旅游线。改革

    16、开放三十年来,山东旅游业渐进发展,整体实力、综合接待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位居前列。然而回顾过去山东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大旅游区的建设,西部山水圣人旅游区和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区一直是山东旅游的骨干区域。潍坊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联东接西,地理位置优越,是山东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同时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旅游业起步也较早,是千里民俗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所能得到的山东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自1999年起,潍坊的GDP排名一直稳居山东省第四位,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旅游发展水平却不高,与整体经济发展不相匹配。由于数据获取上的难度,国内旅游只搜集到了2000年以后

    17、的数据;入境旅游数据的时间延长到1990年,但1990-2000年之间数据是非连续的,而是几个间断的点。从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来看,潍坊在山东省内的排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见图1.1,1.2);而与此同时,日照、临沂、东营等地旅游业快速崛起。潍坊旅游业面临逐渐边缘化的威胁。以潍坊为代表的中部城市旅游区的主体功能相对不明显,致使鲁中地区的旅游面临逐渐边缘化的威胁,两极之间的联系被削弱,从而影响了山东全省旅游大格局的完善和总体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对潍坊旅游业的探讨研究,不仅对于潍坊自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鲁中地区乃至整个山东省旅游业都是非常必要的。图1.1 潍坊市旅游人次在山东省17地市中的排

    18、名情况图1.2 潍坊市旅游收入在山东省17地市中的排名情况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区域合作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2004年,日照就开始主动接轨青岛,成果显著;而后,烟台的海阳市、威海的乳山市等地也开始主动与青岛的接轨;省内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上谋求合作共赢。潍坊旅游业的逐渐衰退,缺乏对外联系与合作是一个重要原因。基于外部现状与自身特点,2007年潍坊市提出“接轨青岛”战略,实现两地全面接轨,推进青潍一体化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两地旅游业领域的接轨与一体化发展。潍坊和青岛充分利用旅游产业的差异性,加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整合、对接、延伸。两市的接轨合作顺应了区域经济合

    19、作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潍坊更好地参与到半岛区域分工合作中。然而接轨青岛,只是潍坊旅游业走出去的第一步,如何实现旅游业的突破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同时,山东省的区域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也对潍坊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2000年,山东省政府提出将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8个城市进行区域性整合,构建“半岛城市群”,打造中国第三城市群;2004年,八市共同签署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合作宣言。2007年山东省提出了“一体推进、两翼展开”的经济发展新构想,“一体”是指从山东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构成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两翼”则分别指临渤海湾的黄河三角洲和南接

    20、苏豫皖的鲁南经济带。2009年5月,山东省提出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涵盖的区域范围南起日照市,北至滨州市,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和滨州七大核心城市以及临沂莒南县、淄博高青县、德州乐陵市和庆云县四县市。2009年12月,包括东营、滨州两市全域和德州庆云县、乐陵市,淄博高青县,潍坊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烟台莱州市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对潍坊旅游业而言蕴含着崛起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潍坊市如何在转变中抓住机遇,实现旅游业的崛起,避免本身被弱化,值得进行深入具体的探讨。1.2研究设计1.2.1 研究重点本文的研究重点

    21、是:1、从区域合作角度对潍坊旅游业发展进行全面研究,尝试构建旅游合作的框架。2、探讨潍坊旅游接轨青岛发展的方向与内容。1.2.2技术路线图1.3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1.2.3 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方法,系统地、直接地收集区域旅游活动中的相关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认真整理、深入分析。2、统计分析法:通过旅游年鉴、各种旅游网站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获取旅游统计和相关调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增强说服力和论证能力。3、文献研究法:前期对研究对象做了大量的资料积累,通过认真研读和继承性的吸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2.1

    22、 理论基础2.1.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是指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相对优势。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任何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生产同类商品在各国的生产费用是不同的。在两个国家中,如果其中之一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最利于本国的商品,以这种商品出口换取在本国生产相对不利的商品,将使两国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利用,使两国均能获得“比较利益”。简单来说,就是要寻找国家或地区的相对优势。自19世纪初提出以来,比较优势的内涵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外,机会成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水平、规模经济、运输条件、市场条件等都成为比较优势的内容。比较

    23、优势原理在旅游经济中有着重要的运用和表现,不同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特殊的旅游产业政策,不同的旅游产业基础和环境,在开发旅游资源、生产旅游产品时,有着自身相对的有利条件,能生产出于本国、本地区最有利的旅游产品,满足国内外相应的游客市场需求。在旅游业的跨区域合作中,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比较利益是产生合作并扩大交流的根本动力和基本条件。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将引导各地区、各产业组织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条件,并在分工合作中逐渐强化优势,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双赢。2.1.2要素禀赋学说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生产函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优势来源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

    24、素的禀赋;国家或地区的生产结构表现为,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要素禀赋的空间差异从根本上来说是绝对的,普遍的,会导致经济活动方式和经济内容的不同。这又促使不同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使不同地区之间结成一种互补与竞争的关系。它为国家或地区间的分工合作奠定了基础。旅游业的要素主要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这些要素的空间差异是极其普遍和客观的。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形成各地比较优势的首要因素,区域内部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上是非均衡的,必然存在着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差异;住宿、餐饮等旅游产业供给要素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影响要素也因不可移动

    25、性而形成差异。旅游产业要素禀赋的空间差异是进行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对要素禀赋的分析也是进行合作的重要环节。2.1.3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的,最初是基于抽象的经济空间。后来布代维尔进一步发展了佩鲁的理论,将其从抽象的经济空间扩展到地理空间。其核心思想是:经济空间并非是均衡的,而是处于极化过程之,经济增长通常是由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这些“增长中心”即是所谓的增长极(Growth Pole)。增长极具有极化和扩散两种效应,在其形成初期极化效用显著,凭借其中心地的优势条件,吸引生产要素向内部积聚;当增长极扩张到足够强大时,会产生向周围的扩散

    26、效应,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区域,带动更多第二级、第三级增长中心的出现,进而促进整个地区的增长。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重视“点”和“轴”的作用,即增长极和交通干线。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的增加,由于点与点之间生产要素交换的需要,于是一些重要交通干线周围开始聚集大量产业要素和人口,形成经济发展轴。点轴系统的形成,使得增长极和增长轴的影响范围扩大,更有利于推进整个区域的发展。2.1.4 区位论区位论是说明和探讨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分布和区位的影响,研究生产力最优空间组织的一种理论,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A韦伯的工业区位论、W克里斯泰勒和A廖什的中心地学说为代表。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

    27、区位的最优选择问题,用于指导人们在产业布局时寻求最佳的地点、场所,以满足以下标准和原则:一是成本最小原则,强调最低运费和生产成本;二是市场范围最大原则,强调企业布局具有最大的市场服务范围;三是利润最大化原则,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市场销售,谋求最大利润;四是寻求“区位满意”原则,强调能最好地利用社会经济基础,获得最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区位论研究涉及的对象,已从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到第三产业和城市及区域方面,成为人类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理论指导。旅游业是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产业,区位论从不同层面上都能对其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从微观上来说,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项目的建设、旅游设施的兴建、旅游交通的

    28、组织、旅游线路的设计等方面,都会以区位选择的四原则作为实践标准。从宏观上,区域之间开展旅游合作时,也会从成本、市场范围、利润最大化和区位满意角度出发,选择最佳的合作对象。2.2相关文献综述2.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理论方面的探讨概念的界定。有些学者直接给出区域旅游合作的定义,有些学者结合具体的研究背景进行定义。Gray (1989)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合作是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对未来领域内某个问题共同决策的一个过程”。Wood&Gray (1991)对合作下的定义在同一个问题领域内的一群独立相关者采用共同的规则、标准和结构,对该问题领域的相关事务进行决策和行动的互动过程。合作的过程。McCa

    29、nn(1983)将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提出问题(problem-setting)、指明方向(direction-setting)和实施(implementation)。Gray (1989)在McCann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合作发展的三阶段模型:问题界定、方向设定和实施阶段,还给出了各阶段需要实施的具体措施。TazimBJamal & Donald Getz (1994)设计出一个社区旅游规划合作过程图,在Gray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加快合作进程的推动条件。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Selin(1991)对旅游区内部组织之间合作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释了合作的行

    30、为、动机以及限制性因素;Alberto Sessa(1998)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区域旅游角度分析了旅游系统的相关因素,为建立旅游区合作体系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Steven Selin & Kim Beason(1991)在社会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旅游企业内部组织合作的理论框架,而且通过实证研究以检验其正确性,同时对其在旅游领域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Bill Bramwell & Angela Sharman(2001)两人曾著文围绕地方旅游业合作问题就决策制定方面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重点探讨了合作的范围、强度以及参与者一致合作的程度,并预测了由此可能发生的问题和

    31、相应的对策。部分学者对区域旅游合作或协调从经济学等角度也有深入研究,如Bernard Eccleston、Steven Jaffee等人,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此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2)实践方面的研究在实践方面,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主要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探索的主要集中于跨区域合作、政府管理、公共与私有部门的合作等方面。Vinka Cetinski、Sanda Weber(1996)讨论了关于在国家之间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合作关系的可能性;Vinka Cetinski、Sanda Weber(1996)和Pancic(1995)还对旅游市场体系进行了研究。Hrvoje T

    32、urk(1999)对旅游资源的管理进行探讨,并结合进行了实证研究;Twan Huybers & Jeff Bennett(2003)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目的地企业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探讨,并以澳大利亚为例进行论证,强调政府需要在政策制定方面的发挥强有力的作用;Marc R. Freedman(1996)等对旅游合作管理在实践中的实施的技巧和艺术问题进行研究;Buhalis(2000)认为旅游目的地需要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发展区域公共与私有部门间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减少成本和增加区域合作提升目的地的竞争力;Hena Young(2002)探讨了通过加强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的合作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并从竞争规划、旅游产业集群、文化合作等方面探讨合作的战略;Jenny Briedenhann以南非贫困地区为例,提出区域旅游线路的开发需个人、公共部门、教育研究机构、政府的共同合作。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企业之间及与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形


    注意事项

    本文(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基于区域合作的旅游业发展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